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交桥拆桥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575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交桥拆桥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交桥拆桥支架,包括多个通过碗扣式脚手架(10)连接的水平杆(2)和竖直杆(1),多个所述水平杆(2)和竖直杆(1)相连形成网格状的支架主体,所述竖直杆(1)上端连接有凹形顶托(3),所述竖直杆(1)下端连接有底托(4),所述支架主体横向两端上部设置有强度加强区(9),所述支架主体水平面内设置有水平剪刀撑(6),所述支架主体竖直面内还设置有竖直剪刀撑,竖直剪刀撑与水平面呈45°~60°设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这种立交桥拆桥支架,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材料使用少,且强度好,装卸方便,强度好,安全系数高,可用于多种立交桥的支架铺设,效果显著。
【专利说明】一种立交桥拆桥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交桥整改拆除,属于建筑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立交桥拆桥支架。
【背景技术】
[0002]城市道路改造中,一些老的立交桥常需要拆除,立交桥在拆除时大多采用爆破拆除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快捷、节约成本,但爆破拆除方式危险性较大,对于离居民区较近的立交桥来说并不适合;而现今的立交桥切割拆除则危险性较小,还可对桥体和桥墩等整块切割,能够二次利用,因此,切割拆除方式较为实用,但是,切割拆除方式在切割前需要架设支架用于支撑桥体,方便切割,现如今的支架在架设时大多没有经过合理、全面的计算,导致现在的支架材料使用量大,架设结构复杂且还易出现安全事故,这就增大了切割拆除时的成本和危险性,不利于安全作业要求。
[0003]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立交桥拆桥支架,解决了以往的支架结构复杂、材料使用量大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交桥拆桥支架,包括多个通过碗扣式脚手架连接的水平杆和竖直杆,多个所述水平杆和竖直杆相连形成网格状的支架主体,所述竖直杆上端连接有凹形顶托,所述竖直杆下端连接有底托,所述支架主体横向两端上部设置有强度加强区,所述支架主体水平面内设置有水平剪刀撑,所述支架主体竖直面内还设置有竖直剪刀撑,竖直剪刀撑与水平面呈45°飞0°设置。本方案的水平杆和竖直杆纵横交错形成网格状的支架主体,水平杆和竖直杆交接处通过碗扣式脚手架连接,凹形顶托内部搁置枋木,凹形顶托间距保持60cm,底托固定在支架基础内,支架基础一般是利用50cm厚砂碌石压实后再烧筑20cm厚的C30轮形成,可加强支撑效果,防止支撑失效造成事故,支架主体横向两端上部设置强度加强区,强度加强区设置了多个剪刀撑用于加强两端强度,从而对桥梁两端的防撞墙进行保护,还可避免在桥体切割时两端受重而出现倾斜或折弯,避免造成事故,且在支架主体上还设置水平剪刀撑和竖直剪刀撑用于加强主体强度,减少斜撑、加强管的使用,同时竖直剪刀撑与水平面呈45°飞0°设置使得其与水平杆、竖直杆形成三角形结构,通过三角形原理可加强支架主体的强度,进一步增强支撑强度;本方案较之原有支架而言,在结构上进行了简化,架设更加方便,并通过碗扣式脚手架达到了快速、稳定的连接,省去了多余的加强杆,减少了材料的使用浪费,同时还加强了支架的强度,提高了支架的安全系数,可适用于绝大部分的立交桥拆除架设。
[0006]所述凹形顶托与竖直杆采用螺纹连接。凹形顶托内部搁置枋木,枋木两侧空余部分用木楔楔紧,同时保证在U型支撑的中心,以免造成枋木倾覆,仿木用顶托旋紧使之与桥体底面抵紧,避免产生冲击,凹形顶托与竖直杆采用螺纹连接不仅方便拆卸,且还可调整枋木与桥体底面的作用力,方便支架支撑和架设。
[0007]所述竖直杆的纵、横向间距为60cmX60 Cm,所述水平杆的步距为60cm。为合理分布竖直杆和水平杆,保证在使用最少材料的情况下满足单位面积内的强度要求,经过合理计算, 申请人:将竖直杆的纵、横向间距设定为60cmX60 cm,水平杆的步距设定为60cm,这样,即可满足在最小间距的情况下使用最少的材料达到支撑强度要求,从而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0008]所述竖直剪刀撑包括纵向剪刀撑和横向剪刀撑,纵向剪刀撑和横向剪刀撑均分别每隔5排竖直杆设置,且所述纵向剪刀撑和横向剪刀撑均分别位于支架主体纵向和横向的外侧面。竖直剪刀撑的作用主要是加强支架主体在竖直面的强度,防止竖直杆受力弯曲或主体散架,且在支架主体的横向和纵向分别设置横向剪刀撑和纵向剪刀撑,保证横向和纵向均满足强度要求,而为保证单位面积内的强度均满足要求且受力均匀,纵向剪刀撑和横向剪刀撑均分别每隔5排竖直杆设置,从而可以保证剪刀撑能够均匀受力,达到受力平衡的效果。
[0009]所述水平剪刀撑分别位于竖直杆的底部、顶部及中间部分。水平剪刀撑的作用于竖直剪刀撑相同,同样是为了加强水平面内的支架主体受力强度,平衡受力。
