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体刚构桥钢箱梁与混凝土桥墩的固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941阅读:1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体刚构桥钢箱梁与混凝土桥墩的固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转体刚构桥钢箱梁与混凝土桥墩的固结结构。



背景技术:

转体桥梁上跨既有繁忙铁路干线的优势突出,具有安全性好、对运输干扰小、不需要复杂的悬臂拼装设备和技术的优点,尤其是在跨越高铁时,已经成为首选的桥梁方案。在转体桥型中,转体刚构桥因造价经济、技术成熟应用最为广泛。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立交桥梁上跨铁路的情况,城市立交桥匝道经常位于小半径上,由于目前缺乏相关的设计经验和资料,设计时往往尽量调整线型避免这种情况。然而,这样做不仅会降低平面的线形指标,影响行车舒适性,易造成安全事故,增加造价,而且影响桥梁的美观。

当前转体刚构桥为跨越既有繁忙铁路干线尤其是高速铁路的首选方案,而地震高烈度区小半径曲线转体桥梁的设计在国内还是空白。目前急需开展对跨铁路小半径曲线转体刚构桥的受力特点、转动体系、结构构造进行研究。小半径转体钢箱梁在混凝土桥墩顶部会产生很大的横向弯矩,而目前既有的钢箱梁与混凝土桥墩的固结形式不能满足小半径转体桥的实际受力要求,降低了小半径转体桥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转体刚构桥钢箱梁与混凝土桥墩的固结结构,该结构能够满足小半径曲线转体刚构桥的实际受力要求,提高小半径曲线转体刚构桥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体刚构桥钢箱梁与混凝土桥墩的固结结构,包括竖直布置在所述混凝土桥墩内部的多根预应力钢棒、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桥墩外侧的外包传力钢板和固接在所述钢箱梁内水平中间位置处的承压板;所述钢箱梁设有与所述外包传力钢板相对的边腹板和横隔板,所述边腹板和所述横隔板延伸至所述钢箱梁的底板之下与所述外包传力钢板焊接;所述承压板与所述边腹板和所述横隔板焊接,在所述承压板的下方,所述边腹板和所述横隔板围成结合混凝土浇筑区;在对应所述结合混凝土浇筑区的所述边腹板和所述横隔板内侧固接有与 其垂直设置的剪力钉Ⅰ;在所述外包传力钢板的内侧固接有与其垂直的剪力钉Ⅱ,在所述外包传力钢板的顶部预留有墩顶后浇段,在所述墩顶后浇段和所述结合混凝土浇筑区内浇筑有微膨胀混凝土结构;所述预应力钢棒的上端锚固在所述承压板上。

相邻的两根所述预应力钢棒的下端锚固点上下错开设置。

所述预应力钢棒的下端锚固在位于所述混凝土桥墩下方的上转盘内。

当所述转体刚构桥为小半径曲线转体刚构桥时,位于曲线内外两侧的所述预应力钢棒的数量较多,密度较大,位于曲线中间部位的所述预应力钢棒的数量较少,密度较小。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预应力钢棒将钢箱梁与混凝土桥墩可靠结合,钢棒的预压力能够有效保证桥墩混凝土只承受压力作用,提高转体刚构桥的安全性;混凝土桥墩墩身外包传力钢板,内填混凝土,并在外包传力钢板内壁设置剪力钉,能够增强混凝土与外包传力钢板的结合;在钢箱梁底的结合混凝土范围内,钢箱梁的腹板和横隔板设置剪力钉,能够增强梁体与墩身的粘结力;同时剪力钉的设置使传力更加均匀;钢箱梁的边腹板和横隔板与外包传力钢板一一对应且等强连接,使传力更加明确;预应力钢棒的下端锚固点上下错开,能够避免同一断面集中受力,张拉端的锚固点设置在钢箱梁内的承压板上,施工方便。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小半径曲线转体刚构桥的实际受力要求,提高小半径曲线转体刚构桥的安全性,特别适合在小半径曲线转体刚构桥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中:1、微膨胀混凝土结构,2、外包传力钢板,3、预应力钢棒,4、上转盘,5、剪力钉Ⅱ,6、横隔板,7、边腹板,8、钢箱梁的底板,9、承压板,10、钢箱梁,11、剪力钉Ⅰ。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3,一种转体刚构桥钢箱梁与混凝土桥墩的固结结构,包括竖直布置在所述混凝土桥墩内部的多根预应力钢棒3、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桥墩外侧的外包传力钢 板2和焊接在所述钢箱梁10内水平中间位置处的承压板9;所述钢箱梁10设有与所述外包传力钢板2相对的边腹板7和横隔板6,所述边腹板7和所述横隔板6延伸至所述钢箱梁的底板8之下与所述外包传力钢板2焊接;所述承压板9与所述边腹板7和所述横隔板6焊接,在所述承压板9的下方,所述边腹板7和所述横隔板6围成结合混凝土浇筑区;在对应所述结合混凝土浇筑区的所述边腹板7和所述横隔板6内侧固接有与其垂直设置的剪力钉Ⅰ11;在所述外包传力钢板2的内侧固接有与其垂直的剪力钉Ⅱ5,在所述外包传力钢板2的顶部预留有墩顶后浇段,在所述墩顶后浇段和所述结合混凝土浇筑区内浇筑有微膨胀混凝土结构1;所述预应力钢棒3的上端锚固在所述承压板9上。在上述承压板9上设有浇筑口。上述预应力钢棒可采用PC钢棒、精轧螺纹钢筋或普通钢材等。当本实用新型在小半径曲线转体刚构桥上应用时,根据小半径曲线转体刚构桥的受力特点,应使位于曲线内外两侧的预应力钢棒3数量较多,密度较大,位于曲线中间部位的预应力钢棒3的数量较少,密度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同一断面集中受力;相邻的两根所述预应力钢棒3的下端锚固点上下错开设置。为了增强钢箱梁10与混凝土桥墩的固结强度,将所述预应力钢棒3的下端锚固在位于所述混凝土桥墩下方的上转盘4内。所述预应力钢棒3的下端锚固点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确定,例如,所述预应力钢棒3的下端锚固点也可以布置在混凝土桥墩内。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