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460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防洪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防洪系统,防洪系统建构在一水库与一河川上,利用分隔岛或分段闸门将水库或河川分隔成至少两个部分,进一步逐一清除水库淤泥或河川淤泥,提高水库或河川的总容积,此外,河川的出海口设置一外坝体,外坝体设置一海口闸门与多个抽水机,抽水机能够在豪雨来临之前或者豪雨期间将河川的水抽到外海,进一步达到降低水灾发生的机率。本发明透过有效地清除水库的水库淤泥,造成水库恢复或加大容水的容积,可以有效降低水灾发生的机率。
【专利说明】
防洪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关于一种防洪系统,尤指一种可以清除河道与水库淤泥,并且在大雨来临前预先抽出河道内的水,而预留出雨水容置的空间的防洪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全球暖化所造成的气候极端化,降雨量更是异常莫测,而常有超大豪雨产生,导致区域排水不及造成淹水,而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此外,河川或水库会因为泥沙淤积而降低蓄水量,以水库来说,泥沙淤积的量越来越多,最终会造成水库无法使用,再者,由于水库的水深的缘故,因此当水库内有蓄水时,几乎无法有效地清理水库底部的淤泥,而河川则因为水流的关系,在清除淤泥的过程中,部分的淤泥容易受到水流冲刷而回流至河川内,造成清除河川淤泥的效率很低,进一步需要耗费巨额的金钱进行清理河川淤泥的工程。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此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包括一水库,用来储水,设置在水库中的一分隔岛,将水库区隔为一第一区间以及一第二区间,分隔岛进一步包括由一侧面延伸至另一侧面的一通道,分隔岛包括设置于通道中的一闸门,闸门可在一关闭位置与一开启位置之间位移,当闸门位于关闭位置,第一区间与第二区间隔开,当闸门位于开启位置,第一区间与第二区间连通,一第一供水管路,与第一区间连接,一第二供水管路,与第二区间连接。
[0004]当闸门位于关闭位置,由第一供水管路供应用水,第二供水管路不供应用水造成第一区间的水位降低至露出第一区间内的水库淤泥。
[0005]当第一区间露出水库游泥后,关闭第一供水管路,由第二供水管路供水,并且清除第一区间内的水库淤泥。
[0006]当第一区间内的水库淤泥被清除的后,控制闸门由关闭位置位移至开启位置,造成第二区间的水通过通道全部引流至第一区间之后控制闸门由开启位置位移至关闭位置,因而第二区间的水库淤泥外露,并且清除第二区间内的水库淤泥。
[0007]本发明透过有效地清除水库的水库淤泥,造成水库恢复或加大容水的容积,可以有效降低水灾发生的机率。
[0008]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进一步包括一河川,包括与水库连接的一上游段以及与一外海连接的一下游段,河川的下游段包括邻接外海的一出海口,可受控制开启或关闭的一水库闸门,设置于河川与水库之间,多个分段闸门,设置于河川中,将河川区隔成介于相邻的两个分段闸门之间以及水库闸门与邻近的分段闸门之间的多个容水区间,各分段闸门可在开启的第一位置与关闭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
[0009]当各闸门位于封闭位置时,要被用来于退潮前搅动河底的河川淤泥,造成河川淤泥散布在河水之中。
[0010]当河川淤泥散布在河水之中,打开各闸门造成混有河川淤泥的河水被排至外海。[0011 ] 本发明透过有效地清除河j 11的河川淤泥,造成河j 11恢复容水的容积,可以有效降低水灾发生的机率。
[0012]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包括:多个升降装置,分别固定于一分段闸门上,多个拦截斗,分别与对应的一升降装置结合,各拦截斗可被相结合的升降装置连动而在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位移。
[0013]当各拦截斗位于下降位置时,各拦截斗位于河川的底部收集被河水推动的土石。
[0014]当各拦截斗由下降位置往上升位置位移,各拦截斗内的土石脱离河川的河面而可以被清除。
[0015]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包括:一外坝体,设置在出海口分隔河川与外海,外坝体包括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一海口闸门,设置于第一部分,海口闸门可受控制的在连通位置与阻隔位置之间位移,多个抽水机,设置于第二部分,多个发电设备,设置于第二部分,各发电设备与至少一抽水机电连接,各发电设备供应抽水机运转所需的电力。
