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机构和吹雪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430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送风机构和吹雪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卫机械,具体地,涉及一种送风机构和包括该送风机构的吹雪车。
背景技术
吹雪车是利用高压离心风机产生的高压冷风吹走地面的冰雪以达到地面除雪效果的环卫机械。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机场使用的吹雪车中,均采用飞机涡喷式发动机或电动机、内燃机驱动的压缩机组作为动力,利用其工作时通过风道及风嘴喷射的高速、高温气流将机场跑道的路面积雪快速融化或吹开。该种类吹雪车气流流量大,流速及温度高,因此除雪迅速,效果显著,但大多数吹雪车作业时前风嘴与路面均为一固定夹角,不能根据不同的除雪工况调节远近不同的除雪区域。当风道喷嘴与地面的距离设置得不合理时,喷射的高速高温气流甚至会对机场跑道路面造成严重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送风角度的送风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送风机构,其中,该送风机构包括风道,所述风道的一端具有风口,所述送风机构还包括风嘴,所述风嘴可枢转地套设在所述风道的所述一端并具有前端口和后端口,所述风口位于所述前端口和后端口之间。优选地,所述后端口的下端与所述风道的下侧铰接,所述送风机构包括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风道的顶部外侧,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风嘴的顶部。优选地,所述风道的下侧固定有第一支座,所述后端口的下端固定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通过销轴铰接;所述风道的顶部固定有第三支座,所述风嘴的顶部固定有第四支座,所述伸缩机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支座,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四支座。优选地,所述风道的风口所在的端部形成为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顶部的纵截面和所述风嘴的顶部的纵截面为匹配的弧形。优选地,所述风嘴的枢转角度为20-40度。优选地,所述送风机构包括沿所述后端口的边缘固定的密封件,该密封件压紧在所述风道的侧壁上。优选地,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密封件夹紧在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后端口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一压板沿所述后端口的边缘固定于所述后端口。优选地,所述风道的上游设置有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内设置有弧形导流板,所述弧形导流板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一致。优选地,所述第二弯曲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气流引道口,所述风道通过所述气流引道口与冷气流动空间连通。优选地,所述风道包括在下游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直型部,所述风道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二弯曲部和直型部的加强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吹雪车,其中,所述吹雪车包括本实用新型的送风机构和用于向所述风道提供气流的供气装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风嘴可以导向从风口提供的风,通过枢转风嘴,可以使前端口的朝向改变,以改变送风角度,进而实现调节远近不同的除雪区域等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送风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说明图I的送风机构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2的右视图;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图;图6是图2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0025]10:风道[0026]11:风口 12:第一支座13 :第三支座14:第一弯曲部[0027]15:第二弯曲部16 :弧形导流板 17 气流引道口[0028]18:加强筋[0029]20:风嘴 21:前端口22 :后端口23 :第二支座[0030]24:第四支座25 :底板26 :支板[0031]30:伸缩装置[0032]40:销轴 50:密封件60 :第一压板70 :第二压板[0033]80:套筒 90: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送风机构,其中,该送风机构包括风道10,所述风道10的一端具有风口 11,所述送风机构还包括风嘴20,所述风嘴20可枢转地套设在所述风道10的所述一端并具有前端口 21和后端口 22,所述风口 11位于所述前端口 21和后端口 22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吹雪车,其中,所述吹雪车包括本实用新型的送风机构和用于向所述风道提供气流的供气装置。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送风机构,风嘴20可以导向从风口 11提供的风,通过枢转风嘴20,可以使前端口 21的朝向改变,以改变送风角度,继而能够调节远近不同的吹雪区域。风嘴20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可枢转地套设到风道10的一端,例如,如图I所示,所述后端口 22的下端可以与所述风道10的下侧铰接,所述送风机构包括伸缩装置30,所述伸缩装置3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风道10的顶部外侧,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风嘴20的顶部。由此,风嘴20可以通过伸缩装置30的操作而绕其下端铰接位置枢转,从而改变前端口21和送风角度。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风道10的下侧可以固定有第一支座12,所述后端口 22的下端固定有第二支座23,所述第一支座12和第二支座23通过销轴40铰接;所述风道10的顶部固定有第三支座13,所述风嘴20的顶部固定有第四支座24,所述伸缩机构3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支座13,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四支座24。其中,伸缩装置30可以为各种适当的能够伸缩的装置,例如可以是伸缩液压缸。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伸缩液压缸的缸体固定于第三支座13,活塞杆铰接于第四支座24。另外,如图5所示,后端口 22的下端可以设置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固定于后端口 22的下端的底板25和固定于底板25并向下延伸的支板26,支板26上开设有安装孔,销轴40的套筒80可以穿过支板26的安装孔设置,以通过支板26支撑。可选择地,风道10的下侧也可以设置有类似的支撑结构。优选地,如图I所示,所述风道10的风口 11所在的端部可以形成为第一弯曲部14,所述第一弯曲部14的顶部的纵截面和所述风嘴20的顶部的纵截面为匹配的弧形。通过使第一弯曲部14和风嘴20具有匹配的弧形顶部,从而在风嘴20枢转时避免风嘴20和风道10的相互干涉。根据需要,可以使风嘴20在预定的范围内枢转,从而使风向改变适当的角度。优选地,所述风嘴20的枢转角度为20-40度。在图示是实施方式中,风嘴20的最大枢转角度为30度。图2和图3中,风嘴20位于逆时针旋转的极限位置,虚线所示为风嘴20顺时针旋转的机械位置。