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通道及其引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630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地下通道及其引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交通设施,特别是一种地下通道及其引道。
背景技术
在一些中、小城市或交通流量的发展尚未达到非常紧张的程度时,根据施工需要,
对交通车流进行有序地疏导或临时绕道行驶,地下通道工程的基坑开挖亦可正常施 工。所以,如果施工开挖的影响不成为决定性因素时,则沿用传统的单层整体双向 地下通道的构造形式,仍不失为惯用、可取的方案。
但地下通道的进出口引道在建成后对原有街道宽度的挤占问题,就不仅是施工 期间的临时占用,而是永久性问题。现有技术的地下通道进、出口引道均采用双向 平行排列,同时齐步出洞上路的方案,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交通流 量也必然将与日俱增;某些地段,即使眼前尚能维持运营,但在可预测的未来,必 将出现交通瓶颈和拥堵的局面,因此传统的单层整体双向地下通道如何减少其进、 出引道对原有街道幅宽的永久性挤占、尽可能减少地下工程建成后,对原有地面层 交通的负面影响,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通道及其引道,他对原有街道幅宽的永久性挤 占小,减少对地面层交通造成的二次阻滞。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下通道及其引道,包括地下通道以及 构成引道的通道体与U形敞槽,其特征在于:双向车道的U形敞槽呈前后布置,且各U形敞槽均布置在道路的中心线上。
而且一个方向的通道体在分离点开始向道路中心线偏移并向地面延伸,与布置在 前的U形敞槽连接;另一个方向的通道体,同时在分离点开始向同一方向偏移并向 下延伸,当布置在前的U形敞槽的高程抬高后,该通道体开始返回道路中心线并向
地面层延伸,与布置在后的u形敞槽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他对原有街道幅宽的永久性挤占小,减少对地面层交通 造成的二次阻滞。

图1是一种地下通道及其引道的平面不意图。
图2是一种地下通道及其引道的纵断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B-B处剖视图。 图5是图l中OC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D-D处剖视图。
图7是现有技术地下通道的引道占用原有街道幅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7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交通设施,特别是一种地下通道及其引道,包括地下通
道以及构成引道的通道体与U形敞槽,其特征在于:双向车道的U形敞槽呈前后布
置,且各U形敞槽均布置在道路的中心线上。
双向车道的U形敞槽2呈前后布置,且各U形敞槽2均布置在道路的中心线3上,减少了两U形敞槽2之间并列时的占地宽度,使之始终保持单向幅宽,减少了 对地面层交通造成一次阻滞。
而且一个方向的通道体1在分离点4开始向道路中心线3偏移并向地面延伸,与 布置在前的U形敞槽2连接;另一个方向的通道体l,同时在分离点4开始向同一 方向偏移并向下延伸,当布置在前的U形敞槽2的高程抬高后,该通道体l开始返 回道路中心线3并向地面层延伸,与布置在后的U形敞槽2连接。
通道体1中线逐渐沿反向平面曲线偏移,使进口通道单向定位在道路中心线3附 近,并已提前在纵向逐步提高了高程;在进口通道体l抬高高程的同时,出口通道 体1在平面上逐步与之分离,并相反地以凹形竖曲线降低高程,在进口通道体1抬 高后,以平面S形曲线插入其下方,形成重叠,并逐渐偏移定位入街道中心线3, 然后按常规延伸至地面层,车流进入地面层交通顺向交织。
权利要求1. 一种地下通道及其引道,包括地下通道以及构成引道的通道体与U形敞槽,其特征在于双向车道的U形敞槽呈前后布置,且各U形敞槽均布置在道路的中心线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通道及其引道,其特征在于:一个方向的通道体 在分离点开始向道路中心线偏移并向地面延伸,与布置在前的U形敞槽连接;另一 个方向的通道体,同时在分离点开始向同一方向偏移并向下延伸,当布置在前的U 形敞槽的高程抬高后,该通道体开始返回道路中心线并向地面层延伸,与布置在后 的U形敞槽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城市交通设施,特别是一种地下通道及其引道,包括地下通道以及构成引道的通道体与U形敞槽,其特征在于双向车道的U形敞槽呈前后布置,且各U形敞槽均布置在道路的中心线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对原有街道幅宽的永久性挤占小,减少对地面层交通造成的二次阻滞。
文档编号E01C1/04GK201305807SQ20082019206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5日
发明者郭关鸣 申请人:郭关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