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桩板钢筋砼桥梁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198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浅桩板钢筋砼桥梁基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立柱下端的浅桩板钢筋砼桥梁基础。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桥梁建设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建于非急流水的河或浅静水湖泊中桥梁或陆地工程的普通桩基基础都是按常规的打或灌注桩施工,在施工中,由于打或钻孔机械不便移动、不易固定、多耗材,施工难度较大造成桥梁基础造价高、工期长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普通桩基础存在的造价高、工期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造价低、工程施工难度小、工程建设速度加快、适于内陆地区中小桥梁承载量75-500吨的浅桩板钢筋砼桥梁基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浅桩板钢筋砼桥梁基础,它包括浅桩、桥梁柱、其中,在浅桩和桥梁柱之间设有外悬板或因承荷大需设反悬梁与外端设联系梁的板基。
外悬板厚度≤0.3米,浅桩深度L=1.5~2.5米、桩底端面积等于承浅桩竖轴向荷的15%。
在外悬浅桩板上面设有与外悬板、桥梁柱连为一体、纵横呈“十”字形的反悬梁。
反悬梁外端连接有联系梁,联系梁将外悬板包围。
反悬梁与桥梁柱结合端高度(d)为梁长的=1/5~1/4,反悬梁外端高度为梁长的1/10~0,0指钢砼板基外端上平面处。
当钢砼板长1米时,厚度是1/10米,当板基再延长、则每增长1米,厚度增加4/100。
外悬板主受力区钢筋距离小于100毫米,副受力区钢筋距离小于200毫米。
反悬梁内端高点至自然地面距离为0.55~0.85米,可满足冰冻不影响悬板基并可保证修路所需垫层及路面砼高度需要。
施工步聚1、开挖板基坑后,进行浅桩施工;2、施工反悬板钢筋砼基础;3、做反悬板基,或根据上述设计施工反悬梁和联系梁及钢砼板基,同时施工桥梁柱的自然地面下部分。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一、本发明是依地基平面承荷是摩阻承荷值3倍理论,满足基础稳定性的深度设计依据GB50007-2002-5.1.2第四款,浅桩基础的板基埋置深度为1m~1.25m,按桩端和桩身各承受总荷载23%-30%的1/2,剩余总荷载值的70%~77%由浅桩上的钢筋砼板基承担,浅桩基础埋置深度满足稳定需要。板基基础上至自然地面深度0.55m~0.80m,可满足冰冻不影响基础,如修路所需垫层及路面砼所需高(厚)度。
二、满足可变荷载产生水平推力而不上拔的设计依据本设计依据三荷一重抵抗水平推力①浅桩摩阻承受荷载②板基和联系梁、板外侧垂直面产生抗压与摩阻承受荷载③根据GB50007-2002-8.5.6条文说明承台板底的摩阻力④板基上加回填土的重力。另外还考虑地面上桥柱与桥身自重的有利作用。
三、优于普通桩基的原理由于1.0m~1.25m的板基埋置深度处地基承载力值约是桩基摩阻承受荷载值每平方米的3倍,所以直径和高均为1m的桩摩阻承受荷载值相当于板基下每平方米承受的荷载值。如由板基处10m2改为普通桩径1m需深10m,并且桩孔洞垂直度要求较高,成孔施工不易。同时钻机移动和固定与搭拆机架和钻机孔灌砼造价高于人工挖基坑与桩孔使基础造价较高,造价大大低于普通桩基。
四、满足抗震节约材料原理由于浅桩基础较短,在满足应承受荷载时也应增加25%荷载值(普通桩基础全长增加),与基础板共同受荷,由于基础下沉,加强板和桩基础的结合,增强抗震力,同时由于板的微量弯曲变形,使结合处形成微小弧坡,更加有利于抗震。
五、造价比较按基础承受荷载1000kN三类型八规格的浅桩基础与普通桩基础和扩展基础对比,得出结论浅桩基础造价降低40%~50%。


图1为本发明原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带有反悬梁和联系梁的俯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包括浅桩1、桥梁柱3、其中,在浅桩1和桥梁柱3之间设有外悬板2外悬板厚度a≤0.3米,浅桩深度1=1.5~2.5米、桩底端面积等于浅桩竖轴向荷的15%。
由图2、图3可以看出,因承荷大需设反悬梁4与外端设联系梁5的板基,在外悬板2上面设有与含外悬板高度的外悬梁2、桥梁柱3连为一体、纵横呈“十”字形的反悬梁4;反悬梁外端连接有联系梁5,联系梁5将外悬板2包围;反悬梁5与桥梁柱结合端高度d为梁长的1/5~1/4,反悬梁外端高度为梁长的1/12~0,0指钢砼板基上平面处。
外悬板2主受力区受力钢筋距离小于100毫米,副受力区钢筋距离小于200毫米。
反悬梁4内端高点至地面距离为0.55~0.85米。
本发明在河南商丘市睢县城北湖外中心岛长60米长桥梁进行实施试验单车运载20吨桥梁基础,基础内反悬板基于自然地面下深1米设1.4×1.4(米)、厚为0.13米,中心上连桥柱0.4米,板基中心内下深1.2米、Φ0.6米浅桩。
权利要求
1.一种浅桩板钢筋砼桥梁基础,它包括浅桩(1)、桥梁柱(3)、其特征在于在浅桩(1)和桥梁柱(3)之间设有外悬板(2)或因承荷大需设反悬梁(4)与外端设联系梁(5)的板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桩板钢筋砼桥梁基础,其特征在于外悬板厚度≤0.3米,浅桩高度L=1.5~2.5米、桩底端面积等于浅桩竖轴向荷的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桩板钢筋砼桥梁基础,其特征在于在外悬板(2)上面设有与外悬板(2)、桥梁柱(3)连为一体、纵横呈“十”字形的反悬梁(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浅桩板钢筋砼桥梁基础,其特征在于反悬梁外端连接有联系梁(5),联系梁(5)将外悬板(2)包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浅桩板钢筋砼桥梁基础,其特征在于反悬梁(5)与桥梁柱结合端高度(d)为梁长的1/4~1/5,反悬梁外端高度为梁长的1/12~0。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浅桩板钢筋砼桥梁基础,其特征在于外悬板2主受力区钢筋距离小于100毫米,副受力区钢筋距离小于20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浅桩板钢筋砼桥梁基础,其特征在于反悬梁(4)内端高点至地面距离为0.55~0.85米。
全文摘要
一种浅桩板钢筋砼桥梁基础,它包括浅桩、桥梁柱、其在浅桩和桥梁柱之间设有外悬板或因承荷大需设反悬梁与外端设联系梁5的板基。外悬板厚度≤0.3米,浅桩深度L=1.5~2.5米、桩底端面积等于浅桩竖轴向荷的15%。在外悬板上面设有与外悬板、桥梁柱连为一体、纵横呈“十”字形的反悬梁。反悬梁外端连接有联系梁,联系梁将外悬板包围。反悬梁与桥梁柱结合端高度d为梁长的1/5~1/4,反悬梁外端高度为梁长的1/10~0。本发明工程造价低、浅桩基础造价降低40%~50%。工程施工难度小、工程建设速度加快、适于浅水湖泊和内陆地区中小桥梁承载量75-500吨的浅桩板钢筋砼桥梁基础。
文档编号E01D19/02GK1730826SQ20051001790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3日
发明者何成俊, 周海波, 何坤玉, 沈家鹏, 陈军, 宋金堂, 李维, 高永华 申请人:何成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