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设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632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设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设计结构,适用于城市道路的规划。
背景技术
城市交通拥堵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交通拥堵不仅给出行者造成时间上的延误、经济上的损失,还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无谓损失和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交通拥堵问题需要社会的综合治理。交通拥堵带来给我们带来许多的问题,如一、给出行者个人或团体带来不便,大大降低了预期效用,影响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二、城市机动车交通造成的污染约占整个城市污染的一半以上,交通堵塞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汽车频繁的怠速、低速、加速、减速,加重了城区的空气污染;三、交通堵塞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无谓损失, 它减少了社会总剩余,从而也降低了社会的总体经济福利水平。交通拥堵使交通参与者增加了时间成本和汽油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设计结构,该路口的设计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提高单位时间内车辆段流通量。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一种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交接的纵向道路与横向道路,各道路靠近路口段落的两旁侧设置有至少一条行车车道。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道路靠近路口段落的两旁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一条行车车道,所述行车车道的外边缘与对应道路的外边缘设置有连接斜边。所述道路交接的中部设置有红绿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该方案很好了解决了现在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增加了绿灯时车的流通量,大大节约了广大市民等待红绿灯的时间,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方便快捷。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为道路;2为行车车道;3为连接斜边;4为红绿灯;11为纵向道路;12为横向道路;13为道路靠近路口段落;14为道路外边缘;21为行车车道外边缘;①为1号路口; ②为2号路口 ;③为3号路口 ;④为4号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参考图1,一种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交接的纵向道路11与横向道路12,各道路1靠近路口段落13的两旁侧设置有至少一条行车车道2。所述道路1靠近路口段落13的两旁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一条行车车道2,所述行车车道2的外边缘21与对应道路1的外边缘14设置有连接斜边3。所述道路1交接的中部设置有红绿灯4。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加设于纵、横向道路两边的行车车道至少比纵、横向道路上车道的0. 5倍,如假设原纵、横向道路上车道各位4车道,那么就在两旁各加设了至少2到形成车道。该路口配合红绿灯闪烁的顺序可以提高车辆的流通量,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首先,对一号路口的车辆进行放行,当1号路口①的红灯亮起时,2号路口②前方可能还会有1号路口放行的车辆,所以下一步不对2号路口的车辆进行放行,对3号或4号路口的车辆进行放行,若对3号路口③的车辆进行放行,当3号路口的红灯亮起时,4号路口④ 前方可能还会有3号路口放行的车辆,所以下一步对2号路口进行放行,最后在放行4号路口,如此循环;若对4号路口的车辆进行放行,当4号路口的红灯亮起时,2号路口的左转的车辆无法快速的通行,所以我们先对3号路口进行放行,再对2号路口进行放行,如此循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交接的纵向道路与横向道路,各道路靠近路口段落的两旁侧设置有至少一条行车车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靠近路口段落的两旁侧对称设置有至少一条行车车道,所述行车车道的外边缘与对应道路的外边缘设置有连接斜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交接的中部设置有红绿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交接的纵向道路与横向道路,各道路靠近路口段落的两旁侧设置有至少一条行车车道,该路口的设计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提高单位时间内车辆段流通量。
文档编号E01C1/02GK202116958SQ20112021663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陈婧雯, 陈家豪 申请人:福建农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