另外,优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送风机构可以包括沿所述后端口 22的边缘固定的密封件50,该密封件50压紧在所述风道10的侧壁上。由此,在风嘴20枢转时,密封件50能够压紧在风道10的侧壁上,以确保风道10和风嘴20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气流外泄。其中,密封件50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安装,以压紧在风道10的侧壁上。例如,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送风机构可以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压板60和第二压板70,所述密封件50夹紧在所述第一压板60和第二压板70之间,所述第一压板60、第二压板70和后端口 22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一压板60沿所述后端口 22的边缘固定于所述后端口 22。其中,密封件50可以是各种适当的材料制成的片状件,例如可以是耐磨的柔性材料(如橡胶)制成。另外,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风道10的上游可以设置有第二弯曲部15,所述第二弯曲部15内设置有弧形导流板16,所述弧形导流板16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二弯曲部15的弯曲方向一致。其中,第二弯曲部15可以用于连接适当的连接部90 (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90形成为两端开口分别为矩形和圆形的壳体,以便一端连接第二弯曲部15,另一端连接圆形横截面的管道)。其中,弧形导流板16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弯曲部15 —致,可以平缓地导向流经第二弯曲部15的气流,避免在风道10内产生紊流。更优选地,如图2所示,弧形导流板16可以为多个并同心设置,以便沿第二弯曲部15的横截面更均匀地导向气流。此外,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弯曲部15的侧壁上可以开设有气流引道口17,所述风道10通过所述气流引道口 17与冷气流动空间(未图示)连通。由此,在吹雪车通过供气装置提供高温气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气流引道口引入冷气流动空间内的冷气流,以降低风道内的气流的温度,从而改善送风机构的工作环境并避免高温气流对地面的损害。其中,虽然风道10在第二弯曲部15的侧壁上开设了气流引道口 17,但由于开设在第二弯曲部15上,气流引道口 17基本上只用作向风道10内提供气流,而不会导致风道10内的气流外泄。另外,风道10通过气流引道口 17与冷气流动空间连通,即使风道10内的气流经气流引道口 17溢出,也会进入冷气流动空间,不会发生外泄,从而能够确保风道10内的气流的流量稳定。其中,冷气流动空间可以是各种适当的形式,甚至可以是另一个送风机构,即两个送风机构的风道10以气流引道口 17为中心对称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其中一个送风机构中提供冷风,另一个提供热风。优选地,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风道包括在下游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曲部15的直型部,所述风道10的外侧可以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二弯曲部15和直型部的加强筋18,从而联合加强风道10的整体强度。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送风机构包括风道(10),所述风道(10)的一端具有风口( 11),所述送风机构还包括风嘴(20 ),所述风嘴(20 )可枢转地套设在所述风道(10 )的所述一端并具有前端口( 21)和后端口( 22),所述风口( 11)位于所述前端口( 21)和后端口 (2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口(22)的下端与所述风道 (10)的下侧铰接,所述送风机构包括伸缩装置(30),所述伸缩装置(3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风道(10)的顶部外侧,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风嘴(20)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0)的下侧固定有第一支座(12),所述后端口(22)的下端固定有第二支座(23),所述第一支座(12)和第二支座(23) 通过销轴(40)铰接;所述风道(10)的顶部固定有第三支座(13),所述风嘴(20)的顶部固定有第四支座(24),所述伸缩机构(3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支座(13),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四支座(2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0)的风口(11)所在的端部形成为第一弯曲部(14),所述第一弯曲部(14)的顶部的纵截面和所述风嘴(20)的顶部的纵截面为匹配的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嘴(20)的枢转角度为20-4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包括沿所述后端口(22)的边缘固定的密封件(50),该密封件(50)压紧在所述风道(10)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压板(60 )和第二压板(70 ),所述密封件(50 )夹紧在所述第一压板(60 )和第二压板(70 )之间,所述第一压板(60 )、第二压板(70 )和后端口( 22 )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一压板(60 )沿所述后端口( 22 )的边缘固定于所述后端口( 22 )。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0)的上游设置有第二弯曲部(15),所述第二弯曲部(15)内设置有弧形导流板(16),所述弧形导流板(16)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二弯曲部(15)的弯曲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曲部(15)的侧壁上开设有气流弓I道口( 17 ),所述风道(10 )通过所述气流弓I道口( 17 )与冷气流动空间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0)包括在下游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曲部(15)的直型部,所述风道(10)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二弯曲部(15)和直型部的加强筋(18)。
11.一种吹雪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雪车包括根据权利要求ι- ο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机构和用于向所述风道提供气流的供气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吹雪车及其送风机构,其中,该送风机构包括风道(10),所述风道(10)的一端具有风口(11),所述送风机构还包括风嘴(20),所述风嘴(20)可枢转地套设在所述风道(10)的所述一端并具有前端口(21)和后端口(22),所述风口(11)位于所述前端口(21)和后端口(22)之间。风嘴可以导向从风口提供的风,通过枢转风嘴,可以使前端口的朝向改变,以改变送风角度,进而实现调节远近不同的除雪区域等功能。
文档编号E01H5/10GK202809551SQ201220523728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
发明者卜伟, 滕新科, 袁丁 申请人: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