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折叠组合多舱充气舟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3731发布日期:2018-08-10 19:0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军事工程装备,具体的说是一种车载折叠组合多舱充气舟桥。

二、

背景技术:

架设舟桥快速通过河湾等水阻障碍,是军事集团在野战运动中的常用战术。现有技术下的专业舟桥部队装备设施,主要包括船上设路并排对接,车载箱式折叠浮筒并排串联等多种方式实现。但也存在组合单体体量大转移运输困难,排水量有限承载能力小,组装、拆除过程用人多、效率低,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和不足,难以在复杂环境和水域及任务面前从容应对,限制了部队战备功能的发挥。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针对迅速发展的部队运动转移新要求,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重比面积大、承载能力强,适用条件广的车载折叠组合多舱充气舟桥。

本发明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载折叠组合多舱充气舟桥,包括载运车、舟桥组、引桥和气泵,其特征是由桥面下固定舱板纵横分隔,四面活动舱板围挡的众多舱位,及相同数量充气气囊,组成舟桥段,铰连组合成的舟桥组相互连接,并由引桥过渡至堤岸组装构成舟桥,舟桥组通过反转铰链和正转铰链折叠舟桥段后由载运车托盘上的绞盘牵拉装载于载运车转移运输;

所述的载运车为底盘上装配通过翻转轴纵向向后倾斜的托盘,托盘上设置有滑槽和绞盘的专用载重汽车;

舟桥组是由反转铰链和正转铰链连接,可往返折叠的多节舟桥段组合;

舟桥段的桥面上面画有隔离线,划分为左右双向车行道和人行道,桥面两边设有牵引钩孔和插装式护栏,一端设置反转铰链,一端设置正转铰链,桥面下面由多条纵向和横向的固定舱板分隔为若干舱位,周边的固定舱板铰接只能向内折扣的活动舱板,折扣时纵向的活动舱板在内、横向的活动舱板在外,张开时纵向活动舱板与横向活动舱板交角处由定位卡扣固定加强,相对的横向活动舱板间由可转向的拉杆环和穿插于其内的定位拉杆加强稳固,每个舱位内固定置放一个气囊,气囊充气后鼓胀撑起活动舱板,排放气后活动舱板弹性回归封盖舱位,气囊的充气由移动通用的气泵执行;

充气后漂浮的舟桥组相互铰连组成舟桥,舟桥两端铰连引桥过渡与岸堤实现衔接。

所述的车载折叠组合多舱充气舟桥,其特征是舟桥组可拆解为单节或数节舟桥段参与组装架桥。

所述的车载折叠组合多舱充气舟桥,其特征是架设跨度大,特别是架设于流动水位,激流水位时,可于上游水中或两岸堤坝设置锚桩,通过绳索挂结于牵引钩孔,增强桥体的抗水阻性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特别是与车载箱式浮筒舟桥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优点:

1、本发明的车载折叠组合多舱充气舟桥的舟桥单体以固定舱板宽度为限,往返折叠后的高度小,在运载车限高范围内,可装载更多层的舟桥组,单车装运桥体面积大,效率高。

2、本发明的舟桥以充气气囊作为浮力主体,重量面积比值大,更适合车载随军运输转移。

3、桥面下设置的纵横固定舱板作为垂直支撑,桥面强度高,能够承受更重通过车辆的碾压不变形。

4、纵向和横向的固定舱板将桥面下分隔为多排多个舱位,每个舱位内设置独立的充气气囊,使桥面每个位置的垂直浮力甚少发生变化,桥面稳定性更优。

5、周边的固定舱板延伸加装活动舱板,扩大了舱室容积,限定了气囊位置,同时保护气囊不受其他漂浮物撞击挂蹭损害。

6、舟桥段与舟桥段之间,舟桥组与舟桥组之间,均由密集铰链连接,牢固稳定,相互支撑协同性好,承载能力更高。

7、舟桥以充气控制浮力,调整辐度大,可控性高。

8、本发明的舟桥组合零部件独立性强,易装易拆,局部损毁可进行置换,便于维修保养,不会因局部损坏废弃整节桥,使用寿命更长。

四、附图说明:

