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2324发布日期:2022-01-12 06:0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桥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当墩柱两侧的贝雷梁支架高度不一致时,即产生非线性高差时,多采用砂筒进行调节,但是砂筒调节高度有限,而且采用采用砂筒调节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能够适应较大范围高差调节,更加安全可靠。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包括:对称固接在墩柱两侧的牛腿,以及沿轴向抵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牛腿上部的支撑管,具有与配置在所述墩柱两侧的贝雷梁间高差等长的轴向高度,所述支撑管通过紧固件箍紧在所述墩柱。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通过在其中一个牛腿上安装支撑管,且支撑管具有与墩柱两侧的贝雷梁间高差等长的轴向高度,能够适应较大高差的调节,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7.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8.进一步地,所述墩柱上穿设有平行于所述墩柱直径方向的钢棒,所述牛腿固接在所述钢棒。
9.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所在平面与所述墩柱的轴线垂直。
10.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具有抱箍所述墩柱的第一环绕部,以及抱箍所述支撑管的第二环绕部。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绕部和所述第二环绕部形成闭环。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绕部和所述第二环绕部为一体结构。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环绕部位于所述第一环绕部的外侧。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绕部和所述第二环绕部整体均呈矩形。
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与所述贝雷梁之间设有型钢。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18.图2 为图1中紧固件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
21.10、牛腿;11、钢棒;
22.20、墩柱;
23.30、支撑管;31、紧固件;311、第一环绕部;312、第二环绕部;
24.40、贝雷梁;41、型钢。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1。
27.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1包括牛腿10和支撑管30。
28.其中,牛腿10对称固接在墩柱20两侧。
29.具体地,墩柱20上穿设有平行于墩柱20直径方向的钢棒11,牛腿10固接在钢棒11上。
30.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钢棒11相互平行,且与墩柱20的轴线垂直,两个钢棒11对称分布在墩柱20的轴线的两侧,两个钢棒11均穿设在墩柱20上的预设孔内。
31.作为一例,两个牛腿10固定连接在两个钢棒11上,且两个牛腿10在墩柱20的轴线的两侧对称布置。
32.支撑管30沿平行于墩柱20的轴线方向布置,支撑管30的下端抵接在其中一个牛腿10的上表面。
33.支撑管30贴靠在墩柱20的外壁,并通过紧固件31箍紧在墩柱20上。
34.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管30的轴向长度等于墩柱20两侧的贝雷梁40间存在的高差。
35.可以理解的是,支撑管30的下料长度等于实际施工中两侧贝雷梁40间的高差,因此,可以满足较大高差的调节。
36.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管30的顶部,以及另一牛腿10的顶部均固接有高度相同的型钢41,两侧的贝雷梁40分别固定在相对应的型钢41上,型钢41起到过渡支撑的作用。
37.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31所在的平面与墩柱20的轴线保持垂直。
38.具体地,紧固件31具有抱箍墩柱20的第一环绕部311,以及抱箍支撑管30的第二环绕部312。
39.作为一例,第一环绕部311和第二环绕部312形成闭环,且两者为一体结构。
4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环绕部312位于第一环绕部311的外侧。
41.可选地,第一环绕部311和第二环绕部312整体均呈矩形.
4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通过在其中一个牛腿上安装支撑管,且支撑管具有与墩柱两侧的贝雷梁间高差等长的轴向高度,能够适应较大高差的调节,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43.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代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固接在墩柱两侧的牛腿,以及沿轴向抵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牛腿上部的支撑管,具有与配置在所述墩柱两侧的贝雷梁间高差等长的轴向高度,所述支撑管通过紧固件箍紧在所述墩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墩柱上穿设有平行于所述墩柱直径方向的钢棒,所述牛腿固接在所述钢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所在平面与所述墩柱的轴线垂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具有抱箍所述墩柱的第一环绕部,以及抱箍所述支撑管的第二环绕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绕部和所述第二环绕部形成闭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绕部和所述第二环绕部为一体结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绕部位于所述第一环绕部的外侧。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绕部和所述第二环绕部整体均呈矩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与所述贝雷梁之间设有型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贝雷梁支架非线性高差调节装置,包括:对称固接在墩柱两侧的牛腿,以及沿轴向抵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牛腿上部的支撑管,具有与配置在所述墩柱两侧的贝雷梁间高差等长的轴向高度,所述支撑管通过紧固件箍紧在所述墩柱。通过在其中一个牛腿上安装支撑管,且支撑管具有与墩柱两侧的贝雷梁间高差等长的轴向高度,能够适应较大高差的调节,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较高的安全性。有较高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春珲 曹英鑫 郑荔武 赖炳增 龙威 龙庆 湛增光 李新明 张海洋 罗文亮 修文虎 艾港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1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