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2896发布日期:2022-09-14 13:11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机箱体,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属于道路养护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日渐增多,路面就地热再生显得尤为重要,就地热再生加热机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沥青路面的加热,以方便后续铣刨机对路面进行铣刨。市场现有的加热机对路面加热时,两侧会泄露热风,对两侧的绿化带造成损坏,热风循环路径不合理,导致加热速度较慢,致使整个就地热再生工作进行缓慢,工期较长,热量不能很好的传递给地面,燃料利用率较低,箱体较复杂,维修不方便。因此,研发一种能源利用率高、速度快的加热机箱体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包括上箱体部分、下箱体部分、侧箱体部分和热风循环系统;
6.上箱体部分包括循环风机、燃烧器和燃烧室,循环风机与燃烧室连接,燃烧器与燃烧室连接;
7.下箱体部分包括热风箱和扰流挡板,扰流挡板位于热风箱底部,且与热风箱铰链连接;
8.侧箱体部分包括侧箱体,侧箱体通过伸缩机构与机箱连接;
9.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热风入口、回风入口、热风出口和侧回风通道,热风入口位于热风箱前端上侧并与循环风机连接,热风出口位于燃烧室底部,回风入口位于与上箱体部分且与循环风机相连,侧回风通道位于侧箱体部分且与循环风机连通。
10.所述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优选方案,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油缸、伸缩导杆和伸缩隔热布,伸缩油缸同时连接侧箱体和热风箱,伸缩油缸驱动侧箱体沿着伸缩导杆来回移动,伸缩隔热布(设置在侧箱体上。
11.所述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优选方案,伸缩机构还包括伸缩圆管和伸缩矩形管,伸缩矩形管和伸缩圆管均设置在侧箱体和热风箱之间,伸缩矩形管位于伸缩圆管外侧,伸缩圆管底部设置有横向长条孔。
12.所述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优选方案,热风箱底部设置有前密后疏的长条风孔。
13.所述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优选方案,侧箱体底部四周设置的石棉隔热条,石棉隔热条中间均匀设置多个吸风口,通过侧伸缩矩形管连接到循环风机入口。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优化了热风循环结构与方式,提高了热交换风量,可将燃烧室热量更多的传递到地面,以此提高热效率,增加燃料利用率,结构也更加简单。
16.2.箱体两侧有伸缩结构,可根据路面宽度进行调节,方便运输。
17.3.底部扰流挡板与热风箱为铰链连接,避免与地面障碍物剐蹭,风压较高时,也会受风压抬起,避免阻碍热风流动。
18.4.箱体底部四周设置的石棉隔热条可有效隔绝热风外露,避免对两侧绿化带的破坏。
19.5.伸缩圆管底部的长条孔射出的热风可对地面进行接触散热,相比热辐射,接触散热效率更高,伸缩圆管之间的翼板可将热风阻挡在地面表面,增加热交换。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视图。
24.图中各标号:1.循环风机;2.燃烧室;3.燃烧器;4.热风出口;5.侧箱体;6.热风入口;7.伸缩导杆;8.伸缩油缸;9.伸缩隔热布;10.石棉隔热条;11.伸缩圆管;12.热风箱;13.扰流挡板;14.伸缩矩形管;15.侧回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参考图1及图2,一种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包括上箱体部分、下箱体部分、侧箱体部分和热风循环系统。
27.上箱体部分包括循环风机1、燃烧器3和燃烧室2,循环风机1与燃烧室2连接,燃烧器3与燃烧室2连接。
28.下箱体部分包括热风箱12和扰流挡板13,热风箱12底部设置有前密后疏的长条风孔,热风由此吹向地面,对地面进行接触传热,扰流挡板13位于热风箱12底部,与热风箱12铰链连接,并与热风箱12同宽,将长条风孔均匀的分为五个区域,热风在热风箱12底部向后端流动时,扰流挡板13可将热风压向地面,避免热风分层,保证热传递。
29.侧箱体部分包括侧箱体5,侧箱体5通过伸缩机构与机箱连接。