[0016]当海口闸门位于连通位置,河川与外海连通。
[0017]当海口闸门位于阻隔位置,河川与外海不连通。
[0018]当海口闸门位于阻隔位置时,可启动各抽水机将河川的河水送往外海,造成河川的水位降低要被用来因应强降雨。
[0019]第二实施例的防洪系统,包括:一水库,一河川,包括一上游段以及一下游段,上游段与水库连通,下游段与一外海连接,下游段进一步包括邻近外海的一出海口,设置在河川中央且与之平行的一河川分隔岛,河川分隔岛由上游段延伸至下游段但与出海口隔开并将河川区隔为第一河道与第二河道,河川分隔岛进一步包括形成在其底部由位于第一河道的一侧面延伸至位于第二河道的另一侧面的一河川信道,河川信道内设置受控制可在打开位置或封闭位置的间位移的一河川分隔岛闸门,可受控制开启或关闭的一第一水库闸门,设置于水库与河川交界处且位于第一河道内,可受控制开启或关闭的一第二水库闸门,设置于水库与河川交界处且位于第二河道内。
[0020]当河川分隔岛闸门位于打开位置时,河川信道连通第一与第二河道,且第一与第二水库闸门打开。
[0021]当河川分隔岛闸门位于封闭位置,河川信道不连通第一与第二河道,且第一或第二水库闸门的其中任意一者关闭。
[0022]当第一水库闸门关闭且第二水库闸门打开,第一河道被截流,河水流往第二河道,造成第一河道干涸露出河底。
[0023]当第一水库闸门打开且第二水库闸门关闭,第二河道被截流,河水流往第一河道,造成第二河道干涸露出河底。
[002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洪系统在清理河川淤泥时,允许一半的河道提供河水流通(第一河道或第二河道),因此在清理河川淤泥的同时,河川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作用,并且当河川的河)11淤泥都被清理干净之后,河川的总容积恢复,能够降低水灾或河j 11泛滥的机率。
[0025]第二实施例的防洪系统包括一水库分隔岛,设置在水库中,将水库区隔为一第一区间以及一第二区间,水库分隔岛进一步包括由一侧面延伸至另一侧面的一水库通道,水库分隔岛另包括设置于水库通道中的一水库分隔岛闸门,水库分隔岛闸门可在一关闭位置与一开启位置之间位移,当水库分隔岛闸门位于关闭位置,第一区间与第二区间隔开,当水库分隔岛闸门位于开启位置,第一区间与第二区间连通,一第一供水管路,与第一区间连接,一第二供水管路,与第二区间连接。
[0026]当水库分隔岛闸门位于关闭位置,由第一供水管路供应用水,第二供水管路不供应用水造成第一区间的水位降低至露出第一区间内的水库淤泥。
[0027]当第一区间露出水库淤泥后,关闭第一供水管路,由第二供水管路供水,并且清除第一区间内的水库淤泥。
[0028]当第一区间内的水库淤泥被清除之后,控制水库分隔岛闸门由关闭位置位移至开启位置,造成第二区间的水通过水库通道全部引流至第一区间之后控制水库分隔岛闸门由开启位置位移至关闭位置,因而第二区间的水库淤泥外露,并且清除第二区间内的水库淤泥。
[0029]第二实施例的防洪系统,包括:一外坝体,设置在出海口分隔河川与外海,外坝体包括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一海口闸门,设置于第一部分,海口闸门可受控制的在连通位置与阻隔位置之间位移,多个抽水机,设置于第二部分,多个发电设备,设置于第二部分,各发电设备与至少一抽水机电连接,各发电设备供应抽水机运转所需的电力。
[0030]当海口闸门位于连通位置,河川与外海连通。
[0031]当海口闸门位于阻隔位置,河川与外海不连通。
[0032]当海口闸门位于阻隔位置时,可启动各抽水机将河川的河水送往外海,造成河川的水位降低要被用来因应强降雨。
[0033]第二实施例的防洪系统,包括:一河川,包括一上游段以及一下游段,下游段与一外海连接,下游段进一步包括邻近外海的一出海口,设置在河川中央且与之平行的一河川分隔岛,河川分隔岛由上游段延伸至下游段但与出海口隔开并将河川区隔为第一河道与第二河道,河川分隔岛进一步包括形成在其底部由位于第一河道的一侧面延伸至位于第二河道的另一侧面的一河川信道,河川信道内设置受控制可在打开位置或封闭位置之间位移的一河川分隔岛闸门,一第一分段闸门,设置在第一河道中且位于河川的上游段,第一分段闸门可受控制在开启的第一位置与关闭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一第二分段闸门,设置在第二河道中且位于河川的上游段,第二分段闸门可受控制在开启的第一位置与关闭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
[0034]当河川分隔岛闸门位于打开位置,河川信道连通第一与第二河道,且第一与第二分段闸门位于第一位置。
[0035]当河川分隔岛闸门位于封闭位置,河川信道不连通第一与第二河道,且第一或第二分段闸门的其中任意一者位于第二位置。
[0036]当第一分段闸门位于第二位置,第一河道被截流,河水流往第二河道,造成第一河道干涸露出河底。
