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筑江河大堤的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2215287阅读:2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修筑江河大堤的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修筑江河大堤的工艺方法,涉及建筑物的工艺和方法领域。
目前,江河大堤有混凝土浇筑的,有石料砌筑的,也有用土垒筑的。这些筑堤的方法各有优点,起到了一定的防汛抗洪的作用,但各自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点和不足,如混凝土和石堤造价太高,采料、运料也有一定的困难。土堤造价虽低,也可以就地取材,但坚固程度较差,只能在建筑较小的河堤时采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价低廉,取材容易,而且坚固、耐用的修筑大小江河大堤均可实施的新工艺方法。
本发明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工艺方法筑堤时分成三个部分三个步骤进行,三个部分包括中心主体、内坡和外体及外坡;三个步骤是第一步铺筑中心主体,它的用料比例是取沙子2000克,生石灰粉200-750克,熟玻璃纤维4克-10克混均,加水480克-580克合为一体搅拌均匀,将搅拌好的混合料薄厚均匀地铺撒在中心主体的堤址处,铺撒厚度以每300厘米-500厘米为一层,然后进行轧实、砸实或夯实,夯实到将混合料中的浆液挤出表面为止,夯实后的厚度为每层100厘米-200厘米,然后以同样的用料和工艺方法进行第二层的铺筑,如此一层一层地铺筑直至达到大堤要求的高度。第二步铺筑大堤的内坡,方法是将内坡混合料按如下比例配制粗砂或中粗砂2000克,生石灰粉250克-500克,熟玻璃纤维4克-20克,标号为425号的水泥70克-500克,加水500克-600克搅拌均匀一层一层地铺撒在已筑坚固的中心主体内侧坡,然后进行轧实、砸实或夯实,夯实后的厚度为每层100厘米-200厘米,铺筑后的内坡面至中心主体内侧坡面的厚度为300-2000厘米,最后将内坡面削平。第三步是铺筑外体及外坡,用河床边的淤泥沙加少量白灰混合夯实与中心主体结为一体,建成后的大堤中心主体和内坡长度占堤整体的1/2-1/3,外体及外坡长度占1/2-2/3。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工艺方法筑堤造价低廉,操作简便,大堤坚固持久,强度大,耐冲击,长期泡在水中结构不变质,经风吹日晒不腐蚀,不变形,不怕鼠洞和白蚂蚁洞,不易形成管涌,是一种易推广普及使用的新工艺方法。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在低水位时修堤,如图1所示顶宽为30米的大堤,中心主体(1)顶宽1 4米,以5-8米宽为一个建筑单元,几个单元可以同时施工,交错上升,中心主体内侧可修成阶梯式,内坡(2)宽1米在中心主体内侧一阶一阶地铺筑夯实,随中心主体升高而逐步升高。中心主体和内坡用料中生石灰粉可选用标号为C/T482-92的,外体及外坡(3)顶宽15米,也可利用现有旧河床淤泥沙或旧堤的原体料加1/10白灰混合夯实。外坡脚可就地取材建造环堤公路,省工省时,节约开支。
权利要求
1.一种修筑江河大堤的工艺方法,分成三个部分三个步骤进行,三个部分包括中心主体(1)、内坡(2)和外体及外坡(3);其特征在于三个步骤是第一步铺筑中心主体,它的用料比例是沙子2000克,生石灰粉200-750克,熟玻璃纤维4克-10克混均,加水480克-580克合为一体搅拌均匀,将搅拌好的混合料铺撒在中心主体的堤址处,铺撒厚度以每300厘米-500厘米为一层,然后进行轧实、砸实或夯实,夯实到将混合料中的浆液挤出表面为止,夯实后的厚度为每层100厘米-200厘米,以同样的用料和工艺方法进行第二层的铺筑,如此一层一层地铺筑直至达到大堤要求的高度;第二步铺筑大堤的内坡,它的用料比例是粗砂或中粗砂2000克,生石灰粉250克-500克,熟玻璃纤维4克-20克,标号为425号的水泥70克-500克,加水500克-600克搅拌均匀,铺撒在已筑坚固的中心主体内侧坡,然后进行轧实、砸实或夯实,夯实后的厚度为每层100厘米-200厘米,铺筑后的内坡面至中心主体内侧坡面的厚度为300-2000厘米,最后将内坡面削平;第三步是铺筑外体及外坡,用河床的淤泥沙加少量白灰混合夯实与中心主体结为一体,建成后的大堤中心主体和内坡长度占堤整体的1/2-1/3,外体及外坡长度占1/2-2/3。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中心主体和内坡用料,其特征在于生石灰粉可选用标号为C/T482-92,外体及外坡用河床淤泥沙或旧堤的原体料加1/10白灰。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涉及建筑物的工艺和方法领域的修筑江河大堤的工艺方法,大堤分中心主体、内坡、外体及外坡三部分三个步骤进行,筑中心主体时用沙子、生石灰粉及熟玻璃纤维加水搅拌层层铺撒夯实,筑内坡时用沙子、生石灰粉、熟玻璃纤维及水泥加水搅拌层层夯实,将内坡面削平,筑外体及外坡时用旧堤或旧河床淤泥沙加白灰搅拌夯实,大堤中心主体和内坡长度占堤整体的1/2-1/3,外体及外坡长度占1/2-2/3。
文档编号E02B3/04GK1215114SQ98125159
公开日1999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30日
发明者高泽峰 申请人:高泽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