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模块设计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91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采用模块设计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道路施工方法和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及该方法所建立的分流通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车流量的日益加大,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了困扰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传统的做法一般是修建立交桥、人行天桥、地下隧道,但是,这些工程造价太高;施工周期太长,影响正常通行;修建后不能搬迁,一旦有了新的规划,原有的设施就只能废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业界在尝试各种新的交通设施与方法来缓解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
如中国专利申请第CN92113802.4号所揭示的一种移动式可拆卸公路立交桥,其包括一弧形桥面,其两端与地面相互贴近;以及一副或一副以上的用来支持上述弧形桥面的弓形主跨,该弓形主跨的上部与弧形桥面可拆卸地连接;下端通过一固定装置与地面接触并固定。但是,这种移动式可拆卸公路立交桥必须在道路上进行装配施工,施工周期比较长,将影响车辆正常通行;而且,这种移动式可拆卸公路立交桥对路基的要求较高,必须修建专门的路基来支撑该立交桥;此外,这种立交桥主要解决的是车流之间的问题,而不是专门对车流与人流进行分流。
又如中国专利第CN97203655.5号所揭示的一种快速组装立交桥,其包括预先在工厂制造的支架、纵梁和桥面,其中,支架是用型钢焊接而成的上宽下窄的四边形,厚钢板制作的底板用螺栓固定在地基上,支架梁上用螺栓固定“口”型钢纵梁,桥面是由横向排列固定在两架“H”型钢副梁上的型钢组成,“H”型钢副梁嵌在纵梁之上,且在两端部用螺栓固定。但是,这种快速组装立交桥在地面上的支撑点分布太稀疏,因此路基必须达到较高的要求,否则将造成安全事故;此外,这种快速组装立交桥没有进行模块化设计,虽然可以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但是其制造、运输、施工过程都不能像模块那样方便;而且,这种快速组装立交桥是横跨在道路上,而不是纵向铺设在道路上,原则上还是传统的桥梁设计思维。
因此,提供一种基本不影响通行、施工周期短、可以方便搬迁、对路基要求没有特殊要求、可以在普通车行道路上施工的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及对应装置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周期短、可方便搬迁、可在普通车行道路上施工的能够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所建立的分流通行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采用模块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一)根据一施工路段的具体路况条件与规划要求设计出适用于该施工路段的分流通行装置;(二)根据设计出的分流通行装置选择用于组建分流通行装置的若干个模块;(三)在施工路段的路基上设置若干组用于分别连接固定各个模块的固定座;(四)将各个模块对应铺设在施工路段上的与其对应的预定安装位置上,并将各个模块与各组固定座对应固定连接。
在设计分流通行装置时,具体包括根据实际交通流量及道路的宽窄、机动车道的数目设计分流通行装置的长度和宽度。根据车流的数量和载重情况设计分流通行装置的承载能力。根据人流的数量及流向设计分流装置的人流通道的数量和具体设置位置。分流通行装置由多个标准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均有柱脚或支撑件与路基上的固定座相连接,从而构成一个独立的受力单元,每个模块所承受的荷载通过其自身的支撑件传递予路基,荷载得以均匀分布。构成分流通行装置的各个标准模块分为坡道模块、行人通道模块、商铺模块、交叉路口转角模块、弧形模块等几种类型。分流通行装置施工时,选用上述各类模块进行组合拼装。
其中,优先选择预先完成固定座的设置,并且可以根据施工计划先设置部分固定座,完成这部分的模块铺设后再设置其他的固定座。在施工路段的路基上设置固定座具体是在施工路段的路基上设置高密度浅基础的固定座,使固定座的密度达到每2~10平方米范围内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座,并使每个固定座深入施工路段的路基内的深度小于2米。优选地,固定座的密度达到每3~5平方米范围内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座,并使每个固定座深入施工路段的路基内的深度小于1米。这样的深度在车辆通行时不会对地下的管线造成影响,高密度浅基础的固定座使分流通行装置受到的压力均匀的分布在施工路段的路基上,因此对路基的承载要求较低。设置固定座具体包括,在制造工厂内生产若干预制件;在施工路段的路基上开设若干个用于对应收容每个预制件的容置孔;其中,每个预制件的上表面均设有用于和各个模块固定连接的固连部,优选地,预制件收容到容置孔以后,固连部的顶端低于或者平齐于施工路段的路基表面。此时,可以采用铁板将所有容置孔盖上,一方面保护了固定座,另一方面不妨碍正常的交通运行,并且还可以在施工时保护固定座,使其不会被施工设备损坏。优选地,可对容置孔底部和侧壁进行加强处理,比如采用桩孔挤密法或粉体喷射法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