[0037]当第二分段闸门位于第二位置,第二河道被截流,河水流往第一河道,造成第二河道干涸露出河底。
[0038]本发明透过有效地清除水库的水库淤泥,造成水库恢复或加大容水的容积,可以有效降低水灾发生的机率。
【附图说明】
[0039]图1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防洪系统的示意图。
[0040]图2为沿图1的2-2线所取的剖视图。
[0041]图3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的水库的第一区间水位降低至露出水库淤泥的状态图。
[0042]图4显示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清除第一区间的水库淤泥后的状态图。
[0043]图5显示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将分隔岛的闸门开启后,第二区间的储水引流至第一区间后并造成第二区间内的水库淤泥外露的状态图。
[0044]图6显示在图5状态下清除第二区间内的水库淤泥后的状态图。
[0045]图7显示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的河道底部沉积河川淤泥且部分土石被各拦截斗拦阻的状态图。
[0046]图8显示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将各拦截斗由下降位置位移至上升位置后的状态图。
[0047]图9显示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清除各拦截斗内的土石且各拦截斗由上升位置位移至下降位置后的状态图。
[0048]图10显示在图9显示的状态下搅动河川底部的河川淤泥,造成河川淤泥散布在河水中的状态图。
[0049]图11显示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在河川淤泥散布于河水中后配合退潮打开各分段闸门,造成混有河川淤泥的河水排到外海的状态图。
[0050]图12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洪系统的示意图。
[0051]图13为沿图12的13-13线所取的剖视图。
[0052]图14为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进一步关闭河川分隔岛闸门后造成第一河道干涸并且清理河川淤泥后的状态图。
[0053]图15为在图14第一河道完成清理河川淤泥之后清理第二河道的河川淤泥的状态图。
[0054]图16为第一及第二河道都清理完河川淤泥且河川分隔岛闸门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图。
[0055]图中标示如下:
[0056]10防洪系统12水库
[0057]12A水库分隔岛12B第一区间
[0058]12C第二区间12D水库通道
[0059]12E水库分隔岛闸门 12F第一供水管路
[0060]12G第二供水管路 12H水库闸门[0061 ] 12HA第一水库闸门 12HB第二水库闸门
[0062]14外海20河川
[0063]20A第一河道20B第二河道
[0064]22上游段24下游段
[0065]28出海口32分段闸门
[0066]32A第一分段闸门32B第二分段闸门
[0067]38容水区间39外坝体
[0068]40拦截斗41第一部分
[0069]42升降装置43第二部分
[0070]44海口闸门46抽水机
[0071]48发电设备50水库淤泥
[0072]52河川淤泥54河川分隔岛
[0073]56河川通道58河川分隔岛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74]以下所有的图仅便于解释本发明基本教导,图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的组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发明的教导后相关的变化实施属于业界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本发明的教导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亦属业界技能。
[0075]在不同图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内”、“外”、"上"、"下"、"高"、“低”等等及类似用语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发明。
[0076]依据图1?11所不,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10建置在一水库12以及连接水库12与一外海14的一河川20上,其中河川20包括与水库12连通的一上游段22以及与外海14连通的一下游段24,下游段24包括邻近外海14的一出海口 28。
