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1305阅读:8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包括抗冲刷主体及在抗冲刷主体上设置的若干个可移动式生态体,各可移动式生态体的一侧或两侧上均设有沟渠盆耳,抗冲刷主体的顶部两侧设有钩挂件和/或者抗冲刷主体内侧的两壁上设有若干主体盆挂。此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在抗冲刷主体上和/或者内侧的两壁设置的若干个可移动式生态体,使得在枯水期,不仅发挥沟渠的生态景观功能,而且能实现对水体污染物的阻挡、降解、吸收、利用,减少排出水体中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在丰水期,还可以将可移动式生态体拆除,充分发挥沟渠的排水泄洪功能。本发明适用于沟渠水土保持领域。
【专利说明】
一种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沟渠水土保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
【背景技术】
[0002]为改善城市公园水土保持,保障公园灌溉与排水特别是排水,三面光沟渠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公园建设中,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逐步认识到构建并保持良好的沟渠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0003]目前,对生态沟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净化机理、种植植物的净化效果等方面,而在沟渠的设计及施工方面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生态沟渠由于污染和人地矛盾的区域差异,存在占地面积大,缺乏普遍利用性和持续利用性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沟渠上设置若干可移动式生态体的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
[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包括抗冲刷主体及在抗冲刷主体上设置的若干个可移动式生态体,各可移动式生态体的一侧或两侧上均设有沟渠盆耳,抗冲刷主体的顶部两侧设有钩挂件和/或者抗冲刷主体内侧的两壁上设有若干主体盆挂。
[0006]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抗冲刷主体为小型沟渠时,可移动式生态体两侧的沟渠盆耳钩挂在抗冲刷主体顶部两侧设有的钩挂件上。
[0007]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抗冲刷主体为大型沟渠时,可移动式生态体一侧的沟渠盆耳钩挂在抗冲刷主体顶部两侧设有的钩挂件上和抗冲刷主体内壁上设有的若干主体盆挂上。
[0008]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钩挂点为凹槽或凸起,各钩挂点直接设置在抗冲刷主体上或者设置在若干框架结构上,各框架结构均设置在抗冲刷主体上。
[0009]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框架结构为立方体框架或者人字形的三角结构或者U形框架,各框架结构由若干框架单元组成,框架单元为菱形和/或者矩形和/或者三角形和/或者六边形的多边形结构,各框架结构之间通过凹凸结构相互匹配衔接。
[0010]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框架结构通过锚钉固定框架结构在抗冲刷主体上,锚钉为钢筋混凝土锥,锚钉嵌入抗冲刷主体的深度为0.2?0.5米。
[0011]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可移动式生态体内设有保水性土壤,保水性土壤上种植有挺水性植物。
[0012]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可移动式生态体的主体为一容器,沟渠盆耳设置在容器的一侧或者两侧。
[0013]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可移动式生态体为陶瓷结构或者钢丝网结构或者钢筋焊接结构。
