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道路拼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2933发布日期:2023-04-19 11:49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既有道路拼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既有道路拼宽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道路交通量的不断增加,部分既有道路通行能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需要对既有道路进行改扩建。既有道路的结构通常为:底层铺设垫层,垫层之上铺设挡墙和路基填料,路基填料之上又依次铺设路基垫层、现浇层和铺装层。现有的道路扩宽方法多直接将既有道路按照上述既有道路的原本结构进行简单的扩宽,但该扩宽方式如遇道路两旁涉水的环境时,会压缩河道原有的空间,影响河道行洪,并且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既有道路拼宽结构,可在扩宽既有道路的同时供水流流通。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既有道路拼宽结构,包括:垫层,水平铺设于既有道路的原垫层的侧方;挡墙组件,铺设于所述垫层的上方,所述挡墙组件的内部沿所述既有道路的长度方向贯穿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可供水流通;现浇层,铺设于所述挡墙组件的上方并与所述既有道路的原现浇层平齐,所述现浇层至少部分搭设于所述既有道路的原路基垫层之上;铺装层,铺设于所述现浇层之上并与所述既有道路的原铺装层平齐,所述铺装层至少部分搭设于所述既有道路的所述原现浇层之上。

3、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垫层、挡墙组件、现浇层以及铺装层,可以解决既有道路宽度不够的问题,实现既有道路的扩宽,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拼宽结构中设置有挡墙组件,挡墙组件内部开设有供水流通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可有效减小拼宽结构对河道空间的压缩,河道内的水还是可以正常通过水流通道进行流通,从而解决了结构内部过水通道的问题,可最大限度减少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在兼具一定景观性的同时还可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墙组件包括第一挡墙、第二挡墙和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垫层之上,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均竖直设置且均沿所述既有道路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在所述既有道路的宽度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水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之间。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挡墙贴合于所述既有道路的原挡墙,所述第二挡墙穿设有多个孔洞,多个所述孔洞沿所述第二挡墙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孔洞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顶板,所述第一挡墙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挡墙的顶部均开设有l型的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相对设置,所述顶板的两个侧边分别搭设于两个所述限位槽上,所述顶板的两个侧面分别抵顶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所述现浇层位于所述顶板之上。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搭板,所述第一挡墙贴合于所述既有道路的原挡墙,所述第一挡墙背离所述第二挡墙的一侧设置有牛腿结构,所述搭板的一侧搭设于所述既有道路的路基填料上,所述搭板的另一端搭设于所述牛腿结构之上,所述现浇层位于所述搭板之上。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搭板通过锚栓与所述牛腿结构固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现浇层与所述原路基垫层之间沿所述既有道路宽度方向的搭接距离,以及所述铺装层与所述原现浇层之间沿所述既有道路宽度方向的搭接距离均大于等于50厘米且小于等于500厘米。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铺装层的边缘设置有防撞护栏,所述防撞护栏沿所述既有道路的长度方向延伸。

1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既有道路拼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道路拼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组件包括第一挡墙、第二挡墙和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垫层之上,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均竖直设置且均沿所述既有道路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在所述既有道路的宽度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水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道路拼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墙贴合于所述既有道路的原挡墙,所述第二挡墙穿设有多个孔洞,多个所述孔洞沿所述第二挡墙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孔洞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道路拼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所述第一挡墙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挡墙的顶部均开设有l型的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相对设置,所述顶板的两个侧边分别搭设于两个所述限位槽上,所述顶板的两个侧面分别抵顶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所述现浇层位于所述顶板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道路拼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搭板,所述第一挡墙贴合于所述既有道路的原挡墙,所述第一挡墙背离所述第二挡墙的一侧设置有牛腿结构,所述搭板的一侧搭设于所述既有道路的路基填料上,所述搭板的另一端搭设于所述牛腿结构之上,所述现浇层位于所述搭板之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既有道路拼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板通过锚栓与所述牛腿结构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道路拼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层与所述原路基垫层之间沿所述既有道路宽度方向的搭接距离,以及所述铺装层与所述原现浇层之间沿所述既有道路宽度方向的搭接距离均大于等于50厘米且小于等于500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道路拼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装层的边缘设置有防撞护栏,所述防撞护栏沿所述既有道路的长度方向延伸。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既有道路拼宽结构,包括:垫层,水平铺设于既有道路的原垫层的侧方;挡墙组件,铺设于垫层的上方,挡墙组件的内部沿既有道路的长度方向贯穿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可供水流通;现浇层,部分搭设于既有道路的原路基垫层之上;铺装层,铺设于现浇层之上并与既有道路的原铺装层平齐,铺装层至少部分搭设于既有道路的原现浇层之上。本技术可以解决既有道路宽度不够的问题,实现既有道路的扩宽,挡墙组件内部开设有供水流通的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可有效减小拼宽结构对河道空间的压缩,从而解决了结构内部过水通道的问题,可最大限度减少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在兼具一定景观性的同时还可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涛,朱国金,汤庆超,万军,蒋利宏,尹正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