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719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道路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钉,尤其设计具有递归反射功能的道路钉的改进构造。
背景技术
通常,在道路上或是道路周边的边石等的地表上设置有具有反射体的道路钉,由 此,对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的驾驶员进行促进安全行驶的视线诱导。 具有该反射体的道路钉有各种各样的,其中,安装了具有所谓的递归反射功能的 递归反射元件而成的道路钉由于能够发挥充分的视觉辨认性因而适合使用,所谓的递归反 射功能是,使从规定方向入射的光向着光源在与入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反射。而且, 在这种安装在道路钉上的递归反射元件中,通常利用具有很多微小的玻璃珠的递归反射元 件或是由具有很多规则地排列的三面直角棱镜的三面直角棱镜阵列构成的递归反射元件 (例如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1和2)。 以下情况是公知的,即,在这些现有的道路钉中,安装了由三面直角棱镜阵列构成 的递归反射元件的道路钉与安装了具有很多微小的玻璃珠的递归反射元件的道路钉相比 能够发挥更高的反射亮度。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就安装了由三面直角棱镜阵列构成的递归反射元件而成 的道路钉的光反射特性反复进行了各种研究后了解到,虽然对从几十米的近距离照射的光 能够充分发挥高反射亮度,但是对于从几百米的远距离照射的光的反射亮度并未达到充分 满足的程度。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732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2436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做出的,其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对 于来自近距离的光和来自远距离的光都能够以高反射亮度递归反射、从而在近距离和远距 离双方都能够发挥卓越的视觉辨认性的具有递归反射功能的道路钉。 本发明的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实施了各种研究,作为其成果,发现了具 有如下结构的递归反射元件对于来自远方的光能够发出高反射亮度的递归反射光,所述递 归反射元件的结构是,由柱状或板状的透明体构成,令前表面为入射及出射面,后表面为第 一反射面,侧面之一为第二反射面,该入射及出射面在侧视时具有向前方突出的曲面形状, 并且,该第一反射面在侧视时具有向后方突出的曲面形状,而且,包含该第一反射面的所有 边部的平面与该第二反射面所成的角度为直角。发明人认为,这是由于入射及出射面和第 一反射面具有曲面形状,因而入射光和反射光各自的扩散能够被充分地抑制。然后,发明人 基于这样的认知进一步锐意研究,最终完成了本发明。 另外,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或从本说明书的所有记载及附图所掌握的课题 而能够在以下列举的各种方式中优选实施而得到的。以下所记载的各个方式即使是任意组
4合也能够采用。而且,本发明的方式乃至技术特征并不被限定为以下的记载,而应该理解为
是根据说明书全部的记载及附图所公开的发明思想所能够认识到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l是,一种道路钉,设置在道路或道路周边,具有递归反射功
能,其特征在于,具有(a)设置在道路或道路周边的钉主体;(b)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其由
柱状或板状的透明体构成,前表面为入射及出射面,后表面为第一反射面,侧面的一个为第
二反射面,该入射及出射面具有侧视时向前方突出的曲面形状,并且,该第一反射面具有侧
视时向后方突出的曲面形状,此外,包含该第一反射面的所有边部的平面与该第二反射面
所成的角为直角;(c)第二递归反射元件,其由具有规则排列的多个三面直角棱镜的三面
直角棱镜阵列构成,所述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递归反射元件安装在所述钉主体
上,这些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和第二递归反射元件的各自的入射及出射面配置在从单一方向
照射的光同时入射的所述钉主体部分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是,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道路钉,所述第一递归反射 元件的所述入射及出射面地形状是,使侧视呈向前方突出的曲面形状的多个曲面部在与包 含入射光轴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多个连续并列地配置的形状,并且,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形 状是,使侧视呈向后方突出的曲面形状的多个曲面部在与包含入射光轴的平面垂直的方向 上多个连续并列地配置的形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是,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道路钉,多个所述第 一递归反射元件以使各自的侧面彼此相对且使所述入射及出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分别 朝向一定的方向彼此相邻地排列的状态通过连结体相互连结而构成递归反射元件单元,而 且,以构成所述递归反射元件单元的该多个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递归反射元件的 各自的入射及出射面配置在从单一方向照射的光同时入射的所述钉主体部分的方式,将该 递归反射元件单元和该第二递归反射元件安装在该钉主体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是,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钉,所述 