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塞易疏通下水管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424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堵塞易疏通下水管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专门适用于下水道的管子或配件,特别涉及一种防堵塞易疏通下水管节,系现有技术的改进。
现有办公、住宅等楼房,常因下水道堵塞、污水四溢而给使用者造成不便。中国专利ZL91210527.5公开了一种“下水清污器”,其技术方案是带上口和下口的管件内,有带漏孔的挡污漏板,在管件的侧壁上开有带法兰盘的清污口,清污口上连接密封盖;这种清污器,虽然不用疏通机,不用破坏一楼地面和下水管,卸下法兰盘就能清除管内杂物,排除堵塞;但是①长时间使用后,法兰盘锈蚀,撤卸较不方便;②从管外不能观察管内堵塞状况;③卸下法兰盘排除管内堵塞物时,管内的污水将四处外溢,排堵操作十分不便,且影响环境卫生。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观察管内堵塞状况、进一步可导出管内污水的防堵塞易疏通下水管节。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一种防堵塞易疏通下水管节,由主管,设置于主管内的多孔隔板,位于多孔隔板上方、与主管相连通的支管,以及与支管端口密封连接的封口盖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封口盖由有内螺纹或外螺纹的环形圈(4)和与该环形圈(4)密封连接的透明体(5)构成,所述支管(3)外端有与环形圈(4)对应的外螺纹或内螺纹,且环形圈(4)与支管(3)螺纹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内容中所述支管(3)端口与透明体(5)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垫圈(6),以使端口更密封。
本实用新型内容中所述支管(3)上方的主管(1)上可以连通有排水阀门(7),以便在清除堵塞物前先排出管内污水。
本实用新型内容中所述主管(1)下端内可以有套接或连为一体的连接管(8),以便更容易与室内外下水主管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内容中所述主管(1)与排水阀门(7)之间可以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主管(1)和排水阀门(7)连通的导管,以便将管内污水导向排污水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特点(1)采用由透明体5和环形圈4构成的封口盖,通过透明体5可随时观察下水管内状况,当管内多孔隔板上积聚有较多污物可能造成下水管道堵塞前及时清除;环形圈4与支管3螺纹连接,装卸容易,便于经常使用;(2)在支管3上方的主管1上设置排水阀门7,在管内堵塞时,可通过排水阀门7先排出管内污水,以避免卸下封口盖后污水四溢;(3)结构简单,生产容易,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
是本实用新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管,2—多孔隔板,3—支管,4—环形圈,5—透明体,6—密封垫圈,7—排水阀门,8—连接管。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参见附图。一种防堵塞易疏通下水管节,由主管1(可由金属或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作),设置于主管1内的多孔隔板2,位于多孔隔板2上方、与主管1相连通的支管3,与支管3上方的主管1连通的排水阀门7,以及与支管3端口密封连接的封口盖组成,所述封口盖由有内螺纹的环形圈4和与该环形圈4密封连接的透明体5构成,所述支管3外端有与环形圈4对应的外螺纹,且环形圈4与支管3螺纹密封连接,支管3端口与透明体5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6。
使用时,通过支管1上下端口与房屋排水系统的下水管道相连通即可使用,本实施例既可用于新房的下水道系统中,也可用于旧房下水道的改造。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内容所述均可实施并具有良好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防堵塞易疏通下水管节,由主管,设置于主管内的多孔隔板,位于多孔隔板上方、与主管相连通的支管,以及与支管端口密封连接的封口盖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封口盖由有内螺纹或外螺纹的环形圈(4)和与该环形圈(4)密封连接的透明体(5)构成,所述支管(3)外端有与环形圈(4)对应的外螺纹或内螺纹,且环形圈(4)与支管(3)螺纹密封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易疏通下水管节,其特征是所述支管(3)端口与透明体(5)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6)。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堵塞易疏通下水管节,其特征是所述支管(3)上方的主管(1)上连通有排水阀门(7)。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堵塞易疏通下水管节,其特征是所述主管(1)下端内有套接或连为一体的连接管(8)。
5.按权利要求3所述防堵塞易疏通下水管节,其特征是所述主管(1)下端内有套接或连为一体的连接管(8)。
6.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堵塞易疏通下水管节,其特征是所述主管(1)与排水阀门(7)之间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主管(1)和排水阀门(7)连通的导管。
专利摘要一种防堵塞易疏通下水管节,由主管、多孔隔板、支管、以及封口盖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封口盖由环形圈和透明体构成,环形圈与支管螺纹密封连接;主管上还可以设置有排水阀门等。采用本实用新型,封口盖装卸容易,随时可以观察管内状况,方便地清除管内堵塞物,有效避免下水管道堵塞。
文档编号E03F7/00GK2359356SQ99230738
公开日2000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11日
发明者孙永斌 申请人:孙永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