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城市道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8256发布日期:2023-06-04 15:39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城市道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道路建设,特别是一种新式城市道路。


背景技术: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道路也越来越平整和宽敞,以便车辆通行,然而,目前绝大多数车市道路交叉路口的转弯半径较小,导致很多转弯半径大的车辆不易顺利通过。

2、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新式的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包括横向道路、纵向道路和若干人行道,横向道路和纵向道路交叉设置形成交叉路口,人行道沿横向道路和纵向道路的外侧设置,人行道朝向交叉路口的一侧设有第一路缘石,交叉路口的拐角设有海绵蓄水道路结构,海绵蓄水道路结构朝向交叉路口的一侧设有第二路缘石,第一路缘石的半径大于第二路缘石的半径。

3、通过上述结构,此新式的一种新式城市道路通过设置第一路缘石和第二路缘石,第一路缘石的半径大于第二路缘石的半径,当转弯半径较大的车辆(如消防车)转弯时,车辆在横向道路、纵向道路和海绵蓄水道路结构上行走;当转弯半径较小的车辆(如小客车或者公交车)转弯时,车辆在横向道路和纵向道路上行走,由此,该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便于转弯半径较大的车辆和转弯半径较小的车辆通过。

4、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由于转弯半径大的车辆是在第一路缘石和第二路缘石之间的空隙中通过,其中,第二路缘石位于转弯时的外侧,对司机的要求较高,稍有不慎,车辆则容易与转弯时外侧的路缘石发生刮擦、碰撞。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式城市道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转弯半径车辆在上述结构城市道路转弯时,车辆容易被转弯外侧的路缘石刮擦、碰撞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式城市道路,包括:横向道路、纵向道路、人行道;横向道路和所述纵向道路交叉设置形成交叉路口;

3、人行道沿所述横向道路和所述纵向道路的外侧设置;

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路缘石、台阶

5、路缘石设置在所述人行道靠近所述交叉路口的一侧;

6、交叉路口的每个拐角处均设置台阶,台阶高度高于交叉路口路面且低于路缘石高度,并且台阶高出交叉路口路面5~10cm;

7、台阶的一侧与路缘石相贴且台阶与路缘石相贴的侧壁为第一弧形壁;

8、台阶靠近交叉路口中心的侧壁为第二弧形壁;

9、第一弧形壁的半径大于第二弧形壁的半径。

10、优选地,台阶为中空结构内设蓄水腔,台阶的顶面开设若干与蓄水腔相连通的进水通道;

11、包括:出水龙头、水泵和水管,水泵容纳设置于蓄水腔中,水管的一端与水泵出水端相连通;出水龙头设置于人行道上,水管的另一端与出水龙头相连通。

12、优选地,台阶包括:不锈钢箱体和设置于不锈钢箱体顶面上的混凝土层;不锈钢箱体内腔形成蓄水腔;不锈钢箱体的上表面间隔开设多个第一进水孔;混凝土层内贯通混凝土层开设多个第二进水孔;

13、各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一一对应连通形成若干进水通道,并与蓄水腔相连通。

14、优选地,蓄水腔包括多根支撑柱,支撑柱撑立在不锈钢箱体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

15、优选地,支撑柱为不锈钢实心柱体;支撑柱的顶端与不锈钢箱体的内顶壁焊接;支撑柱的底端与不锈钢箱体的内底壁焊接。

16、优选地,第二进水孔中填充设置过滤部。

17、优选地,第二进水孔的孔底内设置透水混凝土制成的支撑板;过滤部包括:多块碎石,碎石搭接设置于支撑板上。

18、优选地,包括:透水网盖,透水网盖盖合设置于第二进水孔的顶部孔口上;第二进水孔顶部孔口内壁上设置有搭接环,透水网盖搭接在搭接环上。

19、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20、1)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新式城市道路,一种新式城市道路包括横向道路、纵向道路、人行道、路缘石以及台阶,横向道路和纵向道路交叉设置形成交叉路口,人行道沿横向道路和纵向道路的外侧设置,路缘石设置在人行道靠近交叉路口的一侧,在交叉路口的每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上述台阶,台阶的高度高于交叉路口并低于路缘石,并且台阶高出交叉路口的高度为5-10cm,台阶的一侧与路缘石相贴且台阶与路缘石相贴的一侧壁为第一弧形壁,台阶靠近交叉路口中心的一侧壁为第二弧形壁,第一弧形壁的半径大于第二弧形壁的半径。通过该结构当转弯半径较大的车辆(如消防车)转弯时,由于转弯半径较大的车辆的底盘较高,因此车辆可直接驶上上述台阶并沿着上述第一路缘石转弯;当转弯半径较小的车辆(如小客车或者公交车)转弯时,车辆在横向道路和纵向道路上行走并沿着台阶靠近交叉路口中心的一侧壁进行转弯,由此,该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可以使得转弯半径较大的车辆和转弯半径较小的车辆顺利通过。而且转弯半径较大的车辆在台阶上转弯时,车辆转弯的外侧无路缘石,所以车辆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式城市道路上转弯时,车辆不会被转弯外侧的路缘石刮擦、碰撞,车辆行驶更加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式城市道路,包括:横向道路、纵向道路、人行道;横向道路和所述纵向道路交叉设置形成交叉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台阶为中空结构内设蓄水腔,台阶的顶面开设若干与蓄水腔相连通的进水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式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台阶包括:不锈钢箱体和设置于不锈钢箱体顶面上的混凝土层;不锈钢箱体内腔形成蓄水腔;不锈钢箱体的上表面间隔开设多个第一进水孔;混凝土层内贯通混凝土层开设多个第二进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式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蓄水腔包括多根支撑柱,支撑柱撑立在不锈钢箱体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式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支撑柱为不锈钢实心柱体;支撑柱的顶端与不锈钢箱体的内顶壁焊接;支撑柱的底端与不锈钢箱体的内底壁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式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第二进水孔中填充设置过滤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式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第二进水孔的孔底内设置透水混凝土制成的支撑板;过滤部包括:多块碎石,碎石搭接设置于支撑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式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网盖,透水网盖盖合设置于第二进水孔的顶部孔口上;第二进水孔顶部孔口内壁上设置有搭接环,透水网盖搭接在搭接环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式城市道路,包括横向道路和纵向道路,横向道路和纵向道路交叉形成交叉路口;人行道,人行道沿横向道路和纵向道路的外侧设置;路缘石,设置在人行道靠近交叉路口的一侧;台阶,交叉路口的每个拐角处均设置有台阶,台阶的高度高于交叉路口并低于路缘石,台阶高出交叉路口的高度为5‑10cm,台阶的一侧与路缘石相贴且台阶该侧侧壁为第一弧形壁,台阶靠近交叉路口中心的一侧壁为第二弧形壁,第一弧形壁的半径大于第二弧形壁。该城市道路便于不同转弯半径的车辆顺利通过。而且转弯半径较大的车辆在台阶上转弯时,车辆转弯的外侧无路缘石,所以车辆不会被转弯外侧的路缘石刮擦、碰撞,行驶更加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杨飞,杨立柱,文浩,邱学庆,张鑫,普文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