可供选择的,固定座可以直接在施工路段的路基上现场浇筑,固定座的顶端也可以高于施工路段的路面,此时可以采用架空隔板将这些固定座保护起来,施工设备运行在架空隔板上,并一边施工一边撤掉架空隔板。
另一种设置固定座的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将多个固定座设置于整块厚钢板上,所有钢板的面积总和最大可与施工路段原道路面积相等或近似相等,将原路面取成平面后直接将厚钢板设置其上,并通过地埋螺栓将厚钢板锁定、固牢。这样,单个模块所承受的荷载由固定座传递于整块厚钢板,并通过厚钢板进一步扩散至路基上,荷载得以均匀分布。
施工时,在施工路段的中央区域与施工路段的各个端头区域之间形成的各个安装区段上分别进行模块铺设,各个安装区段上的模块铺设同时进行、分别单独进行或者部分同时进行。优选的是各个安装区段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施工速度,缩短工期。施工路段的全部模块构成一个模块矩阵,每个安装区段上的各个模块构成一个成排成列的子模块矩阵,其中每个安装区段上的模块铺设方式可以是,沿着安装区段的纵向方向依次铺设每排模块,先铺设靠近施工路段中央区域的对应模块,最后铺设施工路段端头区域的对应模块。每个安装区段上的模块铺设方式也可以是,在横穿安装区段的方向上将子模块矩阵分为至少两列,先依次铺设其中一列的模块,再依次铺设另一列的模块,其中,每列模块的铺设是沿着安装区段的纵向方向先铺设靠近施工路段中央区域的对应模块再铺设靠近施工路段端头区域的对应模块。这两种方式也可以结合进行。并且每排模块的铺设可以是由安装区段的中间向安装区段的两边铺设、由安装区段的一边向安装区段的另一边铺设、或者由安装区段的两边向安装区段的中间铺设。
其中,施工路段为直行道路或者交叉道路,最先安装的模块是位于直行道路或者交叉道路的中央位置的模块,然后依次安装由中央位置到直行道路两头或者到交叉道路各路口的各个模块,直到所有模块均被安装到预定的位置上,优选的是,在直行道路两头或者交叉道路各路口同时进行施工。具体地,采用至少两台吊装设备,用于从施工路段的中央分别向施工路段的两头同时吊装施工,并且为每台吊装设备提供至少两台运输设备,使至少两台运输设备不间断为吊装设备输送模块。对于直行道路,采用从中间向两头的方向同时施工的方式,对于十字路口,采用从中间向四头的方向同时施工的方式。优选的方案是,每个方向的施工都提供有两台以上吊装设备,每台吊装设备都配有两台运输设备为其提供模块。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将运输设备上的模块放置到施工路段上。
优选地,根据每个模块在分流通行装置中所处的位置,将各个模块分别运送到该模块所对应的安装区段上,并进行模块与路面和/或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连接固定。各个安装区段上的模块铺设方式可以相同或不同。进一步可以将相邻的至少两个模块在制造工厂内组装成一个组合模块,在运送和安装过程中将组合模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
该方法所选用的模块可以是直接从制造商那里购买的标准模块,也可以是为某个施工路段专门制造的模块。因此该方法还可能包括将设计出的分流通行装置分割成若干个便于运输及安装组合并可作为独立受力单元的模块;在制造工厂内对应生产出用于构成模块的构件和/或的模块和/或由至少两个模块构成一体的组合模块;在施工路段上直接铺设模块或组合模块,或者在施工路段上将构件组装成模块或组合模块后再铺设。
而且,分流通行装置的所有模块全部安装完以后,还包括对整个分流通行装置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的步骤,确保所有的模块都被有效的连接固定。在所有模块都安装以后,进一步包括对分流通行装置进行附加处理的步骤,比如进行防水、防滑、防锈处理。施工路段的施工时间优选的是在夜间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营。
本发明建立的分流通行装置可以拆卸回收、移动到其它适合的施工路段,并且可以方便的进行模块更换和维修。
本发明的方法在施工时,运输设备和吊装设备均在施工路段上运作,不需要占用人行道区域,这有效避免了对两侧人行道下方的电、水、气、通讯等各类线路的损害。其中,本发明可进行施工的路段可以为一直条街道、弧形街道、十字路口、T字路口等。
可选择地,可以将模块先运输到一中转站,再由中转站运输到施工路段。道路施工的过程可在一夜之间完成。优选地,在工厂内将模块分为坡道模块、行人通道模块、商铺模块等几大类模块进行分别制造和组装。并且对模块分别标上醒目的标记,并在施工图纸上作对应的标记,施工时,根据施工顺序按照施工图纸将模块依次安装到对应的位置上。并且,本发明的方法的各步骤的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