[0014]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抗冲刷主体包括若干依次铺设的沟渠单元段,沟渠单元段为预制或现浇的混凝土结构件,沟渠单元段的截面为梯形或U型。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此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在抗冲刷主体上和/或者内侧的两壁设置的若干个可移动式生态体,使得在枯水期,在抗冲刷主体上安装可移动式生态体,不仅发挥沟渠的生态景观功能,而且能实现对水体污染物的阻挡、降解、吸收、利用,减少排出水体中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在丰水期,还可以将可移动式生态体拆除,充分发挥沟渠的排水泄洪功能。不仅整个结构施工便利、结构稳定,而且还能节约集约用地,增大了城市绿化面积。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可移动式生态体设置在小型沟渠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可移动式生态体设置在大型沟渠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可移动式生态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抗冲刷主体为小型沟渠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抗冲刷主体为大型沟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8]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为一种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包括抗冲刷主体I及在抗冲刷主体I上设置的若干个可移动式生态体3,各可移动式生态体3的一侧或两侧上均设有沟渠盆耳6,抗冲刷主体I的顶部两侧设有钩挂件2和/或者抗冲刷主体I内侧的两壁上设有若干主体盆挂7。
[0019]此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在抗冲刷主体I上和/或者内侧的两壁设置的若干个可移动式生态体3,使得在枯水期,在抗冲刷主体I上安装可移动式生态体,不仅发挥沟渠的生态景观功能,而且能实现对水体污染物的阻挡、降解、吸收、利用,减少排出水体中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在丰水期,还可以将可移动式生态体3拆除,充分发挥沟渠的排水泄洪功能。不仅整个结构施工便利、结构稳定,而且还能节约集约用地,增大了城市绿化面积。
[0020]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抗冲刷主体I为小型沟渠时,可移动式生态体3两侧的沟渠盆耳6钩挂在抗冲刷主体I顶部两侧设有的钩挂件2上。
[0021]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抗冲刷主体I为大型沟渠时,可移动式生态体3—侧的沟渠盆耳6钩挂在抗冲刷主体I顶部两侧设有的钩挂件2上和抗冲刷主体I内壁上设有的若干主体盆挂7上。
[0022]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钩挂点2为凹槽或凸起,各钩挂点2直接设置在抗冲刷主体I上或者设置在若干框架结构上,各框架结构均设置在抗冲刷主体I上。
[0023]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各框架结构为立方体框架或者人字形的三角结构或者U形框架,各框架结构由若干框架单元组成,框架单元为菱形和/或者矩形和/或者三角形和/或者六边形的多边形结构,各框架结构之间通过凹凸结构相互匹配衔接。
[0024]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各框架结构通过锚钉固定框架结构在抗冲刷主体I上,锚钉为钢筋混凝土锥,锚钉嵌入抗冲刷主体I的深度为0.2?0.5米。
[0025]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可移动式生态体3内设有保水性土壤4,保水性土壤4上种植有挺水性植物。
[0026]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可移动式生态体3的主体为一容器,沟渠盆耳6设置在容器的一侧或者两侧。
[0027]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可移动式生态体3为陶瓷结构或者钢丝网结构或者钢筋焊接结构。
[0028]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抗冲刷主体I包括若干依次铺设的沟渠单元段,沟渠单元段为预制或现浇的混凝土结构件,沟渠单元段的截面为梯形或U型。
[0029]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占地面积大,缺乏普遍利用性和持续利用性等问题,根据施工经验和生态学原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占地面积小,可持续利用的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既改进沟渠施工工艺,又巩固沟渠结构,优化城市沟渠生态环境,解决沟渠抗冲刷能力和沟渠生态系统的矛盾。