[0077]依据图1?11所示,本发明的防洪系统10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水库12内的一水库分隔岛12A,水库分隔岛12A横越水库12,将水库12分隔为独立的一第一区间12B与一第二区间12C,水库分隔岛12A进一步包括由位于第一区间12B的侧面延伸至位于第二区间12C的侧面的一水库通道12D,水库分隔岛12A设置可以在开启位置(如图5所示)与关闭位置(如图2?4、6所示)之间活动的一水库分隔岛闸门12E,当水库分隔岛闸门12E位于关闭位置,水库信道12D被封闭,如此第一与第二区间12B、12C被分隔无法连通,当水库分隔岛闸门12E位于开启位置,水库信道12D被开启,如此第一与第二区间12B、12C藉由水库通道12D连通,此外水库12与河川20的上游段22之间设置可受控制开启或关闭的一水库闸门12H。
[0078]水库12的第一区间12B设置一第一供水管路12F,第二区间12C设置一第二供水管路12G,如此水库12可以选择单独或同时有第一或第二供水管路12F、12G供应民生、工业、农业以及畜牧业的用水。
[0079]依据图1?11所示,本发明的防洪系统10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河川20中的多个分段闸门32,各分段闸门32可以在开启的第一位置(如图2?8、11所示)以及关闭的第二位置(如图9、10所示)之间位移,各分段闸门32较佳的高度介于河川20的高水位高度与河川20周围的地面高度之间,河川20被相邻的两个分段闸门32之间以及位于上游段22的分段闸门32及水库闸门12H之间区隔出多段容水区间38。防洪系统10进一步包括分别设置于各分段闸门32的多组升降装置42,各升降装置42与一拦截斗40结合而连动,各升降装置42能单独推动所结合的拦截斗40在上升位置(如图8所示)与下降位置(如图2?7、9?11所示)之间位移。
[0080]依据图1?11所示,本发明的防洪系统10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河川20的出海口 28的一外坝体39,外坝体39包括一第一部分41以及一第二部分43,第一部分41设置一海口闸门44,第二部分43设置多台抽水机46以及分别与各抽水机46电连接的多台具有蓄电池的发电设备48,各发电设备48可为风力发电机或太阳能发电机,在平时储存各抽水机46运作时所需的电力,海口闸门44可受控制在连通位置与阻隔位置之间枢转(如图1所示),当海口闸门44位于连通位置,河川20与外海14相互连通,当海口闸门44位于阻隔位置,河川20与外海14被外坝体39所阻隔而不连通。
[0081]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假设水库12的第一与第二区间12BU2C的底部淤积了许多水库淤泥50,在这样的状态下控制水库分隔岛12A的阀门12E位移至关闭位置(如图2所示)封闭水库通道12D,造成第一区间12B与第二区间12C不连通,并且关闭第二供水管路12G的供水,只由第一供水管路12F供水,如此,水库12的第一区间12B的水位将会应为用水而逐渐降低。
[0082]参阅图3,当第一区间12B的水位降低至接近或者露出第一区间12B内的水库淤泥50时,将第一供水管路12F关闭改由第二供水管路12G供水,如此就可以开始利用诸如挖土机清除第一区间12B内的水库淤泥50(如图4所示),当第一区间12B内的水库淤泥50清除之后控制水库分隔岛12A的水库分隔岛闸门12E由关闭位置位移至开启位置(如图5所示),如此,位于第二区间12C的储水通过水库通道12D引流至第一区间12B内,并且关闭第二供水管路12G改由第一供水管路12F供水,再将水库分隔岛12A的阀门12E由开启位置位移至关闭位置,如此第二区间12C的水位降低至接近或露出第二区间12C内的水库淤泥50,就可以使用诸如挖土机清除第二区间12C内的水库淤泥50 (如图6所示),清除完第二区间12C内的水库淤泥50后,就可以恢复水库12原本的蓄水量,进一步达到延长水库12使用寿命的好处。
[0083]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再假设河川20的底部淤积许多河川淤泥52(如图7所示),而随着河水流动的一部分土石受到各拦截斗40拦截而堆积在拦截斗40内,如此控制各拦截斗40由下降位置位移至上升位置(如图8所示),便于将各拦截斗40内的土石清除,清除各拦截斗40内的土石之后,再控制各拦截斗40由上升位置位移至下降位置,控制各分段闸门32由第一位置位移至第二位置(如图9所示),并且控制外坝体39的海口闸门44位移至阻隔位置,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河川20的河水于一定时间内被控制无法流向外海14,由于各分段闸门32的高度介于河川20的高水位与其周边地面之间,因而各分段闸门32位移至第二位置后,各容水区间38的水位会应为支流或其他河川汇入或水库12泄水的缘故造成河川20由最靠近上游段22的容水区间38开始逐渐地水位上升,但是当最靠近上游段22的容水区间38水位上升高于其分段闸门32后,河水越过该分段闸门32流向下一个容水区间38,造成该容水区间38的水位上升,因而不会因为各分段闸门32位移至关闭的第二位置,造成河川20的河水泛滥至周围的地区。
