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沉降修护的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65615发布日期:2023-06-15 10:4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沉降修护的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公路路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沉降修护的路基结构。


背景技术:

1、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形结构物,它承受着本身的岩土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是整个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种良好的路基结构非常重要,如:

2、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15210266u公开了一种便于沉降修护的公路路基结构,包括路基层和位于该路基层下方的沙石层,所述沙石层内水平设置有注浆结构,该注浆结构自所述沙石层的一侧插入其内,并延伸至所述沙石层的内部另一侧;所述注浆结构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注浆部,所述注浆部之间相互隔离,且每个注浆部均连接有输送水泥浆液的输送管。有益效果在于:在路基建设时,将注浆结构预埋在沙石层内,在路基运营过程中发生沉降时,无需在路基内钻孔,可保证路基的原有结构;通过在主管体内部设置多个注浆腔,可在路基发生沉降后,通过注浆导管对沉降位置的注浆腔内部注入水泥浆液,对沉降位置进行顶点注浆修护,从而提高路基的修复效率,节省水泥浆液。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路基结构不具备排水通风结构,在雨雪天气容易造成路面沉降,且注浆通道结构不够稳定,容易损坏,导致达不到注浆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沉降修护的路基结构,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沉降修护的路基结构,旨在解决路基结构不具备排水通风结构,在雨雪天气容易造成路面沉降,且注浆通道结构不够稳定,容易损坏,导致达不到注浆效果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沉降修护的路基结构,包括:

3、路面层,所述路面层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混凝土层,且第一混凝土层的外端设置有路基侧板,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下端设置有注浆结构,且注浆结构的下端连接有注浆层,所述注浆层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并连接在注浆结构的下端,且注浆结构的下端连接有下固定板;

4、通风排水结构,所述通风排水结构设置在下固定板的下端并位于路基侧板的内侧,且通风排水结构的下侧连接有地基层。

5、优选的,所述路基侧板关于路面层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路基侧板呈倾斜设置。

6、优选的,所述注浆结构由外管壁、注浆通道和注浆孔构成;

7、外管壁,其连接在第一混凝土层的下端;

8、注浆通道,其设置在外管壁的内部;

9、注浆孔,其设置在外管壁的内部并位于注浆通道的下端。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在注浆层的内部等间距分布。

11、优选的,所述通风排水结构由第二混凝土层、定位立柱、沙土层和排水管道构成;

12、第二混凝土层,其设置在下固定板的下端;

13、定位立柱,其单体分别连接在第二混凝土层的下端左右两侧;

14、沙土层,其设置在第二混凝土层的下侧;

15、排水管道,其设置在沙土层的内部并位于定位立柱的内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沉降修护的路基结构,解决了路基结构不具备排水通风结构,在雨雪天气容易造成路面沉降,且注浆通道结构不够稳定,容易损坏,导致达不到注浆效果的问题;

17、1、通过设置有注浆结构,在路面沉降时,只需将修复液体从注浆通道注入,之后修复液体通过注浆孔进入注浆层的内部,完成注浆修复工作,不需要在路面进行打孔,防止了对路面的二次伤害,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18、2、通过设置有通风排水结构,利用定位立柱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同时降低路基内部应力对路基的损伤,通过设置有沙土层和排水管道可以将路基内部的水排出,防止内部积水过多而造成路基损坏;

19、3、通过设置有路基侧板和第一混凝土层可以加强路基的稳定性,防止其由于重压而向两边倒塌,同时在注浆结构的下端均匀设置有支撑杆,可以对注浆结构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防止其在路面沉降时损坏,而导致修复时注浆效果不佳甚至无法注浆。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沉降修护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沉降修护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侧板关于路面层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路基侧板呈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沉降修护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结构由外管壁、注浆通道和注浆孔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沉降修护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在注浆层的内部等间距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沉降修护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排水结构由第二混凝土层、定位立柱、沙土层和排水管道构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适用于公路路基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便于沉降修护的路基结构,包括:路面层,所述路面层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混凝土层,且第一混凝土层的外端设置有路基侧板,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下端设置有注浆结构,且注浆结构的下端连接有注浆层,所述注浆层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并连接在注浆结构的下端;通风排水结构,所述通风排水结构设置在下固定板的下端并位于路基侧板的内侧,且通风排水结构的下侧连接有地基层。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沉降修护的路基结构,解决了路基结构不具备排水通风结构,在雨雪天气容易造成路面沉降,且注浆通道结构不够稳定,容易损坏,导致达不到注浆效果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卫凯,万波,程继,李超,韩立爽,王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