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分流通行装置,其中,分流通行装置包括设置于施工路段的路面上的承载基体、设于承载基体顶部的行车路面、至少一个横向贯穿承载基体两侧且位于行车路面下方的行人通道,行车路面的各个端头平滑过渡到施工路段的路面上。
依照该方法建立的分流通行装置包括纵向设置于施工路段的路基表面上的承载基体、设于承载基体顶部的行车路面、至少一个横向贯穿承载基体两侧且位于行车路面下方的行人通道,行车路面的两端平滑过渡到施工路段的路面。承载基体包括若干个独立的部分,行车路面也包括若干个独立的部分,其中每部分独立的承载基体与其顶上的每部分独立的行车路面在制造工厂内或者施工路段上被结合成每个模块。
具体地,行车路面的各个独立的部分可以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面板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形板。承载基体的各个独立部分可由框架构成,每个框架均包括用于铺设车行路面的承载件、至少四个用于将承载基体固定于施工路段的路基上并承受重量的支撑件、连接在各支撑件之间的加强件以及用于和其它部分进行连接固定的连接件。其中框架内形成可以容置若干行人的立体空间,以便用作行人通道或商铺。承载基体的各个独立部分还可采用其他多支点的支撑结构,例如网架结构、桁架结构、多拱结构等等。而且,在承载件与行车路面之间可以设置减震件,在承载基体的支撑件与固定座之间也可以设置减震结构。
为实现多支点支撑,承载基体的底部平均每5平方米的范围内至少设置一个支撑件,从而使承载基体受到的压力均匀的分布在施工路段的路基上,这样浅基础处理及可满足承载力要求。
分流通行装置的所有模块在施工路段上构成一个模块阵列,其中在沿着施工路段方向上,模块阵列包括至少三个模块,且位于中段的模块为平缓的行车路面,位于前后段的模块为分别逐渐向施工路段表面倾斜的行车路面,在垂直于施工路段方向上模块阵列包括至少一个模块,且同一排的模块具有同样的行车路面形状。
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分流通行装置的行车路面两侧设有护杆和/或隔音和/或防尘和/或防雨和/或透明的保护罩。同时,在承载基体的两侧设置至少一个可容置若干行人的立体空间,用作商铺位置,分流通行装置的行车路面两侧设有站台,便于车辆停靠行人上落,分流通行装置进一步设有楼梯和/或升降装置用于在原路面与行车路面之间运送行人。
本发明建立的分流通行装置可以用于多种场合,比如,分流通行装置铺设在一直行街道上,用于在直行街道上形成至少一个横穿直行街道的行人通道;或者分流通行装置为“十”字形,铺设在十字路口并在分流通行装置的中央处设置红绿灯,车流在分流通行装置的行车路面上行驶,行人在分流通行装置行车路面下方开设的若干个行人通道之间直接往返于各个路口;或者分流通行装置设置为“T”字形,铺设于三岔路口,以便于这种路口的人车分流;或者分流通行装置铺设在一直行街道上,用于将直行街道改造成步行街,分流通行装置下方内部和两侧空间用作商铺和行人通道,分流通行装置两侧与直行街道的路缘之间留有2米以上的距离,以便于行人行走,分流通行装置同时可跨越多个路口,保持步行街的连贯性,保证行人安全购物不受机动车干扰。
可供选择的,承载基体的各个独立部分均由钢筋水泥预制块构成,钢筋水泥预制块平铺在施工路段的路基表面。本发明建立的分流通行装置还可以设有车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是提前在工厂内生产和组装,施工时只需运送到施工路段即可,而且道路的施工可以选择在车流量较小的晚间进行,并且数小时之内就可完成施工,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基本上不影响正常的交通;本发明的施工是从中央向各个方向同时施工,各方的施工相互不干扰,因此有效提高了施工的速度;本发明建立的分流通行装置底部是平均每3~5平方米的范围内至少设有一个支撑件,从而使分流通行装置受到的压力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施工路段的路基上,因此施工时只需要对路基进行简单的处理即可,不需要像以往的方法那样进行复杂的路基处理,而且,如果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来改造旧的道路,不需要将原有道路挖掉再重新修建新的路基,可以直接在原有的道路的路基上修建本发明的分流通行装置,这样大大节省了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缩短了施工周期、基本不会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本发明建立的分流通行装置改变了以往的人从桥上过、车从桥下过的思维方式,让车流从分流通行装置的上层通过,让人流从分流通行装置的下层通过,这样就可以将整个分流通行装置的高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在分流通行装置上开设的人流通道的高度只需要达到2.3-2.5米,因此整个分流通行装置的高度只需要2.8米左右,这样的高度既便于修建施工,又可以有效保证通行的安全;本发明建立的分流通行装置使行人不用穿地下道不用爬天桥就可以直接横穿马路,因此有效地防止了行人横穿马路时造成的交通事故;本发明建立的分流通行装置的下部可以设置商铺位置,再结合道路两侧的店铺,可以形成一个商业区域,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道路的立体空间,既能为行人提供服务又能创造经济价值。