[0084]各分段闸门32位于第二位置之后,利用诸如具有喷水设备的船只,分别在各容水区间38中朝河川20底部的河川淤泥52喷水,造成河川淤泥52被水流搅动而散布于河水当中(河水变的混浊),配合退潮的时间,在退潮时将各分段闸门32由第二位置位移至第一位置,并且将海口闸门44由阻隔位置枢转至连通位置,造成河川20的河水加快速度地排入外海14,如此就能够逐渐清除河川20底部的河川淤泥52,使得河川20恢复原有的容积。
[0085]本发明透过有效地清除水库12的水库淤泥50以及河川20的河川淤泥52,造成水库12与河川20恢复或加大容水的容积,可以有效降低水灾发生的机率。
[0086]各抽水机46配合天气预报能够在强降雨前,先将将河川20内多余的河水抽往外海14,并且透过海口闸门44阻隔,防止海水回流至河川20内,进一步造成河川20在强降雨之前保持在低水位,当强降雨来临时,河川20能够有较多的容积容纳雨水,达到降低水灾发生机率的效果。
[0087]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防洪的功能,假设依据天气预报,一天之后将会降下豪雨,如此先控制海口闸门44枢转至阻隔位置,将外海14与河川20隔开,将水库闸门12H开启进行泄洪,同时启动各抽水机46将河川20内的河水抽往外海14,造成水库12以及河川20的水位降低,提高容纳雨水的能力,此外,在降雨的过程中也能视情况,驱使各抽水机46持续运转,保持河川20的水位不致泛滥至周围地区,达到降低水灾发生的机率。
[0088]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10除了具备有效率清除水库淤泥50及河川淤泥达到提高水库12与河川20的容水量降低水灾发生机率之外,当发生豪雨时,能利用数量众多的抽水机46配合外坝体39的海口闸门44,将河川20及水库12的水位降低,或者在豪雨发生的同时将雨水抽往外海,也能降低水灾发生的机率。
[0089]本发明除了图1?11所揭露的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10之外,进一步提供图12?16所揭露的第二实施例的防洪系统10,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10,该第二实施例的防洪系统10差异该水库12的水库闸门区隔为一第一水库闸门12HA与一第二水库闸门 12HB。
[0090]此外,河川20中央设置与之平行的一河川分隔岛54,河川分隔岛54由上游段22延伸至下游段24但与出海口 28隔开并将河川20区隔为第一河道20A与第二河道20B,且河川分隔岛54连接在水库12的第一及第二水库闸门12HA、12HB之间,如此第一水库闸门12HA与第一河道20A对齐,第二水库闸门12HB与第二河道20B对齐,河川分隔岛54进一步包括形成在其底部由位于第一河道20A的一侧面延伸至位于第二河道20B的另一侧面的多个河川信道56,各河川信道56内设置受控制可在打开位置或封闭位置之间位移的一河川分隔岛闸门58。
[0091]另外,第二实施例的防洪系统10只在第一河道20A设置一第一分段闸门32A,在第二河道20B内设置一第二分段闸门32B,第一及第二分段闸门32A、32B受控制能在开启的第一位置及关闭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
[0092]为了方便说明,假设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洪系统的第一及第二水库闸门12HA、12HB打开,第一及第二分段闸门32A、32B位于第一位置,且各河川分隔岛闸门58位于打开位置,如此河川信道56连通第一及第二河道20A、20B,第一及第二河道20A、20B都具有河水。
[0093]假设第一水库闸门12HA关闭,第二水库闸门12HB打开,各河川分隔岛闸门58位于封闭位置,如此各河川信道56不连通第一及第二河道20A、20B,在这样的状态下,水库12的水只会排入第二河道20B内,且因为第一河道20A内的河水排向外海14,所以第一河道20A会呈现干涸状态(如图14所示),进一步造成第一河道20A的河底的河川淤泥52外露,进一步能够使用诸如挖土机等机具清理第一河道20A的河川淤泥,此外,原本分散于第一及第二河道20A、20B的河水集中至第二河道20B,所以第二河道20B的水流变得更湍急,能够有效地将第二河道20B的污水排出外海14。
