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人行道的城市道路双向侧凹式排水路缘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1173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人行道的城市道路双向侧凹式排水路缘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缘石,特别路缘石内部的强化结构和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大规模开展,道路积水排水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道路的后期维护不到位,例如无人管理,另一方面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其中路缘石的设计就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强度问题,由于车辆停车位日趋紧张,很多汽车直接压过路缘石停在道路两边,长此以往,强度较低的路缘石很容易发生破损,导致不少具有排水功能的路缘石排水管道堵塞破坏,其次是路缘石自身的排水结构,现有不少路缘石为了美观考虑,将引水开口设置得较小,结果一旦堵塞,后期维护人员无法快速疏通,另一方面排水结构仅仅考虑了车行道而忽略了人行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人行道的城市道路双向侧凹式排水路缘石,强度高,能承受较大冲击,引排水结构宽敞,能够同时满足人行道和车行道的排水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人行道的城市道路双向侧凹式排水路缘石,包括混凝土主体,混凝土主体的两个相背表面上各有一条钢板构成的排水槽,且两条排水槽的高度位置不同。这里的相背表面是指立方体上两个相对面的外表面。由于在两个外表面设置了不同高度的排水槽,因此在安装后可解决车行道路面与人行道路面的高度差问题,同时满足车行道和人行道的排水需求,钢板成槽快速简单,做好表面处理后能够符合排水需求。

所述钢板与混凝土主体内的钢板强化结构相连,所述钢板强化结构包括多段依次相连的钢板,且各钢板均平行于排水槽的长度方向。构成排水槽的钢板与钢板强化结构相连确保了整个路缘石的整体性。

所述混凝土主体内设置有轴线垂直于排水槽长度方向且与钢板强化结构相连的钢管。为了强化混凝土主体的承载能力,在其内部嵌入钢管,作为强化件,由于钢管中空,混凝土可以填充至其内部,增大了接触附着面,强化了二者连接性能,而钢管本身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作为路缘石的另一个强化结构。钢板作为路缘石的强化结构之一内嵌在混凝土主体内,而钢管连接在钢板上,作为钢板与混凝土连接的中间结构。

所述钢管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正多边形。

所述钢管的周向面为非封闭面,缺口面积占周向总面积的百分比小于等于1/2,缺口的设计一方面可以缓解钢管与混凝土在膨胀性能上差异导致的应力,通过带缺口的钢管变形降低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便于混凝土浇注时的流动,方便进入钢管内部。

所述缺口的长度与钢管相等,且钢管的缺口的指向不同,缺口的开口指向不同,在浇注混凝土时利于从不同方向进入钢管内部,减少空隙产生的几率。

所述钢管沿排水槽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具体的排列方式和数量可根据制作成本和受力方式做调整。

本发明在混凝土主体的相背表面开设了高度不同的排水槽,既满足了车行道和人行道同时排水的要求,又解决了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的高度差问题。钢板连接钢管,构成强化骨架和连接骨架,提高了路缘石的整体强度和承载能力,不易损坏,而钢板成形的排水槽加工方便,制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钢板强化结构与钢管以及钢板形成的排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车行道好人行道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4和图5是本发明中带缺口的圆形截面和矩形截面钢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含人行道的城市道路双向侧凹式排水路缘石,包括立方体状的混凝土主体1,混凝土主体1的两个相背表面上各有一条钢板2构成的排水槽3,且两条排水槽3的高度位置不同。钢板2与混凝土主体1内的钢板强化结构4相连,钢板强化结构4包括5段依次相连的钢板,且各钢板均平行于排水槽3的长度方向(即水流在排水槽3中的流向,本例中由于混凝土主体1为立方体,可以理解为平行于上述两个相背表面方向,或者说正对附图2时垂直于图纸方向)。混凝土主体1内设置有轴线垂直于排水槽3长度方向且与钢板强化结构4相连的钢管5。钢管5的截面形状为圆形。钢管5的周向面为非封闭面,缺口6面积占周向总面积的百分比等于1/4。缺口6的长度与钢管5相等,且钢管5的缺口6的指向不同。钢管5沿排水槽3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列。

如图3所示,路缘石安装在车行道和人行道交界处,两个排水槽3分别应对人行道和路面汇聚而来的水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