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柱框架式路面风力挡雪屏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灯柱框架式路面风力挡雪屏,适用于保护公路、铁路的路面上不被积雪所覆盖。在公路、铁路以及其他被保护界面外缘和上方,用风管搭建起由多个单元体组成的与道路等长的框架式管路棚。框架立柱安装在道路两侧,同时可以兼做路灯的灯杆。通过风泵产生高压风源,将高压风送入储风缸和用风管搭建起的框架棚。棚架的侧墙风管、顶棚风管上都设有带孔的喷头,压力风从喷头上的多个排风孔排出,形成强力的风束墙,侧墙风束负责阻挡道路两侧飘落的雪花不能进入道路,顶棚风束把框架上空的飘落的雪花分层次,一级一级吹到保护路面以外。其特征是:通过压力风的风力,使飘落的雪花不能直接落在路面上。
【专利说明】灯柱框架式路面风力挡雪屏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使局部地面的不遭积雪覆盖的灯柱框架式路面风力挡雪屏。该装置主体部分是由不同规格的风管在所保护路面上方搭建的棚架,框架的立柱可以兼做路灯的灯柱;由空气压缩机(下文简称风泵)泵出的高压风输送到搭建棚架的风管,高压风从管路上喷头喷出形成密集的风束屏障,阻挡框架外缘漂落的雪花不能进入所保护的路面,故名灯柱框架式路面风力挡雪屏。其作用是让被保护的界面不遭受积雪覆盖,同时不影响各种移动物体在框架内正常通过,尤其适用于保护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路面不被积雪所覆盖。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公路、铁路遭受大雪覆盖后,既有的技术是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用除雪机械、撒融雪剂或使用便携式吹风机来清理路面上的积雪。不论哪一种方法,都存在积雪清理不及时,积雪被压实难以清理,封锁路段影响车辆正常通行的弊端。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柱框架式路面风力挡雪屏,该挡雪屏能够通过高压风力将天空漂浮的雪花吹出公路、铁路以及所有被保护的界面之外,使之不遭受大雪的覆盖,保证车辆在大雪天正常通行。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公路、铁路以及其他被保护界面外缘和上方,用风管搭建起由多个单元组成的与道路等长的框架式管路棚。框架立柱安装在道路两侧,同时可以兼做路灯的灯杆,也可利用既有的灯杆进行改造,主风管在路基两侧,延路基边缘与道路平行铺设,顶棚管路通过人字梁风管架在空中,侧墙风管垂直立于主风管之上,人字梁风管两端与立柱顶端相联,与顶棚风管垂直相联贯通,每个框架管路棚为一个单元,根据被保护路面的长度,将N个单元框架式管路棚相互连接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与被保护道路等长防雪屏障。通过风泵产生高压风源,将高压风送入储风缸,在通过管路输送到用风管搭建起的框架棚。侧墙风管、顶棚风管上都设有喷头安装座,喷头采用快捷、密封的连接方式,固定在管路上,随时可以更换。高压风进入侧墙风管,顶棚风管后通过风管喷头上的多个排风孔,按设定的方向吹向空中,形成强力的风束墙,阻挡框架侧面即道路两侧飘落的雪花不能进入框架保护界面内,顶棚风管把框架上空的飘落的雪花分层次,一级一级吹到保护界面外。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证路面上不被积雪覆盖,减少交通不便,保证交通安全,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机械清雪的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灯柱框架式路面风力挡雪屏结构图。[0008]图2是图1中喷头(5)的A-A剖视放大图。
[0009]图中1.后灯柱立管,2.第一个单元体入口,3.人字梁风管,4.风管转角调节器,
