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接式挡土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03446发布日期:2024-04-23 11:25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接式挡土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土木建筑工程,具体涉及一种铰接式挡土墙结构。


背景技术:

1、挡土墙是土木建筑工程领域常见的工程结构,用于支承路基填土土体或山坡土体、防止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

2、现有挡土墙一般采用现浇钢混凝土结构或浆砌石结构,施工过程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施工周期较长。其结构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05940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悬臂式挡土墙”,该挡土墙包括一体构造而成的立臂(即挡墙面板)和底板,立臂的后面为由分层填筑并压实回填土层所形成的土体。所述立臂后表面与土体外端之间设置有缓冲夹层,土体内沿纵向分层设置有横向铺设的筋带,各层筋带的前部向上包裹其上的回填土层外端并向后翻折一定长度。

3、上述挡土墙结构中,由于其立臂与底板一体浇筑,二者的连接处采用刚性连接,因而在实际使用环境中,二者连接处会承受很大的弯矩,容易断裂,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设计时,其连接处的截面往往较大,但是又容易造成材料浪费,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铰接式挡土墙结构,挡墙面板的下端伸入并铰接在底板的凹槽内,可避免挡墙面板与底板的连接处承受较大弯矩造成损坏,同时可避免二者铰接处有土露出,防止挡土墙从底部被推出,有利于结构受力,提高稳定性,并避免造成连接处的截面尺寸过大,节省结构材料;采用斜拉索与斜支撑组成刚柔结构,并且斜拉索与斜支撑均为斜撑体系,能够有效减少挡土墙的受力,斜拉索与斜支撑平行布置能够使得二者受力方向一致,增强挡土墙的承载能力,提高结构稳定。

2、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铰接式挡土墙结构,包括底板以及挡墙面板,所述底板上对应挡墙面板的下端位置设置有适配的凹槽,所述挡墙面板的下端伸入并铰接在所述凹槽内,以使得挡墙面板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与所述挡墙面板围成的用于朝向土体的支撑区域内设置有斜支撑与斜拉索,所述斜支撑与所述斜拉索的两端均分别连接在挡墙面板与所述底板上,并且所述斜拉索与所述斜支撑平行布置。

3、进一步地,所述斜拉索设置在所述斜支撑的外侧。

4、进一步地,所述斜支撑的两端分别通过吊耳板铰接连接在所述挡墙面板与所述底板上。

5、进一步地,所述挡墙面板朝向支撑区域的一侧设置有加强肋板。

6、进一步地,所述斜支撑与所述斜拉索朝向挡墙面板的一端均设置在加强肋板上。

7、进一步地,所述加强肋板沿挡墙面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斜支撑与所述斜拉索的数量与所述加强肋板的数量一一对应。

8、进一步地,所述挡墙面板的下端设置有底部插槽铰接装置,所述底部插槽铰接装置为上宽下窄结构,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底部插槽铰接装置的形状适配,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底部插槽铰接装置铰接连接的铰接座。

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挡墙面板的一侧的底面为向上倾斜的斜面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区域内填充有回填压实土。

1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背向所述斜支撑的一侧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挡墙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挡墙面板的下端伸入并铰接在底板的凹槽内,可避免挡墙面板与底板的连接处承受较大弯矩造成损坏,同时可避免二者铰接处有土露出,防止挡土墙从底部被推出,有利于结构受力,提高稳定性,并避免造成连接处的截面尺寸过大,节省结构材料;采用斜拉索与斜支撑组成刚柔结构,并且斜拉索与斜支撑均为斜撑体系,能够有效减少挡土墙的受力,斜拉索与斜支撑平行布置能够使得二者受力方向一致,增强挡土墙的承载能力,提高结构稳定。

14、(2)斜支撑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在挡墙面板与底板上,可使得斜支撑在小幅度上适应挡墙面板的转动,避免硬性支撑。

15、(3)设置加强肋板可提高挡土墙结构强度。

16、(4)利用回填压实土可作为挡土墙承力体系的一部分,共同组成稳定的受力结构,有效保持挡土墙结构的整体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铰接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以及挡墙面板,所述底板上对应挡墙面板的下端位置设置有适配的凹槽,所述挡墙面板的下端伸入并铰接在所述凹槽内,以使得挡墙面板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与所述挡墙面板围成的用于朝向土体的支撑区域内设置有斜支撑与斜拉索,所述斜支撑与所述斜拉索的两端均分别连接在挡墙面板与所述底板上,并且所述斜拉索与所述斜支撑平行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索设置在所述斜支撑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撑的两端分别通过吊耳板铰接连接在所述挡墙面板与所述底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面板朝向支撑区域的一侧设置有加强肋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接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撑与所述斜拉索朝向挡墙面板的一端均设置在加强肋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接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板沿挡墙面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斜支撑与所述斜拉索的数量与所述加强肋板的数量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面板的下端设置有底部插槽铰接装置,所述底部插槽铰接装置为上宽下窄结构,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底部插槽铰接装置的形状适配,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底部插槽铰接装置铰接连接的铰接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挡墙面板的一侧的底面为向上倾斜的斜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区域内填充有回填压实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式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背向所述斜支撑的一侧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挡墙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铰接式挡土墙结构。该结构包括底板以及挡墙面板,所述底板上对应挡墙面板的下端位置设置有适配的凹槽,所述挡墙面板的下端伸入并铰接在所述凹槽内,以使得挡墙面板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与所述挡墙面板围成的用于朝向土体的支撑区域内设置有斜支撑与斜拉索,所述斜支撑与所述斜拉索的两端均分别连接在挡墙面板与所述底板上,并且所述斜拉索与所述斜支撑平行布置。这样,挡墙面板与底板铰接,可避免挡墙面板与底板的连接处承受较大弯矩造成损坏,采用斜拉索与斜支撑组成刚柔结构,能够有效减少挡土墙的受力,提高结构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祁林攀,杨新光,岳萌,成琦越,安姜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8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