钉主体由俯视时呈多边形形状的块体或板状体构成,且在之间隔着该钉主体的外周面上的 规定的基准部位而位于两侧的至少各一个的侧面部分分别配置有所述第一递归反射元件 和所述第二递归反射元件双方,并且,该第一递归反射元件以使所述第二反射面位于该基 准部位的相反侧的状态安装在该钉主体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是,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钉,所述 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在使所述入射及出射面以相对于所述钉主体的中心轴平行延伸的方式 配置的状态、或是以越趋向下方越从该钉主体的中心轴逐渐远离的方式倾斜的状态安装在 该钉主体上,另一方面,所述第二递归反射元件在使所述第二递归反射元件的入射及出射 面以比该第一递归反射元件的入射及出射面平缓的斜率以越趋向下方越从该钉主体的中 心轴逐渐远离的方式倾斜的状态安装在该钉主体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是,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钉,包含 所述第一递归反射元件的所述入射及出射面的所有边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所成的 角为锐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是,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钉,所述 第一递归反射元件的与所述第二反射面相对的侧面与包含所述入射及出射面的所有边部 的平面所成的角为锐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是,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钉,在所 述第一递归反射元件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各自的外表面上,以覆盖所述第一反射 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各外表面的整个面的方式固着有金属薄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是一种递归反射体,其特征在于,具有(a)第一递归反射元 件,其由柱状或板状的透明体构成,前表面为入射及出射面,后表面为第一反射面,侧面的 一个为第二反射面,该入射及出射面具有侧视时向前方突出的曲面形状,并且,该第一反射 面具有侧视时向后方突出的曲面形状,此外,包含该第一反射面的所有边部的平面与该第 二反射面所成的角为直角;(b)第二递归反射元件,其由具有规则排列的多个三面直角棱 镜的三面直角棱镜阵列构成,该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和该第二递归反射元件安装在从单一方 向照射的光相对于所述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递归反射元件的各自的入射及出射 面同时入射的位置。
(发明效果) S卩,在本发明的道路钉中,具有构造不同的两种递归反射元件,其中的一种由具有 能够对来自远方的光发出高反射亮度的递归反射光的特殊构造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构成, 另一种由已知的对从近距离入射的光发出高反射亮度的递归反射光的三面直角棱镜阵列 所组成的第二递归反射元件构成。 因此,在该道路钉中,例如,从数百米的远距离照射的光通过第一递归反射元件而 被以高反射亮度递归反射,此外,从几十米的近距离照射的光通过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和第 二递归反射元件的协同作用而能够被以更高的反射亮度递归反射。 因此,在该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道路钉中,在近距离和远距离双方都卓越的视觉 辨认性能够得到极为有效地发挥。而且,其结果是,能够使在设置有这样的道路钉的道路等 上通行的车辆和步行者的安全性飞跃性地提高。


图1是示出了具有本发明的构造的道路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说明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道路钉的俯视说明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面说明图。 图4是构成图1所示的道路钉的钉主体的俯视说明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钉主体的侧视说明图。 图6是构成图4所示的钉主体的下侧部件的俯视说明图。 图7是图6的VII-VII剖面放大说明图。 图8是图6的VIII-VIII剖面放大说明图。 图9是构成图4所示的钉主体的上侧部件的侧视说明图,是相当于图4的IX向视 图的图。 图10是构成图4所示的钉主体的上侧部件的另一侧视说明图,是相当于图4的X 向视图的图。 图11是图1的XI-XI剖面的局部放大说明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道路钉所具有的多个第一递归反射元件相互连结而成的递归 反射单元的主视说明图。
6
