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明流泄洪洞多孔进水口的中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66738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适于明流泄洪洞多孔进水口的中墩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明流泄洪洞,尤其是涉及适于明流泄洪洞多孔进水口的中墩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明流泄洪洞是水利水电工程中一种常用的泄洪洞形式,泄洪洞的进口处设有进水口,通过设在进水口内部的闸门对流量进行控制,使洞内水流处于明流状态。根据泄洪工程需要,进水口可以是单孔进水口,也可以是多孔进水孔。
[0003]对于多孔进水口的明流泄洪洞,各孔口之间由中墩分隔。进水口中墩尾部(中墩背水流的直立墩面)一般为半圆形或尖圆形的直立结构。当高速水流流出闸门孔口后,将在中墩尾部交汇碰撞,极易形成水翅和水冠。由于整个水流均位于明流洞内,导致水冠连续击打洞顶,散落的水花以及收缩处的折冲波也会进一步加剧收缩断面后水面的波动,并造成明显的雾化现象,对水流状态的稳定及洞内衬砌结构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泄洪工程上为了避免水冠击打洞顶现象的发生,有时不得不增加明流泄洪洞的高度,这又增加了明流泄洪洞工程的投资。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明流泄洪洞多孔进水口的中墩结构,达到有效消弱水翅和水冠的强度、甚至消除水翅和水冠的产生,从而避免水冠击打洞顶、洞内水流不稳定以及水流雾化现象的发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适于明流泄洪洞多孔进水口的中墩结构,包括直立结构的中墩本体,所述中墩本体位于水面以下的背水流一面固连有沿顺水流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斜式尾墩。
[0007]所述中墩本体背水流一侧的立面,和所述斜式尾墩的末端均为圆弧形结构。
[0008]所述中墩本体背水流一侧的立面,和所述斜式尾墩的末端均为尖圆形结构。
[0009]本实用新型优点就在于沿顺水流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固连于所述中墩本体位于水面以下背水流一面的斜式尾墩,这就使得流过中墩本体的水流交汇线由位于中墩尾部(背水面)的一条竖直线变为一条倾向于下游方向的斜线,从而使水流由集中交汇变为在不同位置分层交汇,起到了有效消弱水翅和水冠强度、甚至消除水翅和水冠的产生,避免了水冠击打洞顶、洞内水流不稳定以及水流雾化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图3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
[0015]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适于明流泄洪洞多孔进水口的中墩结构,包括垂直设置在明流泄洪洞I内的中墩本体2,所述中墩本体2位于水面3以下的背水流一面固连有沿顺水流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斜式尾墩4 ;中墩本体2背水流一侧的立面5和所述斜式尾墩4的末端均为圆弧形6结构。中墩本体2与斜式尾墩4的衔接高程、以及斜式尾墩4沿顺水流方向的长度,根据明流泄洪洞I的大小及洞内水流的高程、水流速度进行适当调整。
[0016]实施例2:
[0017]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适于明流泄洪洞多孔进水口的中墩结构,包括垂直设置在明流泄洪洞7内的中墩本体8,所述中墩本体8位于水面9以下的背水流一面固连有沿顺水流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斜式尾墩10 ;中墩本体8背水流一侧的立面11和所述斜式尾墩10的末端均为尖圆形12结构。中墩本体8与斜式尾墩10的衔接高程、以及斜式尾墩10沿顺水流方向的长度,根据明流泄洪洞7的大小及洞内水流的高程、水流速度进行适当调整。
【主权项】
1.一种适于明流泄洪洞多孔进水口的中墩结构,包括直立结构的中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墩本体位于水面以下的背水流一面固连有沿顺水流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斜式尾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于明流泄洪洞多孔进水口的中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墩本体背水流一侧的立面,和所述斜式尾墩的末端均为圆弧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于明流泄洪洞多孔进水口的中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墩本体背水流一侧的立面,和所述斜式尾墩的末端均为尖圆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于明流泄洪洞多孔进水口的中墩结构,包括直立结构的中墩本体,所述中墩本体位于水面以下的背水流一面固连有沿顺水流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斜式尾墩。本实用新型优点就在于沿顺水流方向倾斜向下延伸固连于所述中墩本体位于水面以下背水流一面的斜式尾墩,这就使得流过中墩本体的水流交汇线由位于中墩尾部(背水面)的一条竖直线变为一条倾向于下游方向的斜线,从而使水流由集中交汇变为在不同位置分层交汇,起到了有效消弱水翅和水冠强度、甚至消除水翅和水冠的产生,避免了水冠击打洞顶、洞内水流不稳定以及水流雾化现象的发生。
【IPC分类】E02B8/06
【公开号】CN204875718
【申请号】CN201520547995
【发明人】周沛然, 郑长江, 马洪蛟
【申请人】河海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