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式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一体化的城市道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8501阅读:2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穿式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一体化的城市道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道路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下穿式具 有上下错层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系统一体化的城市道路。
技术背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用地日 益紧张。旧有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交通量增长的 需求。目前,多层次、多结构的主体化交通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新趋 势,越来越多的城市从建设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转向开发地下空间。在现有的城市道路下穿地道设计中,有两种布置人行道和非机动 车道的形式, 一种是仍然设置专用的人行道,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 在布置在同一平面上,之间用分隔设施隔离,另一种布置方式是在地 道内采用人非混行的方式,它们都各有其优缺点。专门设置人行道的 形式保证了人非互不干扰,但会增加地道的宽度,不仅加大地道建设 的投入,也会为拆迁房屋、搬迁管线等带来困难。人非混行方式节省 了地道空间,但是在安全上是对行人非常不利的。特别由于地道内空 间狭小,照明不足,加上噪音、废气等的影响,通行者往往会有不安、 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加剧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道路总体设计上提供一种下穿式非机动 车道和人行道一体化的城市道路,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一些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下穿式非机动 车道和人行道一体化的城市道路,它主要包括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其特征在于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均分别设置在相互独立的箱体内, 在同一立面内呈上下层分布,非机动车道箱体在上,人行道箱体在下, 机动车道亦设置在独立的箱体内,人行道箱体和非机动车道箱体位于 同一个立面内,且布置在机动车道箱体的旁侧。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城市道路的不足,它在红线宽度限制的特 殊路段上,能够起到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减小道路面积,并能使人行 道和非机动车道隔离,互不干扰,起到保护行人通行安全的作用。高 效利用了地下空间,减少了道路征用面积,从而起到减少建设投资,增加行人通行安全,便于施工,便于交通组织的作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横断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形式横断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总体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为下穿式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一体化的城市道路, 它主要包括人行道2和非机动车道1,其特征在于人行道2和非机 动车道1均分别设置在箱体内,且人行道2和非机动车道1位于相互 隔离的箱体内,呈上下层分布;实施时机动车道3亦设置在箱体内, 人行道箱体和非机动车道箱体位于同一个立面内,且布置在机动车道 箱体的旁侧。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布局,将机动车道3单独设置在一个箱体内,人行道2与非机动车道1设置在另一侧的上、下 两个小箱体内,人行道2箱体布置在非机动车道1箱体下层。具体实施采用人行道2宽度设置在3. 0 5. 0m之间,依据规范, 不宜少于3. 75m;非机动车道1宽度设置在3. 5 5. 5m之间;非机动 车道1的净高设置在2. 5 3. 5m,人行道的净高设置在2. 5 3. 0m, 中间设置0. 2 0. 5m的结构层。本实施例在人行道2的箱体内设置市 政设施室9,在市政设施室9内,布设电信电缆、电力电缆5,以及 给水管道6等市政设施。设置市政设施室9方式有两种., 一种方式是 设置在人行道2箱体外,设置独立的市政设施箱体;另一种方式是设 置在人行道2内一侧,宽度0. 4 1. 0m。在非机动车道1的箱体与人 行道2箱体、机动车道3箱体内的边缘处均设有排水管8,在非机动 车道箱体1与人行道箱体2、机动车道3箱体的下方设置排水沟7。 使用时非机动车道箱体1与人行道2箱体内的积水由排水管排入下方 排水沟7中。机动车道3箱体内积水由排水管排入排水沟,并通过排 水管8连接两侧箱体,再汇入泵站内排出地道。根据现场交通组织,在人行道由地面进入地下时,设置人行踏步 连通。阶梯长度根据地道深度而定,踏步一般设置为宽度0.3m,高 度O. 15m。具体可参照附图3。通过上述方案特征构成的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一体化设计具有 以下特点(1)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位于一个立面内,净高满足规范 要求,方式新颖独特;(2)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不在一个平面内,可以 满足非机动车的骑行要求;(3)节省箱体空间,减小箱体宽度,从而 有效利用了地道空间,减少了建设投资。
权利要求1、下穿式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一体化的城市道路,它主要包括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其特征在于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均分别设置在相互独立的箱体内,在同一立面内呈上下层分布,非机动车道箱体在上,人行道箱体在下,机动车道亦设置在独立的箱体内,人行道箱体和非机动车道箱体位于同一个立面内,且布置在机动车道箱体的旁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式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一体化的 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机动车道单独设置在一个箱体内,人行道与 非机动车道设置在另一侧的上、下两个小箱体内,人行道箱体布置在 非机动车道箱体下层。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穿式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一体化的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人行道宽度设置在3.0 5.0m之间,非 机动车道宽度设置在3. 5 5. 5m之间;非机动车道净高设置在2. 5 3.5m,人行道净高设置在2. 5 3. Om,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 0.2 0. 5m的结构层。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穿式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一体化的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在非机动车道的箱体与人行道箱体、机 动车道箱体内的边缘处均设有排水管,在非机动车道箱体与人行道箱体、机动车道箱体的下方设置排水沟。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穿式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一体 化的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布设电信电缆、电力电缆,以及给水管 道的市政设施室可单独布设在人行道箱体下方,也可布设在人行道箱 体内,靠墙一侧,宽度0.4 1.0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下穿式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一体化的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构成的技术特点为其一,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置为独立的两个箱体,放置在同一个立面内,上下层布置;其二,为满足非机动车的骑行要求,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设置不同纵坡,非机动车道下层的人行道,通过人行踏步连通地面;其三,造价经济,经济指标综合征地面积、开挖面积、材料用量、施工措施等因素,比其它同类型的城市道路下穿地道节省较多。
文档编号E01C1/00GK201169730SQ20072007573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9日
发明者宵 于, 张云龙, 杨科炜, 林秀桂, 毛传义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