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任何在本发明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的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及分流通行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构建商业步行街,比如,在一直行街道上铺设本发明的分流通行装置,分流通行装置行车路面下方内部和两侧空间用作行人通道和商铺,分流通行装置的两侧与直行街道的边缘之间留有2米以上的距离,以便于行人行走,这样车辆与行人可以分别在不同的层面上活动,相互不会干扰,即实现了步行街的商业价值,又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本发明的分流通行装置可以用于新修的街道上,也可以用于对旧的街道进行改造。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根据一施工路段的具体路况条件与规划要求设计出适用于该施工路段的分流通行装置的虚拟的或实物的图纸或模型,比如,根据实际交通流量及道路的宽窄、机动车道的数目设计分流通行装置的长度和宽度。根据车流的数量和载重情况设计分流通行装置的承载能力。根据人流的数量及流向设计分流装置的人流通道的数量和具体设置位置。
将设计出的所述分流通行装置分割成若干个便于运输及安装组合并可作为独立受力单元的模块,这些模块的长、宽可以设定成一致的标准尺寸,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尺寸,比如,可以将每个模块的长、宽设计成标准化的4.2米×3.75米,以便于生产、运输和安装。其中每个模块均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受力单元,比如,每个模块上均可停放至少一辆汽车。
对每个独立模块进行受力和结构分析,并将每个模块与其它相邻的模块进行组合分析,根据各项分析结果,确定每个模块的合适的形状和规格,确定相邻模块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确定模块与路面之间的配合关系。
对由模块组合成的分流通行装置进行整体受力和结构分析,确保整体结构安全。
根据确定的各个模块的形状和规格在一制造工厂内生产出对应的模块,制造工厂可以临时设立在施工路段附近,也可以是远离施工路段的固定工厂,后种情况下可在临近施工路段的地方设置一中转站用于存放各模块。而且,还可将生产的两个或者三个模块在制造工厂内组合成一个整体的组合模块,以便于运输和安装。
在道路施工前,还包括提前在施工路段对路基进行简单处理的步骤,比如,在路基上形成若干个用于固定分流通行装置的固定座,而且这个处理步骤基本不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其中,固定座应预先制作,并且可以根据施工计划先设置部分固定座,完成这部分的模块铺设后再设置其他的固定座。在施工路段的路基上设置固定座具体是在施工路段的路基上设置高密度浅基础的固定座,使固定座的密度达到每5平方米范围内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座,并使每个固定座深入施工路段的路基内的长度小于2米。优选地,固定座的密度达到每3平方米范围内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座,并使每个固定座深入施工路段的路基内的长度小于1米。这样的深度在车辆通行时不会对地下的管线造成影响,高密度浅基础的固定座使分流通行装置受到的压力均匀的分布在施工路段的路基上,因此对路基的承载要求较低。固定座的设置具体包括在制造工厂内生产若干预制件;在施工路段的路基上开设若干个用于对应收容每个预制件的容置孔;其中,每个预制件的上表面均设有用于和各个模块固定连接的固连部,预制件收容到容置孔以后,固连部的顶端低于或者平齐于施工路段的路基表面。此时,可以采用铁板将所有容置孔盖上,一方面保护了固定座,另一方面不妨碍正常的交通运行,并且还可以在施工时保护固定座,使其不会被施工设备损坏。容置孔的深度在施工路段的原始地表以下一定距离,并对容置孔底部和侧壁进行加强处理,比如采用水泥或者混凝土渗透。可供选择的,固定座可以直接在施工路段的路基制造,固定座的顶端也可以高于施工路段的路基表面,此时可以采用架空隔板将这些固定座保护起来,施工设备运行在架空隔板上,并一边施工一边撤掉架空隔板。
采用至少四台运输设备,将模块根据预定施工顺序依次运输到施工路段。
