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平台结构及该结构所用的可重复使用的基础桩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895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海上平台结构及该结构所用的可重复使用的基础桩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上烃类开采作业平台结构以及该结构所用的可重复使用的基础桩套。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上平台结构,该结构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并且可降低深海区域的油田开发的成本。
在浅海,人们经常使用自升式钻井平台以便提供钻井、完井或修井用的井架和相关设备。该设备安装于船身/甲板组合式结构件上,该结构件可将上述设备浮远至现场。其上设有多个可伸缩的支腿,这样便可很方便地携带自升式钻井平台。一旦浮运至一般作业的位置,可将上述支腿向下顶压直至其接触到海底部。再次顶压使荷载从漂浮船身传至支腿,之后将船身/甲板组合式结构在飞溅区上方从水中提出以形成油井作业的稳定的,底部支承的海上平台。
上述设计要考虑到为了尽最大可能利用自升式钻井平台上的设备的可活动性,在钻井完毕后要将该平台拆除并且在除临时修井作业以外的开采阶段中不再使用该平台。通过下述方式可以最佳方式利用钻井、完井和修井的巨大投资,该方式为一旦上述作业完毕便将上述自升式钻井平台移至另一地方重新使用。因此在自升式钻井平台上不能进行开采的井口完井作业。在该自升式钻井平台上可采用称为“水面采油树保护装置”的小型结构件以便使井口完井的好处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方便性相结合。然而,在浅水或使用时该水面采油树保护装置与自井式钻井平台的组合结构会受到限制。另外可伸缩支腿长度的具体限制会进一步使自升式钻井平台传统使用的高度受到限制。
较深水深的要求经常是通过连续使用传统的底部支承平台结构来实现的。顶部的设备可提供开采作业用的方便油井通道。然而,对于该结构的结构强度中的很大部分必须用于支承钻井设备,该设备在下述周期中仅用相对较短的时间,该周期为在从油层中开采油或气时利用上述平台进行的整个作业时间。另外,上述结构在其上设有钻井设备时必须能够经受最大设计环境条件,设计飓风标准。
当然开采作业会导致烃类油层的枯竭,这样该平台就马上在现场失去使用价值。然而,设有支承平台甲板的塔的水面采油树保护装置的结构是很坚固的,并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但是收回作业是很困难的,另外传统的水面采油树保护装置的另一限制是对于给定的水深它们要求特定的设计。这样就会大大限制其重新使用的机会。
目前人们还提出了一些设计以便将自升式钻井平台以钻井、完井两用的方式设置于水下结构上,但上述设计却进一步给每个结构井带来许多限制,其结果是虽然它增加了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水深,但它仍同时保持有其各组成部件的限制。
因此继续需要从经济上保持,甚至提高井口完井的优越性以及在较深水域中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作业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为了满足上述需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平台结构,该结构可暂时使用在深水使用时进行油井作业的自升式钻井平台。该结构包括底部支承的导管架基座和由该基座支承并在安装后在从水面伸出的表面塔。该表面塔支承平台甲板,基座顶部形成有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该面用来接纳油井作业用的自升式钻井平台。
在本发明的一个适当实施例中,底部支承导管架基座包括多个支腿和相互连接的支架。油井作业设备设置于自升式钻井平台上,钻井平台包括多个支腿,该支腿从船身/甲板组合式结构上伸出,并在位于水面下方的平台支承接触面处与基座相接合。所设置的钻井作业设备位于可收回的井架中间,该井架位于长条形自井式钻井平台中的滑动桥或悬臂甲板或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中的悬臂甲板上。每个可收回的井架系统可在不影响表面塔的条件下使自升式钻井平台设置于导管架基座上,然后在使井架与表面塔基本沿竖向对齐后可允许进行钻井作业。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一种形成深水海上平台的方法,其步骤包括设置海上平台结构,该结构包括表面塔,该塔由底部支承的导管架基座支承,使自升式钻井平台以接合方式立于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上,该面设于上述基座顶部,从而建成在无风期时可进行钻井作业的组合式海上平台系统。在风暴之前将上述自升式钻井平台从上述基底上撤下并收回。这样便可根据非极端的无风气候标准对该组合式海上平台系统进行设计,并且可大大降低要满足严酷风暴和/或飓风标准的海上平台结构的负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下述的底部支承的海上平台结构的可重复使用的桩套,该平台结构可用桩固定于海底。在设置平台时将桩套与平台结构的基座相连;另外将桩穿入桩套并固定于海底。形成平台的下一步骤是将位于桩套内的桩固定以便形成平台的稳定基础。
