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行多组式出租车上客车道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302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平行多组式出租车上客车道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行多组式出租车上客车道边。
背景技术
为满足大流量旅客的交通需求,在大、中型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交通设施站体附近均设置有出租车上客车道边,出租空车通过排队系统在专用的车道边(车道空间内)候客,而乘客则在指定的上客点排队候车。结合不同交通设施的布局,出租车车道边大致可分为斜列式与平行式两种(分别如图1a与图1b所示):斜列式即车辆停靠上客服务时与车道边成一定角度,可通过车道边的几何设计满足多辆汽车同时停靠以提高服务效率;平行式即车辆停靠上客服务时与车道边基本平行,可通过在同一上客点增加上客区域长度以提高服务效率。图中5为上客区,6为空车排队区。一般情况下,平行式出租车车道边几何设计较规整,占地相对较小,特别适合于在地道、高架桥等结构物上进行布置。但是,平行式出租车车道边的每个上客区域的服务效率是有限的:首先,通过模型仿真可以得出一般情况下平行式出租车车道边单个上客点的最佳停靠方式及数量为双列3-4排或6-8辆,由此上客区域的长度根据停靠车辆数而确定,并非越长越好,上客区域过长或过短都将使效率有所降低;其次,过长的上客区域还可能造成管理不便,组织紊乱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管理且服务效率较高的平行多组式出租车上客车道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行多组式出租车上客车道边,包括人行道和车行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道边平行设置有至少两组上客区域,相邻两组上客区域之间设置有由禁停线围设而成的错时控制交织区,每组上客区域包括依次设置的蓄车段、上客段和缓冲段,错时控制交织区与缓冲段之间设有信号灯或闸机,缓冲段和蓄车段内设置有车辆感应器。错时控制交织区内也设有车辆感应器。蓄车段、缓冲段和错时控制交织区的人行道上设置有隔离栏杆,以保证排队人员的安全。所述平行多组式出租车上客车道边还设置有终端处理机,所述终端处理机通过信息采集设备与车辆感应器和监控摄像连接,所述终端处理机还通过信号控制设备与信号灯和闸机连接。上客段的的前端设有白色停车线。白色停车线设在上客段的内侧两个车道前端。所述缓冲段内内侧两个车道并为一个较宽的车道,并在该车道内设置有渠化线。为了有效诱导车辆按车道通行,在蓄车段和上客段内设置有分隔各车道的隔离栏杆或间断式分隔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蓄车段的长度为5(T70m,上客段的长度为2(T40m,缓冲段的长度为2(T50m,错时控制交织区长度为3(T45m。本实用新型的平行多组式出租车上客车道边结合相应的控制系统,通过位于缓冲段前端的信号灯或闸机控制车辆通行,可在充分发挥单个上客区域服务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上客区域数量实现提高服务效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实现了在有限空间内,通过对两组或多组上客区域冲突点时间-空间的有效衔接和利用以避免车辆交织,提高了车道边的服务效率。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斜列式出租车车道边,图1b为平行式出租车车道边。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出租车车道边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出租车车道边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设备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感应器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平行多组式出租车上客车道边可沿交通建筑体呈线性布置,近建筑侧为人行道,外侧为车行道。如图所示,在所述车道边平行设置有至少两组上客区域,相邻两组上客区域之间设置有由黄色禁停线围成的错时控制交织区LJ1、LJ2,每组上客区域包括依次设置的蓄车段LQ1、LQ2、LQ3,上客段LP1、LP2、LP3和缓冲段LS1、LS、LS3,错时控制交织区LJ1、LJ2之前即错时控制交织区与缓冲段之间设有信号灯或闸机10,缓冲段LS1、LS、LS3和蓄车段LQ1、LQ2、LQ3内设置有车辆感应器。一般情况下,平行式出租车车道边上客区组数以2 3组为宜。图2为2组上客区的示意图,图3为3组上客区的示意图,现以图3所示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如图所示,上客区分为1、2、3三组,相邻两组上客区间设置I个错时控制交织区LJ1、LJ2,对于I号错时控制交织区LJ1,通过位于该错时控制交织区LJl之前的信号灯或闸机10分别控制1/2号、3号和4号车道的车辆。当I号上客区域7处于上客服务过程时,1、2号车道信号灯为红灯或闸机关闭,3号、4号车道信号灯为绿灯或闸机开放,允许3号车道车辆补充进入2号上客区域8候客,同时4号车道车辆进入3号车道蓄车;当I号上客区域上客服务完毕后,3号、4号车道信号灯为红灯或闸机关闭,1、2号车道信号灯为绿灯或闸机开放,允许上客完毕的车辆通过4号离场车道离开。同样,对于2号错时控制交织区LJ2,通过位于该错时控制交织区LJ2之前的信号或闸机10分别控制1/2号和3号车道的车辆。当2号上客区域处于上客服务过程中时,1、2号车道信号灯为红灯或闸机关闭,3号车道信号灯为绿灯或闸机开放,允许3号车道车辆补充进入3号上客区域9候客;当2号上客区域上客服务完毕后,3号车道信号灯为红灯或闸机关闭,1、2号车道信号灯为绿灯或闸机开放,允许上客完毕的车辆通过3号离场车道离开。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有限空间内,通过对两组或多组上客区域冲突点时间-空间的有效衔接和利用以避免车辆交织,提高了车道边的服务效率。