建筑主体结构与室外楼梯平台协同位移的隔震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41727发布日期:2024-04-25 10:25阅读:5来源:国知局
建筑主体结构与室外楼梯平台协同位移的隔震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隔震建筑领域,具体涉及建筑主体结构与室外楼梯平台协同位移的隔震构造。


背景技术:

1、隔震建筑结构通常会在基础部位和上柱墩之间设置隔震支座,使建筑上部结构可以发生水平位移,通过隔震支座的变形耗能达到隔震效果。由于建筑在室外地坪以下的部分结构也会发生水平位移,所以在建筑四周会设置隔震沟来避免碰撞。

2、为了建筑美观,隐藏隔震沟不至于突出室外地坪,会将隔震沟盖板设置于室外地坪处。当室外有散水、平台或楼梯时,会将隔震沟盖板继续伸出卧置于室外填土上,其上再做散水或砌筑楼梯及平台,如图1所示,在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建筑主体结构可带动室外楼梯及平台同时进行水平位移。

3、参照图1所示的现有隔震结构,在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隔震沟盖板会发生任意方向水平位移,具体表现如下:

4、首先,随着隔震沟盖板10的往复位移,柔性填充材料20及隔震沟盖板10下的室外填土会被带入掉落至隔震沟,久而久之,随着隔震沟盖板10下方填土的逐渐减少,隔震沟盖板10在自重及上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类似悬臂结构的形变,产生向下的角度;其次,在后续地震作用下,可能会发生隔震沟盖板10以及上部平台或楼梯的破坏,影响逃生;最后,当室外平台面积较大,即图中l较长时,隔震沟盖板10与地面的摩擦力也更大,会对主体结构的位移产生阻碍,从而影响到建筑的耗能以及隔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建筑主体结构与室外楼梯平台协同位移的隔震构造,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建筑主体结构与室外楼梯平台协同位移的隔震构造,包括覆盖在防震沟上的防震沟盖板,以及位于防震沟盖板下方的防震沟挡土墙,防震沟挡土墙的墙顶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

3、延伸部的上表面铺设有滑移层;

4、滑移层位于防震沟盖板与延伸部之间。

5、滑移层至少包括第一滑层和第二滑层;

6、第一滑层与防震沟盖板相连接;

7、第二滑层与延伸部相连接。

8、第一滑层和第二滑层均为钢板,在两层钢板之间填充满铺石墨粉。

9、第一滑层和第二滑层均为钢板,在两层钢板之间填充满铺石墨粉,在第二滑层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球槽;

10、每个球槽内滑动嵌装有万向滚动球。

11、所述延伸部为混凝土基础。

12、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建筑主体结构与室外楼梯平台协同位移的隔震构造,将防震沟挡土墙的墙顶作水平延伸,延伸部与上方的防震沟盖板留有缝隙,在该缝隙内设置了滑移层。当发生地震或在风荷载作用下,建筑主体结构带动室外平台、散水或楼梯发生水平位移时,延伸部可以阻止室外填土落入隔震沟,同时延伸部还可以支撑防震沟盖板以避免其发生形变,而滑移层能减少防震沟盖板与下部结构的摩擦力,保证主体达到较好的隔震效果。

13、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建筑主体结构与室外楼梯平台协同位移的隔震构造,包括覆盖在防震沟上的防震沟盖板(10),以及位于所述防震沟盖板(10)下方的防震沟挡土墙(3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沟挡土墙(30)的墙顶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主体结构与室外楼梯平台协同位移的隔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层至少包括第一滑层(41)和第二滑层(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主体结构与室外楼梯平台协同位移的隔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层(41)和所述第二滑层(42)均为钢板,在两层钢板之间填充满铺石墨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主体结构与室外楼梯平台协同位移的隔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层(41)和所述第二滑层(42)均为钢板,在两层钢板之间填充满铺石墨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建筑主体结构与室外楼梯平台协同位移的隔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31)为混凝土基础。


技术总结
本技术的提供了建筑主体结构与室外楼梯平台协同位移的隔震构造,包括覆盖在防震沟上的防震沟盖板,以及位于防震沟盖板下方的防震沟挡土墙,防震沟挡土墙的墙顶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的上表面铺设有滑移层;滑移层位于防震沟盖板与延伸部之间。本技术将防震沟挡土墙的墙顶作水平延伸,延伸部与上方的防震沟盖板留有缝隙,在该缝隙内设置了滑移层。当发生地震或在风荷载作用下,建筑主体结构带动室外平台、散水或楼梯发生水平位移时,延伸部可以阻止室外填土落入隔震沟,同时延伸部还可以支撑防震沟盖板以避免其发生形变,而滑移层能减少防震沟盖板与下部结构的摩擦力,保证主体达到较好的隔震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焦靖凯,刘峰,曹建亮,姬丽丽,李兴宇,陈思远,郑子玉,卜海鹏,买天睿,李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5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