[0094]假设第一水库闸门12HA打开、第一分段闸门32A位于第一位置,第二水库闸门12HB关闭、第二分段闸门32B位于第二位置,各河川分隔岛闸门58位于封闭位置,在这样的状态下,各河川通道56被封闭,水库12的水只会排入第一河道20A内,且因为第二河道20B内的河水排向外海14,所以第二河道20B会呈现干涸状态(如图15所示),进一步造成第二河道20B的河底的河川淤泥52外露,进一步能够使用诸如挖土机等机具清理第二河道20B的河川游泥52,此外,原本分散于第一及第二河道20A、20B的河水集中至第一河道20A,所以第一河道20A的水流变得更湍急,能够有效地将第一河道20A的污水排出外海14。
[0095]当第一河道20A与第二河道20B的河底淤泥52都被清除后,控制第一与第二水库闸门12HA、12HB打开,第一及第二分段闸门32A、32B位于第一位置,河川分隔岛闸门58位于打开位置(如图16所示),造成各河川通道56连通第一与第二河道20A、20B,如此河川20的第一及第二河道20A、20B都有河水流动。
[0096]需注意的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洪系统10的水库12清理水库淤泥的方式与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防洪系统相同,在此不多加赘述。
[009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洪系统10在清理河川淤泥52时,允许一半的河道提供河水流通(第一河道20A或第二河道20B),因此在清理河川淤泥52的同时,河川20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作用,并且当河川20的河川淤泥52都被清理干净之后,河川20的总容积恢复,能够降低水灾或河川泛滥的机率。
[0098]此外,由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洪系统10在清理河川淤泥52时,允许一半的河道提供河水流通,造成第一或第二河道20A、20B的水流更加湍急,进一步能够将河川20内的污水排出外海14,防止污水回流至河川20内。
[0099]本发明的基本教导已加以说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许多延伸和变化将是显而易知的,例如,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防洪系统在清除水库12的第一或第二区间12B、12C的淤泥之后,也可以继续向下挖深,造成水库12的第一或第二区间12B、12C的容量加大,如此可以增加水库12的蓄水量。或者,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防洪系统可以不包括水库12,也就是说河川没有与水库连接,在这样的状态下,利用河川20的第一分段闸门32A与第二分段闸门32B配合河川分隔岛54的河川分隔岛闸门58也能控制河水是否流入第一或第二河道20A、20B,或者同时流入第一及第二河道20A、20B,如此只要控制河水只进入第一或第二河道20A、20B,就能让第一或第二河道20A、20B的其中一者干涸,以利进行清理河川淤泥的作业。
[0100]由于说明书揭示的本发明可在未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大体特征的其它特定形式来实施,且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经被指出,所以,说明书揭示的实施例应视为举例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说明所界定,对于落入申请专利范围的均等意义与范围的所有改变仍将包含在其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水库(12),用来储水; 一水库分隔岛(12A),设置在水库(12)中,将水库(12)区隔为一第一区间(12B)以及一第二区间(12C),水库分隔岛(12A)进一步包括由一侧面延伸至另一侧面的一水库通道(12D),水库分隔岛(12A)另包括设置于水库通道(12D)中的一水库分隔岛闸门(12E),水库分隔岛闸门(12E)可在一关闭位置与一开启位置之间位移,当水库分隔岛闸门(12E)位于关闭位置,第一区间(12B)与第二区间(12C)隔开,当水库分隔岛闸门(12E)位于开启位置,第一区间(12B)与第二区间(12C)连通; 一第一供水管路(12F),与第一区间(12B)连接; 一第二供水管路(12G),与第二区间(12C)连接; 当水库分隔岛闸门(12E)位于关闭位置,由第一供水管路(12F)供应用水,第二供水管路(12G)不供应用水造成第一区间(12B)的水位降低至露出第一区间(12B)内的水库淤泥(50), 当第一区间(12B)露出水库淤泥后(50),关闭第一供水管路(12F),由第二供水管路(12G)供水,并且清除第一区间(12B)内的水库淤泥(50), 