此外,错时控制交织区可采用自动控制。以平行3组式出租车上客车道边为例,错时控制交织区无需设置管理人员,仅通过自动控制设备与标识设施管理即可。其中自动控制设备包括终端处理机11,所述终端处理机11通过信息采集设备12与车辆感应器13和监控摄像14连接,所述终端处理机11还通过信号控制设备15与信号灯16和闸机17连接。其中监控摄像用于监控上客情况和道路情况,所述监控摄像的设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标识设施则包括设置在上客段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前端的白色停车线19,围在错时控制交织区四周的黄色禁停线20。所述各蓄车段、上客段、缓冲段均可设置标识线进行分隔。蓄车段、缓冲段和错时控制交织区的人行道上设置有隔离栏杆18,以保证排队人员的安全。为了有效诱导车辆按车道通行,可以在蓄车段和上客段设置用于分隔各车道的隔离栏杆,或者间断式分隔条。间断式分隔条长度为lm、高度5-15cm、宽度5cm,可采用混凝土或花岗岩材质制成,两条相邻分隔条之间的间隙也为lm。采用所述间断式分隔条可有效诱导车辆按车道通行或排队,同时发生紧急情况时可允许车辆跨越车道应急通行。自动控制设备组成如图4所示,I号错时控制区内的信号检测及控制流程如图5所示。车辆感应器设置位置如图6所示,在I号上客区域的缓冲段各车道内设有车辆感应器C、D、E,在2号上客区域的蓄车段各车道的尾部设有车辆感应器F、G,在2号上客区域的缓冲段各车道内设有车辆感应器J、K,在3号上客区域的蓄车段各车道尾部设有车辆感应器L,在错时控制交织区内还设有车辆感应器H、M。在错时控制交织区I范围,当E感应器无车辆通过且F、G感应器车辆未满时,对3号车道放行进入2号蓄车段、4号车道放行进入3号排队车道,同时C、D感应器进行计数,通过指定的车辆数随即关闭3号、4号车道,经过缓冲周期再次进行上述分析及控制;当E感应器有车辆通过时,1、2号车道开放,驶离车辆进入4号离场车道,同时3号、4号车道(上游方向)关闭。同样,在错时控制交织区2范围,当K感应器无车辆通过且L感应器车辆未满时,对3号车道放行进入3号蓄车段,同时J感应器进行计数,通过指定的车辆数随即关闭3号车道,经过缓冲周期再次进行上述分析及控制;当K感应器有车辆通过时,1、2号车道开放,驶离车辆进入3号离场车道,同时3号车道(上游方向)关闭。H、M感应器分别设置于错时控制交织区内,当感应车速低于一定数值时可通过监控摄像进一步判断车道边服务出现紧急工况,再行确定是否通过人为干预进行管理疏散。
权利要求1.一种平行多组式出租车上客车道边,包括人行道和车行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道边平行设置有至少两组上客区域,相邻两组上客区域之间设置有由禁停线围设而成的错时控制交织区,每组上客区域包括依次设置的蓄车段、上客段和缓冲段,错时控制交织区与缓冲段之间设有信号灯或闸机,缓冲段和蓄车段内设置有车辆感应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出租车上客车道边,其特征在于错时控制交织区内也设有车辆感应器。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租车上客车道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租车上客车道边还设置有终端处理机,所述终端处理机通过信息采集设备与车辆感应器和监控摄像连接,所述终端处理机还通过信号控制设备与信号灯和闸机连接。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租车上客车道边,其特征在于蓄车段、缓冲段和错时控制交织区的人行道上设置有隔离栏杆。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出租车上客车道边,其特征在于上客段的前端设有白色停车线。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租车上客车道边,其特征在于白色停车线设在上客段的内侧两个车道前端。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租车上客车道边,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内内侧两个车道并为一个较宽的车道,并在该车道内设置有渠化线。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租车上客车道边,其特征在于在蓄车段和上客段内设置有分隔各车道的隔尚栏杆或间断式分隔条。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所述的出租车上客车道边,其特征在于间断式分隔条由分隔条间隔设置而成,其中分隔条长度为lm、高度5-15cm、宽度5cm,采用混凝土或花岗岩材质制成,两条相邻分隔条之间的间隙为lm。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租车上客车道边,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车段的长度为5(T70m,上客段的长度为2(T40m,缓冲段的长度为2(T50m,错时控制交织区长度为3(T45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行多组式出租车上客车道边,包括人行道和车行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道边平行设置有至少两组上客区域,相邻两组上客区域之间设置有由黄色禁停线围成的错时控制交织区,每组上客区域包括依次设置的蓄车段、上客段和缓冲段,错时控制交织区之前设有信号灯或闸机,缓冲段和蓄车段内设置有车辆感应器。本实用新型的平行多组式出租车上客车道边结合相应的控制系统,通过位于缓冲段前端的信号灯或闸机控制车辆通行,可在充分发挥单个上客区域服务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上客区域数量实现提高服务效率的目的。
文档编号E01C1/00GK202925406SQ20122060246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5日
发明者郑晨, 张胜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