图13是图12的XIII-XIII剖面放大说明图。 图14是图13的XIV-XIV剖面局部说明图。 图15是图3的局部放大说明图,示出了第一递归反射元件相对于钉主体的安装状 态。(附图标记说明) 10道路钉 12第一递归反射元件 13递归反射单元 14第二递归反射元件 28倾斜侧壁部 30延长侧壁部 44开口部 46三面直角棱镜 48,56入射及出射面 50,58第一反射面 52,60第二反射面 62金属薄膜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为了进一步具体地明确本发明,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 明。 首先,在图1至图3中,分别以俯视形态、侧视形态和横截面形态对具有本发明的 构造的道路钉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显示。根据这些附图可以明确,本实施方式的道路钉具 有钉主体IO,对该钉主体10分别安装多个由多个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构成的递归反射单 元13和多个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另外,以下所说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表示的是分别与 图1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相对应的方向。 更详细的说,如图4和图5所示,钉主体10整体上呈俯视八边形形状的低高度的 块形态,该钉主体10由树脂制成的下侧部件16和上侧部件18构成。 如图6至图8所示,下侧部件16整体上由大致八边形状的平板构成。在该下侧部 件16的上表面上,在其中心部,直径互不相同的两个圆筒状肋19、19以位于同轴位置的状 态一体地立设,并且,多个薄平板状的加强肋20以纵横延伸的方式一体地立设。而且,在下 侧部件16的8个边缘部中的彼此相对的两个边缘部上,分别一体地立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延 伸的竖壁部22,所述竖壁部22具有比各边缘部的长度短规定尺寸的宽度。
在立设有这样的竖壁部22的两个边缘部上,隔着竖壁部22、在竖壁部22的长度方 向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个窄幅的嵌合槽24,该嵌合槽24沿着边缘部延伸。同样在其余的 6个边缘部上,窄幅的嵌合槽24以沿着各边缘部在各边缘部的大致全长上连续延伸的方式 分别各形成有一个。此外,在分别隔着设有竖壁部22的两个边缘部而位于两侧的各两个、 共计4个边缘部的各自的内侧部分,即在下侧部件16的8个边缘部中的位于相隔一个的位 置的边缘部的各自的内侧部分,分别各设有一个呈矩形形状的浅底的定位凹部25。该定位凹部25的底面呈向下侧部件16的各边缘部上倾的倾斜面。由此,定位凹部25的深度是随 着趋向下侧部件16的各边缘部而逐渐变浅的。 另一方面,如图4、图9以及图10所明确示出的那样,上侧部件18具有比钉主体10 小一周的八边形状的顶板部26。在该顶板部26上,与8个边缘部的各个相对应地分别各一 体形成有一个台形状的倾斜侧壁部28。这8个倾斜侧壁部28a、28b、28c、28d、28e、28f 、28g、 28h从顶板部26的各边缘部以向远离顶板部26的方向下倾的方式延伸。而且,在这样的8 个倾斜侧壁部28a 28h中的位于相隔一个的位置的4个倾斜侧壁部28a、28c、28e、28g的 各自的下端(延伸方向的前端),分别一体形成有以向远离各倾斜侧壁部28的方向下倾的 方式延伸的延长侧壁部30。另一方面,虽然没有图示,在没有设置上述延长侧壁部30的其 余4个倾斜侧壁部28b、28d、28f 、28h的各下端面上,分别形成有具有与设在下侧部件16上 的嵌合槽24同样的窄幅的嵌合槽。 而且如图3和图4所示,4个延长侧壁部30a、30b、30c、30d中,分别设置在倾斜侧 壁部28a、28e上的延长侧壁部30a、30c彼此在这些倾斜侧壁部28a、28e的相对方向上相对 地配置;并且,分别设置在倾斜侧壁部28c、28g上的延长侧壁部30b、30d彼此在这些倾斜侧 壁部28c、28g的相对方向、即与分别设置在倾斜侧壁部28a、28e上的延长侧壁部30a、30c 彼此的相对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相对地配置。 此外,如图9和图10所明确示出的那样,在这4个延长侧壁部30a 30d各自的 下端面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卡合突起32,该卡合突起32具有在各延长侧壁部30的宽度方 向(顶板部26的周向)上延伸的窄幅的突条形态。此外,在这4个延长侧壁部30a 30d 中的分别一体形成在相对的两个倾斜侧壁部28a、28e的下端的延长侧壁部30a、30c上,在 它们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设有台形状的切口部34。 而且,如图3、图4、图9和图10所示,分别一体形成在两个倾斜侧壁部28c、28g 的下端的两个延长侧壁部30b、30d的外表面分别作为第一安装面部36。 8个倾斜侧壁部 28a 28h中的除一体形成有具有切口部34的延长侧壁部30a、30e的两个倾斜侧壁部以外 的6个倾斜侧壁部28b、28c、28d、28f、28g、28h的外表面分别作为第二安装面部38。并且, 在各第一安装面部36上分别设有浅底的第一安装凹部40,在各第二安装面部38上分别设 有浅底的第二安装凹部42。 另外,各第一安装面部36和各第二安装面部38具有分别与延长侧壁部30b、30d 和倾斜侧壁部28b、28c、28d、28f、28g、28h的各个相对应地、以越趋向下方越从上侧部件 18(钉主体10)的中心轴P逐渐远离的方式倾斜延伸的倾斜面形态。此外,在这里,第一安 装面部36的斜率(图11中以e 1示出的角度)是比直角稍小的大小,另外,第二安装面部 38的斜率(图11中以9 2示出的角度)与第一安装面部36的斜率相比足够小,是很平缓 的。 而且,如图5所示,以设在上侧部件18的4个延长侧壁部30a 30d的下端面上 的卡合突起32嵌入到设于下侧部件16的4个边缘部上的嵌合槽24内的状态,将上侧部件 18重合在下侧部件16上来进行安装。此外,在这样的安装状态下,上侧部件18与下侧部 件16通过粘结剂等粘结。由此,钉主体IO作为由上侧部件18和下侧部件16构成的一体 组合件而构成。 这样,如图3至图5所示,钉主体10具有8个倾斜侧壁部28a 28h和从这8个倾斜侧壁部28a 28h的位于相隔一个的位置的倾斜侧壁部的下端分别一体地延伸的4个 延长侧壁部30a 30d。而且,在这4个延长侧壁部30a 30d中的在周向上彼此相邻的 延长侧壁部之间,分别形成有向侧方开口的开口部44。另外,设在两个延长侧壁部30a、30c 上的切口部34分别被一体形成在下侧部件16上的两个竖壁部22、22封闭。