5.喷头,6.锁紧安装座,7.顶棚高压风束,8.快速接头,9.顶棚风管,10.主风管,11.风泵控制器,12.电缆,13.风泵电机组,14.风缸截止阀,15.储风缸,16.主管截止阀,17.风压调节器,18.侧墙高压风束,19.侧墙喷头,20.侧墙风管,21.管内高压风,22.前立管,23.照明灯,
[0010]图2中24.排风孔,25.前锁紧螺母,26.后锁紧螺母,27风管安装座。顶棚喷头5和侧墙喷头(19)结构相同;顶棚锁紧安装座(6)和侧墙锁紧安装座结构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在图1中,从第一单元体入口(2)至快速接头(8)为一个单元体,在一段路面上,根据道路的长短,由N个单元体连接,组合成一个与道路等长的挡雪屏。每X个单元体设置一套风泵(13),风缸截止阀(14),风缸(15),主管截止阀(16),风压调节器(17)。X的具体数根据风泵的供风能力和每个单元体的长短试验而定。选择功率大的风泵,供应X的数量多些,选择功率小的风泵,供应X的数量少些,风泵的选择根据现场需要设计。风泵的启动采取微机集中控制,总控室根据监控到的下雪情况,随时可以开通任何路段上的任意一个风泵。
[0012]下雪前,通过风泵控制器(11),启动风泵(13),开通风缸截止阀(14),将风缸(15)注满高压风,将风压调节器(17)调至规定压力。在下雪时,再次及时启动风泵(13),使之连续工作直至下雪停止,开通单元截止阀(16),向各个单元体内充风,压力风通过主风管
(10)—侧墙风管(20)—前立管(22)—人字梁风管(3)—后灯柱立管(I)—顶棚风管(9)最后充满各个单元体。
[0013]充满压力风的侧墙风管(20),通过侧墙喷头(19)上的排风孔(24)向外吹风,形成侧墙风力屏障,侧墙高压风束(18)将道路两侧的飘落的雪花向外前方吹出,使道路两侧飘落的雪花被阻隔在道路外侧。
[0014]充满压力风的顶棚风管(9),通过顶棚喷头(5)上的排风孔(24)向外吹风,形成顶棚风力屏障,顶棚高压风束(7)将道路上空的飘落的雪花不停地、分层次地、一级一级吹向道路两侧。排风的角度可通过风管转角调节器(4)来调整,通过调整排风角度可以更加可靠的将飘落的雪吹出保护界面。
[0015]顶棚风管(9)的相互之间的间距是根据道路的宽窄而定的,道路越宽,风管的根数越多,具体间距通过通风试验来确定,高一层风管的压力风一定要将飘落的雪吹到低一层的风管前,再由低一层的风管继续向外吹,直至吹出路面。
[0016]侧墙风管(20)相互之间的间距也是根据试验而定,两根侧墙风管相对,向外前方吹出压力风,必须形成交叉重叠,所形成的风束屏,其压力要远远大于自然风的风力,才能阻断飘落雪花不会进入路面。
[0017]图2重点反映顶棚喷头(5)与锁紧安装座(6)的联接关系。锁紧安装座(6) —端拧入顶棚喷头,然后通过前锁紧螺母(25)锁紧,另一端固定在顶棚风管(9)的安装座(27)上,通过后锁紧螺母(26)锁紧。侧墙喷头(19)与侧墙风管(20)采取同样的安装方式。
[0018]在图2中,排风孔(24)的孔径<2的大小根据试验确定,两孔之间的距离⑶也是 根据试验确定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灯柱框架式路面风力挡雪屏,在公路、铁路以及其他被保护界面外缘和上方,用风管搭建起由多个单元组成的与道路等长的框架式管路棚,主风管在路基两侧,延路基边缘与道路平行铺设,顶棚管路通过人字梁风管架在空中,侧墙风管垂直立于主风管之上,人字梁风管两端与立柱顶端相联,与顶棚风管垂直连接并贯通,每个框架管路棚为一个单元,根据被保护路面的长度,将N个单元框架式管路棚相互连接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与被保护道路等长防雪屏障。其特征是:风泵与风缸通过管路连接,风缸管路与框架式风力挡雪棚主风管相连接,管路上安装有截止阀和调压阀,顶棚风管和侧墙风管都安装着带有小孔的喂头。
【文档编号】E01F7/02GK203700980SQ201420058879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7日
【发明者】郭晓明 申请人:郭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