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交跨越的异型拱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6440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斜交跨越的异型拱桥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一种用于支撑轨道的桥梁跨越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斜交跨越铁路、公路、河流或峡谷的异型拱桥。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建设行业的日益发展,在铁路、公路、市政、城市轨道等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斜交跨越既有铁路、公路、河流或峡谷等地形的特殊工点桥梁,在当前国民经济发达、桥梁技术先进的背景下,对桥梁设计尤其是斜交跨越的特殊工点的桥梁设计中,简单的梁式桥梁结构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对桥梁结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高标准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既能够满足结构安全需要、又兼顾经济美观、对地形适应性强的新结构进行探索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斜交跨越铁路、公路、河流或峡谷的异型拱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交跨越的异型拱桥,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结构设置有梁体、拱肋,所述梁体行车方向左右两侧设置有两片或多片拱肋,拱肋错位布置以适应桥梁斜交跨越时的地形情况,两侧拱肋通过拱肋横梁相连,所述拱肋、梁体之间设置有吊杆,吊杆发散呈扇形布置,两侧拱肋拱顶或拱脚连线与桥梁中心线斜交,与跨越的铁路、公路、河流或峡谷方向平行或夹角成锐角。

所述异型拱桥为连续结构时,其连续结构包括两端的边跨、中间的一个或多个中跨,所述边跨和中跨连成一体,所述边跨外端部由边墩支撑,边跨和中跨的连接处及相邻两个中跨的连接处由中墩支撑,所述下部结构包括边墩、中墩、边墩基础、拱肋基础、中墩基础。

所述异型拱桥为简支结构时,其简支结构包括中跨,所述中跨由中墩支撑,所述下部结构包括中墩、拱肋基础、中墩基础。

所述吊杆发散呈扇形布置。

所述异型拱桥为连续结构时,所述中墩上设置或不设置纵向固定支座。即全桥可采用连续梁体系或半漂浮体系,此外,还可采用不设支座的墩梁固结体系。

所述异型拱桥为简支结构时,所述中墩上设置或不设置纵向固定支座,即全桥可采用简支梁体系或漂浮体系。

所述拱肋截面为单管式、双管式、多管式空钢管或钢管混凝土或局部钢管混凝土或混凝土截面。

所述拱肋的单管式截面形状为圆形、长圆形、矩形、多边形中的一种。

所述拱肋的双管式截面形状为哑铃形。

所述拱肋的多管式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梯形。

所述边墩基础、拱肋基础、中墩基础为桩基础、扩大基础、沉井基础中的一种。

所述异型拱桥,当跨越形式为正交时,可视为斜交跨越的一种特殊情况,所述梁体行车方向左右两侧设置有两片或多片拱肋,两侧拱肋通过拱肋横梁相连,所述拱肋、梁体之间设置有吊杆,吊杆发散呈扇形布置,两侧拱肋拱顶或拱脚连线与桥梁中心线垂直,与跨越的铁路、公路、河流或峡谷方向平行或成一定夹角。正交跨越时的孔跨布置、结构体系、上部构造及下部构造特征与斜交情况一致或者在斜交情况的基础上可做一些改进,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斜交跨越铁路、公路、河流或峡谷等地形异型拱桥,梁体竖向刚度大,景观性好,对地形适应性强,桥梁跨度较小,综合经济性好,适用于斜交跨越铁路、公路、河流或峡谷等特殊工点,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拱肋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拱肋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拱肋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拱肋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拱肋的截面图;

其中:

1拱肋2吊杆

3梁体4边跨

5中跨6边墩

7中墩8拱肋横梁

9拱脚10边墩基础

11拱肋基础12中墩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一种斜交跨越的异型拱桥,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所述上部结构设置有梁体3、拱肋1,所述梁体3行车方向左右两侧设置有两片或多片拱肋1,拱肋1错位布置以适应桥梁斜交跨越时的地形情况,两侧拱肋1通过拱肋横梁8相连,所述拱肋1、梁体3之间设置有吊杆2,吊杆2发散呈扇形布置,两侧拱肋1拱顶或拱脚连线与桥梁中心线斜交,与跨越的铁路、公路、河流或峡谷方向平行或夹角成锐角。

所述异型拱桥为连续结构时,其连续结构包括两端的边跨4、中间的一个或多个中跨5,所述边跨4和中跨5连成一体,所述边跨4外端部由边墩6支撑,边跨4和中跨5的连接处及相邻两个中跨5的连接处由中墩7支撑,所述下部结构包括边墩6、中墩7、边墩基础10、拱肋基础11、中墩基础12。

所述异型拱桥为简支结构时,其简支结构包括中跨5,所述中跨5由中墩7支撑,所述下部结构包括中墩7、拱肋基础11、中墩基础12。

所述吊杆2发散呈扇形布置。

所述异型拱桥为连续结构时,所述中墩7上设置或不设置纵向固定支座,即全桥可采用连续梁体系或半漂浮体系,此外,还可采用不设支座的墩梁固结体系。

所述异型拱桥为简支结构时,所述中墩7上设置或不设置纵向固定支座,即全桥可采用简支梁体系或漂浮体系。

所述拱肋1截面为单管式、双管式、多管式空钢管或钢管混凝土或局部钢管混凝土或混凝土截面。

所述拱肋1的单管式截面形状为圆形、长圆形、矩形、多边形(如图3所示)中的一种。

所述拱肋1的双管式截面形状为哑铃形(如图4所示)。

所述拱肋1的多管式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如图5所示)、矩形(如图6所示)、梯形(如图7所示)。

所述边墩基础10、拱肋基础11、中墩基础12为桩基础、扩大基础、沉井基础中的一种。

所述异型拱桥,当跨越形式为正交时,可视为斜交跨越的一种特殊情况,所述梁体3行车方向左右两侧设置有两片或多片拱肋1,两侧拱肋1通过拱肋横梁8相连,所述拱肋1、梁体3之间设置有吊杆2,吊杆2发散呈扇形布置,两侧拱肋1拱顶或拱脚连线与桥梁中心线垂直,与跨越的铁路、公路、河流或峡谷方向平行或成一定夹角。正交跨越时的孔跨布置、结构体系、上部构造及下部构造特征与斜交情况一致或者在斜交情况的基础上可做一些改进,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斜交跨越铁路、公路、河流或峡谷等地形异型拱桥,梁体竖向刚度大,景观性好,对地形适应性强,桥梁跨度较小,综合经济性好,适用于斜交跨越铁路、公路、河流或峡谷等特殊工点,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交跨越的异型拱桥,上部结构设置有梁体、拱肋,所述梁体行车方向左右两侧设置有两片或多片拱肋,拱肋错位布置以适应桥梁斜交跨越时的地形情况,两侧拱肋通过拱肋横梁相连,所述拱肋、梁体之间设置有吊杆,吊杆发散呈扇形布置,两侧拱肋拱顶或拱脚连线与桥梁中心线斜交,与跨越的铁路、公路、河流或峡谷方向平行或夹角成锐角。本发明斜交跨越铁路、公路、河流或峡谷等情况的异型拱桥,梁体竖向刚度大,景观性好,对地形适应性强,降低了桥梁跨度,综合经济性好,适用于斜交跨越铁路、公路、河流或峡谷等特殊工点,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王祯;苏伟;施威;孙大斌;刘祥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15
技术公布日:2017.08.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