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洪抗震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00987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洪抗震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具体涉及新型防洪抗震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地震和洪水造成的损害往往较大,灾后的重建和修复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而防洪减灾的现有技术主要是提高建筑物高度和修建防洪堤坝,而提高建筑物高度的方法并不理想,仅限用于小型的建筑结构,堤坝的修建和维护的经济成本高,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而在地震发生时易于决堤或坍塌等;在大型建筑结构中通常采用基础隔震或振动阻尼隔振系统,以减轻地震破坏,而中小型的建筑结构中通常不采用成本高的隔震结构,因此在地震易受到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相对低,既可防洪又可抗震,对强度无影响的建筑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防洪抗震建筑结构,包括建筑物和三部分地基基础结构,所述建筑物位于三部分地基基础结构上;所述三部分地基基础结构包括安全护壳底层、缓冲中间层和施工平台层,所述建筑物位于施工平台层上,所述施工平台层嵌在缓冲中间层中,施工平台层与缓冲中间层的上表面平齐,缓冲中间层位于安全护壳底层内,缓冲中间层的底面与安全护壳底层的顶面相连;所述施工平台层底部与缓冲中间层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缓冲中间层设有连接装置,连接施工平台层和安全护壳底层;所述安全护壳底层截面是u形、上端开口的矩形或其他上端开口的形状,形成四周侧壁,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与施工平台层的侧面间设有间隔,便于施工平台层在安全护壳底层上移动;所述施工平台层内设有传感装置和用于分布重力的压载装置,所述压载装置与触发器连接,所述传感装置、触发器均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压载装置对称设有压载箱,所述触发器与压载箱连接。
[0005]作为优选,所述压载箱内是液态材料,传感装置感应到施工平台层的倾斜角度后,传输倾斜角度信息至控制单元中,控制单元通过控制触发器而调节压载装置中一压载箱中的液态材料至另一压载箱中,从而调节施工平台层的平衡,保证建筑物的稳定。
[0006]作为优选,所述施工平台层与安全护壳底层之间设有张力缆绳,所述张力缆绳是弹性缆绳,在未发生地震或洪灾时,所述张力缆绳处于自然伸长长度。
[0007]作为优选,所述缓冲中间层是液体浮力层、气体浮力层或固体浮力层,形成的浮力大于或等于建筑物和施工平台的重量。
[0008]作为优选,缓冲中间层是液体浮力层时,通常选择水填充缓冲中间层,可增添添加剂,作为增大浮力用;同时缓冲中间层也可用于储存灭火用水、饮用水或灰水等。
[0009]作为优选,缓冲中间层是固体浮力层时,常选择闭孔泡沫材料填充缓冲中间层。
[0010]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装置是轻质弹性承重件,可设置多个;所述触发器与压载箱个数对应相等。
[0011]作为优选,所述施工平台层中可设置转动结构,使得建筑物可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建筑物可随太阳光方向转动,具有实用、观赏和节能性能。
[0012]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在建筑物与地基结构间设置缓冲中间层,在发生地震时,地震波产生的作用力不会通过安全护壳底层转移至施工平台层中,缓冲中间层极大的减弱了地震波产生的作用力,施工平台层在缓冲中间层中可移动,同时压载装置可平衡施工平台层的重力分布,进一步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连接装置进一步增大了三部分地基基础结构的强度;在发生洪水时,大量的雨水进入缓冲中间层中,增大三部分地基基础结构的浮力,张力缆绳伸长,支撑建筑物的高度升高,有效的起到了防洪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不仅限于用于中小型建筑物结构,也可用于大型建筑物结构中。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截面示意图