然而,平台结构的使用寿命往往超过原地区的可赢利的油和气开采期限。因此需要将该平台结构收回以便重新设置。在此情况下,牢固的桩与桩套的连接是很不利的,它经常要求费用昂贵的水下作业或将平台移至陆上的运输以便进行完全拆除,然后更换桩套管。
US5028171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插入件的桩套,该插入件同轴地焊于桩套内侧,并且在形成平台结构之后它借助浆液填料或用凹模成形连接沿基础桩周围与该桩固定。上述已知的桩套缺点在于将套两端的焊接点断开是一项费时的水下作业,如果重新设置平台结构时采用与第一地点的桩直径相同的桩,则必须在套内焊接新的插入件。
因此需要一种便于收回平台结构和使其重新设置的装置,甚至在设置平台结构的各个地点采用相同直径的桩将平台结构固定于海底的情况下,该装置不但能提供牢固的桩与桩套的连接,而且能很容易地与桩和可重新使用的桩套分开。
为了满足上述需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桩套,在海上平台结构设置于海底上之后,该桩套带有基本沿竖向延伸的,端部开口的柱状部件,该部件具有第一节设桩套和第二节段桩套,第二节段桩套在靠近海底处可与平台结构相连,第一节段桩套以同轴方式从第二节段桩套上伸出。在第一和第二节段桩套中分别形成有第一和第二节段锁紧面。因此第一节段桩套是可触及的以便进行切割作业,从而将其内带有桩和桩套连接件的第一节段桩套和第一节段桩套内的桩顶部切断。这样便可收回平台结构,但同时又保持有用于重新设置的二期桩套。
在本发明的一个适当实施例中,桩套适于以液压借助凹模成形锁定方式接纳桩,该套包括长条桩形件,该件的内壁上带有第一节段锁紧面。在上述情况下,在进行海上平台结构的第一次设置时,可将第一根桩以液压方式压入第一节段锁紧面上。桩套和同轴的桩部分在可拆除的第一节段锁紧面处是可触及的以便借助第二节段锁紧面可方便地将海上平台结构收回重新设置于另一位置。
结合附图参照下面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可更为全面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简要描述,其它目的和优点。


图1为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海上平台结构横截面图;图2为沿图1中2—2线的图1所示海上平台结构了横截面图;图3为沿图1中3—3线的图1所示海上平台结构的横截面图;图4为沿图2中4—4线看,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海上平台系统的侧视立面图,但该系统包括所设置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图5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的另一实施例;图6为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海上平台结构侧视立面图;图7为沿图6中7—7线的图6所示海上平台结构的横截面图;图8为沿图6中8—8线的图6所示海上平台结构的横截面图;图9为穿过在装设期间沿图1中9—9线的本发明多节段桩套的桩的横截面图;图10为位于桩套最上面阶段中的图9所示桩的固定用锁定件的横截面图;图11为在用凹槽成形作业后处于收回状态的图10所示锁定工具的横截面图;图12为与后面的节段桩套的用于收回和重新使用导管架基座的第一节段桩套的横截面图;图13为处于设置过程中的,沿图1中9—9线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14为处于灌注浆液时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9—14表示本发明的多期桩与桩套连接件的使用。
图1—8表示本发明的海上平台结构的二个适当实施例。图1—4用海上平台结构10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应用,图6—8表示该应用的另一个实施例。在上述两种情况中,平台结构包括导管架基座12,它穿过水深范围可直接再使用,本发明便于收回和重新设置。平台结构(图1)包括底部支承的导管架基座12,它包括支腿14以及由支杆18构成的相互连接的支架16。通过本技术领域公知的钻孔和灌浆或打桩方法可将桩22穿过桩套的设于海底24。之后通过液压锁定或注浆作业将桩在桩套中固定。
导向架基座12顶部设有多个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26,并且支承表面塔28,该塔28伸出水面30以支承平台甲板32。平台支承接触面26和表面塔28用来接纳自升式钻井平台34,如图所示,这样便可接近形成海上平台结构10。