当第一区间(12B)内的水库淤泥(50)被清除之后,控制水库分隔岛闸门(12E)由关闭位置位移至开启位置,造成第二区间(12C)的水通过水库通道(12D)全部引流至第一区间(12B)之后控制水库分隔岛闸门(12E)由开启位置位移至关闭位置,因而第二区间(12C)的水库淤泥(50)外露,并且清除第二区间(12C)内的水库淤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河川(20),包括与水库连接的一上游段(22)以及与一外海(14)连接的一下游段(24),河川(20)的下游段(24)包括邻接外海(14)的一出海口 (28); 可受控制开启或关闭的一水库闸门(12H),设置于河川(20)与水库(12)之间; 多个分段闸门(32),设置于河川(20)中,将河川(20)区隔成介于相邻的两个分段闸门(32)之间以及水库闸门(12H)与邻近的分段闸门(32)之间的多个容水区间(38),各分段闸门(32)可在开启的第一位置与关闭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 当各闸门(32)位于封闭位置时,要被用来于退潮前搅动河底的河川淤泥(52),造成河川淤泥(52)散布在河水之中, 当河川淤泥(52)散布在河水之中,打开各闸门(32)造成混有河川淤泥(52)的河水被排至外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升降装置(42),分别固定于一分段闸门(32)上; 多个拦截斗(40),分别与对应的一升降装置(42)结合,各拦截斗(40)可被相结合的升降装置(42)连动而在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位移; 当各拦截斗(40)位于下降位置时,各拦截斗(40)位于河川(20)的底部收集被河水推动的土石, 当各拦截斗(40)由下降位置往上升位置位移,各拦截斗(40)内的土石脱离河川(20)的河面而可以被清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坝体(39),设置在出海口 (28)分隔河川(20)与外海(14),外坝体(39)包括一第一部分(41)以及一第二部分(43); 一海口闸门(44),设置于第一部分(41),海口闸门(44)系可受控制的在连通位置与阻隔位置之间位移; 多个抽水机(46),设置于第二部分(43); 多个发电设备(48),设置于第二部分(43),各发电设备(48)与至少一抽水机(46)电连接,各发电设备(48)供应抽水机(46)运转所需的电力; 当海口闸门(44)位于连通位置,河川(20)与外海(14)连通, 当海口闸门(44)位于阻隔位置,河川(20)与外海(14)不连通, 当海口闸门(44)位于阻隔位置时,可启动各抽水机(46)将河川(20)的河水送往外海(14),造成河川(20)的水位降低系要被用来因应强降雨。5.一种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水库(12); 一河川(20),包括一上游段(22)以及一下游段(24),上游段(22)与水库(12)连通,下游段(24)与一外海(14)连接,下游段(24)进一步包括邻近外海(14)的一出海口(28); 设置在河川(20)中央且与之平行的一河川分隔岛(54),河川分隔岛(54)由上游段(22)延伸至下游段(24)但与出海口(28)隔开,并将河川(20)区隔为第一河道(20A)与第二河道(20B),河川分隔岛(54)进一步包括形成在其底部由位于第一河道(20A)的一侧面延伸至位于第二河道(20B)的另一侧面的一河川信道(56),河川信道(56)内设置受控制可在打开位置或封闭位置之间位移的一河川分隔岛闸门(58); 可受控制开启或关闭的一第一水库闸门(12HA),设置于水库(12)与河川(20)交界处且位于第一河道(20A)内; 可受控制开启或关闭的一第二水库闸门(12HB),设置于水库(12)与河川(20)交界处且位于第二河道(20B)内; 当河川分隔岛闸门(58)位于打开位置时,河川信道(56)连通第一与第二河道(20A、20B),且第一与第二水库闸门(12HA、12HB)打开, 当河川分隔岛闸门(58)位于封闭位置,河川信道(56)不连通第一与第二河道(20A、20B),且第一或第二水库闸门(12HA、12HB)的其中任意一者关闭, 当第一水库闸门(12HA)关闭且第二水库闸门(12HB)打开,第一河道(20A)被截流,河水流往第二河道(20B),造成第一河道(20A)干涸露出河底, 当第一水库闸门(12HA)打开且第二水库闸门(12HB)关闭,第二河道(20B)被截流,河水流往第一河道(20A),造成第二河道(20B)干涸露出河底。