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圈施工可移动式储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9128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拱圈施工可移动式储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拱圈施工可移动式储料装置,包括多个相互连接储料斗,在两端的储料斗两侧连接有起吊结构,起吊结构上部两端对称位置设置四个吊耳,吊耳与拱桥施工所用缆索吊相连,通过缆索吊移动来进行顺桥向布料,每个储料斗下部连接有排料软管,在排料软管中设有一段排料硬管,排料硬管上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拱圈施工可移动式储料装置,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特别适用于对称施工;排料软管安装在储料斗底面的中心位置,储料斗下部为锥形,便于排料顺畅;阀门为插拔式阀门,开启及闭合方便;起吊结构为桁架结构或型钢结构,保证了装置的强度。
【专利说明】—种拱圈施工可移动式储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拱圈施工中的可移动式储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拱圈施工始终遵循对称施工的原则,常用的处理办法为在桥梁两岸各布设一台混凝土输送泵车,进行对称浇筑。此种施工方法不能有效的结合拱桥施工现场起吊设备,费用较高,且易受到混凝土输送泵车作业范围有限的限制,为施工带来极大地不便。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用于对称施工的可移动式储料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拱圈施工可移动式储料装置,包括多个相互连接储料斗,在两端的储料斗两侧连接有起吊结构,起吊结构上部两端对称位置设置四个吊耳,吊耳与拱桥施工所用缆索吊相连,通过缆索吊移动来进行顺桥向布料,每个储料斗下部连接有排料软管,在排料软管中设有一段排料硬管,排料硬管上设有阀门。所述的排料软管安装在储料斗底面的中心位置上。储料斗下部为锥形。所述的排料软管为轻质软管。所述的阀门为插拔式阀门。所述的起吊结构为桁架结构或型钢结构。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拱圈施工可移动式储料装置,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特别适用于对称施工;排料软管安装在储料斗底面的中心位置,储料斗下部为锥形,便于排料顺畅;阀门为插拔式阀门,开启及闭合方便;起吊结构为桁架结构或型钢结构,保证了装置的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拱圈施工可移动式储料装置,包括多个相互连接储料斗1,在两端的储料斗I两侧连接有起吊结构5,起吊结构5上部两端对称位置设置四个吊耳4,吊耳4与拱桥施工所用缆索吊相连,通过缆索吊移动来进行顺桥向布料,储料斗I下部连接有排料软管3,在排料软管3中设有一段排料硬管2,排料硬管2上设有阀门6。
[0009]所述的排料软管3安装在储料斗I底面的中心位置上。储料斗I下部为锥形,便于排料;所述的排料软管3为轻质软管;所述的阀门6为插拔式阀门;所述的起吊结构5为桁架结构或型钢结构,保证了装置的强度。[0010]本装置使用时,混凝土置于储料斗I中,通过人工移动轻质软管3调整横桥梁布料位置,通过调节闸门6控制混凝土流速,使混凝土通过排料软管3能够排放到不同的浇注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拱圈施工可移动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互连接储料斗(1),在两端的储料斗(I)两侧连接有起吊结构(5),起吊结构(5)上部两端对称位置设置四个吊耳(4),吊耳(4)与拱桥施工所用缆索吊相连,通过缆索吊移动来进行顺桥向布料,每个储料斗(I)下部连接有排料软管(3),在排料软管(3)中设有一段排料硬管(2),排料硬管(2)上设有阀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圈施工可移动式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料软管(3)安装在储料斗(I)底面的中心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圈施工可移动式储料装置,其特征是:储料斗(I)下部为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拱圈施工可移动式储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料软管(3)为轻质软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圈施工可移动式储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阀门(6)为插拔式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圈施工可移动式储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起吊结构(5)为桁架结构或型钢结构。
【文档编号】E01D21/00GK203583367SQ201320783371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日
【发明者】符强, 刘雄, 宮斌, 路致远, 李新 申请人: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