[0010]所述支架主体还设置有门洞,门洞上端设置多个50b工字钢,多个50b工字钢上端铺满枋木,枋木上端连接支架主体,所述门洞两侧为支墩,支墩每侧均横向设置6排竖直杆,竖直杆横向和纵向间距均为30cm,所述支墩的水平杆步距为1.2m,所述支墩竖直面内在纵、横面均设置有支墩剪刀撑。门洞为临时的车辆、行人过道,以免搭设支架时阻碍交通,门洞上端设置50b工字钢,并铺满枋木,用于支撑上端的支架主体,由于门洞两侧受力较大,所以在门洞两侧设置支墩,支墩与支架主体相同,包括竖直杆和水平杆,竖直杆横向和纵向间距均为30cm,支墩的水平杆步距为1.2m,从而加强支墩的强度,能够保证门洞牢固;门洞支墩内侧设置Φ IOcm钢管防撞栏杆,栏杆立柱为Φ IOcm钢管,间距I米,立柱高度1.3米,立柱埋入地面以下30cm,并用砼浇筑,门洞前10米处搭设限高、限宽钢管(OlOcm)门架,将门架立柱埋入混凝土路面以下50 cm,并用砼浇筑。门洞与门架之间两侦_置80X80X80cm的防撞墩,防撞墩表面满涂红黑相间的反光油漆,形成完整的临时车道。
[0011]所述多个50b工字钢之间采用φ 25钢筋双面焊接连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cm,钢筋间距lm。50b工字钢对上端的支架主体起支撑作用,为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特在多个50b工字钢之间采用Φ25钢筋双面焊接连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cm,钢筋间距lm,这样,工字钢之间即可平稳连接为一体,保证强度的同时达到很好的稳定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这种立交桥拆桥支架,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材料使用少,且强度好,装卸方便,强度好,安全系数高,可用于多种立交桥的支架铺设,效果显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门洞结构示意图。[0018]图中的标号为:1、竖直杆;2、水平杆;3、凹形顶托;4、底托;5、纵向剪刀撑;6、水平剪刀撑;7、桥体;8、防撞墙;9、强度加强区;10、碗扣式脚手架;11、横向剪刀撑;12、50b工字钢;13、支墩剪刀撑;14、枋木;15、门洞。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立交桥拆桥支架,包括多个通过碗扣式脚手架10连接的水平杆2和竖直杆1,多个所述水平杆2和竖直杆I相连形成网格状的支架主体,所述竖直杆I上端连接有凹形顶托3,所述竖直杆I下端连接有底托4,所述支架主体横向两端上部设置有强度加强区9,所述支架主体水平面内设置有水平剪刀撑6,所述支架主体竖直面内还设置有竖直剪刀撑,竖直剪刀撑与水平面呈45°飞0°设置。
[0022]本实施例在架设前应清除加设区域表土厚50cm后,用50cm厚砂砾石进行基础加强处理,然后用人工配合机械找平,砂砾石形成向外2%的坡度,采用振动压路机充分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5%,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用打夯机夯实,压实后浇筑20cm厚的C30砼作为支架基础。对于局部软弱地段,应充分挖除软弱部分,采用砂砾石进行换填,若有窨井或地埋管线较浅而影响支架承载力时,采用在窨井或管线上铺设2 cm厚钢板;本实施例架设时竖直杆I和水平杆2直接通过碗扣式脚手架10连接,且竖直杆I下端的底托4应设置在支架基础上,而凹形顶托3内平行放置顶托枋木,顶托枋木与桥体7下端接触支撑桥体7 ;强度加强区9在横向和纵向均比其他部分多加设了水平杆2和剪刀撑,用于加强对防撞墙8的支撑和防护,强度加强区9的横向宽度为桥体7两侧边线宽度各加3米,高度高于防撞墙8
1.2米左右,即可达到很好的安全要求,本方案对结构进行了简化,通过碗扣式脚手架10达到了快速、稳固的连接,同时设置水平剪刀撑6和竖直剪刀撑加大支架整体的支撑强度,结构牢固,减少了材料的浪费,提高了安全系数,通过实践可用于城市内多种立交桥的支架架设,适应性广。
[0023]实施例2
[002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优化了以下结构:所述凹形顶托3与竖直杆I采用螺纹连接。
[0025]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凹形顶托3连接和调整,使其与竖直杆I螺纹连接,可实现快速连接,且还可任意调整凹形顶托3的朝向,极为方便,缩短的支架整体的架设时间和拆除时间。
[0026]实施例3
[002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优化了以下结构:所述竖直杆I的纵、横向间距为60cmX60 cm,所述水平杆2的步距为60cm。
[0028]本实施例为了达到节约成本、合理布局的目的,将竖直杆I的纵、横向间距设为60cmX60 cm,水平杆2的步距设为60cm,在一般情况下,竖直杆I和水平杆2在单位面积内即可达到支架所需的支撑强度要求,且使竖直杆1、水平杆2及碗扣式脚手架10使用最少。
[0029]实施例4[0030]本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为:所述竖直剪刀撑包括纵向剪刀撑5和横向剪刀撑11,纵向剪刀撑5和横向剪刀撑11均分别每隔5排竖直杆I设置,且所述纵向剪刀撑5和横向剪刀撑11均分别位于支架主体纵向和横向的外侧面。
[0031]本实施例为满足支架主体在竖直面内横向和纵向的强度要求,特设置纵向剪刀撑5和横向剪刀撑11,且纵向剪刀撑5和横向剪刀撑11均分别每隔5排竖直杆I设置,使得单位面积内的竖直杆受力均匀,避免部分区域受力较大而出现支架倾斜,同时所述纵向剪刀撑5和横向剪刀撑11均分别位于支架主体纵向和横向的外侧面还可方便架设和拆卸,减少了材料浪费和架设时间,实用性大为提高。
[0032]实施例5