换言之,在此,一体形成有具有第一安装面部36的延长侧壁部30b、30d的两个倾 斜侧壁部28c、28g的配设位置分别作为第一基准部位和第二基准部位。而且,间隔着配设 在第一基准部位的倾斜侧壁部28c、在钉主体10的周向(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 个开口部44,并且,不具有延长侧壁部30的倾斜侧壁部28b、28d分别以位于各开口部44的 上方的方式配设。此外,间隔着配设在第二基准部位的倾斜侧壁部28g、在钉主体10的周向 的两侧也分别各设有一个开口部44,并且,不具有延长侧壁部30的倾斜侧壁部28f、28h分 别以位于各开口部44的上方的方式配设。另外,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钉主体10 的下侧部件16的8个边缘部中的位于相隔一个的位置的边缘部的内侧部分分别各设有一 个的定位凹部25,对应地位于4个开口部44各自的形成部位而配置。 而且,在具有这种钉主体10的本实施方式的道路钉中,如图1至图3所示,4个递 归反射单元13分别嵌入到钉主体10的4个开口部44内而安装。此外,6个第二递归反射 元件14相对于6个倾斜侧壁部28b、28c、28d、28f 、28g、28h以嵌入到设在这6个倾斜侧壁 部上的第二安装凹部42内并与第二安装面部38重合的状态分别安装。而且,在贯通钉主 体10的上侧部件18和下侧部件16各自的中心部的通孔(未图示)中穿插螺栓等,从而将 该道路钉位置固定地安装在道路表面或位于道路周边的边石等上。 如图11所示,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由以往公知的三面直角棱镜阵列构成。即,第 二递归反射元件14具有如下构造在一个板面由平坦面构成的入射及出射面48a的透明树 脂平板的另一个板面上,多个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反射面50a和第二反射面52a的大致呈 四棱柱状的三面直角棱镜46纵横地规则配列而一体形成。而且,在这里,这样的第二递归 反射元件14在使入射及出射面48a以与第二安装面部38相同的斜率倾斜延伸的方式定位 并露出于外部的状态下,相对于6个倾斜侧壁部28b、28c、28d、28f、28g、28h被粘结、固定。
另外,在图l至图3以及图11所明确示出的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固定在6个倾斜 侧壁部28b、28c、28d、28f、28g、28h中的分别配设在前述第一以及第二基准部位上、在下端 一体形成有延长侧壁部30b、30d的倾斜侧壁部28c、28g上的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14,除具 有由固定在这些倾斜侧壁部28c、28g的第二安装面部38上的三面直角棱镜阵列构成的上 侧部分14a外,还具有一体形成在上述上侧部分14a的下端的下侧部分14b。该下侧部分 14b构成为,具有从上侧部分14a的下端一体地延伸的平板部,该平板部的一个面是与上侧 部分14a的入射及出射面48连续的入射及出射面48b ;另外,在平板部的另一个面上,多个 具有互相交叉的第一反射面50b和第二反射面52b的三棱锥状的棱镜体在钉主体10的周 向上排列成一列而配置。这样的下侧部分14b分别以嵌入到延长侧壁部30b、30d中的各第 一安装面部36的第一安装凹部40内并与第一安装面部36重合的状态安装。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道路钉中,分别嵌入到钉主体10的4个开口部44内而安装 的递归反射单元13具有前所未有的特殊构造。 g卩,如图12所示,递归反射单元13具有多个(此处为4个)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 构成该递归反射单元13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整体上呈四棱柱形状,采用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而且,多个这样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在以彼此相邻地定位的方式并列配置的状 态下一体形成在由与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相同的材料构成的长矩形平板状的连结体54 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个面上。由此,多个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通过连结体54相互连结,从而 形成递归反射单元13。此外,在连结体54上,在其外周面上, 一体地周设有以规定高度突出 且在周向上连续延伸的外凸缘部55。另外,作为用作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和连结体54的 形成材料的透明的树脂材料,能够例举出异丁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等、以 往用作透镜体的形成材料的树脂材料等。此外,虽然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和连结体54优 选是无色透明的,但只要至少具有透光性,也可以被着色。 而且,如图12至图14所明确示出的那样,在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中,在由与连 结体54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形成侧为相反侧的面构成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入射及出射 面56。此外,与该入射及出射面56相对地平行延伸的后表面成为第一反射面58,并且,4个 侧面中的与包含对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入射光轴的平面交叉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 成为第二反射面60。 该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第一反射面58和第二反射面60的各自的外表面都被 实施镜面加工。而且,在这些第一反射面58及第二反射面60的外表面、以及与第二反射面 60相对的侧面61上,以覆盖其整个表面的方式固着有金属薄膜62。第一反射面58和第二 反射面60的镜面加工例如可以通过在利用规定的成型模具成型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和递 归反射单元13时对成型模具的型腔面进行镜面加工来容易地得以实施。此外,这些第一反 射面58和第二反射面60以及侧面61的各外表面的金属薄膜63例如可以通过进行利用了 铝等金属材料的蒸镀等来容易地形成。