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23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十字路口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交桥,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十字路口的立交桥。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也逐渐增多,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在公路上越来越拥挤,甚至容易发生堵塞,这种堵塞主要发生在路口,造成时间的浪费和事故的频繁发生,给人们生活带来困扰。一般情况下为了降低交通压力,人们在交通枢纽路口会建造立交桥,但是目前的立交桥解决人车分流通常采用拱桥和天桥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对行人来说非常不方便,例如骑非机动车时,无法上天桥,需要绕行;并且现有绕跨式立交桥的高架匝道去向不易辨认,容易导致驾驶员走错方向,浪费时间精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十字路口立交桥,以解决匝道去向不易辨认、人车分流难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十字路口立交桥,所述十字路口包括交叉成十字的横向主干道和纵向主干道,所述横向主干道包括左行的A车道、右行的B车道以及A车道和B车道两侧的人行道,所述纵向主干道包括上行的C车道、下行的D车道以及C车道和D车道两侧的人行道,所述十字路口立交桥包括交错在一起的第一车行拱桥和第二车行拱桥,所述第一车行拱桥横跨所述横向主干道,所述第二车行拱桥横跨所述纵向主干道,所述第一车行拱桥位于所述第二车行拱桥的下方,所述第一车行拱桥的下方设置有人行通道,所述十字路口立交桥还包括用于A车道左转至D车道的第一匝道架桥、用于B车道左转至C车道的第二匝道架桥、用于C车道左转至A车道的第三匝道架桥和用于D车道左转至B车道的第四匝道架桥;所述的A车道、B车道、C车道和D车道均设置有右转车道架桥。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匝道架桥入口设置于所述A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出口设置于所述D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匝道架桥入口设置于所述B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出口设置于所述C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三匝道架桥入口设置于所述C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出口设置于所述A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四匝道架桥入口设置于所述D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出口设置于所述B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桥体包括分别用于A车道、B车道、C车道和D车道左转的第一匝道架桥、第二匝道架桥、第三匝道架桥和第四匝道架桥,并且A车道、B车道、C车道和D车道均设置有右转车道架桥,这种立交桥与传统的绕跨式立交桥相比而言结构明显不同,其设置的左转车道为分离的匝道架桥,不同以往绕跨式立交桥采用环形绕跨式转弯车道,因此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易辨认走向,且能够很好的完成十字路口的交通疏导工作,具有十分显著的进步;又由于设置了交错的第一车行拱桥和第二车行拱桥,使人车分流,车在第一车行拱桥和第二车行拱桥上行驶,人在第一车行拱桥下方的人行通道上行走,在过路口时互不影响,减少了停车等待的时间,避免了交通事故隐患,同时便于非机动车通过十字路口,并且该方案与传统的天桥或者地下通道相比较,这种平路人行道的工程造价低,行人通行更加便利。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匝道架桥、第二匝道架桥、第三匝道架桥和第四匝道架桥的出入口均设置于各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基于这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桥体得以进一步小型化,近似于从一车道直线联接另一车道,大大缩短了匝道架桥的长度,节约了建造成本;改变了传统立交桥绕跨式行驶方法,使驾驶员容易辨认方向,不易出错;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各个转弯点不出现交叉,可以完全不设红绿灯,节约了成本,同时节约了驾驶人员的等待时间。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桥体与第一匝道架桥、第三匝道架桥构成三角形,同时桥·体与第二匝道架桥、第四匝道架桥也构成三角形,结构非常稳定。本立交桥适合大、中、小型十字路口,全部取代了红绿灯指示,直行车道、转弯车道彻底分离,而且构造简单,包括主桥和四个匝道架桥;车辆纵向、横向、左转弯、右转弯时无需停车,各行其道,畅通无阻,而且可以非常方便的从各匝道架桥通往其他分支路口。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十字路口立交桥结构简单而稳定,占地面积小,匝道架桥长度大为缩短,做到最大可能的小型化,节约了建造成本;改变了传统立交桥绕跨式行驶方法,使驾驶员容易辨认方向,不易出错;可以完全不设红绿灯,节约成本和时间;本实用新型较之传统的立交桥,在结构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别,在效果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进步。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横向主干道,11. A车道,12. B车道,2.纵向主干道,21. C车道,22. D车道,