30.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热风入口6、回风入口、热风出口4和侧回风通道15,热风入口6位于热风箱12前端上侧并与循环风机1连接,热风出口4位于燃烧室2底部,回风入口位于与上箱体部分且与循环风机1相连,侧回风通道15位于侧箱体部分且与循环风机1连通。
31.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油缸8、伸缩导杆7和伸缩隔热布9,伸缩油缸8同时
连接侧箱体5和热风箱12,伸缩油缸8驱动侧箱体5沿着伸缩导杆7来回移动,以此实现侧箱体5的伸缩,保证路面加热宽度,伸缩隔热布9设置在侧箱体5上,可保证侧箱体5伸缩时,热风不外泄,防止绿化带的破坏。
32.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还包括伸缩圆管11和伸缩矩形管14,伸缩矩形管14和伸缩圆管11均设置在侧箱体5和热风箱12之间,伸缩矩形管14位于伸缩圆管11外侧,伸缩圆管11底部设置有横向长条孔。侧面伸缩圆管11与热风箱12相通,一部分热风通过伸缩圆管11对侧面的地面进行接触传热,接触散热比辐射散热效果更好。
33.参考图3,侧箱体5底部四周设置的石棉隔热条10,石棉隔热条10中间均匀设置多个吸风口,通过侧伸缩矩形管14连接到循环风机1入口,对侧面进行热风回收,避免对绿化带的损害。
34.整个箱体风路循环过程如下:风由循环风机1吹入燃烧室2进行燃烧加热,进而热风由进风口进入热风箱12,一部分热风经底部吹向地面,另一部分热风通过两侧的伸缩圆管11吹向地面,最后经回风入循环风机1吸入燃烧2室进入下一个循环。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体部分、下箱体部分、侧箱体部分和热风循环系统;上箱体部分包括循环风机(1)、燃烧器(3)和燃烧室(2),循环风机(1)与燃烧室(2)连接,燃烧器(3)与燃烧室(2)连接;下箱体部分包括热风箱(12)和扰流挡板(13),扰流挡板(13)位于热风箱(12)底部,且与热风箱(12)铰链连接;侧箱体部分包括侧箱体(5),侧箱体(5)通过伸缩机构与机箱连接;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热风入口(6)、回风入口、热风出口(4)和侧回风通道(15),热风入口(6)位于热风箱(12)前端上侧并与循环风机(1)连接,热风出口(4)位于燃烧室(2)底部,回风入口位于与上箱体部分且与循环风机(1)相连,侧回风通道(15)位于侧箱体部分且与循环风机(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其特征在于: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油缸(8)、伸缩导杆(7)和伸缩隔热布(9),伸缩油缸(8)同时连接侧箱体(5)和热风箱(12),伸缩油缸(8)驱动侧箱体(5)沿着伸缩导杆(7)来回移动,伸缩隔热布(9)设置在侧箱体(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其特征在于:伸缩机构还包括伸缩圆管(11)和伸缩矩形管(14),伸缩矩形管(14)和伸缩圆管(11)均设置在侧箱体(5)和热风箱(12)之间,伸缩矩形管(14)位于伸缩圆管(11)外侧,伸缩圆管(11)底部设置有横向长条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其特征在于:热风箱(12)底部设置有前密后疏的长条风孔。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其特征在于:侧箱体(5)底部四周设置的石棉隔热条(10),石棉隔热条(10)中间均匀设置多个吸风口,通过侧伸缩矩形管(14)连接到循环风机(1)入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源利用率高、速度快的新型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箱体。其包括上箱体部分、下箱体部分、侧箱体部分和热风循环系统;上箱体部分包括循环风机、燃烧器和燃烧室,循环风机与燃烧室连接,燃烧器与燃烧室连接;下箱体部分包括热风箱和扰流挡板,扰流挡板位于热风箱底部,且与热风箱铰链连接;侧箱体部分包括侧箱体,侧箱体通过伸缩机构与机箱连接;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热风入口、回风入口、热风出口和侧回风通道,热风入口位于热风箱前端上侧并与循环风机连接,热风出口位于燃烧室底部,回风入口位于与上箱体部分且与循环风机相连,侧回风通道位于侧箱体部分且与循环风机连通。侧回风通道位于侧箱体部分且与循环风机连通。侧回风通道位于侧箱体部分且与循环风机连通。


技术研发人员:蔺高才 管延峰 鲁超 张军 侯磊 韩建华 腾飞 陈清亮 刘孝忠 刘宁 杜连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9
技术公布日:2022/9/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