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和图14所明确示出的那样,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 的入射及出射面56是使侧视时呈向前方(图13和图14的下方)突出的曲面形状的多个 (此处为3个)曲面部56a位于在与包含入射光轴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图13的左右方向) 上多个连续排列的位置而形成的形状。而且,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第一反射面58是使侧 视时呈向后方(图13和图14的上方)突出的曲面形状的多个(此处为3个)曲面部58a 位于在与包含入射光轴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图13的左右方向)上多个连续排列的位置而 形成的形状。 换言之,如图13所示,当在第二反射面60和与之相对的侧面61的相对方向的垂 直方向上将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切断时,入射及出射面56和第一反射面58各自的截面形 状为,使向外侧(前方或后方)凸出的圆弧位于在第二反射面60与侧面61的相对方向的垂 直方向上多个(此处为3个)连续并列的位置而形成的形状。而且,如图14所示,当在第 二反射面60和侧面61的相对方向上切断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时,入射及出射面56和第 一反射面58各自的截面形状为向外侧(前方或后方)凸出的圆弧形状。另外,在图12至 图14中,应该理解为入射及出射面56和第一反射面58各自的圆弧状的截面(曲面部56a、 58a)是以与实际相比足够小的曲率半径示出的。 这样,在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中,由于入射及出射面56和第一反射面58是分别 具有多个曲面部56a、58a的形状,所以来自该入射及出射面56的入射光和第一反射面上的 反射光的各自的扩散能够被有效地抑制。 另外,如图14所示,在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中,包含第一反射面58的所有四个边部的假想平面a与第二反射面60所成的角A为直角,而包含入射及出射面56的所有四个 边部的假想平面P与第二反射面60所成的角B为比90。稍小的锐角。此外,与第二反射 面60相对的侧面61与上述假想平面a所成的角度C为钝角,而该侧面61与上述假想平 面P所成的角D为锐角。对这四个所成的角A D中的除直角A以外的三个角的各自的 具体的大小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考虑向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入射及出射面56的 光的入射角、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和递归反射单元13的模具成型时的起模性等来适当地 确定。 此外,如图15所示,多个该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此处为4个)在各自的入射及 出射面56朝向同一方向且彼此相邻地排成一列、并且彼此相邻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以使 它们中的一方的第二反射面60与另一方的侧面61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一体地 连结在连结体54上。由此形成递归反射单元13。 在这里,如图3和图15所示,在钉主体10的4个开口部44内,分别各收容配置有 一个具有如上所述构造的递归反射单元13,并使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入射及出射面 56朝向钉主体10的侧方。此外,在该收容状态下,针对钉主体10的彼此粘结的上侧部件 18和下侧部件16,在被设置成位于各开口部44的开口周缘部分的嵌合槽24内嵌合连结体 54的外凸缘部55。此外,在以位于与各开口部44的对应位置的方式设置在下侧部件16上 的定位凹部25内收容有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并且使与彼此相对的第二反射面60和侧 面61相邻的另外的侧面中的一个重合在各定位凹部25的底面上。 这样,如图1至图3以及图15所示,在前述的隔着配设在第一基准部位上的倾斜 侧壁部28c而配置的两个倾斜侧壁部28b、28d的下方,4个递归反射单元13、 13、 13、 13中 的两个以分别位于安装在倾斜侧壁部28c的延长侧壁部30b上的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的 下侧部分14b的左右两侧相邻位置的方式被分别固定。由此,分别安装在两个倾斜侧壁部 28b、28d上的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14和两个递归反射单元13、 13的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 12分别被上下排列地配置,从而这些上下配置的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和第一递归反射元 件12的各自的入射及出射面48、56以从单一方向照射的光能够同时入射的方式配置。
而且,在该状态下,两个递归反射单元13、13所分别具有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 的入射及出射面56(连结体54)以沿着位于第一基准部位的左右相邻位置上的钉主体 10 (上侧部件18以及下侧部件16)的两个边缘部划倒"八"字形地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且, 以与定位凹部25的底面的倾斜角度相对应的角度倾斜,且向斜上方露出至外部。此外,这 两个递归反射单元13、 13所分别具有的所有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第二反射面60与配 设于第一基准部位上的倾斜侧壁部28c的延长侧壁部30b侧配置在相反侧。