采用至少两台吊装设备,将运输设备上的模块按照预定的安装顺序依次放置于施工路段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上,并进行模块与路面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快速连接固定,其中,施工时,在施工路段的中央区域与施工路段的各个端头区域之间形成的各个安装区段上分别进行模块铺设,各个安装区段上的模块铺设同时进行、分别单独进行或者部分同时进行。优选的是各个安装区段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施工速度,缩短工期。施工路段的全部模块构成一个模块矩阵,每个安装区段上的各个模块构成一个成排成列的子模块矩阵,其中每个安装区段上的模块铺设方式可以是,沿着安装区段的纵向方向依次铺设每排模块,先铺设靠近施工路段中央区域的对应模块,最后铺设施工路段端头区域的对应模块。每个安装区段上的模块铺设方式也可以是,在横穿安装区段的方向上将子模块矩阵分为至少两列,先依次铺设其中一列的模块,再依次铺设另一列的模块,其中,每列模块的铺设是沿着安装区段的纵向方向先铺设靠近施工路段中央区域的对应模块再铺设靠近施工路段端头区域的对应模块。这两种方式也可以结合进行。并且每排模块的铺设可以是由安装区段的中间向安装区段的两边铺设、由安装区段的一边向安装区段的另一边铺设、或者由安装区段的两边向安装区段的中间铺设。
其中,提供的两台吊装设备,用于从施工路段的中央分别向施工路段的两头同时吊装施工,并且为每台吊装设备提供两台运输设备,以便不间断地为吊装设备输送模块。施工时,所有的重型施工设备均运行在施工路段上。
而且,分流通行装置的所有模块全部安装完以后,还包括对整个分流通行装置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的步骤,确保所有的模块都被有效的连接固定。在所有模块都安装以后,进一步包括对分流通行装置进行附加处理的步骤,比如进行防水、防滑、防锈处理。
本发明建立的分流通行装置从宏观上来看,其包括纵向设置于施工路段的路面上的承载基体、设于承载基体顶部的行车路面、至少一个横向贯穿承载基体两侧且位于行车路面下方的行人通道,行车路面的两端平滑过渡到原路面,行人通道方便行人横穿街道,即从被分流通行装置隔开的街道的一侧到另一个侧。
本发明建立的分流通行装置从微观上来看,其包括若干个独立的模块,且所有模块在施工路段上构成一个模块阵列。在本实施例中,在沿着施工路段方向上,每列模块包括至少10个模块,且位于中段的模块为平缓的行车路面,位于前后段的各个模块为分别逐渐向施工路段表面倾斜的行车路面,在施工路段横向方向上每排模块包括至少2个模块,且同一排的模块具有同样的行车路面形状。
承载基体包括若干个独立的部分,行车路面也包括若干个独立的部分,其中每部分独立的承载基体与其顶上的每部分独立的行车路面在制造工厂内或者施工路段上被结合成每个独立模块。在本实施例中,行车路面的各个独立的部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面板,承载基体的各个独立部分均由金属框架构成,比如高强度钢框架,每个框架均包括用于铺设行车路面的承载件、承载件与行车路面之间设置的减震件、4个用于将承载基体固定于施工路段的固定座的固连部上并承受重量的支撑件、连接在各支撑件之间的加强件以及用于和其它部分进行连接固定的连接件。因为承载基体的底部平均5每平方米的范围内至少设有一个支撑件,从而使承载基体受到的压力均匀的分布在施工路段的路基上,从而避免局部路基的受力超出其承受能力。
分流通行装置行车路面下方的内部和两侧空间用作行人通道和商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商铺位置由至少一个框架的内部空间构成。
为了保证商业步行街具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分流通行装置的行车路面两侧设有护杆,并且整个分流通行装置上方设有隔音、防尘、防雨、透明美观的保护罩。
为了方便行人往返该商业步行街,分流通行装置的行车路面两侧分别设有站台,便于车辆停靠和行人上落,分流通行装置进一步设有自动升降装置用于在施工路段表面与行车路面之间运送行人。
实施例2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及分流通行装置用于改造一条旧的道路,比如,将本发明的分流通行装置铺设在一直行街道上,用于在直行街道上形成至少一个横穿该直行街道的行人通道,将人车分流,使行人在不用爬天桥或钻地下隧道的情况下可以安全的横过马路而不受车流的影响,从而有效避免了行人为图方便而横穿马路所导致的交通事故。
在本实施例中,本法明所建立的分流通行装置可以不设置商铺位置,并且可以不设置站台和升降装置。
本发明的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弧形的道路。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吊装设备以外的方式将模块放置于施工路段上,比如铲车。本发明还可以不采用运输设备,而直接采用吊装设备或者铲车将附近生产的模块转移到对应的施工路段并直接进行安装。
实施例3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及分流通行装置用于十字型或者T字形交叉路口,比如,分流通行装置设计成“十”字形或“T”字形,铺设在交叉路口并在分流通行装置的中央处设置红绿灯,车流在分流通行装置的行车路面上行驶,行人在分流通行装置上开设的若干个行人通道之间直接往返于各个路口。
在该实施例中,多台吊装设备从十字型或者T字形交叉路口的中央向四个路口或者三个路口同时开始施工,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施工的速度。
权利要求
