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可恢复桥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158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功能可恢复桥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功能可恢复桥梁,包括:桥墩;盖梁,盖梁设在桥墩的上端面上;主梁,主梁设在盖梁的上端面上;第一和第二内挡块,第一和第二内挡块均设在盖梁的上端面上且分别位于主梁的左侧和右侧;第一和第二外挡块,第一外挡块设在盖梁的上端面上且位于第一内挡块的左侧,第二外挡块设在盖梁的上端面上且位于第二内挡块的右侧;第一和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分别与第一外挡块和主梁的右侧面相连,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分别与第二外挡块和主梁的左侧面相连;和纵向自复位拉索,纵向自复位拉索分别与主梁和盖梁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可以有效的消耗地震能量,可以使得桥梁在损伤后快速完成修复。
【专利说明】功能可恢复桥梁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具有极大破坏力。它能引起工程结构的破坏甚至倒塌,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会诱发火灾、海嘯等次生灾害,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并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国由于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0003]桥梁是生命线工程之一。海城地震、唐山地震的震害都表明,桥梁是公路系统最易遭受破坏的部位。而且桥梁破坏将会造成比路面破坏更为严重的后果。其原因是桥梁往往位于公路系统的枢纽等关键部位,而且在短时间内的可修复性往往要比路面差。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桥梁的地震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公路系统的地震灾害损失,在抗震救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发生的大地震中,桥梁结构的震害却十分严重。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桥梁破坏严重,位于VI1-XI度区内的130座公路梁式桥,倒塌18座,严重破坏25座,中等破坏34座。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对洛杉矶地区高速公路系统的破坏也很严重,洛杉矶市区干道将近一半在震后陷入混乱状态,4条主干道部分关闭了几个月,给抗震救援带来严峻的考验。1995年阪神地震使神户地区所有铁路、公路等交通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陆上对外交通系统几乎全部中断,整个城市完全陷于瘫痪状态,调查中有60%的桥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27座公路桥梁严重破坏。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中,轻微至中度破坏的桥梁约占17%,而严重损坏的桥梁(包括不能通行的桥梁)有26座。2008年我国汶川地震共有19条高速公路、159条国省道干线公路、7605条农村公路受损,毁坏桥梁5560座,大部分在地震中破坏的桥梁主要表现为上部结构的纵、横向位移,严重时或发生落梁震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强震下功能可恢复桥梁。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包括:桥墩;盖梁,所述盖梁设在所述桥墩的上端面上;主梁,所述主梁设在所述盖梁的上端面上;第一内挡块和第二内挡块,所述第一内挡块设在所述盖梁的上端面上且位于所述主梁的左侧,所述第二内挡块设在所述盖梁的上端面上且位于所述主梁的右侧;第一外挡块和第二外挡块,所述第一外挡块设在所述盖梁的上端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内挡块的左侧,所述第二外挡块设在所述盖梁的上端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内挡块的右侧;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和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所述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分别与所述第一外挡块和所述主梁的右侧面相连,所述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分别与所述第二外挡块和所述主梁的左侧面相连;和纵向自复位拉索,所述纵向自复位拉索分别与所述主梁和所述盖梁相连。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桥梁,通过设置横向自复位拉索和纵向自复位拉索可以有效的消耗地震能量,减少桥梁的损伤程度,同时横向自复位拉索和纵向自复位拉索可以使得桥梁在损伤后快速完成修复。
[0008]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桥梁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桥梁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设在所述主梁与所述盖梁之间。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支座为滑动支座。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桥墩为钢-混凝土桥墩。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桥墩为自复位桥墩。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桥墩包括第一分肢、第二分肢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分肢和所述第二分肢相连的连梁。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分肢和所述第二分肢均为钢-混凝土分肢。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分肢内设有第一钢绞线,所述第二分肢内设有第二钢绞线。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横向自复位拉索和所述纵向自复位拉索采用形状记忆合金构成。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均为钢挡块。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的高度为300mm-800mm,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的厚度为20mm-50mm,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盖梁的长度。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均设有沿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长度方向延伸且邻近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的底边的凹槽。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凹槽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的底边的距离为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的高度的1/15-1/5。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外挡块和所述第二外挡块均为混凝土挡块。