图2为海上平台结构10的横截面图,它表示用来接纳特级三支腿自升式钻井平台(图中未示出)的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26和表面塔28的结构。在上述情况下,平台支承接触面接纳自升式钻井平台34的脚36,并且可有效将海上平台结构10荷载传递给支腿。平台支承接触面应位于波浪区下面并处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范围,如60米内,或低于水平面。
在上述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荷载缓冲座38A形成平台支承接触面26,如图1—4所示该支座38A由铲斗座38形成,其内局部填有粒状物质或其它材料以便缓冲在下落接触时的冲击并将荷载分散在平台接触面上,粒状材料不仅应满足荷载传递特征,而且应经受环境条件,并且甚至在其位于波浪区下面的条件下也能抵抗冲刷作用,该作用可将粒状材料从顶部开口的铲斗座中冲出。因此必须对沙,砾石或其它粒状材料加以选择以便满足上述要求。按一种方式,可将水泥或砂浆灌入铲斗座中,在平台安置好后该水泥或砂浆会硬化。要对上述材料进行选择以抵抗穿过自升钻井平台作用于导管架基座上的力矩从而在结构上对整个平台系统产生有利影响,并形成有限度的粘接,该粘接、在收回自升钻井平台以便移至另一地区时容易断开。
图5表示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26的另一实施例,其中荷载缓冲座38A由缓冲材料层形成,该缓冲材料比如可为橡胶或弹性缓冲垫38B,它设于铜栅格结构件38D上。该结构件39带有孔或腔39,它用来接纳脚36上的销37以便使荷载更准确地分布并抵抗侧向荷载。另外,如果需要,可使用液压驱动夹紧臂41与脚41的边相接触以便抵抗穿过自升式钻井平台作用于导向架基座接触面上的力矩。
图2还表示了穿过表面塔28设置的多个导管40。钻井是采用自升式钻井平台并通过每个导管40进行的,该钻井平台还可进行完井作业,并通过导管40设置采油立管。作为替换方式,平台甲板32可借助其上设置的修井设备进行井口完井作业。表面塔的平台甲板还可通过提供开采设备的平台空间从而便于开采及钻井(“PWD”)作业,上述开采设备不易设置于专用于钻井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上。
图4表示设置于海上平台结构10的导管架基座12上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上述构件整体构成海上平台系统50。在本实施例中,自升式钻井平台34包括从船身/甲板组合结构52伸出的可伸缩支腿54。该钻井平台52上还没有钻井及其它设备,它包括井架56,它可方便地设置于悬臂甲板58上。
通过将自升式钻井平台与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26对齐的装置便可设置自升钻井平台34(参见图1)。当在顶压作业之前自升式钻井平台漂浮并通过缓冲接触件与表面塔28对齐时,可在该钻井平台上的船身/甲板组合式结构52之间设置上述对齐装置。作为替换方式,至少一个安装导向件42可沿竖向从一个或多个铲斗座38的边缘伸出从而可在顶压作业(参见图1和2)时与下降的支腿54上的脚36相接触。另外还可使用上述部件和其它对齐装置的组合件。
在脚36在平台支承接触面26中立好后,进一步进行顶压作业从而将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荷载从会漂浮的船身/甲板组合件52上传至导管架基座12上,进而一直将该组合式结构52从水中提起同时高出飞溅区,并且使其处于下述位置,在该位置可使可伸缩的悬臂甲板58伸出从而使井架56位于表面塔28上面。之后通过在不移动自升式钻井平台的组合式结构52的情况下使井架在悬臂甲板上滑动的方式在导管之间进行油井的移动作业。
通过图2和3所示的横截面的比较可看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图2所示的导管架基座顶部横截面歪斜成钻石形以便为与导管架基座支腿14基本对齐的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26提供支承。然而该四边形横截面并不从支腿14向外伸出,该支腿14在导管架基座的第一角点与表面塔28相连。因此,该第一角点与或位置横截面的对角线的距离“a”比其它角与对角线的距离“b”或“c”要短。上述关系有助于在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26处形成较大的宽度以便接纳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脚,同时可使表面塔28紧靠自升式钻井平台以便于触及悬臂甲板。
与此相对照,位于海上平台底部的图3所示的横截面在本实施例中为更为普通的正方形或矩形,该形状便于传统的运输和设置。图3还表示了桩套20与支腿14的连接。