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水库分隔岛(12A),设置在水库(12)中,将水库(12)区隔为一第一区间(12B)以及一第二区间(12C),水库分隔岛(12A)进一步包括由一侧面延伸至另一侧面的一水库通道(12D),水库分隔岛(12A)另包括设置于水库通道(12D)中的一水库分隔岛闸门(12E),水库分隔岛闸门(12E)可在一关闭位置与一开启位置之间位移,当水库分隔岛闸门(12E)位于关闭位置,第一区间(12B)与第二区间(12C)隔开,当水库分隔岛闸门(12E)位于开启位置,第一区间(12B)与第二区间(12C)连通; 一第一供水管路(12F),与第一区间(12B)连接; 一第二供水管路(12G),与第二区间(12C)连接; 当水库分隔岛闸门(12E)位于关闭位置,由第一供水管路(12F)供应用水,第二供水管路(12G)不供应用水造成第一区间(12B)的水位降低至露出第一区间(12B)内的水库淤泥(50), 当第一区间(12B)露出水库淤泥后(50),关闭第一供水管路(12F),由第二供水管路(12G)供水,并且清除第一区间(12B)内的水库淤泥(50), 当第一区间(12B)内的水库淤泥(50)被清除之后,控制水库分隔岛闸门(12E)由关闭位置位移至开启位置,造成第二区间(12C)的水通过水库通道(12D)全部引流至第一区间(12B)之后控制水库分隔岛闸门(12E)由开启位置位移至关闭位置,因而第二区间(12C)的水库淤泥(50)外露,并且清除第二区间(12C)内的水库淤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坝体(39),设置在出海口 (28)分隔河川(20)与外海(14),外坝体(39)包括一第一部分(41)以及一第二部分(43); 一海口闸门(44),设置于第一部分(41),海口闸门(44)系可受控制的在连通位置与阻隔位置之间位移; 多个抽水机(46),设置于第二部分(43); 多个发电设备(48),设置于第二部分(43),各发电设备(48)与至少一抽水机(46)电连接,各发电设备(48)供应抽水机(46)运转所需的电力, 当海口闸门(44)位于连通位置,河川(20)与外海(14)连通, 当海口闸门(44)位于阻隔位置,河川(20)与外海(14)不连通, 当海口闸门(44)位于阻隔位置时,可启动各抽水机(46)将河川(20)的河水送往外海(14),造成河川(20)的水位降低要被用来因应强降雨。8.一种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河川(20),包括一上游段(22)以及一下游段(24),下游段(24)与一外海(14)连接,下游段(24)进一步包括邻近外海(14)的一出海口(28); 设置在河川(20)中央且与之平行的一河川分隔岛(54),河川分隔岛(54)由上游段(22)延伸至下游段(24)但与出海口(28)隔开并将河川(20)区隔为第一河道(20A)与第二河道(20B),河川分隔岛(54)进一步包括形成在其底部由位于第一河道(20A)的一侧面延伸至位于第二河道(20B)的另一侧面的一河川信道(56),河川信道(56)内设置受控制可在打开位置或封闭位置之间位移的一河川分隔岛闸门(58); 一第一分段闸门(32A),设置在第一河道(20A)中且位于河川(20)的上游段(22),第一分段闸门(32A)可受控制在开启的第一位置与关闭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 一第二分段闸门(32B),设置在第二河道(20B)中且位于河川(20)的上游段(22),第二分段闸门(32B)可受控制在开启的第一位置与关闭的第二位置之间位移; 当河川分隔岛闸门(58)位于打开位置,河川信道(56)连通第一与第二河道(20A、20B),且第一与第二分段闸门(32A、32B)位于第一位置, 当河川分隔岛闸门(58)位于封闭位置,河川信道(56)不连通第一与第二河道(20A、20B),且第一或第二分段闸门(32A、32B)的其中任意一者位于第二位置, 当第一分段闸门(32A)位于第二位置,第一河道(20A)被截流,河水流往第二河道(20B),造成第一河道(20A)干涸露出河底, 当第二分段闸门(32B)位于第二位置,第二河道(20B)被截流,河水流往第一河道(20A),造成第二河道(20B)干涸露出河底。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坝体(39),设置在出海口 (28)分隔河川(20)与外海(14),外坝体(39)包括一第一部分(41)以及一第二部分(43); 一海口闸门(44),设置于第一部分(41),海口闸门(44)系可受控制的在连通位置与阻隔位置之间位移; 多个抽水机(46),设置于第二部分(43); 多个发电设备(48),设置于第二部分(43),各发电设备(48)与至少一抽水机(46)电连接,各发电设备(48)系供应抽水机(46)运转所需的电力, 当海口闸门(44)位于连通位置,河川(20)与外海(14)连通, 当海口闸门(44)位于阻隔位置,河川(20)与外海(14)不连通, 当海口闸门(44)位于阻隔位置时,系可启动各抽水机(46)将河川(20)的河水送往外海(14),造成河川(20)的水位降低系要被用来因应强降雨。
【文档编号】E02B7/00GK105839584SQ201510014165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2日
【发明人】吴武雄
【申请人】吴武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