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用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34325发布日期:2024-03-18 17:10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建筑工程用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设备,具体涉及建筑工程用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1、建筑施工是人们为建造各式各样的建筑产品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为了确保安全,需要对建筑进行支护,由此需要使用到相应的支护结构。

2、专利文件cn216810522u公开了一种工程幕墙用的支护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连接板的外合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侧嵌合安装有嵌合块,嵌合块的顶端安装有安装板。该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板可与幕墙框架连接,从而保证支护装置能够正常的对工程幕墙进行支护,且便于工作人员将支护结构与建筑幕墙之间连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安装拆卸,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上述现有结构需要根据基坑的斜坡角度进行调节,并且防护高度无法进行调节,无法满足施工需求进行使用,从而降低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建筑工程用支护装置。

2、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建筑工程用支护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件,两个所述安装件之间转动安装有外板,外板上滑动安装有内板,内板连接有高度调节机构,内板的一侧壁铰接安装有贴合板,内板与贴合板的铰接处螺纹安装有锁紧把手,底板上滑动安装有延展杆,延展杆的顶部与支撑机构的一端铰接安装,支撑机构的另一端与外板铰接设置。

4、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隔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滑块、第一滑槽、螺纹丝杆、导向杆和第一手轮,外板的侧壁固定安装有隔板,外板的前后侧内壁且位于隔板的上方均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的对应侧壁均与内板固定连接,隔板的正中处转动安装有螺纹丝杆,螺纹丝杆纵向贯穿隔板并延伸至隔板的底部外侧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外板转动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均为锥齿轮且二者啮合设置,外板转动安装有第一手轮,第一手轮的转轴横向贯穿外板并与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内板套设在螺纹丝杆外部且二者螺纹连接。

5、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杆,内板套设于导向杆外部且导向杆与内板滑动连接。

6、所述底板的顶部正中处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两侧壁转动安装有螺纹杆,第二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套设在螺纹杆外部并与螺纹杆螺纹连接,底板的一侧壁转动安装有第二手轮,第二手轮的转轴横向贯穿底板并与螺纹杆固定连接,第二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底板开设有两个活动槽,两个活动槽分别位于第二滑槽的两侧,两个所述活动槽内均滑动安装有一个延展杆,连接杆的底部与两个延展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

7、所述延展杆的底部与底板的底部水平设置,底板的底部开设有防滑花纹。

8、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主支撑杆、定位孔、定位销、插孔和辅助支撑杆,所述延展杆的顶部铰接安装有主支撑杆,主支撑杆滑动套接有辅助支撑杆,辅助支撑杆上端与外板铰接,辅助支撑杆下部开设有插孔,主支撑杆上开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定位孔,插孔能够与其中一个定位孔相对齐,所述定位销依次插接于定位孔及插孔,用来将支撑杆及辅助支撑杆的相对位置固定。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板、支撑机构和延展杆配合使用,使得整体结构能够依据支护需求进行多维度调节,从而满足了支护的需求,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且装置还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调节支护高度,满足支护高度的需求,有效的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技术特征:

1.建筑工程用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5),底板(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件(4),两个所述安装件(4)之间转动安装有外板(13),外板(13)上滑动安装有内板(1),内板(1)连接有高度调节机构,内板(1)的一侧壁铰接安装有贴合板(2),内板(1)与贴合板(2)的铰接处螺纹安装有锁紧把手(3),底板(5)上滑动安装有延展杆(14),延展杆(14)的顶部与支撑机构的一端铰接安装,支撑机构的另一端与外板(13)铰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隔板(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第一滑块(11)、第一滑槽(12)、螺纹丝杆(6)、导向杆(7)和第一手轮(17),外板(13)的侧壁固定安装有隔板(8),外板(13)的前后侧内壁且位于隔板(8)的上方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2),第一滑槽(12)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1),两个第一滑块(11)的对应侧壁均与内板(1)固定连接,隔板(8)的正中处转动安装有螺纹丝杆(6),螺纹丝杆(6)纵向贯穿隔板(8)并延伸至隔板(8)的底部外侧与第一齿轮(9)固定连接,外板(13)转动安装有第二齿轮(10),第二齿轮(10)与第一齿轮(9)均为锥齿轮且二者啮合设置,外板(13)转动安装有第一手轮(17),第一手轮(17)的转轴横向贯穿外板(13)并与第二齿轮(10)固定连接,内板(1)套设在螺纹丝杆(6)外部且二者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用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杆(7),内板(1)套设于导向杆(7)外部且导向杆(7)与内板(1)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的顶部正中处开设有第二滑槽(18),第二滑槽(18)的两侧壁转动安装有螺纹杆(20),第二滑槽(18)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19),第二滑块(19)套设在螺纹杆(20)外部并与螺纹杆(20)螺纹连接,底板(5)的一侧壁转动安装有第二手轮(21),第二手轮(21)的转轴横向贯穿底板(5)并与螺纹杆(20)固定连接,第二滑块(1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5),底板(5)开设有两个活动槽(16),两个活动槽(16)分别位于第二滑槽(18)的两侧,两个所述活动槽(16)内均滑动安装有一个延展杆(14),连接杆(15)的底部与两个延展杆(1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工程用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杆(14)的底部与底板(5)的底部水平设置,底板(5)的底部开设有防滑花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工程用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主支撑杆(24)、定位孔(22)、定位销(25)、插孔(26)和辅助支撑杆(23),所述延展杆(14)的顶部铰接安装有主支撑杆(24),主支撑杆(24)滑动套接有辅助支撑杆(23),辅助支撑杆(23)上端与外板(13)铰接,辅助支撑杆(23)下部开设有插孔(26),主支撑杆(24)上开设有若干等间距排列的定位孔(22),插孔(26)能够与其中一个定位孔(22)相对齐,所述定位销(25)依次插接于定位孔(22)及插孔(26),用来将支撑杆(24)及辅助支撑杆(23)的相对位置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建筑工程用支护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件,两个所述安装件之间转动安装有外板,外板上滑动安装有内板,内板连接有高度调节机构,内板的一侧壁铰接安装有贴合板,内板与贴合板的铰接处螺纹安装有锁紧把手,底板上滑动安装有延展杆,延展杆的顶部与支撑机构的一端铰接安装,支撑机构的另一端与外板铰接设置。本技术通过设置外板、支撑机构和延展杆配合使用,使得整体结构能够依据支护需求进行多维度调节,从而满足了支护的需求,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明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华伟宏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24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