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2720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道结构,公开了一种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能够消除回旋上升段休息池中主流过于集中于外边墙壁面附近,而内边墙壁面附近存在较大回流区的不利流态。包括外边墙、内边墙、位于休息池进口的上游池室出口隔墩和位于休息池出口的下游池室进口隔墩,所述上游池室出口隔墩上设有墩头导板;通过在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的外边墙转弯处垂直设置折流墩,并将墩头导板向外边墙方向偏转,使从上游池室进入转弯区的水流流动受到阻碍,从而能够让集中在外边墙壁面附近的主流扩散降速,减小内边墙壁面附近的回流,使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内的流态规整、流速减小,有利于鱼类的休息和上溯。
【专利说明】
一种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道结构,尤其是一种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
【背景技术】
[0002]鱼道作为一种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工程设施,一直被水利设计者所青睐,但随着越来越多高坝大库的出现,鱼道落差越来越大,为了减缓坡降,减小鱼类上溯的难度,常通过设置迂回型鱼道来实现。此外,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鱼道工程中常设置呈180°转弯,避开不利的布置条件。而鱼道转弯常会导致主流集中于一侧,另一侧则存在一定回流,当转角过大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不利于鱼类休息和上溯,因此需要在转弯段设置整流措施,消能和整流是鱼道休息池设计的关键点,但如果方法不当,则会恶化流态,起不到消能和整流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能够消除回旋上升段休息池中主流过于集中于外边墙壁面附近,而内边墙壁面附近存在较大回流区的不利流态。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包括外边墙、内边墙、位于休息池进口的上游池室出口隔墩和位于休息池出口的下游池室进口隔墩,所述上游池室出口隔墩上设有墩头导板;还包括折流墩,所述折流墩垂直设置在外边墙转弯段的内侧面,折流墩的墩头上设有导板。
[0005]进一步的是:所述墩头导板向外边墙方向偏转15°?20°。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折流墩与内边墙位于上游的转角相平齐。
[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折流墩的长度为上游池室宽度的二分之一左右。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墩头的形状为四分之一圆形,所述导板向外边墙方向倾斜。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的外边墙转弯处增加折流墩,使从休息池进口进入转弯区的水流流动受到阻碍,能够使集中在外边墙壁面附近的主流扩散降速,减小内边墙壁面附近的回流,使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内的流态规整、流速减小,有利于鱼类的休息和上溯。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现有技术中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的流场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流场不意图;
[0013]图中标记为:1-外边墙、2-内边墙、21-上游池室出口隔墩、22-下游池室进口隔墩、23-墩头导板、3-折流墩、31-墩头、32-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15]如图1的流场示意图所示,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若未设消能整流措施,在该段流态较差,主流集中于外边墙I 一侧,且往下游流动后会形成大面积的回流;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的上游段为上游池室,下游段为下游池室;上游池室和下游池室分别连接休息池进口和休息池出口,在上游池室和下游池室中,都平行且间隔得设置有多个长隔墩和短隔墩,长隔墩设置在外边墙I上,短隔墩设置在内边墙2上,每个短隔墩上的墩头导板23倾斜角度相同,位于上游池室中内边墙2的转弯处的隔墩为上游池室出口隔墩21,位于下游池室中内边墙2的转弯处的隔墩为下游池室进口隔墩22;当水流从上游池室进入转弯区时,水流会经过墩头导板23的影响在鱼道转弯区形成集中贴壁流,又由于在转弯区内没有阻挡,主流集中于外边墙I的内壁,在转弯区形成大面积的回流区,使整个转弯区的流场紊乱。
[001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对传统的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进行改进,在外边墙I转弯段的内侧面上垂直设置一个折流墩3,折流墩3与内边墙2位于上游的转角相平齐。由于为了保证足够的消能区范围,折流墩3不宜过于靠近上游池室,但若折流墩3过于靠近下游池室,又会导致上游来的水流在转弯区内形成贴壁流,使消能效果变差;若在离转弯区较远的下游设置折流墩3,则上游的水流未受到阻碍,必然形成贴壁流,而贴壁流形成后,流速较大,此时在在下游设置折流墩3,对水流的扰动较大,更加不利于流态的稳定。因此,将折流墩3设置在与内边墙2位于上游的转角相平齐的位置,可以使从上游过来的水流同回旋的主流相互对冲,有利于消能,同时也能减小下游的回流。
[0017]为了使消能、整流的效果更好,折流墩3的形状也必须考虑。若直接使用直线型折流墩,则一方面不利于形成回旋的消能区,另一方面当水流经过后会形成较大方位的回流区。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将折流墩3的墩头31设置成竖立的四分之一圆形,圆弧边在外,直边正对外边墙I的内侧面,同时墩头31的底端设置有导板32,导板32向外边墙I的方向倾斜。如图3所示,经鱼道上游出来的水流经过墩头31的引导,小部分顺着圆弧边向上回旋流动形成消能区,大部分顺着导板32流向下游,回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折流墩3的长度根据流量及流速的的具体情况来设置,若折流墩3的长度过短,则消能区的范围过小从而使消能效果变差;若折流墩3的长度过长,则会造成流断面过小而流速较大。对于上游池室长宽比比较适宜的鱼道,折流墩3尺寸宜取为上游池室宽度的二分之一左右。
[0018]如图2所示,上游池室出口隔墩21相比于其它短隔墩,将墩头导板23向外边墙I方向偏转,这样从上游池室进入转弯区水流的流向会向下偏转,避免在转角内形成贴壁流。以往的墩头导板23的倾斜角度为45°,本实用新型中,将墩头导板23向外边墙I方向偏转15°?20°,即将墩头导板23的倾斜角度减少15°?20°,能使折流墩3上下区域内的消能效果都得到较大改善。
【主权项】
1.一种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包括外边墙(I)、内边墙(2)、位于休息池进口的上游池室出口隔墩(21)和位于休息池出口的下游池室进口隔墩(22),所述上游池室出口隔墩(21)上设有墩头导板(2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流墩(3),所述折流墩(3)垂直设置在外边墙(I)转弯段的内侧面,折流墩(3)的墩头(31)上设有导板(3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墩头导板(23)向外边墙(I)方向偏转15°?2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墩(3)与内边墙(2)位于上游的转角相平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墩(3)的长度为上游池室宽度的二分之一左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道回旋上升段休息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墩头(31)的形状为四分之一圆形,所述导板(32)向外边墙(I)方向倾斜。
【文档编号】E02B8/08GK205475130SQ201620218373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1日
【发明人】段鸿锋, 吕海艳, 叶茂, 王川, 蒲云娟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