[0033]本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优化了水平剪刀撑,具体为:所述水平剪刀撑6分别位于竖直杆的底部、顶部及中间部分。
[0034]本实施例中,水平剪刀撑6为了提高水平面内的强度,同时保证支架整体能够平衡受力,所以在水平剪刀撑6分别位于竖直杆的底部、顶部及中间部分,从而保证支架主体上、中和下部分均平衡受力,消除支架主体的局部受力,消除一些安全隐患。
[0035]实施例6
[0036]实施例6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例
[0037]本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结构:所述支架主体还设置有门洞15,门洞上端设置多个50b工字钢12,多个50b工字钢12上端铺满枋木14,枋木14上端连接支架主体,所述门洞15两侧为支墩,支墩每侧均横向设置6排竖直杆I,竖直杆I横向和纵向间距均为30cm,所述支墩的水平杆2步距为1.2m,所述支墩竖直面内在纵、横面均设置有支墩剪刀撑13。
[0038]本实施例的门洞15用于在支架架设时支架下方的车辆通行,保证在立交桥拆除时不影响交通;本实施例中的支墩与支架主体结构相同,其区别在于支墩每侧均横向设置6排竖直杆1,竖直杆I横向和纵向间距均为30cm,支墩的水平杆2步距为1.2m,较之其它部分的支架主体而言,支墩由于门洞15而受力较大,因此其竖直杆I横向和纵向因受力较大而设置成30cm,用于加强门洞15的支撑强度,保证门洞牢固。50b工字钢12上端的枋木14与上部支架主体的底托4连接,而50b工字钢12下端的竖直端同样设置凹形顶托3并搁置顶托枋木将50b工字钢12支撑,
[0039]优选的,所述多个50b工字钢12之间采用Φ 25钢筋双面焊接连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cm,钢筋间距lm。50b工字钢12对上端的支架主体起支撑作用,为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特在多个50b工字钢12之间采用Φ 25钢筋双面焊接连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cm,钢筋间距lm,这样,工字钢之间即可平稳连接为一体,保证强度的同时达到很好的稳定性。
[0040]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交桥拆桥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通过碗扣式脚手架(10)连接的水平杆(2 )和竖直杆(I),多个所述水平杆(2 )和竖直杆(I)相连形成网格状的支架主体,所述竖直杆(I)上端连接有凹形顶托(3),所述竖直杆(I)下端连接有底托(4),所述支架主体横向两端上部设置有强度加强区(9),所述支架主体水平面内设置有水平剪刀撑(6),所述支架主体竖直面内还设置有竖直剪刀撑,竖直剪刀撑与水平面呈45°飞0°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交桥拆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顶托(3)与竖直杆(I)采用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交桥拆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杆(I)的纵、横向间距为60cmX60 cm,所述水平杆(2)的步距为6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交桥拆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剪刀撑包括纵向剪刀撑(5)和横向剪刀撑(11),纵向剪刀撑(5)和横向剪刀撑(11)均分别每隔5排竖直杆(I)设置,且所述纵向剪刀撑(5)和横向剪刀撑(11)均分别位于支架主体纵向和横向的外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交桥拆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剪刀撑(6)分别位于竖直杆的底部、顶部及中间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交桥拆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还设置有门洞(15),门洞上端设置多个50b工字钢(12),多个50b工字钢(12)上端铺满枋木(14),枋木(14)上端连接支架主体,所述门洞(15)两侧为支墩,支墩每侧均横向设置6排竖直杆(1),竖直杆⑴横向和纵向间距均为30cm,所述支墩的水平杆⑵步距为1.2m,所述支墩竖直面内在纵、横面均设置有支墩剪刀撑(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立交桥拆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50b工字钢(12)之间采用Φ 25钢筋双面焊接连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cm,钢筋间距lm。
【文档编号】E01D24/00GK203795327SQ201420230378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罗利, 袁炼, 黄建平, 刘小川, 王晓睿, 范宏 申请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