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56309发布日期:2023-05-14 17:25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市政公路建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


背景技术:

1、半刚性基层水泥路面是我国典型的路面结构,在等级公路中占 90%以上,以水泥稳定碎石为持力层是这种路面结构的主要特征,面层为水泥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行车舒适性、降噪性和经济性等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毋庸讳言,在长达三十多年的建设和运营实践中,半刚性基层的横向断裂及其面层反射裂缝一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作为目前新兴的碎石基层再生加固方式中,其面层就地冷再生是应用于实地中的技术,其采用了美国astec 公司路面就地冷再生机组cir900-4,可以100%利用原路面旧料,一次性完成一个车道宽度的再生工作。

2、针对于再生的作业过程中对于半刚性基层进行加固处理,然而作为目前的该类型方式中,需要保障在其他基层的情况下同步保持在加固后长时间内加固面仍旧保持较为稳定的强度,且对于废料的完善利用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支撑仍旧有一定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解决了目前的该类型方式中,需要保障在其他基层的情况下同步保持在加固后长时间内加固面仍旧保持较为稳定的强度,且对于废料的完善利用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支撑仍旧有一定的操作难度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s1、准备工序:首先通过镐头机对地面实行预先破碎,对路基表面的浮土和积水清除,并将作业面喷洒雾化水湿润,路面平整将原有路面存有的杂物清理干净,将路基边线也清理干净,同时将再生路段上面的井盖等结构物清除,对原有路面处理平整即可。

4、s2、基层养护:检测需保护路基强度,同时依据检测的数值测定其加固区域,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同步依据每平米集料添加量计算新集料用量。

5、s3、基层处理:对地面通过再生机进行铣刨,在铣刨的过程中,铣刨鼓内部同步震动,随即将冷铣刨后获取的再生集料进行进一步的破碎,使其破碎后通过筛分工序将其区分为粗集料与细集料,并依据其回收量与实际需求量添加新集料进行补齐。

6、s4、撒布工序:碎石采用撒布车撒布的方法,按配合比根据用量计算好每平方米撒布量,将碎石均匀撒布在老路表面,碎石撒布完成后,水泥采用撒布车撒布的方法,依据配合比设计结果按4.5%的水泥掺量根据用量计算好每平方米撒布量。

7、s5、常温拌和:活性填料和水经过混合,在此过程中实际添加水量与最佳含水量相比,活性填料碾压施工中的含水量可多出0.2%到 1%之间,使其制备后运输到摊铺设备中即可。

8、s6、常温摊铺:在此过程中摊铺机与再生机速度同步,调整好传感器与导向控制线的关系,根据摊铺机的型号拟定好摊铺系数,首先将常温拌合的填充料与细集料之间进行均匀混合后在铺设前加入粗集料使其铺洒到路面即可,在加入粗集料及铺洒过程中,熨平板的振动等级为6级震动。

9、s7、常温碾压:每台摊铺机后面,跟1台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一次碾压长度约为80m,然后1台单钢轮,1台胶轮压路机分别进行碾压,并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压实过程中要选用高幅低频压实,压实遍数必须符合再生层底部2/3厚度范围内的压实度,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路面养生处理。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层处理的铣刨工序中,预先用石灰标记再生区域边缘线,所述基层处理的再生机每隔50m 检测和记录其工作速度。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常温摊铺过程中,其接缝与调头处理时施工人员在对纵向接缝进行处理,应对道路宽度进行合理的设置,若是发生纵向重叠的情况,就要采取全幅施工方法,将重叠量降低。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层处理中新集料掺配比例控制在30%以内,所述胶轮压路机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每小时3千米以下。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常温摊铺的前一天要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10m,在平曲线上间隔为5m,做出标记,并打好导向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导向控制线高度,挂好导向控制线,用于控制摊铺机摊铺厚度的控制线的钢丝拉力应不小于800n。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3中的加固处理具体采用针对原有路面进行翻浆、车辙、沉陷的病害作业处理。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常温摊铺过程中,要对全幅施工与半幅施工的时间差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按照工程施工需求,适当的加大铺设重叠量,在对横向调头进行处理时,应事先对产生的横向接缝进行处理,以免设备停机。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再生机在铣刨拌和时混合料会向中间传送带位置收拢拌和,其水泥与碎石撒布过程中在纵断面上均匀分布,横断面可以不全部覆盖。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养生处理包括将透水无纺土工布湿润,然后人工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基层顶面,覆盖2小时后,再用喷雾洒水车洒水,在7天内应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28天内正常养护,养生结束后,应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9、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通过加工过程中的数值强度对其路基的其他基层进行加固处理,同步配合准备工序的摊铺高程的配合放样作业,使其后续施工作业精确标准化,随之针对于基层处理获取的粗集料与细集料配合新集料补全,使其在分别与常温拌合的填充料在震动混合后铺设在路基的表面,配合路基表面的平整作业以及加湿处理,使其细集料与混合料的预先混合下,使其后续加入粗集料加以震动落料摊铺的的配合下形成相互嵌挤的骨架结构,这种方式对地面与破碎,配合铣刨的过程中,铣刨鼓内部同步震动,使其铣刨作业效果得到保障,同步的粗集料空隙被大量的水泥和细集料填充,使其在混合料内硬化后的水泥石及细集料混合物占用较小体积,并能够分开粗集料形成的空间,粗集料与细集料配合混合料形成骨架结构之后,石料间互相紧密嵌挤,可全面提升混合料的内摩擦角,进而提升其强度,利用回收再生料达到长期使用抗裂性能改善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处理的铣刨工序中,预先用石灰标记再生区域边缘线,所述基层处理的再生机每隔50m检测和记录其工作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摊铺过程中,其接缝与调头处理时施工人员在对纵向接缝进行处理,应对道路宽度进行合理的设置,若是发生纵向重叠的情况,就要采取全幅施工方法,将重叠量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处理中新集料掺配比例控制在30%以内,所述胶轮压路机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每小时3千米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摊铺的前一天要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10m,在平曲线上间隔为5m,做出标记,并打好导向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导向控制线高度,挂好导向控制线,用于控制摊铺机摊铺厚度的控制线的钢丝拉力应不小于800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加固处理具体采用针对原有路面进行翻浆、车辙、沉陷的病害作业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温摊铺过程中,要对全幅施工与半幅施工的时间差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按照工程施工需求,适当的加大铺设重叠量,在对横向调头进行处理时,应事先对产生的横向接缝进行处理,以免设备停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机在铣刨拌和时混合料会向中间传送带位置收拢拌和,其水泥与碎石撒布过程中在纵断面上均匀分布,横断面可以不全部覆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养生处理包括将透水无纺土工布湿润,然后人工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基层顶面,覆盖2小时后,再用喷雾洒水车洒水,在7天内应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28天内正常养护,养生结束后,应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属于市政公路建设领域,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预裂式振动搅拌再生加固工艺,通过加工过程中的数值强度对其路基的其他基层进行加固处理,同步配合准备工序的摊铺高程的配合放样作业,使其后续施工作业精确标准化,使其后续加入粗集料加以震动落料摊铺的的配合下形成相互嵌挤的骨架结构,使其在混合料内硬化后的水泥石及细集料混合物占用较小体积,并能够分开粗集料形成的空间,粗集料与细集料配合混合料形成骨架结构之后,石料间互相紧密嵌挤,可全面提升混合料的内摩擦角,进而提升其强度,利用回收再生料达到长期使用抗裂性能改善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商健林,张建军,方博文,刘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北极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