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及其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721718发布日期:2024-04-23 11:57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及其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态恢复,尤其是涉及一种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1、沙质河流中通常遗留许多砂坑,由于砂坑基质松软,沙堤易塌,导致河流生态恢复过程中水生植被难以定植,水生动物不易栖居,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2、基于上述因素,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2110626651.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该方法将现状沙堤就地生态改造,形成不同形式的养分暂储区,强化水生植被的生长基础,改善水生动物觅食、憩息和避敌等活动的栖息地质量,最终形成不同形态的河道内柳叶堤栖息地,从而有利于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3、但是上述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中,所使用的柳叶堤对水流减速影响较弱,并没有在河流中形成流速较低的营养暂存区,水流速度还是较快,容易冲刷带走柳叶堤周围的养分物质,因此,难以对河流中的小型生物持续提供稳定的养分物质,导致生态系统恢复缓慢;不仅如此,石笼仅通过自身重量来进行固定,在发生大水或者水流速度过快时,石笼容易被冲散,或者受到水流的强力冲击而变形,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形成和持续良好的健康发展。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及其构建方法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减缓养分流失速度、可长期向河流中生物提供营养物质、丰富生物多样性、保证石笼结构稳固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和长期可持续良好健康发展的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及其构建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包括:

3、柳叶堤,所述柳叶堤的长度方向与中泓线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柳叶堤包括沿河流流向依次分布的分流端、导流部和汇流端,所述导流部的宽度尺寸均大于所述分流端的宽度尺寸和所述汇流端的宽度尺寸,沿河流流向,所述分流端、所述导流部和所述汇流端逐步过渡设置,所述汇流端设置有沿所述柳叶堤自身厚度方向延伸的内陷区,所述内陷区为背对所述分流端的通槽;

4、镶边石笼,所述镶边石笼紧邻于所述柳叶堤的周向外缘且设置有多个,沿所述柳叶堤的周向外缘间隔分布,所述镶边石笼用于扦插柳枝且所述镶边石笼内设置有填充卵石,所述填充卵石的粒径大于所述镶边石笼的孔径;所述镶边石笼的底部具有尖刺部,用于插入河流底部的河床基质中;

5、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相邻两个镶边石笼之间,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镶边石笼围合形成包围所述柳叶堤的紧固圈。

6、优选的,为了减缓水流速度,同时方便形成营养暂存区域,供小型鱼虾栖息的同时,躲避天敌,提高鱼虾存活率,还包括深水凹陷,所述深水凹陷设置于河流的河床底部且位于所述内陷区的正下方,所述深水凹陷内设置有抛石群。

7、优选的,为了进一步减缓水流速度,避免养分流失过快,所述柳叶堤设置有奇数层且层数大于一,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布,位于中间层的柳叶堤向两端的柳叶堤数量逐层递减分布,且任意相邻两层中,呈三角分布的三个柳叶堤中,其中一个柳叶堤的分流端或者汇流端设置于另外两个柳叶堤的导流部之间。

8、优选的,为了方便向河流内的鱼虾等小型生物持续提供营养物质,方便其生殖繁衍,促进生态恢复,所述填充卵石包括自然卵石和人工卵石,所述人工卵石为中空状以存储鱼虾食源,所述人工卵石上还设置有与自身内腔连通的营养通孔;所述自然卵石包围所述人工卵石。

9、优选的,为了便于分隔自然卵石和人工卵石,所述镶边石笼内设置有分隔架,用于分隔所述自然卵石和所述人工卵石。

10、优选的,为了方便更换镶边石笼内的人工卵石,以延长营养物质持续供应时间,促进生态恢复和发展,所述镶边石笼包括顶部敞口的笼体和可拆卸盖设于所述笼体上的笼盖,所述分隔架包括固定于所述笼体内的侧架和设置于所述侧架上的顶架,所述侧架与所述笼体的内底壁存在间隙,所述顶架与所述笼体的周向内壁密封连接且与所述笼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侧架和所述顶架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用于存放所述人工卵石的存储架。

11、优选的,为了避免人工卵石装入镶边石笼内后部分食源从营养通孔流出,导致营养供应时间缩短,所述营养通孔处盖设有防漏件,所述防漏件为水溶性薄膜或者海绵。

12、优选的,为了避免防漏件受到挤压损坏,所述防漏件设置于所述人工卵石的内腔中。

13、优选的,为了实现相邻两个石笼的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链条,所述链条的两端分别绕设通过相邻两个镶边石笼的侧壁且通过封闭单元连接以围合形成闭环状结构,所述封闭单元包括u形架、穿设于所述u形架两侧壁的螺杆和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