此外,与上述相同地,在前述的隔着配设在第二基准部位上的倾斜侧壁部28g而 配置的两个倾斜侧壁部28f、28h的下方,其余的两个递归反射单元13、 13以分别位于安装 在倾斜侧壁部28g的延长侧壁部30d上的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的下侧部分14b的左右两 侧相邻位置的方式被分别固定。由此,分别安装在两个倾斜侧壁部28f、28h上的第二递归 反射元件14、 14和两个递归反射单元13、 13的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分别被上下排列地 配置,从而这些上下配置的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和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各自的入射及 出射面48、56以从单一方向照射的光能够同时入射的方式配置。 而且,在该状态下,两个递归反射单元13、13所分别具有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入射及出射面56(连结体54)以沿着位于第二基准部位的左右相邻的位置上的钉主体 10 (上侧部件18和下侧部件16)的两个边缘部划倒"八"字形地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且,以 与定位凹部25的底面的倾斜角度相对应的角度倾斜且向斜上方露出至外部。此外,这两个 递归反射单元13、 13所分别具有的所有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第二反射面60与配设于 第二基准部位上的倾斜侧壁部28g的延长侧壁部30d侧配置在相反侧。
另外,在这里,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入射及出射面56的斜率与安装在倾斜侧 壁部28c、28g的延长侧壁部30b、30d上的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的下侧部分14b的入射及出 射面48b的斜率大致相同,并且,比安装在倾斜侧壁部28c、28g上的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a 的入射及出射面48a的斜率和安装在倾斜侧壁部28b、28d、28f 、28h上的第二递归反射元件 14的下侧部分14b的入射及出射面48的斜率陡。 而且,如上所述构造的本实施方式的道路钉被安装在道路上或边石等的地表面或 者附近的位置来使用。因此,例如,在靠近道路钉的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的头灯等的光相对于 道路钉从斜上方照射。因此,从近距离照射到道路钉上的光主要从分别安装在4个倾斜侧 壁部28b、28d、28f 、28h上的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的入射及出射面48和分别安装在倾斜侧 壁部28c、28g上的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的上侧部分14a的入射及出射面48a中的某一个 入射。然后,如图11的箭头所示,该入射光在光入射的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的第一反射面 50a和第二反射面52a上分别反射后,从入射及出射面48a(48)朝向光源在与入射方向大 致平行的方向上递归反射。另外,如前所述,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由三面直角棱镜阵列构 成。因此,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道路钉,针对从几十米程度的较近距离照射在这种第二递 归反射元件14上的光能够充分发挥高的反射亮度。 另外,即使在距道路钉数百米的较远的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的头灯等的光的照射方 向与上述来自近距离的光是同一方向,该来自远距离的光也是相对于道路钉大致水平方向 地照射。这时,该光主要从位于4个倾斜侧壁部28b、28d、28f 、28h的各自的下方的4个递 归反射单元13、 13、 13、 13中的某一个的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入射及出射面56入射。 然后,如图15的箭头所示,该入射光在光入射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第二反射面60和 第一反射面58上分别反射后,从入射及出射面56朝向光源在与入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 上递归反射。 在这里,如前所述,由于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入射及出射面56和第一反射面 58上的光的扩散被充分地抑制,所以该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每一个都能够针对从数百 米程度的较远方照射的光发挥足够高的反射亮度。而且,多个这样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 相互连结而形成递归反射单元13,因此,针对来自远方的光的反射亮度能够得到进一步有 效提高。此外,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第一反射面58和第二反射面60被进行了镜面加 工,并且在这些第一反射面58和第二反射面60的外表面上附着有覆盖整个面的金属薄膜 62。由此,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入射光的透过损失能够被有效的消除,或是被有效的 抑制得很低,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反射亮度。另外,即使 在从近距离照射的光从斜上方针对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各递归反射单元13)入射的情 况下,也能够与从远距离入射的光一样,在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上被切实地递归反射。