图6—8表示特别适合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导管架基座12带有三个支腿14,该支腿14借助呈三角形横截面的支架16中的支杆18设置。在这里表面塔28通过相互连接的支架16A以相互平行和叠置的方式支承于导管架基座上。这样可使导管架基座12具有最小的着地点,从而可减小材料要求。支承设备甲板,修井设备,立管和立管导管的表面塔28的结构要求比支承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该塔结构要求要低得多。将上述支承要求分开可降低用钢总量,尽管表面塔28与导管架基座12叠置。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不仅可通过仅在需要的地方提供支承的方式,而且可通过设计平台系统50的方式来降低造价,上述平台系统50与满足根据季节调整的相关设计标准的结构能力相适应。因为作为内置式活动件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可方便地设置和收回,从而便于实现平台作业的方法,进而可进一步降低平台造价。
因此,可设置海上平台结构10,在其上以接合方式放置自升式钻井平台从而形成可在无风期进行油井作业的海上平台系统50。然而,在风暴季节要将自升钻井平台从海上平台结构上撤下并收回。这样就可根据非极端的冬季风暴标准对上述组合式海上平台系统50进行设计,并且可大大降低还满足飓风标准的海上平台结构10本身(其上不带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重量,风和波浪荷载。上述关系甚至还可用于海上平台结构的实施例,该结构的平台甲板上包括修井设备。
现在再回到本发明的可重复使用的桩套实施例,图9为桩22的纵向截面,该桩它通过桩套20固定于水底。该截面是沿图1中9—9线剖切的,它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个设置步骤,该实施例可在油层枯竭后实现海上平台结构10的重复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桩套20为端部开口的柱状件,它包括长条的多个节段,在图中包括第一和第二节段套60和62。第一节段套60以同轴方式从第二节段套62伸出从而便于实现收回作业(仍参见图1)。第一和第二节段套均带有锁紧面64,它由柱状件68的内表面的环形槽66形成。
将海上平台结构10投入水中并放置好,通过打桩或钻孔和灌浆作业将桩22通过桩套固定于水底。在此处使锁定工具在桩内侧穿过,该桩同轴设于桩套(参见图9)内部。驱动密封件或封隔器以便将水封件固定地第一锁紧面64A上下方并将第二锁紧面64B隔开。
通过锁定工具70将液压引入桩22内部的位于密封件72之间的锁定工具和桩所形成的环形区域。该压力使桩挤压或借助凹模成形于锁紧面64A中从而形成牢固的连接(参见图10)。之后,拆除密封件中的压力,将锁定工具70从桩上拆下,随着设置作业的进行,该锁定工具70继续用来实现桩与桩套的连接。作为替换方式,可对第一锁紧面单独进行机械式凹模成形作业从而使桩的形状以牢固接触的方式与第一锁紧面的形状相符合。
图13和14表示了本发明多节段桩与桩套连接的另一实施例,其中桩与桩套的连接是由浆液固定的。在图13中遥控车(“ROV”与设于桩套的外部上的喷嘴78连接从而通过流体管道81以液压方式使封隔器80膨胀。在驱动时,封隔器80从凹部82膨胀从而将整个桩与桩套环形腔密封,并且将第一节段套60与第二节段套62隔开。如果需要防止浆液与海水直接接触,则要在第一节段套的顶边设置第二封隔器80,并且深靠其处设置浆液回流阀。环状第一节段锁紧面的长度由承受设计荷载所需要的灌浆区摩擦力决定。
在图14中,封隔器80借助由遥控车76供应的液压工作,该遥控车与浆液源连通。遥控车与注浆阀84相连,该车灌注浆液,使海水排走,浆液填入环形腔中直至浆液到达浆液回流阀86。将该车拆下,浆液在第一节段锁紧面中硬化。应注意,在初次安装时可省去第二节段桩套的封隔器80,阀和喷嘴,上述部件可在收回导管架基座后以最少量的海上作业方便地设置。
海上平台结构10的有效使用期限可能会超过初次设置地区的油气储量的可赢利的开采期限。这样就需要将该海上平台结构10收回以便重复设置。在此情况下要将表面设备拆除以便准备收回导管架基座。
参照图9—12,将首先挤压好的锁定连接部放在可接触的位置以便可沿海上平台结构底部对桩套20和桩22进行简单的切割作业。在图第一节段桩套60作为从支杆向上伸出的延伸件是可触及的,该支杆将桩套20与导向架基座支腿14相连(参见图1)。然而,也可使用其它的结构,比如其底部设有第一节段的向下伸出的延伸件。在后一实施例中,从桩内侧进行爆炸切割更优于传统的切割方法。
第一节段延伸段和其内的桩段与柱状件(参见图12)分开。这样便可借助起重机将导管架基座吊起或使该基座浮起,以便准备将其运走及移至新的地点。第二锁紧面64B仍保留以便用于重新设置海上平台结构。图13和14所示的实施例同样可收回并重新设置。另外上述收回作业要采取下述措施协助进行,该措施为在平台导向架基座内设置附加压载室,该室中泵入有空气以便形成备用浮力,该浮力可便于实现整件收回。
本发明多节段锁紧面结构便于海上平台结构的连续设置。这样就为导向架基座带来了特殊的好处,即在整个水深范围结合可根据不同水深进行调节的自升式钻井平台重新设置时具有灵活性。然而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会想到本发明可用于其它导管架或重力式结构上的海上基础的全范围,该结构是借助桩固定于水底。