3.第一车行拱桥,30.第二车行拱桥,31.第一匝道架桥,32.第二匝道架桥,33.第三匝道架桥,34.第四匝道架桥,35.分支架桥,41.第一右转车道架桥,42.第二右转车道架桥,43.第三右转车道架桥,44.第四右转车道架桥,5、人行通道,51、人行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附图所示,十字路口包括交叉成十字的横向主干道I和纵向主干道2,横向主干道I包括左行的A车道11、右行的B车道12以及A车道11和B车道12两侧的人行道51,纵向主干道2包括上行的C车道21、下行的D车道22以及C车道21和D车道22两侧的人行道51,十字路口立交桥包括交错在一起的第一车行拱桥3和第二车行拱桥30,第一车行拱桥3横跨横向主干道1,第二车行拱桥30横跨纵向主干道2,第一车行拱桥3位于第二车行拱桥30的下方,第一车行拱桥3的下方设置有人行通道5,十字路口立交桥还包括用于A车道11左转至D车道22的第一匝道架桥31、用于B车道12左转至C车道21的第二匝道架桥32、用于C车道21左转至A车道11的第三匝道架桥33和用于D车道22左转至B车道12的第四匝道架桥34。本实施例中,第一匝道架桥31入口设置于A车道11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出口设置于D车道22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第二匝道架桥32入口设置于B车道12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出口设置于C车道21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第三匝道架桥33入口设置于C车道21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出口设置于A车道11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第四匝道架桥34入口设置于D车道22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出口设置于B车道12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另外,第一匝道架桥31、第二匝道架桥32、第三匝道架桥33和第四匝 道架桥34均设置有用于通往其他分支路口的分支架桥35。本实施例中,A车道11设置有右转至C车道21的第一右转车道架桥41,B车道12设置有右转至D车道22的第二右转车道架桥42,C车道21设置有右转至B车道12的第三右转车道架桥43,D车道22设置有右转至A车道11的第四右转车道架桥44,以上四个右转车道采用架桥形式,实现了人车分流。本实施例中,第一匝道架桥31、第二匝道架桥32、第三匝道架桥33和第四匝道架桥34均预留出用于各车道车辆通行的高度,一般而言,匝道架桥会在与车道路面结合处,沿着主干道的中心线提升桥体高度,从而使匝道架桥预留出车辆高度;以第一匝道架桥31为例,第一匝道架桥31与A车道11的结合处,会沿着横向主干道I的中心线提升桥体高度,即车辆在往第一匝道架桥31上行驶时会先沿着横向主干道I的中心线逐步爬升,到B车道12的上方时已经预留出车辆通行的高度;同样的,其他各匝道架桥也采用这种结构方式。车辆通过修筑有本实用新型的十字路口时的方法如下A车道11、B车道12、C车道21和D车道22上直行的车辆可以直接通行;由A车道11左转至D车道22的车辆通过第一匝道架桥31实现转弯,由B车道12左转至C车道21的的车辆通过第二匝道架桥32实现转弯;由C车道21左转至A车道11的车辆通过第三匝道架桥33实现转弯;由D车道22左转至B车道12的车辆通过第四匝道架桥34实现转弯;车辆需要右转时,可以通过右转车道架桥实现右转;车辆也可以在匝道架桥上利用分支架桥35通往各分支路口。本实用新型全部取代了红绿灯指示,直行车道、转弯车道彻底分离,车辆纵向、横向、左转弯、右转弯时无需停车,各行其道,畅通无阻,而且可以非常方便的从各匝道架桥通往其他分支路口。行人通过十字路口的方法更加简单,只需要在第一车行拱桥3下的人行通道5进行选择,或转弯,或直行,或掉头等,完全与车辆分开,互不干涉。本实施例中,A车道11、B车道12、C车道21和D车道22均设置有右转车道架桥。作为常规设计,第一车行拱桥3相对于人行通道5的标高和第二车行拱桥30相对于第一车行拱桥3的标高根据交通需求,一般为2米左右,第一匝道架桥31、第二匝道架桥32、第三匝道架桥33和第四匝道架桥34均预留出用于各车道车辆通行的高度,一般而言,匝道架桥会在与车道路面结合处,沿着主干道的中心线提升桥体高度,从而使匝道架桥预留出车辆高度。该十字路口立交桥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直接修筑在十字路口 ;也可以采用塑钢等材料制成分体结构,然后组装于十字路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十字路口立交桥,所述十字路口包括交叉成十字的横向主干道和纵向主干道,所述横向主干道包括左行的A车道、右行的B车道以及A车道和B车道两侧的人行道,所述纵向主干道包括上行的C车道、下行的D车道以及C车道和D车道两侧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路口立交桥包括交错在一起的第一车行拱桥和第二车行拱桥,所述第一车行拱桥横跨所述横向主干道,所述第二车行拱桥横跨所述纵向主干道,所述第一车行拱桥位于所述第二车行拱桥的下方,所述第一车行拱桥的下方设置有人行通道,所述十字路口立交桥还包括用于A车道左转至D车道的第一匝道架桥、用于B车道左转至C车道的第二匝道架桥、用于C车道左转至A车道的第三匝道架桥和用于D车道左转至B车道的第四匝道架桥;所述的A车道、B车道、C车道和D车道均设置有右转车道架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十字路口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匝道架桥入口设置于所述A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出口设置于所述D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十字路口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匝道架桥入口设置于所述B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出口设置于所述C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十字路口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匝道架桥入口设置于所述C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出口设置于所述A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十字路口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匝道架桥入口设置于所述D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出口设置于所述B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
专利摘要十字路口立交桥,包括交错在一起的第一车行拱桥和第二车行拱桥,所述第一车行拱桥横跨所述横向主干道,所述第二车行拱桥横跨所述纵向主干道,所述第一车行拱桥位于所述第二车行拱桥的下方,所述第一车行拱桥的下方设置有人行通道,所述十字路口立交桥还包括用于A车道左转至D车道的第一匝道架桥、用于B车道左转至C车道的第二匝道架桥、用于C车道左转至A车道的第三匝道架桥和用于D车道左转至B车道的第四匝道架桥,A车道、B车道、C车道和D车道均设置有右转车道架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匝道去向不易辨认、人车分流难的技术问题,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施工中。
文档编号E01C1/04GK202705839SQ2012203500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8日
发明者袁明成 申请人:袁明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