此外,如图3的箭头所示,从大致水平方向照射的光,也是从分别安装在2个延长 侧壁部30b、30d上的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的下侧部分14b的入射及出射面48b入射。然后,该入射光在第一反射面50b和第二反射面52b上分别反射后,从入射及出射面48b朝向 光源在与入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递归反射。因此,针对从远方沿大致水平方向照射的 光也能够获得更高的反射亮度。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道路钉中,从远距离照射的光主要通过各递归反射单元13
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以高反射亮度递归反射,此外,从近距离照射的光能够通过第一递
归反射元件12和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双方以更高的反射亮度递归反射。 因此,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道路钉中,在近距离和远距离双方都能够极为
有效地发挥卓越的视觉辨认性。而且,其结果是,能够使在设置有这样的道路钉的道路等上
通行的车辆和步行者的安全性飞跃性地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道路钉中,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入射及出射面56和第一 反射面58分别是具有多个曲面部56a、58a而形成的形状。由此,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恰 好是层叠了多个曲面透镜而成的构造,从而,向这样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入射的入射光 能够以更高的反射亮度被递归反射。 再者,在该道路钉中,钉主体10呈俯视时为八边形形状的低高度的块形态,该钉 主体10的8个边缘部中的彼此相对配置的两个边缘部的位置分别是第一基准位置和第二 基准位置,在隔着第一基准位置的左右两侧和隔着第二基准位置的左右两侧,以使入射及 出射面56呈倒"八"字形延伸出的状态分别配置由多个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构成的递归 反射单元13。而且,配设在第一基准位置两侧的递归反射单元13使第二反射面60位于第 一基准位置侧的相反侧,此外,配设在第二基准位置两侧的递归反射单元13使第二反射面 60位于第二基准位置侧的相反侧。因此,能够将来自更广阔范围的照射光以足够高的反射 亮度递归反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道路钉中,包含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入射及出射面56的 所有四个边部的假想平面P与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中的第二反射面60所成的角B和与 第二反射面60相对的侧面61与上述假想平面13所成的角D均为锐角,而除这些第二反射 面60及侧面61以外的其余两个侧面的每一个与假想平面13所成的角均为直角。由此,第 一递归反射元件12为从入射及出射面60向着第一反射面58侧变细的形状。因此,在通过 利用了树脂材料的模成型来制造这样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和包含该第一递归反射元件 12的递归反射单元13时,能够有效地提高作为目标的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和递归反射单 元13的起模性,从而能够获得这些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和递归反射单元13的制造变得容 易的优点。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其只不过是示例,本发明不能被解释成受 到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记述的任何限定。 例如,钉主体10的形状不受示例的任何限定,可以适当地采用各种形状。
此外,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和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的各自的在钉主体10上的 安装位置也不受示例的任何限定,只要这些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和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 的各自的入射及出射面56、48在从单一方向照射的光所同时入射的位置即可。因此,可以 将这些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和第二递归反射元件14以它们的入射及出射面56、48例如 相对于由钉主体10的倾斜面构成的几个侧面中的同一侧面上下或左右并列地配置的方式 安装,或是相对于由铅垂面构成的几个侧面中的同一侧面上下或左右并列地配置的方式安装。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的入射及出射面56和第一反射面 58是分别具有多个曲面部56a、58a的形状,但是这些入射及出射面56和第一反射面58也 可以分别由一个曲面构成。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在构成为由多个彼此连结而 成的递归反射单元13的方式中,安装在钉主体10上,但是也可以将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 单独地安装在钉主体10上。 此外,可以想到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和第二递归反射元件、且
在从单一方向照射的光同时入射在这些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和第二递归反射元件各自的入
射及出射面上的位置配置有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和第二递归反射元件而成的递归反射体,例