在前述说明书中可进行其它的改进,变换及替换,在某些情况下,本发明的一些特征可在不对应使用其特征的情况下使用。因此对于从事石油工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理解,可采用多节段桩套以代替二节段桩套,另外桩套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任何另一节段可以下述方式设置,即全部在第二节段套上方同轴设置,全部在第二节段套下方同轴设置或全部在第二节段套上方和下方同轴设置。
因此,显然上面的详细描述及附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说明,它们不应看作后附权利要求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暂时在深水区进行油井作业的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海上平台结构,它包括底部支承导管架基座;表示塔,该塔支承于导管架基座上并在设置好后伸出水平面;由表面塔支承的平台甲板;以及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它设于导管架基顶部并用来接纳进行油井作业的自升式钻井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表面塔支承于导管架基座顶部的第一角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管架基座的水平横截面为四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管架基座底部的水平横截面基本呈正方形,上述基座顶部的横截面的特征在于其呈菱形从而支承表面塔的第一角点与该横截面的对角线的交点距离比其它角点的相应距离小,从而在接纳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脚的平台支承接触面处允许有较广的布置范围,上述钻井平台紧靠表面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管架基座的水平横截面为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上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表面塔以相互平行和叠置的方式支承于导向管基座上,它通过相互连接的支架与该基座侧边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接合导向件,它用于将自升式钻井平台对齐并保持就位从而通过平台支承接触面设置于导管架基底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上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接合导向件包括设于表面塔上的导向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管架基座包括多个支腿和相互连接的支架,该基座支承于水底,表面塔从水面伸出,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设于导管架基座顶部并位于水面下,在导管架基座上可拆卸地设置有自升式钻井平台,该钻井平台包括多个可伸缩支腿,每个支腿与平台支承接触面相接触,支承油井作业设备的船身与甲板组合式结构,从上述组合结构上伸出的悬臂甲板,它使油井作业设备的井架与表面塔沿竖向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上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还包括荷载缓冲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海上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自升式钻井平台脚带有销,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包括栅格构结构,荷载为置于该栅格结构上的缓冲材料,如橡胶层,该栅格结构形成腔以接纳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海上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包括导管架基座支承的多个铲斗座,它与该基座支腿相对齐并保持就位以便接纳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脚,另外荷载缓中件为位于铲斗座中的粒状材料,在砂或砾石层,每个铲斗座上设有接合导向件,它使自升式钻井平台对准并保持就位从而通过平台支承接触面将该钻井平台设置于导管架基底上,该接合导向件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导向件,该安装导向件沿竖向从一个铲斗座的边缘伸出。
