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软弱土体的毛石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77497发布日期:2022-07-26 20:2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软弱土体的毛石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工程的软基处理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软弱土体的毛石路基结构。


背景技术:

2.城市道排工程施工时,由于城市地下结构复杂,路基施工的难度较大,尤其是软弱地基,施工更为困难。现有施工技术中,对于淤泥、淤泥质土、粉质黏土等软弱地基通常采用全断面换填的方法进行处理,将路基范围内的软弱地基全部或部分挖除,回填级配碎石、中粗砂等并碾压密实后形成路基。但是,由于路基范围内全断面换填会产生大量的弃置土方,土方一般需弃置至几十公里外的弃土场,运输成本高,同时土方弃置不利于环保;且路基范围内全断面换填需要大量换填材料,包括级配碎石、中粗砂等换填材料,存在工程造价高等问题。综合考虑,全断面换填在经济性及环境友好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性。
3.申请号为201620850919.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用于浅层软基加固的压填片石和/或块石复合地基,该技术最终是形成由压入片石和/或块石的浅层软弱土体层、密实碎石层共同组成一种复合地基结构。但是,密实碎石层下为软弱土体层,软弱土体层中存在软弱土体或片石/块石直接接触碎石层,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难以保证路基质量。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质量可靠、环保经济的基于软弱土体的毛石路基结构。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软弱土体的毛石路基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在软弱土体上的毛石软基混合层、毛石层和级配碎石垫层,其中毛石软基混合层为压入毛石至软弱土体内形成的混合结构。
6.按上述方案,所述毛石软基混合层的厚度为10~30cm。
7.按上述方案,所述毛石软基混合层中毛石的直径或厚度为20~60cm。
8.按上述方案,所述毛石层的厚度为30~100cm。
9.按上述方案,所述毛石层采用厚度或直径为10~40cm的毛石多次填筑。
10.按上述方案,所述毛石层每次填筑的高度不大于50cm。
11.按上述方案,所述级配碎石垫层的厚度为10~15cm。
12.按上述方案,所述级配碎石垫层采用直径或厚度为3~6cm的碎石铺设。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级配碎石垫层下方铺设有毛石层,毛石层的下部为毛石软基混合层,这种三层结构与浅层软基加固的压填片石和/或块石复合地基相比,毛石层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垫层不与软弱土体直接接触,可有效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保证了道路施工质量;2、本实用新型无需全断面挖除全部软弱土体,降低了工程造价和运输成本,环保经济;采用天然开采状态的毛石铺设,相对于压填片石和/或块石,原
材料获得更容易,工程造价低;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其中:1、毛石;2、级配碎石;3、软弱土体层;4、毛石软基混合层;5、毛石层;6、级配碎石垫层,7、软弱土体。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17.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软弱土体的毛石路基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在软弱土层7 上的毛石软基混合层4、毛石层5和级配碎石垫层6,其中毛石软基混合层4为压入毛石1至软弱土体7内形成的混合结构。
18.优选地,所述毛石软基混合层4的厚度为10~30cm;毛石软基混合层4中毛石1的直径或厚度为20~60cm。
19.优选地,毛石层5的厚度为30~100cm;毛石层5采用厚度或直径为10~40cm的毛石1 多次填筑(竖向分层填筑),每次填筑的高度不大于50cm;填筑时先铺大块毛石1,毛石1 大面向下,小面向上。
20.优选地,所述级配碎石垫层6的厚度为10~15cm;级配碎石垫层6采用直径或厚度为3~ 6cm的碎石铺设。
21.按上述技术方案,毛石层5的毛石1的直径或厚度为10-40cm;
22.实施例一
23.一种基于软弱土体7的回填毛石1路基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在软弱土层3上的毛石软基混合层4、毛石层5和级配碎石垫层6。所述回填毛石1路基结构的施工过程为:将直径或厚度为20~60cm的毛石1摊铺在软弱土体7上,先铺大块毛石1,毛石1大面向下,小面向上,通过机械静压、振动碾压后,形成30cm厚的毛石软基混合层4;再摊铺毛石1,通过机械静压、振动碾压后,形成30cm的毛石层5;最后在毛石层5上摊铺直径或厚度为3~ 6cm的级配碎石2,形成10cm厚的级配碎石垫层6。
24.实施例二
25.一种基于软弱土体7的回填毛石1路基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在软弱土层3上的毛石软基混合层4、毛石层5和级配碎石垫层6。所述回填毛石1路基结构的施工过程为:将直径或厚度为20~60cm的毛石1摊铺于软弱土体7上,先铺大块毛石1,毛石1大面向下,小面向上,通过机械静压、振动碾压后,形成10cm厚的毛石软基混合层4;再摊铺毛石1,通过机械静压、振动碾压后,形成80cm的毛石层5;最后在毛石层5上摊铺直径或厚度为3~ 6cm的级配碎石2,形成15cm厚的级配碎石垫层6。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软弱土体的毛石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在软弱土体上的毛石软基混合层、毛石层和级配碎石垫层,其中毛石软基混合层为压入毛石至软弱土体内形成的混合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石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石软基混合层的厚度为10~30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石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石软基混合层中毛石的直径或厚度为20~60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石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石层的厚度为30~100c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毛石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石层采用厚度或直径为10~40cm的毛石多次填筑。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毛石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石层每次填筑的高度不大于50c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石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垫层的厚度为10~15cm。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石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垫层采用直径或厚度为3~6cm的碎石铺设。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软弱土体的毛石路基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在软弱土体上的毛石软基混合层、毛石层和级配碎石垫层,其中毛石软基混合层为压入毛石至软弱土体内形成的混合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级配碎石垫层下方铺设有毛石层,毛石层的下部为毛石软基混合层,这种三层结构与浅层软基加固的压填片石和/或块石复合地基相比,毛石层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垫层不与软弱土体直接接触,可有效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保证了道路施工质量。保证了道路施工质量。保证了道路施工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杨谦 陈贽 陈伟锋 白额尔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31
技术公布日:2022/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