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护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0524发布日期:2023-01-17 20:18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基护脚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加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路基护脚。


背景技术:

2.路基是轨道或者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路基在长期受压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作用力传递至路基边缘致使路基向两侧滑移,从而影响其承载能力。
3.现有技术通过路基护脚对路基的边缘进行防护,然而路基护脚也是埋置于土壤中获得支撑力,当土壤的承载能力弱时,对路基的边缘的防护能力也会降低。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路基护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基护脚,通过设置中护脚块抵触支撑在主护脚块的侧边下方,末护脚块支撑在中护脚块的侧边下方,依次多级的提供支撑作用力,并在三者底部均连接竖板伸入至土壤中,获得更多来自土壤的支撑力,保证更大的承载支撑力,对路基边缘具有良好的防护支撑能力,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路基护脚,包括主护脚块、中护脚块和末护脚块,所述中护脚块支撑抵触在主护脚块的侧边下方,且末护脚块支撑抵触在中护脚块的侧边下方;所述主护脚块、中护脚块和末护脚块的下方中部均竖向连接有竖板,且竖板分别垂置于主护脚块、中护脚块和末护脚块的底部表面;所述主护脚块、中护脚块和末护脚块的内部均置有主钢筋骨架,且主护脚块、中护脚块和末护脚块下方的竖板内均置有次钢筋骨架。
6.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末护脚块的内部竖向插置有挡板,且挡板的上方贯穿至末护脚块内的主钢筋骨架中。
7.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主护脚块、中护脚块和末护脚块的上方表面均横向开设有排水槽,且排水槽均匀的设置有多个。
8.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主钢筋骨架和次钢筋骨架均通过扎丝捆绑的方式成型,且主钢筋骨架和次钢筋骨架相互连接。
9.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竖板与主护脚块、中护脚块和末护脚块之间均通过浇筑的方式连接为整体。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中护脚块抵触支撑在主护脚块的侧边下方,末护脚块支撑在中护脚块的侧边下方,依次多级的提供支撑作用力,并在三者底部均连接竖板伸入至土壤中,获得更多来自土壤的支撑力,保证更大的承载支撑力,对路基边缘具有良好的防护支撑能力。
12.2.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使末护脚块的内部竖向插置有挡板,且挡板的上方贯穿至末护脚块内的主钢筋骨架中,在使用的过程中,挡板可以使末护脚块受到来自土壤的更多支撑作用力。
附图说明
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路基护脚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路基护脚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主护脚块;2、中护脚块;3、末护脚块;4、挡板;5、竖板;6、主钢筋骨架;7、次钢筋骨架;8、排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17.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路基护脚,包括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中护脚块2支撑抵触在主护脚块1的侧边下方,且末护脚块3支撑抵触在中护脚块2的侧边下方;
18.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的下方中部均竖向连接有竖板5,且竖板5分别垂置于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的底部表面;
19.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的内部均置有主钢筋骨架6,且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下方的竖板5内均置有次钢筋骨架7。
20.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中护脚块2抵触支撑在主护脚块1的侧边下方,末护脚块3支撑在中护脚块2的侧边下方,依次多级的提供支撑作用力,并在三者底部均连接竖板5伸入至土壤中,获得更多来自土壤的支撑力,保证更大的承载支撑力,对路基边缘具有良好的防护支撑能力。
21.在有的技术方案中,末护脚块3的内部竖向插置有挡板4,且挡板4的上方贯穿至末护脚块3内的主钢筋骨架6中。
22.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使末护脚块3的内部竖向插置有挡板4,且挡板4的上方贯穿至末护脚块3内的主钢筋骨架6中,在使用的过程中,挡板4可以使末护脚块3受到来自土壤的更多支撑作用力。
23.在有的技术方案中,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的上方表面均横向开设有排水槽8,且排水槽8均匀的设置有多个。
24.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多个均匀设置的排水槽8,在雨水天气时,可以排水避免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的高处侧边积累较多的水分。
25.在有的技术方案中,主钢筋骨架6和次钢筋骨架7均通过扎丝捆绑的方式成型,且主钢筋骨架6和次钢筋骨架7相互连接。
26.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扎丝捆绑的方式,实现对主钢筋骨架6和次钢筋骨架7的捆绑固定。
27.在有的技术方案中,竖板5与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之间均通过浇筑的方式连接为整体。
28.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浇筑的方式,实现竖板5与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的方便施工目的。
29.工作时,先在地基边缘的土壤上开挖适合的坑槽,然后先施工末护脚块3的主钢筋骨架6和次钢筋骨架7,使二者连接在一起并固定模具后,再使挡板4的底部通过主钢筋骨架6的缝隙插入至其内部,然后再进行末护脚块3的浇筑工作,凝固成型好拆除模具,并采用相同的方法对中护脚块2和主护脚块1进行浇筑工作,且中护脚块2和主护脚块1无需再额外添加挡板4,浇筑完成并成型的主护脚块1侧边抵触在地基的边缘处,之后进行填土工作将中护脚块2、末护脚块3和挡板4埋入土壤中,并使主护脚块1的上半部分漏出,在之后使用过程中中护脚块2给主护脚块1提供支撑稳定作用,同时末护脚块3再给中护脚块2提供支撑稳定作用,并在三者底部竖板5的作用下,获得来自土壤更大的支撑作用力,保证对路基边缘具有更高的稳定支撑防护作用,挡板4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使末护脚块3受到来自土壤的更多支撑作用力,并在雨水天气时,使积累在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一侧的雨水从排水槽8向低处排出,避免雨水的积累。


技术特征:
1.一种路基护脚,包括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护脚块(2)支撑抵触在主护脚块(1)的侧边下方,且末护脚块(3)支撑抵触在中护脚块(2)的侧边下方;所述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的下方中部均竖向连接有竖板(5),且竖板(5)分别垂置于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的底部表面;所述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的内部均置有主钢筋骨架(6),且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下方的竖板(5)内均置有次钢筋骨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基护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末护脚块(3)的内部竖向插置有挡板(4),且挡板(4)的上方贯穿至末护脚块(3)内的主钢筋骨架(6)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基护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的上方表面均横向开设有排水槽(8),且排水槽(8)均匀的设置有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基护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钢筋骨架(6)和次钢筋骨架(7)均通过扎丝捆绑的方式成型,且主钢筋骨架(6)和次钢筋骨架(7)相互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基护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5)与主护脚块(1)、中护脚块(2)和末护脚块(3)之间均通过浇筑的方式连接为整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基加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路基护脚,包括主护脚块、中护脚块和末护脚块,中护脚块支撑抵触在主护脚块的侧边下方,且末护脚块支撑抵触在中护脚块的侧边下方,主护脚块、中护脚块和末护脚块的下方中部均竖向连接有竖板,且竖板分别垂置于主护脚块、中护脚块和末护脚块的底部表面,主护脚块、中护脚块和末护脚块的内部均置有主钢筋骨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中护脚块抵触支撑在主护脚块的侧边下方,末护脚块支撑在中护脚块的侧边下方,依次多级的提供支撑作用力,并在三者底部均连接竖板伸入至土壤中,获得更多来自土壤的支撑力,保证更大的承载支撑力,对路基边缘具有良好的防护支撑能力。对路基边缘具有良好的防护支撑能力。对路基边缘具有良好的防护支撑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许学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沂市易瑞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8
技术公布日:2023/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