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s10、设置柳叶堤:在河流中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柳叶堤,所述柳叶堤的长度方向与中泓线的长度方向一致;

16、s20、设置石笼:在柳叶堤的周围设置底部带有尖刺部的镶边石笼,将所述尖刺部插入河床基质,通过连接组件将相邻的镶边石笼连接,在所述镶边石笼中扦插柳枝,以滞留来水挟带养分,形成柳叶堤栖息地,所述石笼内设置有填充卵石,填充卵石包括自然卵石和人工卵石,所述人工卵石为中空状以存储鱼虾食源,所述人工卵石上还设置有与自身内腔连通的营养通孔;所述自然卵石包围所述人工卵石;

17、s30、设置抛石群:在河道的河床上铺设砾卵石,形成抛石群,以稳固河床并创造养分暂储区。

18、综上所述,本发明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及其构建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镶边石笼的底部设置尖刺部,方便插入沙土之中,并配合连接组件将相邻镶边石笼连接,保证稳定性和柳叶堤整体布局不变,通过在柳叶堤的汇流端设置内陷区,减缓水流速度和养分的流失,有利于鱼虾的生殖繁衍,从而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持续健康良好发展。



技术特征:

1.一种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深水凹陷,所述深水凹陷设置于河道的河床底部且位于所述内陷区(14)的正下方,所述深水凹陷内设置有抛石群(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柳叶堤(1)设置有奇数层且层数大于一,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布,位于中间层的柳叶堤(1)向两端的柳叶堤(1)数量逐层递减分布,且任意相邻两层中,呈三角分布的三个柳叶堤(1)中,其中一个柳叶堤(1)的分流端(11)或者汇流端(13)设置于另外两个柳叶堤(1)的导流部(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卵石(5)包括自然卵石(51)和人工卵石(52),所述人工卵石(52)为中空状以存储鱼虾食源,所述人工卵石(52)上还设置有与自身内腔连通的营养通孔(521);所述自然卵石(51)包围所述人工卵石(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其特征在于:所述镶边石笼(2)内设置有分隔架(23),用于分隔所述自然卵石(51)和所述人工卵石(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其特征在于:所述镶边石笼(2)包括顶部敞口的笼体(21)和可拆卸盖设于所述笼体(21)上的笼盖(22),所述分隔架(23)包括固定于所述笼体(21)内的侧架(231)和设置于所述侧架(231)上的顶架(232),所述侧架(231)与所述笼体(21)的内底壁存在间隙,所述顶架(232)与所述笼体(21)的周向内壁密封连接且与所述笼体(21)可拆卸连接,所述侧架(231)和所述顶架(232)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用于存放所述人工卵石(52)的存储架(2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通孔(521)处盖设有防漏件(522),所述防漏件(522)为水溶性薄膜或者海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件(522)设置于所述人工卵石(52)的内腔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链条(31),所述链条(31)的两端分别绕设通过相邻两个镶边石笼(2)的侧壁且通过封闭单元(32)连接以围合形成闭环状结构,所述封闭单元(32)包括u形架(321)、穿设于所述u形架(321)两侧壁的螺杆(322)和与所述螺杆(322)螺纹连接的螺母(323)。

10.一种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包括:柳叶堤,包括分流端、导流部和汇流端,汇流端设置有内陷区;镶边石笼,紧邻于柳叶堤的周向外缘且设置有多个,沿柳叶堤的周向外缘间隔分布,底部具有尖刺部;连接组件,设置于相邻两个镶边石笼之间,连接组件与镶边石笼围合形成包围柳叶堤的紧固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的构建方法。该河流廊道养分暂储区及其构建方法通过在镶边石笼的底部设置尖刺部,方便插入沙土之中,并配合连接组件将相邻镶边石笼连接,保证稳定性和柳叶堤整体布局不变,通过在柳叶堤的汇流端设置内陷区,减缓水流速度和养分的流失,有利于鱼虾的生殖繁衍,从而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持续健康良好发展。

技术研发人员:黄钰铃,薛万来,张佳磊,莫晶,曹天正,骆辉煌,李欢,要怀鹏,朱思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