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塌陷路面的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59670阅读:67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塌陷路面的修复方法,可用于修复因路基沉降或其它原因导致的小范围公路路面塌陷。



背景技术:

路面塌陷是公路维护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现有修复方法,是将塌陷路面锯开、移走,再利用砂石料、混凝土以及沥青等物料,对路面进行修复。

该方法存在费时、费料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方法存在的弊端,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向塌陷路面下加注膨胀剂的方法,将塌陷路面顶起,有效提高了修复效率,且节省了人力物力。

其具体修复方法,包括了打眼、加注、封堵、静置四个步骤(图1)。

打眼。使用电锤3,在塌陷路面2上进行打眼作业。针对塌陷路面的面积,确定打眼方案。如塌陷路面面积小于或等于1平方米时,遵照每平方米1个孔眼的密度,进行打眼作业。

打眼位置,选择塌陷路面的大致中心位置。

其中心位置的选择方法,是根据塌陷路面的形状,进行确定。如塌陷部分为规则形状或近似规则形状——如近似三角形、近似矩形、近似圆形或近似椭圆形,选择其大致中心位置。

如塌陷部分为不规则形状,选择塌陷路面的主体部分的中心位置。

当塌陷面积超过1㎡或更大时,可大两个或更多孔眼。孔眼的连线,尽量覆盖塌陷路面的主体部分。

加注。打眼完毕后,将一根或多跟方钢5搭在完好路面上,方钢的主体部分,搭在完好路面上。方钢的一端悬空,在塌陷路面上方。因为方钢的刚性,方钢在发明的路面修复作业中,起到了限位装置的作用。

在孔眼4上安装上密封喷头6。采用密封喷头的目的,是确保密封喷头跟孔眼之间的密封,避免发泡胶从喷头跟孔眼壁之间的缝隙挤出来。

将发泡胶加注装置7跟密封喷头连接起来,从孔眼向塌陷路面下方,加注发泡胶。

在发泡胶的压力下,塌陷路面被顶起。当塌陷路面上缘跟完好路面上缘平齐时(塌陷路面上缘触碰到方钢为准)。

封堵。将发泡胶加注装置跟密封喷头脱离,从路面上拆掉密封喷头,使用混凝土将孔眼封闭、抹平。将从完好路面和塌陷路面缝隙中、塌陷路面和路基连接缝隙中溢出的发泡胶清理干净。

静置。使用围栏将刚修复的路面区域隔离起来,放置警示标识。待发泡胶固化后,取走围栏和警示标识,路面即可使用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修复塌陷路面过程截面图。

其中:1——完好路面;2——塌陷路面;3——电锤;4——孔眼;5——方钢;6——密封喷头;7——发泡胶加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下文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目察或实测塌陷路面的面积,根据其面积,遵照每平方米一个孔眼的数量,在塌陷路面上打孔。打孔时,充分考虑发泡胶膨胀后的覆盖范围,使得不同孔眼下膨胀后的发泡胶,能够连成一个整体。

打孔后,将密封喷头固定在孔眼上。在完好路面上搭上两跟或三根方钢。方钢的一端,悬空在塌陷路面正上方。

将发泡胶加注装置连接到密封喷头上,开启发泡胶加注装置,发泡胶从密封喷头,通过孔眼进入塌陷路面下方。

随着发泡胶加注量增大,塌陷路面下的发泡胶,以孔眼为中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漫延,路面被慢慢顶起。

当塌陷路面的边缘,触碰到方钢时,停止加注发泡胶。

其它孔眼,遵照第一个孔眼的加注方法,进行加注。通过完好路面和塌陷路面的缝隙,观察塌陷路面下的膨胀胶加注情况。在发泡胶没有覆盖的区域,可另行打眼,加注发泡胶。

发泡胶加注过程中,通过外力将塌陷路面的位置摆正(因为发泡胶的存在,水平方向移动塌陷路面相对省力),使其与完好路面沿塌陷痕迹契合在一起。

加注完毕,卸掉发泡胶加注装置以及密封喷头。用混凝土或砂石料混合沥青,封堵孔眼,塌陷路面修复完成。

待发泡胶固化后,即可正常使用公路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塌陷路面的修复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利用发泡胶膨胀进行路面的抬升工作。首先在塌陷路面上进行打眼作业。再在孔眼上安装密封的喷头,将发泡胶加注装置跟密封喷头相连。启动发泡胶加注装置,向下陷路面内注入发泡胶,待路面高度一致后停止加注。封闭孔眼。本发明优势在于:相对于传统路面修补方式,省工省料。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章;季景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英章
技术研发日:2017.08.09
技术公布日:2017.1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