[0030]本发明包括抗冲刷主体和可移动式生态体;抗冲刷主体包括渠壁和渠底;渠壁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凹槽或凸起,渠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凹槽和凸起均用于固定可移动式生态体。可移动式生态体包括容器、土壤和植物,还包括养料;容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挂钩或者凸起或者凹部。
[0031]框架结构由框架单元构成,框架为凹形的长方体结构或人字形的三角形结构;框架结构与沟渠渠壁衔接匹配,各框架结构间利用突起和凹槽相衔接。框架结构可以为U形框架,U形框架的长度为50-200cm,多个U形框架拼接构成沟渠的壁部,框架结构由框架单元构成,框架单元的形状为菱形、矩形、三角形或六边形的多边形结构;构成框架单元的多边形结构的边长相等,框架单元的边长为2_30cm,框架单元宽度为5-10cm,厚度为2-8cm。!]形框架的一端具有突起,另一端具有与突起配合的凹槽。框架结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框架的锚钉,锚钉为钢筋混凝土锥,深0.2?0.5米。
[0032]抗冲刷主体包括若干横截面呈梯形或U型的沟渠单元段,沟渠单元段依次对接铺设形成沟渠,沟渠单元段为密布有若干填充孔,各填充孔中均填充有填充物。沟渠单元段为预制或现浇的混凝土结构件,混凝土结构件的厚度为2?8cm,沟渠单元段每两填充孔间框架的宽度为5?1cm0
[0033]可移动式生态体具体可以为沟渠盆景,由多个独立的小沟渠盆和盆景植物构成,沟渠盆的形状为带耳盆状的多边形结构,可以是陶瓷结构、钢丝网结构、钢筋焊接等结构,其耳与沟渠顶部的凹槽或凸起相匹配,盆内填充含锯木灰等的保水性土壤。
[0034]盆景植物为挺水性植物,如绿萝、鸭舌草等既能有效净化排水水质又能增加公园绿化面积和湿地面积具有良好的景观效应。
[0035]抗冲刷主体可以在原有沟渠上进行改造获得,改造步骤如下:
a、在渠壁的顶部进行平整;
b、在平整后的渠壁顶部设置框架结构,框架为一体成型结构,多个框架拼接构成沟渠的顶部;
C、在渠壁上钻孔以设置凸起,凸起为挂钩;或对渠顶进行改造形成凹槽,以便固定可移动式生态体。
[0036]d、将可移动式生态体固定于渠壁顶部的框架内,或者将可移动式生态体固定于挂钩上;即完成对原有沟渠的改造。
[0037]在丰水期,将可移动式生态体拆除,以充分发挥沟渠的排水泄洪功能;在枯水期,在沟渠上安装可移动式生态体,以发挥沟渠的生态景观功能。此生态沟渠能提高沟渠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实现对水体污染物的阻挡、降解、吸收、利用,减少排出水体中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
[0038]本发明优选实施例1:
本发明根据区域沟渠情况,设计一条城市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A,该生态沟渠包括抗冲刷主体和可移动式生态体,抗冲刷主体为混凝土现浇结构,是公园原有沟渠,为减少施工扰乱面积,降低公园局部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在原有沟渠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将可移动式生态体安置于原有抗冲刷主体上,沟渠盆中土壤添加保水性较好的锯木肩,沟渠盆中种植绿萝。
[0039]以下对本实施例的生态沟渠的各结构单元进行详细描述。
[0040]公园原有沟渠具有较好的抗冲刷能力,但原有沟渠盖板裸露。针对该区域降水、地形、土质等特点,设计生态沟渠,用钢筋焊接制成沟渠盆,其结构如附图所示,形状为矩形,沟渠盆的宽度为30cm,长度为30cm,深度为15cm,盆耳长度为15cm;在沟渠盆中填充保水较好的土壤,其中锯木肩和一般土壤按1:4的比例混合;在沟渠盆中种植绿萝。
[0041]本实施例的生态沟渠A由原有三面光沟渠改造形成,总长度为400米,用上述设计、程序和方法施工。较一般现浇混凝土沟渠施工,本沟渠施工中开挖面小,扰动面积小,减少水土流失可能;受天气影响小;混凝土使用量少,增大了公园绿地面积,有利于降低沟渠排水中P、N等污染物的浓度。
[0042]本发明优选实施例2:
本发明根据区域沟渠情况,设计一条城市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B,该生态沟渠包括抗冲刷主体和可移动式生态体,抗冲刷主体为混凝土预制结构,是在山地公园原有土沟的基础上施工的,为减少施工扰乱面积,降低山地公园局部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抗冲刷主体采用单位长度为0.60m,厚度为0.40m,过水断面宽度为0.40m,过水深度为0.40m的U型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将可移动式生态体安置于抗冲刷主体上,沟渠盆中土壤添加保水性较好的锯木肩,沟渠盆中种植绿萝。
[0043]以下对本实施例的生态沟渠的各结构单元进行详细描述。
[0044]山地公园原有沟渠具有一定的抗冲刷能力,但因所在地雨水集中,多处水土流失严重。针对该区域降水、地形、土质等特点,设计生态沟渠,用钢筋焊接制成沟渠盆,其结构如附图所示,形状为U形,沟渠盆的宽度为30cm,长度为30cm,深度为15cm,盆耳长度为15cm;在沟渠盆中填充保水较好的土壤,其中锯木肩和一般土壤按1:4的比例混合;在沟渠盆中种植绿萝。
