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荒石滩河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1744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荒石滩河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荒石滩河道,采用复合梯形断面的河道设计,并在河道上游设计滚水坝和蓄水池;下部小水主槽设计底宽2.0m,高1.0m,内坡比1:1;直线段侧墙、底板采用干砌卵石衬砌,厚30cm,高度0.7m;弯道段侧墙、底板采用M7.5浆砌卵石衬砌,厚30cm,高度0.7m;上部设计洪水主槽,底槽15m,开挖坡比1:1.5,高1.1m,直线段不作衬砌;滚水坝根据实际水流大小确定高度,堰顶宽1.5m,坝体采用金包银式进行填筑,坝体外层采用50cm厚C20钢筋砼,内层采用堆石;蓄水池选用地下式水池,水池池底及边墙采用C15混凝土,厚度20cm;本发明对荒石滩河道进行了创新设计,减缓了水流对河道的冲刷,调节了区域水资源量,保证了农田灌溉需水量,保护及改善了荒石滩生态环境。
【专利说明】
一种荒石滩河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荒石滩旧河道土地整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荒石滩旧河道。
【背景技术】
[0002]旧河道荒石滩,作为一种难利用的土地资源,类似于裸岩石砾地,多数为冲刷型砾石滩,大部分因上游建库蓄水、河道变迀、缺乏河防等多种原因形成,下游河道常年无水,并堆积了大面积分散凌乱的鹅卵石。这些旧河道荒石滩的共性是河槽浅宽、河床宽广、占地面积大、砾石裸露土层瘠薄、存在季节性过水,蓄水能力差,汛期河流湍急,同时河道经常发生摆动,对两岸河床造成严重的冲刷,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和产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针对荒石滩旧河道土地整治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荒石滩旧河道改造结构,以增加耕地资源和耕地安全。
[0004]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5]本发明所提供的荒石滩河道,包括河床8,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河床8上设置河道,所述河道的上游设置有滚水坝10和蓄水池9,所述滚水坝10设置在蓄水池9的上侧;
[0006]所述河道沿河底至河岸设置有小水主槽及洪水主槽,所述小水主槽及洪水主槽同轴;
[0007]所述小水主槽的截面为下窄上宽的等腰梯形,所述小水主槽包括底板I及位于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 ;
[0008]所述洪水主槽的截面为下窄上宽的等腰梯形,所述洪水主槽包括第二底板4、第三底板5、第三侧墙6及第四侧墙7,所述第三侧墙6通过第二底板4与第一侧板2连接,所述第四侧墙7通过第三底板5与第二侧板3连接。
[0009]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基于该基本构思,本发明还做出以下优化限定:
[0010]进一步的,本发明河道包括直线段河道和弯道段河道,为了抵抗水流对河道的冲刷,延长使用年限,所述直线段河道的侧墙及底板采用干砌卵石衬砌,所述弯道段河道的侧墙、底板采用M7.5浆砌卵石衬砌。
[0011 ]进一步的,在保证设计要求的同时减小工程成本,本发明的直线道段河道的洪水主槽不作衬砌。
[0012]进一步的,在工程成本较低且能满足日常过水要求的情况下,小水主槽的底部宽2.0m,小水主槽的高度I.0m,内坡比1:1。
[0013]进一步的,为了增加河道排洪能力,洪水主槽的底宽15m,开挖坡比1:1.5,高1.lm。
[0014]再进一步的,为满足河道过水能力的同时减小成本,本发明直线段河道和弯道段河道的衬砌厚30cm,高度0.7m。
[0015]再进一步的,为了减小水流对河底的冲刷,降低工程成本,滚水坝本身也为蓄水池的一部分,滚水坝堰顶宽1.5m,坝体采用金包银式进行填筑,坝体外层采用50cm厚C20钢筋砼,内层采用堆石。
[0016]再进一步的,在满足蓄水要求的同时,为了降低工程成本,本发明蓄水池选用地下式水池,水池池底及边墙采用Cl 5混凝土,厚度20cm。
[0017]再进一步的,滚水坝底部作消能处理。
[001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是:
[0019]本发明通过在现有荒石滩宽且浅的河床上开辟河道,河床上未开辟河道的地方可以用作耕地,以增加耕地资源;通过河道的端面,及在河道的上游设置滚水坝和蓄水池,以增加耕地安全,具体体现为:
[0020]1、复合梯形断面可以降低工程量、减少工程投资,安全性及观赏性方面均高于单一梯形断面。
[0021]2、滚水坝首先可以拦截上游的泥沙、碎石以及水流,其次可以消减水流的动能,减少对河床的冲刷。
[0022]3、蓄水池可以辅助滚水坝对水流进行短期调节,为农作物的安全生长提供一定的保障。
[0023]3、合理利用旧河道荒石滩丰富的水土资源,对荒石滩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从而保护以及提高荒石滩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的河道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发明的河道的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0026]图3为本发明河道端面图。