[0014]其中,建筑物18、三部分地基基础结构10、安全护壳底层12、液体中间层14、施工平台层16、轻质弹性承重件46、压载装置54、第一触发器55a、第二触发器55b、第一压载箱56a、第二压载箱56b、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0016]其中,建筑物18、安全护壳底层12、液体中间层14、施工平台层16、指向42、中心点44、张力缆索58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0018]一种新型防洪抗震建筑结构,包括建筑物18、三部分地基基础结构10,所述建筑物18位于三部分地基基础结构10上;所述三部分地基基础结构10包括安全护壳底层12、液体中间层14和施工平台层16,所述建筑物18位于施工平台层16上,所述施工平台层16嵌在液体中间层14中,施工平台层16与液体中间层14的上表面平齐,液体中间层14位于安全护壳底层12内,液体中间层14的底面与安全护壳底层12的顶面相连;所述施工平台层16底部与液体中间层14的底部间设有空间;所述液体中间层14中设有轻质弹性承重件46,连接施工平台层16和安全护壳底层12 ;所述安全护壳底层12截面是上端开口的矩形,形成四周侧壁,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与施工平台层16的侧面间设有间隔,便于施工平台层16在安全护壳底层12上移动;所述施工平台层16内设有传感装置和用于分布重力的压载装置54,所述压载装置54与触发器连接,所述传感装置、触发器均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压载装置54的两端对称各设有一个压载箱,分别为第一压载箱56a和第二压载箱56b,所述触发器包括第一触发器55a和第二触发器55b,所述第一触发器55a与第一压载箱56a连接,所述第二触发器55b与第二压载箱56b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载箱56a和第二压载箱56b内是液态材料,第一压载箱56a和第二压载箱56b的上端是开口相连通的;传感装置感应施工平台层16的倾斜角度,传输倾斜角度信息至控制单元中,控制单元通过引发触发器调节压载装置54中的压载箱内的液态材料的分布,第一压载箱56a (第二压载箱56b)中液态材料调节至第二压载箱56b (第一压载箱56a)中,从而调节施工平台层16的平衡,保证建筑物18的稳定。
[0020]进一步地,所述液体中间层14形成的浮力大于或等于建筑物18和施工平台16的重量。
[0021]进一步地,所述施工平台层16中设置转动结构,建筑物18可沿中心点44沿指向42方向转动。
[0022]进一步地,所述施工平台层16的四角处均设有弹性的张力缆索58,所述张力缆索58与施工平台层16的对应方向角处连接。
【主权项】
1.一种新型防洪抗震建筑结构,包括建筑物、传感装置、控制单元和触发器,其特征是:所述建筑物位于三部分地基基础结构上;所述三部分地基基础结构包括安全护壳底层、缓冲中间层和施工平台层,所述建筑物位于施工平台层上,所述施工平台层嵌在缓冲中间层中,施工平台层与缓冲中间层的上表面平齐,缓冲中间层位于安全护壳底层内,缓冲中间层的底面与安全护壳底层的顶面相连;所述施工平台层底部位于缓冲中间层的底部上方;所述缓冲中间层设有连接装置,连接施工平台层和安全护壳底层;所述安全护壳底层的四周侧壁内表面与施工平台层的侧面间设有便于施工平台层在安全护壳底层上移动的空间;所述施工平台层内设有用于分布重力的压载装置,所述传感装置位于施工平台层内,所述压载装置对称设有压载箱,所述压载箱的上端开口连通;所述触发器与压载箱连接;所述传感装置、触发器均与控制单元连接,传感装置感应的施工平台层的倾斜角度信息传输至控制单元中,控制单元引发触发器驱动压载箱内液态材料的重新分布而调节施工平台层的平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洪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安全护壳底层截面是u形或上端开口的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洪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施工平台层与安全护壳底层之间设有固定连接的弹性张力缆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洪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缓冲中间层是液体浮力层、气体浮力层或固体浮力层,其形成的浮力大于或等于建筑物和施工平台的重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洪抗震建筑结构,包括建筑物,所述建筑物位于三部分地基基础结构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在建筑物与地基结构间设置缓冲中间层,在发生地震时,地震波产生的作用力不会通过安全护壳底层转移至施工平台层中,同时压载装置可平衡施工平台层的重力分布,进一步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连接装置进一步增大了三部分地基基础结构的强度;在发生洪水时,大量的雨水进入缓冲中间层中,增大浮力的同时通过张力缆绳的伸长,支撑建筑物的高度升高,有效的起到了防洪的作用。
【IPC分类】E02D31-08, E02D31-12
【公开号】CN204510289
【申请号】CN201520021595
【发明人】金征
【申请人】苏州尤盛纺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