[00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外挡块和所述第二外挡块中的每一个的高度为500mm-1000mm,所述第一外挡块和所述第二外挡块中的每一个的厚度为200mm-600mm,所述第一外挡块和所述第二外挡块中的每一个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盖梁的长度。
[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一外挡块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外挡块的高度,所述第二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外挡块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外挡块的高度。
[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主梁内还设有颗粒阻尼器。
[00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颗粒阻尼器包括设在所述主梁内的阻尼颗粒容器以及布置在所述阻尼颗粒容器内的阻尼颗粒。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阻尼颗粒选自钢珠、玻璃珠、铅珠、混凝土球、陶粒砂中的至少一种。
[00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阻尼颗粒的粒径为2mm-100mm。
[00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阻尼颗粒在所述阻尼颗粒容器中的堆叠高度为所述阻尼颗粒容器的高度的1/15-1/5。
[00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内挡块与所述主梁的左侧面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内挡块与所述主梁的右侧面之间均设有减震填充物。
[003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功能可恢复桥梁的横桥向示意图;
[0033]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功能可恢复桥梁的纵桥向示意图;
[0034]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功能可恢复桥梁的第一内挡块或第二内挡块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
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0]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桥梁。
[0041]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包括:桥墩1,盖梁2,主梁3,第一内挡块41,第二内挡块42,第一外挡块51,第二外挡块52,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61,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62和纵向自复位拉索7。
[0042]具体地说,盖梁2设在桥墩I的上端面上。
[0043]主梁3设在盖梁2的上端面上。
[0044]第一内挡块41设在盖梁2的上端面上且位于主梁3的左侧。第二内挡块42设在盖梁2的上端面上且位于主梁3的右侧。
[0045]第一外挡块51设在盖梁2的上端面上且位于第一内挡块41的左侧。第二外挡块52设在盖梁2的上端面上且位于第二内挡块42的右侧。
[0046]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61分别与第一外挡块51和主梁3的右侧面相连。
[0047]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62分别与第二外挡块52和主梁3的左侧面相连。
[0048]纵向自复位拉索7分别与主梁3和盖梁2相连。
[00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桥梁,通过设置横向自复位拉索和纵向自复位拉索可以有效的消耗地震能量,减少桥梁的损伤程度,同时横向自复位拉索和纵向自复位拉索可以使得桥梁在损伤后快速完成修复。
[005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桥梁还包括支座8,支座8设在主梁3与盖梁2之间。有利地,支座8为滑动支座。由此,可以减少上部结构与桥墩I水平地震作用力的传递,从而避免地震作用下,桥墩I产生破坏。
[0051]有利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桥墩I可以为钢-混凝土桥墩。
[0052]有利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桥墩I可以为自复位桥墩。进一步地,所述自复位桥墩包括第一分肢11、第二分肢12以及分别与第一分肢11和第二分肢12相连的连梁13。进一步地,第一分肢11和第二分肢12可以均为钢-混凝土分肢。进一步地,第一分肢11内设有第一钢绞线14,第二分肢12内设有第二钢绞线15。
[005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61,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62和纵向自复位拉索7均采用形状记忆合金构成。
[0054]具体地说,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61、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62穿过混凝土时,混凝土里应预埋波纹管,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61、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62的最大回复应变为5%-15%,最大回复应力不小于550MPa。桥梁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安装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61,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62,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61,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62应张拉至其0%-50%最大应变,地震作用下主梁3运动会使得两侧的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61,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62 —侧应变增大,另一侧应变减小,可以消耗地震能量,使主梁3横向残余变形较小。地震后,通过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61,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62的自复位功能使得主梁3横向变形得以恢复到未损状态前。