[0027]其中附图标记为:1-底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二底板、5-第三底板、6-第三侧墙、7-第四侧墙,8-河床、9-蓄水池、I O-滚水坝。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0029]如图1-3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荒石滩河道,包括河床8,河床上设置河道,河道的上游设置有滚水坝10和蓄水池9,滚水坝10设置在蓄水池9的上侧。河道沿河底至河岸设置有小水主槽及洪水主槽,小水主槽及洪水主槽同轴;小水主槽的截面为下窄上宽的等腰梯形,小水主槽包括底板I及位于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洪水主槽的截面为下窄上宽的等腰梯形,所述洪水主槽包括第二底板4、第三底板5、第三侧墙6及第四侧墙7,所述第三侧墙6通过第二底板4与第一侧板2连接,所述第四侧墙7通过第三底板5与第二侧板3连接。
[0030]下部小水主槽设计底宽2.0m,高1.0m,内坡比1:1;直线段侧墙、底板采用干砌卵石衬砌,厚30cm,高度0.7m;弯道段侧墙、底板采用M7.5浆砌卵石衬砌,厚30cm,高度0.7m;洪水主槽底槽宽15m,开挖坡比1: 1.5,高1.1m,直线段不作衬砌;滚水坝根据实际水流大小确定高度,堰顶宽1.5m,坝体采用金包银式进行填筑,坝体外层采用50cm厚C20钢筋砼,内层采用堆石;蓄水池选用地下式水池,水池池底及边墙采用C15混凝土,厚度20cm;其中,所述河道、滚水坝以及蓄水池设计为一体设计。滚水坝底部作消能处理。
【主权项】
1.一种荒石滩河道,包括河床(8),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床(8)上设置河道,所述河道的上游设置有滚水坝(10)和蓄水池(9),所述滚水坝(10)设置在蓄水池(9)的上侧; 所述河道沿河底至河岸设置有小水主槽及洪水主槽,所述小水主槽及洪水主槽同轴; 所述小水主槽的截面为下窄上宽的等腰梯形,所述小水主槽包括底板(I)及位于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 所述洪水主槽的截面为下窄上宽的等腰梯形,所述洪水主槽包括第二底板(4)、第三底板(5)、第三侧墙(6)及第四侧墙(7),所述第三侧墙(6)通过第二底板(4)与第一侧板(2)连接,所述第四侧墙(7)通过第三底板(5)与第二侧板(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荒石滩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包括直线段河道和弯道段河道,所述直线段河道的侧墙及底板采用干砌卵石衬砌,所述弯道段河道的侧墙、底板采用M7.5浆砌卵石衬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荒石滩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河道的洪水主槽不作衬砌。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荒石滩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水主槽的底部宽2.0m,小水主槽的高度I.0m,内坡比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荒石滩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洪水主槽的底宽15m,开挖坡比1: 1.5,高1.1m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荒石滩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河道和弯道段河道的衬砌厚30cm,高度0.7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荒石滩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滚水坝堰顶宽1.5m,坝体采用金包银式进行填筑,坝体外层采用50cm厚C20钢筋砼,内层采用堆石。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荒石滩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选用地下式水池,水池池底及边墙采用C15混凝土,厚度20cmo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荒石滩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滚水坝底部作消能处理。
【文档编号】E02B3/00GK106087853SQ201610530558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7月6日
【发明人】韩霁昌
【申请人】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