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42533发布日期:2024-04-08 13:42阅读:9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斜撑工程领域,特指一种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现有的混凝土支撑通过伺服千斤顶的方式施加预应力,对混凝土支撑进行预加轴力,可减小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发生变形。但现有技术主要针对基坑支撑中的对撑,即千斤顶的传力方向与支撑的方向平行,而在基坑支撑中,缺少对基坑支撑中的斜撑施加预应力的结构,容易产生斜撑的围护变形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主要针对基坑支撑中的对撑,即千斤顶的传力方向与支撑的方向平行,而在基坑支撑中,缺少对基坑支撑中的斜撑施加预应力的结构,容易产生斜撑的围护变形等安全隐患的问题。

2、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用于基坑的支护,所述预应力结构包括:

4、设置于所述基坑侧面的外侧围檩,所述外侧围檩设有与所述基坑侧面连接的支撑部,以及与所述基坑侧面平行的平行部,所述支撑部将所述平行部撑起形成支撑空间,所述平行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与所述斜撑固定连接;

5、设置于所述支撑空间内的内侧围檩,所述内侧围檩与所述基坑侧面固定连接;

6、顶撑于所述外侧围檩和所述内侧围檩之间的预应力件,所述预应力件为所述斜撑提供预应力。

7、本发明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侧围檩和所述内侧围檩可沿所述基坑侧面设置多个,相邻的所述外侧围檩的相邻的支撑部通过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贴设于所述基坑侧面。

8、本发明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应力件为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外侧围檩和所述内侧围檩的千斤顶。

9、本发明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内侧围檩固定连接的传力件,另一端与所述外侧围檩相贴设置。

10、本发明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应力件和所述传力件可设置多个。

11、本发明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1-3个所述预应力件分为一组,一组所述预应力件与所述传力件间隔设置。

12、本发明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力件为传力墩。

13、本发明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侧围檩水平设置于所述基坑侧面。

14、本发明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平行部的端部。

15、本发明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斜撑平行或垂直。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于基坑侧面和斜撑端部的内侧围檩和外侧围檩,以及内侧围檩和外侧围檩之间的传力件,对斜撑施加预应力,提高斜撑支撑的稳定性,提高了基坑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用于基坑的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围檩和所述内侧围檩可沿所述基坑侧面设置多个,相邻的所述外侧围檩的相邻的支撑部通过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贴设于所述基坑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件为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外侧围檩和所述内侧围檩的千斤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内侧围檩固定连接的传力件,另一端与所述外侧围檩相贴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件和所述传力件可设置多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其特征在于,1-3个所述预应力件分为一组,一组所述预应力件与所述传力件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为传力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围檩水平设置于所述基坑侧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平行部的端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斜撑平行或垂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斜撑的预应力结构,用于基坑的支撑,包括:设置于基坑侧面的外侧围檩,外侧围檩设有与基坑侧面连接的支撑部,以及与基坑侧面平行的平行部,支撑部将平行部撑起形成支撑空间,平行部远离支撑部的一侧与斜撑固定连接;设置于支撑空间内的内侧围檩,内侧围檩与基坑侧面固定连接;设置于外侧围檩和内侧围檩之间的预应力件,预应力件为斜撑提供预应力;通过设置于基坑侧面和斜撑端部的内侧围檩和外侧围檩,以及内侧围檩和外侧围檩之间的传力件,对斜撑施加预应力,提高斜撑支撑的稳定性,提高了基坑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晓波,李云,胡香港,张学军,贺敏,周胜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浙江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