图1为车载折叠组合多舱充气舟桥的车载状态侧面示意图。

图2为车载折叠组合多舱充气舟桥的一端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3为车载折叠组合多舱充气舟桥的局部侧面示意图。

图4为车载折叠组合多舱充气舟桥的单节舟桥段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载运车,101底盘,102托盘,103滑槽,104翻转轴105绞盘,2舟桥组,201对接缝,202反折铰链,203正折铰链,3舟桥段,301桥面,302隔离线,303车行道,304人行道,305护栏,306牵引钩孔,307固定舱板,308活动舱板,309定位卡扣,310定位拉杆,311拉杆环,4气囊,5岸堤,6引桥。

五、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车载移动舟桥,其载运车1的底盘101设计为与托盘102相匹配的专用结构。采用通过托盘102中后部下方的翻转轴104组成翻斗形式。翻转轴104后方的托盘102部分兼具滑轨103与地间的衔接过渡。托盘102承载折叠收拢的舟桥组2.托盘102上面设有供舟桥组2纵向移动的滑槽103.由设置于托盘102前端框架上的绞盘105牵拉完成舟桥组2顺滑槽103装或卸。

如图2、图3所示,舟桥由一个或多个舟桥组2及引桥6铰接组合构成。舟桥组2由多节舟桥段3通过反折铰链202和正转铰链203连接构成。每节舟桥段3的桥面301通过对接缝201平展延续形成路面。每节桥面301上面画设隔离线302,对应连接标出上下车行道303和人行道304,桥面301两边设置连续的护栏305,端头中央处设置牵引钩孔307。

如图3、图4所示,每节舟桥段3的桥面301下面由焊接的纵横向固定舱板307分隔为若干独立舱格,舱格外圈的固定舱板307向下铰连只能向内折转覆盖舱格的活动舱板308.活动舱板308折扣时,两端的纵向活动舱板308在内,两边的横向活动舱板308在外依次扣盖。周边的固定舱板307宽度大于内部的固定舱板307。张开时纵向和横向活动舱板308的拐角对边处由定位卡扣309定位加固,相对的横向活动舱板308之间通过拉杆环311限定活动范围的定位拉杆310定位稳固。每个舱格内固定设置一个独立的气囊4,气囊4通过输气管路汇集于舟桥段3端头桥面301,由统一的气阀和可移动通用的气泵充气或放气。

应用施工时,折叠收拢的舟桥组2由载运车1送至施工地,液压翻转托盘102斜向地面,由绞盘105控制缓慢下滑舟桥组2至水中,展开舟桥组2的舟桥段3成为平面,由气泵向所有气囊4充气至设定胀度压力关闭气阀,水面宽度大时连接多组舟桥组2,两端续接引桥6实现舟桥与岸堤的过渡。舟桥架设于流动水体且水阻力度过大时于上游水中或两侧岸堤5上设置锚桩,通过绳索拴结于牵引钩孔306牵拉增强抗水阻能力,保持舟桥的一线顺直和稳定。依照通过车辆吨位制订双向或单向通过规则。完成通过任务后,以反向程序拆解舟桥,收拢舟桥组2装载运车1转移。

在战训修整期,应保养和检修舟桥,使其处完好临战状态。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载折叠组合多舱充气舟桥。包括载运车、舟桥组、引桥和气泵,其特征是由桥面下固定舱板纵横分隔,四面活动舱板围挡的众多舱位,及相同数量充气气囊组成舟桥段,铰连组合成的舟桥组相互连接,并由引桥过渡至堤岸组装构成舟桥,舟桥组通过反转铰链和正转铰链折叠舟桥段后由载运车托盘上的绞盘牵拉装载于载运车转移运输。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重量、体积与桥面面积比值大,折、装转移运输方便,成桥桥体稳定,承载能力强,维修保养方便,使用寿命长,因而且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魏嫣然;张凌恺;董兰田;董恬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董恬纲
技术研发日:2018.03.15
技术公布日:2018.08.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