13.一种形成深水海上平台的方法,其步骤包括设置海上平台结构,该结构包括底部支承的导管架基座,表面塔,该塔支承于导管架基座上并从水面伸出,支承于表面塔上的平台甲板以及设于导管架基座顶部的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使自升式钻井平台以接合方式立于海上平台结构的平台支承接触面上以形成可在无风期进行油井作用的海上平台系统,在风暴之前将自升式/钻井平台撤下并收回,这样海上平台系统只需根据无风期标准来设计,并且用来满足风暴参数的海上平台结构的尺寸不必满足在上述极端情况下接纳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要求。
14.一种将海上平台结构固定于海底的可重复使用的桩套,它包括管形件,该管形件包括可与平台结构相连的第二节段桩套和以同轴方式从该第二节段桩套伸出的第一节段桩套,设于在第一节段桩套内侧的一期锁紧面,设于第二节段桩套内侧的二期锁紧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桩套,其特征在于第一节段和第二节段锁紧面分别为设于柱状件的内壁中的至少一个环形槽,这样第一和第二节段锁紧面的形状刚好接纳在安装时其内穿过的桩上的凸部从而形成牢固的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桩套,其特征在于第一节段和第二节段锁紧面为环形表面,它能保证形成牢固的灌注的桩套与桩套的连接,该桩套还包括在柱状件中形成的环形凹部,它将第一节段和节二节段桩套分开,设于该环形凹部中的封隔器以便有选择地将桩套管状件与桩之间密封,这样便可在初次设置导管架基座时将一期套和二期套分隔开,与封隔器连通的驱动流体管道,与一期桩套内部连通的注浆阀。
17.一种设有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4所述桩套的海上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桩套的第二节段桩套在下述位置与平台结构相连,该位置在于海上设置好平台结构后靠近海底并且每个桩套的管形件沿竖向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海上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为权利要求1所请求保护的结构,它包括多个支腿,该支腿通过支架相互连接,每个支腿带有至少一个桩套,该桩套中的二期桩套焊接于支腿上从而在平台结构于海上设置好后,第一节段桩套固定于该二节段桩套顶部。
19.一种在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海上平台结构基础中将桩与桩套连接的方法,其步骤包括通过桩套在海底中成桩,在第一阶段将桩与桩套固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步骤将桩套与桩固定,该步骤为将锁定工具插入桩中,对位于第一节段桩套中的第一节段锁紧面位置但该位置不与第二节段锁紧面对齐的上下方的桩实现液体密封,借助锁定工具提供的液压将桩壁挤入第一节段锁紧面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步骤在上述第一节段桩套将桩与桩套固定,该步骤包括在位于第一和第二节段桩套之间;桩与桩套之间的环形腔中设置封隔器,将浆液灌注桩与桩套之间第一节段桩套中的环形腔中并使硬化。
22.一种重复使用权利要求17所述海上平台结构的方法,其步骤包括a)通过下述方式在第一地点将海上平台结构初次设置,该方式为将海上平台结构沉入上述第一地点的海底,通过每个桩套在海底中成桩,将每根桩与每个桩套中的第二节段桩套固定;b)在第一地点油气储量枯竭时通过下述方式将海上平台结构收回,该方式为从海上平台结构上收回顶部的设备,在第一和第二节段桩套之间将每个同轴桩与桩套切断,从海上平台结构上将每个二期桩套和仍与该桩套相连的同轴桩段取下,将海上平台结构提升并装备好以便运走。c)按下述方式重新设置海上平台结构,该方式为将海上平台结构沉入第二地点的海底,通过每个桩套在海底中成桩,将每个桩与每个桩套的一期桩套固定。
23.一种参照附图所描述的海上平台结构。
24.一种参照附图所描述的设备和重新使用平台结构的方法。
全文摘要
一种在深海区进行油井作业的海上平台结构,它包括底部支承导管架基座(12),由该基座(12)支承并伸出水面的表面塔(28)和平台甲板(32),在基座(12)顶部设有水下平台支承接触面(26),该面用来接纳进行油井作业的自升式钻井平台(34)。最好该结构设有双节段桩套,它们在结构脚部连接从而在将第二节段桩套拆下后,每个桩套中的第一节段桩套保留以便进行重新设置,这样便可实现结构的重复使用。在可重复使用的结构上可拆卸地安装自升式钻井平台(34)可增加深水区油田开发的灵活性。
文档编号E02B17/00GK1132535SQ94193583
公开日1996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30日
发明者乔治·E·斯古罗斯, 戴尔·M·加拉赫 申请人: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