[0055]纵向自复位拉索7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分别与盖梁2和主梁3连接。纵向自复位拉索7穿过混凝土时,混凝土里应预埋波纹管,纵向自复位拉索7的最大回复应变为5%-15%,最大回复应力不小于550MPa,桥梁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安装纵向自复位拉索7,纵向自复位拉索7应张拉至其0%-50%最大应变,地震作用下主梁3运动会使得两侧的纵向自复位拉索7 —侧应变增大,另一侧应变减小,可以消耗地震能量,使主梁3纵向残余变形较小。地震后,通过纵向自复位拉索7的自复位功能使得主梁3纵向变形得以恢复到未损状态前。
[005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第一内挡块41和第二内挡块42均为钢挡块。
[0057]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第一内挡块41和第二内挡块42中的每一个的高度(图1中的第一内挡块41或第二内挡块42上下方向的尺寸)为300mm-800mm。第一内挡块41和第二内挡块42中的每一个的厚度(图1中的第一内挡块41或第二内挡块42左右方向的尺寸)为20mm-50mm。第一内挡块41和第二内挡块42中的每一个的长度(图2中的第一内挡块41或第二内挡块42左右方向的尺寸,图中未示出)不大于盖梁2的长度。
[0058]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第一内挡块41设有沿第一内挡块41的长度方向延伸(图3中长度方向尺寸)且邻近第一内挡块41的底边的凹槽411。第二内挡块42设有沿第二内挡块4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邻近第二内挡块42的底边的凹槽421。凹槽411的下边沿与第一内挡块41的底边的距离为第一内挡块41的高度的1/15-1/5(图3中上下方向尺寸)。凹槽421的下边沿与第二内挡块42的底边的距离为第二内挡块42的高度的1/15-1/5。由此,当地震作用下主梁3位移过大时,主梁3会撞击第一内挡块41和第二内挡块42,第一内挡块41和第二内挡块42底部开槽,可以使得第一内挡块41和第二内挡块42损伤部位明确,且材质为钢材在地震损伤后也较为容易更换。
[005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第一外挡块51和第二外挡块52均为混凝土挡块。有利地,第一外挡块51和第二外挡块52中的每一个的高度(图1中的第一外挡块51或第二内挡块62上下方向的尺寸)为500mm-1000mm。第一外挡块51和第二外挡块52中的每一个的厚度(图1中的第一外挡块51或第二内挡块62左右方向的尺寸)为200mm-600mm。第一外挡块51和第二外挡块52中的每一个的长度(图2中的第一外挡块51或第二内挡块62左右方向的尺寸)不大于盖梁2的长度。当地震作用下第一内挡块41和第二内挡块42发生破坏,主梁3随着位移的增大,会撞击第一外挡块51和第二外挡块52,从而可以有效防止主梁3产生横向落梁破坏。
[006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第一内挡块41和第一外挡块51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外挡块51的高度。第二内挡块42和第二外挡块52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外挡块52的高度。
[006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主梁3内还设有颗粒阻尼器9。
[0062]有利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颗粒阻尼器9包括设在主梁3内的阻尼颗粒容器91以及布置在阻尼颗粒容器91内的阻尼颗粒92。
[0063]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阻尼颗粒92选自钢珠、玻璃珠、铅珠、混凝土球、陶粒砂中的至少一种。阻尼颗粒92的粒径为2mm-100mm。阻尼颗粒92在阻尼颗粒容器91中的堆叠高度为阻尼颗粒容器91的高度的1/15-1/5。
[0064]颗粒阻尼器9质量为桥梁总质量的1%_10%,颗粒阻尼器9横桥向频率约等于桥梁横桥向频率,颗粒阻尼器9纵桥向频率约等于桥梁纵桥向频率,可以在地震中一方面作为调谐质量阻尼器减轻地震作用,另一方面阻尼颗粒92可以随结构振动发生滚动或滑动、摩擦、碰撞消耗地震能量,可作为桥梁的主要耗能构件。[006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第一内挡块41与主梁3的左侧面之间以及第二内挡块42与主梁3的右侧面之间均设有减震填充物。减震填充物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小地震作用下主梁3撞击内挡块的撞击力,也可以在地震中消耗地震能量。
[0066]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61和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62的设计可以根据如下计算获得:
[0067]首先根据桥梁相关规范及设防目标完成桥梁构件、第一内挡块41、第二内挡块42、第一外挡块51以及第二外挡块52的初步设计。
[0068]根据第一内挡块41的尺寸初步确定第一内挡块41和第一外挡块51之间的净距离b2需满足:
[0069]b2 ≥ hn----------( 1)
[0070]式中,hm为第一内挡块41的高度,如无特殊要求,初步设计时可取b2=l.5hn。
[0071]则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61的长度为:
[0072]l^b+bi+b^t^b.----------(2)
[0073]式中,b为主梁3的宽度,
[0074]b,为主梁3和第一内挡块41之间的净距离,
[0075]tn为第一内挡块41的厚度,
[0076]bw为第一外挡块51的厚度。
[0077]选择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61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确定其相关参数,得到最大回复应力Chu、最大回复应变为Ehu,其中81111应满足:
[0078]eh’u≥ (VWbwVlh----------(3)
[0079]若不满足式(3)要求可以选择eh,u更大的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或调整b2的取值
[0080]则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61初始张拉应变
[0081]ε h;con ≤ε h,u_(bi+b2+tn+bw)/Ih(4)
[0082]则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61的面积Ah:
[0083]Ah ≥μ N/ ( σ h u- σ h,_)----------(5)
[0084]式中,μ为主梁3和支座8之间的摩察系数,
[0085]N为主梁3和和支座的8之间的压力,
[0086]Ohcon为应变对应的应力。
[0087]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62的设计可以参照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61。
[0088]纵向自复位拉索7设计可以根据如下计算获得:
[0089]首先根据桥梁构件的尺寸初步选定纵向自复位拉索7的初始位置,然后根据相关规范及设防目标得到强震下纵桥向主梁3最大位移设计值dmax。
[0090]选择纵向自复位拉索7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确定其相关参数,得到最大回复应力σ u、最大回复应变为el u,其中81,11应满足:
[0091]ε I,u ≥ (Iu-1i)/I1----------(6)
[0092]式中,Iu为主梁3产生桥梁纵向产生dmax位移后纵向自复位拉索7的长度,
[0093]若不满足式(6)要求可以选择ε x,u更大的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或调整纵向自复位拉索7的初始位置
[0094]则纵向自复位拉索7初始张拉应变ε 1; con:[0095]£l,_ ≤ Hu-(Iu-11)Zl1----------(7)
[0096]则纵向自复位拉索7的面积Al:
[0097]A1 ≥ μ N/(Oh u-Oh con)----------(8)
[0098]式中,μ为主梁3和支座8之间的摩察系数,
[0099]N为主梁3和和支座的8之间的压力,
[0100]σ?Μη为应变ε1ε()η对应的应力。
[0101]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可恢复桥梁抗震性能较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010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03]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桥墩; 盖梁,所述盖梁设在所述桥墩的上端面上; 主梁,所述主梁设在所述盖梁的上端面上; 第一内挡块和第二内挡块,所述第一内挡块设在所述盖梁的上端面上且位于所述主梁的左侧,所述第二内挡块设在所述盖梁的上端面上且位于所述主梁的右侧; 第一外挡块和第二外挡块,所述第一外挡块设在所述盖梁的上端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内挡块的左侧,所述第二外挡块设在所述盖梁的上端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内挡块的右侧; 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和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所述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分别与所述第一外挡块和所述主梁的右侧面相连,所述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分别与所述第二外挡块和所述主梁的左侧面相连;和 纵向自复位拉索,所述纵向自复位拉索分别与所述主梁和所述盖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设在所述主梁与所述盖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为滑动支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为钢-混凝土桥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为自复位桥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包括第一分肢、第二分肢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分肢和所述第二分肢相连的连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肢和所述第二分肢均为钢-混凝土分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肢内设有第一钢绞线,所述第二分肢内设有第二钢绞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自复位拉索、所述第二横向自复位拉索和所述纵向自复位拉索均采用形状记忆合金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均为钢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的高度为300mm-800mm,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的厚度为20mm-50mm,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盖梁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均设有沿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长度方向延伸且邻近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的底边的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的底边的距离为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内挡块中的每一个的高度的1/15-1/5。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挡块和所述第二外挡块均为混凝土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挡块和所述第二外挡块中的每一个的高度为500mm-1000mm,所述第一外挡块和所述第二外挡块中的每一个的厚度为200mm-600mm,所述第一外挡块和所述第二外挡块中的每一个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盖梁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挡块和所述第一外挡块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外挡块的高度,所述第二内挡块和所述第二外挡块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外挡块的高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内还设有颗粒阻尼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阻尼器包括设在所述主梁内的阻尼颗粒容器以及布置在所述阻尼颗粒容器内的阻尼颗粒。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颗粒选自钢珠、玻璃珠、铅珠、混凝土球、陶粒砂中的至少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颗粒的粒径为2mm_IOOmmο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颗粒在所述阻尼颗粒容器中的堆叠高度为所述阻尼颗粒容器的高度的1/15-1/5。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可恢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挡块与所述主梁的左侧面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内·挡块与所述主梁的右侧面之间均设有减震填充物。
【文档编号】E01D19/04GK203639798SQ201320844664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陆新征, 蒋庆, 徐梁晋, 叶列平 申请人: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