[0045]本实施例的生态沟渠B由原有土沟改造形成,总长度为700米,用上述设计、程序和方法施工。较一般现浇混凝土沟渠施工,本沟渠施工中开挖面小,扰动面积小,减少水土流失可能;施工进度快;增大了山地公园绿地面积,有利于降低沟渠排水中P、N等污染物的浓度。
[0046]本发明优选实施例3:
本发明根据区域沟渠情况,设计一条城市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C,该生态沟渠包括抗冲刷主体和可移动式生态体,抗冲刷主体为混凝土现浇结构,是公园原有沟渠,为减少抗冲刷主体的裸露面积,增加城市绿色面积,在原有沟渠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对原有沟渠壁进行改造,增加凸起,将可移动式生态体安置于原有抗冲刷主体渠壁新增的凸起上,沟渠盆中土壤添加保水性较好的锯木肩,沟渠盆中种植绿萝。
[0047]以下对本实施例的生态沟渠的各结构单元进行详细描述。
[0048]城市原有沟渠具有较好的抗冲刷能力,但在枯水期原有沟渠渠壁裸露面积较大。针对该区域降水、地形、土质等特点,设计生态沟渠,用钢筋焊接制成沟渠盆,其结构如附图所示,形状为梯形,沟渠盆的宽度为25cm,长度为60cm,深度为15cm,盆耳长度为15cm;在沟渠盆中填充保水较好的土壤,其中锯木肩和一般土壤按1:4的比例混合;在沟渠盆中种植绿萝。
[0049]本实施例的生态沟渠C由原有三面光沟渠改造形成,总长度为1500米,用上述设计、程序和方法施工。较一般现浇混凝土沟渠施工,本沟渠施工工程量小;受天气影响小;混凝土使用量少,在枯水期,较大的增大了城市绿化面积,有利于降低城市沟渠排水中P、N等污染物的浓度;在丰水期,将可移动式生态体拆除,可以充分发挥原有城市沟渠的排水泄洪功能。
[0050]本发明的多功能生态沟渠,利用建筑学和生态学原理特性,通过使用框架巩固沟渠结构,使沟渠抗冲刷,使用可移动式生态体有利于保障沟渠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沟渠的生态作用。而且施工便利、结构稳定、节约集约用地,适用于城市公园等区域。属于一种经济型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
[0051]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其特征在于:包括抗冲刷主体(I)及在抗冲刷主体(I)上设置的若干个可移动式生态体(3),各所述可移动式生态体(3)的一侧或两侧上均设有沟渠盆耳(6),所述抗冲刷主体(I)的顶部两侧设有钩挂件(2)和/或者抗冲刷主体(I)内侧的两壁上设有若干主体盆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刷主体(I)为小型沟渠时,所述可移动式生态体(3)两侧的沟渠盆耳(6)钩挂在抗冲刷主体(I)顶部两侧设有的钩挂件(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刷主体(I)为大型沟渠时,所述可移动式生态体(3)—侧的沟渠盆耳(6)钩挂在抗冲刷主体(I)顶部两侧设有的钩挂件(2)上和抗冲刷主体(I)内壁上设有的若干主体盆挂(7)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点(2)为凹槽或凸起,各钩挂点(2)直接设置在抗冲刷主体(I)上或者设置在若干框架结构上,各所述框架结构均设置在抗冲刷主体(I)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框架结构为立方体框架或者人字形的三角结构或者U形框架,各所述框架结构由若干框架单元组成,所述框架单元为菱形和/或者矩形和/或者三角形和/或者六边形的多边形结构,各所述框架结构之间通过凹凸结构相互匹配衔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框架结构通过锚钉固定框架结构在抗冲刷主体(I)上,所述锚钉为钢筋混凝土锥,所述锚钉嵌入抗冲刷主体(I)的深度为0.2?0.5米。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生态体(3)内设有保水性土壤(4),所述保水性土壤(4)上种植有挺水性植物。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生态体(3)的主体为一容器,所述沟渠盆耳(6)设置在容器的一侧或者两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生态体(3)为陶瓷结构或者钢丝网结构或者钢筋焊接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景观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刷主体(I)包括若干依次铺设的沟渠单元段,所述沟渠单元段为预制或现浇的混凝土结构件,所述沟渠单元段的截面为梯形或U型。
【文档编号】A01G9/02GK106049367SQ201610529700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7月6日
【发明人】赵宇, 程炯, 牛文鹏, 余华杰, 陈志良
【申请人】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