如道路钉以外的道路引导标(挡杆(chatter bar)、护轨的反射标识等),粘贴在汽车、摩托
车、自行车等车辆上的视觉辨认贴或反射标,道路标识或施工标识、停车场等的停止位置标
识,飞机场的引导标等的标识类、各种展板、安全帽或救生工具等安全器材、设施等。 其他的没有一一列举,但本发明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在增加了各种改
变、修正、改进等的方式中实施,而且,这样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便均属于
本发明的范畴。
权利要求
一种道路钉,设置在道路或道路周边,具有递归反射功能,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道路或道路周边的钉主体;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其由柱状或板状的透明体构成,前表面为入射及出射面,后表面为第一反射面,一个侧面为第二反射面,该入射及出射面具有侧视时向前方突出的曲面形状,并且,该第一反射面具有侧视时向后方突出的曲面形状,而且,包含该第一反射面的所有边部的平面与该第二反射面所成的角为直角;第二递归反射元件,其由具有规则排列的多个三面直角棱镜的三面直角棱镜阵列构成,所述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递归反射元件安装在所述钉主体上,这些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和第二递归反射元件的各自的入射及出射面配置在从单一方向照射的光同时入射的所述钉主体部分上。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道路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递归反射元件的所述入射及出射面的形状是,使侧视时呈向前方突出的曲面 形状的多个曲面部在与包含入射光轴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多个连续并列地配置的形状,并 且,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形状是,使侧视时呈向后方突出的曲面形状的多个曲面部在与包含 入射光轴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多个连续并列地配置的形状。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路钉,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递归反射元件以使各自的侧面彼此相对且使所述入射及出射面与所述 第二反射面分别朝向一定的方向彼此相邻地排列的状态通过连结体相互连结而构成递归 反射元件单元,而且,以构成所述递归反射元件单元的该多个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和所述第 二递归反射元件的各自的入射及出射面配置在从单一方向照射的光同时入射的所述钉主 体部分上的方式,将该递归反射元件单元和该第二递归反射元件安装在该钉主体上。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钉,其特征在于, 所述钉主体由俯视时呈多边形形状的块体或板状体构成,且在之间隔着该钉主体的外 周面上的规定的基准部位而位于两侧的至少各一个的侧面部分分别配置有所述第一递归 反射元件和所述第二递归反射元件双方,并且,该第一递归反射元件以使所述第二反射面 位于该基准部位的相反侧的状态安装在该钉主体上。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递归反射元件在使所述入射及出射面以相对于所述钉主体的中心轴平行延 伸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或是以越趋向下方越从该钉主体的中心轴逐渐远离的方式倾斜的 状态安装在该钉主体上,另一方面,所述第二递归反射元件在使所述第二递归反射元件的 入射及出射面以比该第一递归反射元件的入射及出射面平缓的斜率以越趋向下方越从该 钉主体的中心轴逐渐远离的方式倾斜的状态安装在该钉主体上。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钉,其特征在于,包含所述第一递归反射元件的所述入射及出射面的所有边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反射 面所成的角为锐角。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递归反射元件的与所述第二反射面相对的侧面与包含所述入射及出射面的 所有边部的平面所成的角为锐角。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钉,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递归反射元件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各自的外表面上,以覆盖所述 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各外表面的整个面的方式固着有金属薄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钉,其对来自近距离的光和来自远距离的光都能够以高反射亮度递归反射。该道路钉是将第一递归反射元件(12)和第二递归反射元件以使从单一方向照射的光同时入射在它们各自的入射及出射面上来配置的状态下安装在钉主体(10)上而构成的,该第一递归反射元件由柱状或板状的透明体构成,前表面为入射及出射面(56),后表面为第一反射面(58),侧面的一个为第二反射面(60),入射及出射面(56)具有侧视时向前方突出的曲面形状,第一反射面(58)具有侧视时向后方突出的曲面形状,包含第一反射面(58)的所有边部的平面与第二反射面(60)所成的角为直角;该第二递归反射元件由三面直角棱镜阵列构成。
文档编号E01F9/06GK101768930SQ20091025884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山中俊博 申请人:株式会社I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