1.一种采用模块设计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一)根据一施工路段的具体路况条件与规划要求,选择用于组建分流通行装置的模块和/或构成所述模块的构件;(二)在所述施工路段的路基上设置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模块的固定座;(三)将所述模块对应铺设在所述施工路段上的与其对应的预定安装位置上,并将所述模块与所述固定座对应地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固定座包括在所述施工路段的路基上设置高密度浅基础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密度为每2~10平方米范围内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固定座,所述每个固定座深入所述施工路段的路基内的深度小于2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施工路段的中央区域与所述施工路段的各个端头区域之间形成的各个安装区段上分别进行模块铺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路段的全部所述模块构成一个模块矩阵,所述每个安装区段上的所述各个模块构成一个成排成列的子模块矩阵,其中每个安装区段上的模块铺设方式是,沿着所述安装区段的纵向方向依次铺设每排模块,先铺设靠近所述施工路段中央区域的对应模块,最后铺设所述施工路段端头区域的对应模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路段的全部所述模块构成一个模块矩阵,所述每个安装区段上的所述各个模块构成一个成排成列的子模块矩阵,其中每个安装区段上的模块铺设方式是,在横穿所述安装区段的方向上将所述子模块矩阵分为至少两列,先依次铺设其中一列的所述模块,再依次铺设另一列的所述模块,其中,每列模块的铺设是沿着所述安装区段的纵向方向先铺设靠近所述施工路段中央区域的对应模块再铺设靠近所述施工路段端头区域的对应模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固定座包括在制造工厂内生产若干预制件;在所述施工路段的路基上开设若干个用于对应收容每个所述预制件的容置孔;其中,每个所述预制件的上表面均设有用于和所述各个模块固定连接的固连部,所述预制件收容到所述容置孔以后,所述固连部的顶端低于或者平齐于所述施工路段的路基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施工路段的具体路况条件与规划要求设计适用于该施工路段的分流通行装置以及将设计出的分流通行装置分割成若干个便于运输及安装组合并可作为独立受力单元的模块;在制造工厂内对应生产出用于构成所述模块的构件和/或所述的模块和/或由至少两个所述模块构成一体的组合模块;在所述施工路段上直接铺设所述模块或者所述组合模块,或者在所述施工路段上将所述构件组装成所述模块或所述组合模块后再铺设。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的方法得到的分流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行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施工路段的路基表面上的承载基体、设于所述承载基体顶部的行车路面、至少一个横向贯穿所述承载基体两侧且位于所述行车路面下方的行人通道,所述行车路面的各个端头平滑过渡到所述施工路段的路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流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体包括若干个独立的部分,所述行车路面也包括若干个独立的部分,其中每部分独立的承载基体与其顶上的每部分独立的行车路面结合成所述的每个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流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体的各个独立部分均由框架构成,每个框架均包括用于铺设所述行车路面的承载件以及至少四个用于将所述承载基体固定于所述施工路段的路基的固定座上并承受重量的支撑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模块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已确定的各个模块的形状和规格,生产出对应的模块;将生产的模块根据预定施工顺序依次运输到施工路段;将模块按照预定的安装顺序依次放置于施工路段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上,并进行模块与路面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快速连接固定。该分流通行装置包括设置于施工路段上的承载基体、设于承载基体顶部的行车路面、以及至少一个横向贯穿承载基体两侧且位于行车路面下方的行人通道。
文档编号E01C5/00GK1837477SQ20061003502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8日
发明者钟宝驹 申请人:钟宝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