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洪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47596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洪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给排水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洪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全球有多种雨水收集方式,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方面已积累不少成功的经验,如日本东京的透水性柏油路面,使雨水渗入到地下汇集后利用;澳大利亚通常在城市内设有生活污水集水系统和雨水汇集系统这两套集水系统;德国任何新建小区均需设置雨洪利用设施;美国很多城市建立了屋顶蓄水池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等。
[0003]国内雨水收集的形式也很多,如铺设生态型透水地面,将雨水渗透至地下;利用建筑屋面与道路雨水一起通过低绿地,流入渗透浅沟,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再排入集水坑塘或人工湖;不透水性的道路广场铺装时,在其周边设置一定数量的渗水井,将广场汇集于渗水井中的雨水再通过收集管引入蓄水系统,等等。但这些雨水收集结构通常对施工场地的条件有要求,占用一定地上空间;承受荷载有限,无法二次利用;材料废弃后通常无法回收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重收集轻利用,未能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性等。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洪系统,可将大量的雨水得以收集并储存而不是直接排入市政管网,缓解了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而且,在不需要占用很大面积的情况下,可以存储大量雨水利用于绿化灌溉及道路、车辆清洗、厕所冲厕及地下水的回灌,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洪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提升点,其设有,若干格栅弃流水池,对应市政雨水井点位置就近分布,通过雨水收集管连接至收集沉淀池,多余的雨水通过收集沉淀池经排水管进入渗透池进行渗透,不能及时渗透的雨水通过排水管连接至市政管网;每个弃流格栅水池均配有潜污泵和排污泵及水位控制器,潜污泵连接将收集的雨水排至收集沉淀池的雨水收集管,排污泵连接将来不及收集的雨水排至市政管网中的排水管;分流井,对应市政雨水井点及格栅弃流水池位置就近分布,通过雨水收集管连接至格栅弃流水池,多余雨水通过排水管排至市政管网;一个收集沉淀池,通过管道提升泵将净化雨水输送至各用水点;一个渗透池,由收集沉淀池通过雨水排水管道连接至渗透池进行渗透.
[0007]进一步,所述的渗透池结构形式为铺装面层结构,其自下向上依次为:碎石层、蓄水模块、透水土工布、碎石垫层、防水土工布、钢砼基层、水泥砂浆结合层、铺装层。
[0008]又,所述的渗透池结构形式为绿化种植面层结构,其自下向上依次为:碎石层、蓄水模块、透水土工布、碎石垫层、防水土工布、种植土层。
[0009]再有,所述的蓄水模块设至少2层。
[0010]另外,所述的蓄水模块为具有镂空结构的模块,材质为PP材料。
[0011]进一步,所述的蓄水模块外包覆透水土工布。
[0012]本实用新型雨水收集系统的工作原理:
[0013]下雨后,雨水经分流井进入格栅弃流水池,经格栅处理后,分两部分排走。初期雨水由弃流管排至集水坑,由排污泵排至市政雨水井,当排污泵运行后,关闭电动阀。后期雨水排至储水池,由液位控制器控制潜污泵将水提升至雨水收集沉淀池(雨水收集沉淀池设液位控制器,当水位过高时,关闭潜污泵),格栅弃流水池收集的雨水通过管道进入沉淀池进行过滤消毒后通过提升泵输送至各用水点,多余的雨水通过沉淀池经排水管溢流至渗透池进行渗透。
[0014]收集后的雨水通过水泵提升输送到各个引水点,将用作于绿化灌溉、道路清洗、车辆冲洗、厕所冲厕,或地下水回灌等。
[0015]雨水通过分流井利用雨水收集管道进入格栅弃流水池,多余雨水则排入市政管网,进入格栅弃流水池的雨水将提升利用雨水收集管道进入收集沉淀池,多余的雨水通过收集沉淀池经排水管进入渗透池进行渗透,不能及时渗透的雨水将通过排水管进入市政管网。
[0016]每个格栅弃流水池配备一台动力配电箱,每个格栅弃流水池均配有潜污泵和排污泵及水位控制器,雨水通过收集管进入格栅弃流水池,当水位达到水位控制器监测高度时,启动相应潜污泵将雨水收集至收集沉淀池,当雨量过大潜污泵来不及抽水达到水位控制器监测高度时,将启动排污泵将雨水排至市政管网中。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8]1、采用本实用新型雨洪收集系统,大量的雨水将得到收集并储存而不是直接排入市政管网,缓解了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
