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搭接式管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4241发布日期:2018-11-07 10:4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搭接式管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管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搭接式管涵。



背景技术:

地下管涵,是指埋在地下的水管,可作为地面标高以下的水道。管涵是公路铁路工程中的构筑物,在施工时,有时候需要的地下管涵很长,如果直接使用相应长度的管涵,既不利于施工,也极大的增加了运输成本,所以一般使用搭接式管涵,但现有技术中,普通的拼接管涵拼接不方便,而且管涵使用过程中不牢固,易损坏。

因此,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方便运输,易拼凑在一起,而且当管涵之间的拼接处开裂损坏时,可以方便地对损坏处进行修补,有效地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而且更加稳固的搭接式管涵是本发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搭接式管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一种搭接式管涵,包括底座、右墙板、左墙板、右顶板和左顶板,右墙板和左墙板平行得可拆卸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右墙板和左墙板的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右顶板和左顶板为弧形且右顶板一端和左顶板一端分别卡接在右墙板凹槽和左墙板凹槽中,右顶板的另一端设有楔形块,左顶板的另一端设有尖头凸起,所述尖头凸起的下端面与楔形块的上端面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定位槽,所述右墙板和左墙板的底端均为t型,右墙板和左墙板的底端卡接在定位槽中。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搭接式管涵将右墙板和左墙板竖直地插入到在底座上,再将右顶板和左顶板的两端分别卡接在右墙板凹槽和左墙板3凹槽中,并向凹槽中添加水泥等建筑材料,右顶板和左顶板之间通过楔形块与尖头凸起的搭接配合实现搭接,从而将右顶板和左顶板有效地固定,使用便捷,搭接简单,而且搭接后的管涵牢固,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右墙板,3-左墙板,4-右顶板,5-左顶板,6-楔形块,7-尖头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搭接式管涵,包括底座1、右墙板2、左墙板3、右顶板4和左顶板5,右墙板2和左墙板3平行得可拆卸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右墙板2和左墙板3的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右顶板4和左顶板5为弧形且右顶板4一端和左顶板5一端分别卡接在右墙板2凹槽和左墙板3凹槽中,右顶板4的另一端设有楔形块6,左顶板5的另一端设有尖头凸起7,所述尖头凸起7的下端面与楔形块6的上端面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定位槽,所述右墙板2和左墙板3的底端均为t型,右墙板2和左墙板3的底端卡接在定位槽中。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右墙板2和左墙板3竖直地插入到在底座1上,再将右顶板4和左顶板5的两端分别卡接在右墙板2凹槽和左墙板3凹槽中,并向凹槽中添加水泥等建筑材料,右顶板4和左顶板5之间通过楔形块6与尖头凸起7的搭接配合实现搭接,从而将右顶板4和左顶板5有效地固定。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搭接式管涵将右墙板2和左墙板3竖直地插入到在底座1上,再将右顶板4和左顶板5的两端分别卡接在右墙板2凹槽和左墙板3凹槽中,并向凹槽中添加水泥等建筑材料,右顶板4和左顶板5之间通过楔形块6与尖头凸起7的搭接配合实现搭接,从而将右顶板4和左顶板5有效地固定,使用便捷,搭接简单,而且拼接后的管涵牢固,使用寿命长。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搭接式管涵,涉及管涵领域,包括底座、右墙板、左墙板、右顶板和左顶板,右墙板和左墙板平行得可拆卸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右墙板和左墙板的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右顶板和左顶板为弧形且右顶板一端和左顶板一端分别卡接在右墙板凹槽和左墙板凹槽中,右顶板的另一端设有楔形块,左顶板的另一端设有尖头凸起,所述尖头凸起的下端面与楔形块的上端面相配合,本发明使用便捷,搭接简单,而且搭接后的管涵牢固,使用寿命长。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砼宇特构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02
技术公布日:2018.11.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