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井施工的支护构造

文档序号:1005029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井施工的支护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井施工,特别涉及一种污水井施工的支护构造。
【背景技术】
[0002]污水井深度较深,施工方法一般有沉井法或大开挖法,沉井法一方面施工工期会很长,要待上一节混凝土达到28天龄期后才能进行沉井,另一方面在遇到地质为流沙是时沉井倾斜度难以控制。但是如果采取大开挖法由于深度较深安全度又难以保证安全。可以采用污水井四周冷冻方法形成围护墙,使土弹性模量增大,进而增加冻土墙的强度与稳定性,以抵抗土压力、水压并隔绝地下水与开挖体之间的联系,然后在该封闭冻土墙支护下进行污水井混凝土墙壁的施工。但是冷冻作业时的冻融变化对周边土体会造成较大影响,另夕卜,如何确保冷冻作业时会形成封闭的支护体仍然是工程中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污水井施工的支护构造,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0004]由于沿海地区上面一般有2m左右的硬壳层,可以利用硬壳层的支护作用来减少冻土成本。另外浅层部位冻结效果较差,会影响支护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浅部进行放坡开挖,放坡开挖后插入锚杆以增加支护效果。
[0005]放坡高度为1.5?2m,放坡坡度为35°?40°,放坡部位插入锚杆,锚杆角度为30°?35°,放坡表面喷射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厚度为20?30mm。
[0006]第一排冷冻管离污水井距离为0.7m?0.9m,间距为0.7?0.8m。冷冻作业后污水井外围会形成冻土墙,为了使冻土墙形成封闭空间,第一排冻土管深度比污水井施工深度要深1?1.5mο
[0007]第二排冷冻管间距为0.9?1.0mo第二排冷冻管间距比第一排冷冻管间距大的目的是使冷冻作业时第一排冷冻管附近形成高应力区,第二排冷冻管形成低应力区,从而冷冻作业时,背离污水井方向的土体位移会有一定的减少。第二排冻土管深度比污水井施工深度要深1?1.5m。第一排冷冻管和第二排冷冻管呈梅花形错位布置。测温管位于第一排冷冻管和第二排冷冻管中间,测温管每隔15?20m设置一根,测温管深度为冷冻管的一半。
[0008]考虑到冷冻作业时土体会出现膨胀,对冷冻作业范围外的土体产生侧向挤压力,为了避免侧向挤压力对毗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影响,离第二排冷冻管6?8m部位设置防挤孔,孔径为300?350mm,深度为12?15m,防挤孔间距为5?7m。
[0009]本实用新型施工进度快,安全性能好,在工期缩短和造价节省有明显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污水井施工的支护构造示意图。
[0011]各附图中:1、污水井,2、冷冻管,3、测温管,4、锚杆,5、玻化微珠保温砂浆,6、防挤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某污水井深度为9m,长度为4.2m,宽度为3.8m,混凝土墙厚度为35cm,地质比较复杂,在4.5深度部位有流砂,污水井底部有承压水。
[0013]本实施例放坡高度为1.8m,放坡坡度为36°,放坡部位插入锚杆4,锚杆4角度为32°,放坡表面喷射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厚度为25_。
[0014]第一排冷冻管2离污水井1距离为0.8m,间距为0.75m,第一排冻土管深度比污水井1施工深度要深1.2m。
[0015]第二排冷冻管2间距为0.9?1.0m,第二排冻土管深度比污水井1施工深度要深1?1.5m。第一排冷冻管2和第二排冷冻管2呈梅花形错位布置。冷冻管3位于第一排冷冻管2和第二排冷冻管2中间,冷冻管3每隔18m设置一根,冷冻管3深度为冷冻管2的一半。
[0016]离第二排冷冻管7m部位设置防挤孔6,孔径为320mm,深度为13m,防挤孔6间距为
6m ο
[0017]经现场检测该污水井1在施工过程中土体构造稳定,周边土体支护位移不超过6mm,未出现异常现象。
【主权项】
1.一种污水井施工的支护构造,其特征是放坡高度为1.5?2m,放坡坡度为35°?40°,放坡部位插入销杆,销杆角度为30°?35°,放坡表面喷射玻化微珠保温砂楽,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厚度为20?30mm ; 第一排冷冻管离污水井距离为0.7m?0.9m,间距为0.7?0.8m ;第一排冻土管深度比污水井施工深度要深1?1.5m ; 第二排冷冻管间距为0.9?1.0m ;第二排冻土管深度比污水井施工深度要深1?1.5m ;第一排冷冻管和第二排冷冻管呈梅花形错位布置;测温管位于第一排冷冻管和第二排冷冻管中间,测温管每隔15?20m设置一根,测温管深度为冷冻管的一半; 离第二排冷冻管6?8m部位设置防挤孔,孔径为300?350_,深度为12?15m,防挤孔间距为5?7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井施工的支护构造,其特征是放坡高度为1.5~2m,放坡部位插入锚杆,放坡表面喷射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第一排冷冻管离污水井距离为0.7m~0.9m,间距为0.7~0.8m;第二排冷冻管间距为0.9~1.0m,第一排冷冻管和第二排冷冻管呈梅花形错位布置;测温管位于第一排冷冻管和第二排冷冻管中间,测温管每隔15~20m设置一根,测温管深度为冷冻管的一半;离第二排冷冻管6~8m部位设置防挤孔。本实用新型施工进度快,安全性能好。
【IPC分类】E02D19/14, E02D33/00, E02D17/08
【公开号】CN204959773
【申请号】CN201520500779
【发明人】朱奎
【申请人】朱奎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7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