[0019]2、小区绿化及绿地地下建造一套本实用新型雨洪收集系统,在不需要占用很大面积的情况下,可以存储大量雨水利用于绿化灌溉及道路、车辆清洗、厕所冲厕及地下水的回灌等,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0020]3、本实用新型使用蓄水模块可以叠加成不同形状,使蓄水池的建造可以更加分散,灵活,比如可以道路沿线建造蓄水池,也可以用作大面积的场地排水;蓄水模块施工、安装简单,提高效率;蓄水模块节省土地,不占用地上空间;蓄水模块蓄水率大,孔隙率大于95% ;蓄水模块承载力强,经现场实测该模块抗压承载强度达到约260kN/m2,满足设计地基承载力要求;蓄水模块本身有较强的耐强酸、强碱性,经水浸泡后,无异味,无析出物,有利于雨水的净化,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渗透池的一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渗透池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洪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提升点1,其设有,若干格栅弃流水池11、11’,根据场地连入市政雨水井点100位置、空间的大小就近分布,通过雨水收集管2分别连接至收集沉淀池3,及通过雨水排水管4连接至市政管网200 ;每个格栅弃流水池11、11’均配有潜污泵5和排污泵5’及水位控制器,潜污泵5连接将收集的雨水排至收集沉淀池3的雨水收集管2,排污泵5’连接将来不及收集的雨水排至市政管网200中的排水管;分流井12、12’,根据场地连入市政雨水井点100及格栅弃流水池11、11’位置就近分布,通过雨水收集管2连接至格栅弃流水池11,多余雨水通过排水管11’和排至市政管网200 ;—个渗透池6,根据现场雨水收集处理量及现场可用空间的大小分布,利用不完的雨水通过雨水排水管4连接至渗透池6进行渗透;一个收集沉淀池3,通过管道提升泵7将净化雨水输送至各用水点。
[0026]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渗透池6结构形式为铺装面层结构,其自下向上依次为:碎石层61、蓄水模块62、透水土工布63、碎石垫层64、防水土工布65、钢轮基层66、水泥砂楽结合层67、铺装层68。
[0027]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渗透池6结构形式还可以为绿化种植面层结构,其自下向上依次为:碎石层61、蓄水模块62、透水土工布63、碎石垫层64、防水土工布65、种植土层 69 ο
[0028]再有,所述的蓄水模块62设至少2层。所述的蓄水模块62为具有镂空结构的模块,材质为PP材料。
[0029]进一步,所述的蓄水模块62外包覆透水土工布。
[0030]参见图4,其中,A为雨水收集,B为雨水储存利用,C为雨水回灌。
[0031]下雨后,雨水经分水流井12进入格栅弃流水池11,经格栅弃流水池11处理后,分两部分排走:初期雨水由排污泵5’排至市政管网200。当排污泵运行20分钟后,关闭电动阀F。后期雨水排至收集沉淀池3,由水液控制器控制潜污泵5将水提升至各用水点或雨水渗透池6。雨水渗透池区设溢流井,当水位过高时,关闭潜污泵。
[0032]本实用新型可将大量的雨水得到收集并储存而不是直接排入市政管网,缓解了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而且,在不需要占用很大面积的情况下,可以存储大量雨水利用于绿化灌溉及道路、车辆清洗、厕所冲厕及地下水的回灌等,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主权项】
1.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雨水收集提升点,其设有, 若干格栅弃流水池,对应市政雨水井点位置就近分布,通过雨水收集管连接至收集沉淀池,及通过排水管连接至市政管网;每个弃流格栅水池均配有潜污泵和排污泵及水位控制器,潜污泵连接将收集的雨水排至收集沉淀池的雨水收集管,排污泵连接将来不及收集的雨水排至市政管网中的排水管; 分流井,对应市政雨水井点及格栅弃流水池位置就近分布,通过雨水收集管连接至格栅弃流水池,多余雨水通过排水管排至市政管网; 一个收集沉淀池,通过管道提升泵将净化雨水输送至各用水点; 一个渗透池,由收集沉淀池通过雨水排水管道溢流至渗透池进行渗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透池结构形式为铺装面层结构,其自下向上依次为:碎石层、蓄水模块、透水土工布、碎石垫层、防水土工布、钢砼基层、水泥砂浆结合层、铺装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透池结构形式为绿化种植面层结构,其自下向上依次为:碎石层、蓄水模块、透水土工布、碎石垫层、防水土工布、种植土层。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模块设至少2层。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模块为具有镂空结构的模块,材质为PP材料。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模块外包覆透水土工布。
【专利摘要】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的雨洪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提升点,其设有,若干格栅弃流水池,对应市政雨水井点位置分布,通过雨水收集管连接至收集沉淀池,多余的雨水通过沉淀池经排水管进入渗透池进行渗透,不能渗透的雨水通过排水管连接至市政管网;分流井,对应市政雨水井点及格栅弃流水池位置分布,通过雨水收集管连接至格栅弃流水池,多余雨水通过排水管排至市政管网;收集沉淀池,通过管道提升泵将净化雨水输送至各用水点;渗透池,由沉淀池通过雨水排水管道溢流至渗透池进行渗透。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大量雨水得到收集并储存,缓解了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且不需要占用很大面积即可存储大量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及道路、车辆清洗等等,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IPC分类】E03F5-14, E03F1-00, E03F5-22, E03F5-10
【公开号】CN204456380
【申请号】CN201520113209
【发明人】董崇天, 褚伟良, 成逸啸, 叶子易, 杨怡佶, 廖辉, 邹梦宸
【申请人】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