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跨越构筑物的低高度轨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72346发布日期:2023-03-08 02:4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可跨越构筑物的低高度轨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跨越构筑物的低高度轨道装置。


背景技术:

2.有轨电车主要沿城市市政道路地面铺设,市政道路下埋设众多管道,如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军用等,管道埋深较浅,另外市政道路存在大量的地面既有桥。
3.在现有技术中:
4.(1)大部分管道恰逢有轨电车施工,同步进行了搬迁改造,部分进行新建土建箱涵结构的跨越;但部分管道由于与产权单位及军用单位协调困难且周期长,往往制约有轨电车工期。另外前期物探单位无法全部探明沿线所有管线,后期施工临时开挖发现管线,临时搬迁成本高、工期拖长。通常埋深大的管线对有轨电车工程影响较小,主要集中在埋深浅侵入轨道道床范围,同时又较难迁改的管线。
5.(2)既有地面桥存在既有桥伸缩缝与有轨电车线路为斜交,轨道的轨枕落在伸缩缝上,这是规范不允许的。
6.上述现有技术的主要缺陷为:
7.(1)大管道截断轨道道床,导致轨道轨枕布置困难。一种是轨枕落在管道上,钢轨基础稳定性差,同时易压坏管道;另一种是管道处轨枕无空间布置,导致轨枕间距拉大,车辆荷载下钢轨挠曲变形大,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度。
8.(2)大管道迁改费用较高,如进行新建土建箱涵结构的跨越,增加了工程投资。
9.(3)轨道斜交桥梁伸缩缝,一般只能通过加大轨枕间距跨域,增加了钢轨的下挠变形。
10.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研发一种可跨越构筑物的低高度轨道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11.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跨越构筑物的低高度轨道装置,解决目前大管道截断轨道道床,导致轨道轨枕布置困难的问题。
1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跨越构筑物的低高度轨道装置,包括两处道床以及分别预埋在道床内的轨枕,还包括一对横跨两处所述道床的一对轨槽;
13.每一所述轨槽与所述轨枕之间分别设置有轨槽弹性垫板;所述轨槽的两端分别穿设有若干对轨槽固定螺栓,分别用于将所述轨槽以及所述轨槽弹性垫板固定在所述轨枕上;
14.每一所述轨槽沿长度方向还分别设置有若干对扣件,分别用于固定轨道。
15.较佳地,所述轨槽由一底板、以及固定在底板的上的二立板组成,一所述底板与二所述立板组合后的形状为u形。
16.较佳地,二所述立板与一所述底板之间分别通过若干肋板固定连接。
17.较佳地,所述扣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扣件包括弹条座、弹条、弹条固定螺栓以及轨距块;
18.所述弹条座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条通过所述弹条固定螺栓与所述弹条座固定连接;所述轨距块在所述弹条以及所述弹条座配合下,用于对所述轨道限位。
19.较佳地,所述轨槽与所述轨道之间设置有轨道弹性垫板。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设计,轨槽两端固定在轨枕上,可直接跨越大管道或斜交伸缩缝,确保了轨道结构的安全,降低维保量,同时又节省了大管道管线搬迁增加的工程费用,节省工期;进一步地轨槽弹性垫板和轨道弹性垫板设置,有效保证轨道的下挠位移在规范要求内,从而提高行车舒适度。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俯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a-a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道床、2轨枕、3轨槽、31底板、32立板、33肋板、4轨槽弹性垫板、5轨槽固定螺栓、6轨道、7扣件、71弹条座、72弹条、73弹条固定螺栓、74轨距块、8轨道弹性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27.实施例:
28.如图1-图3所示,可跨越构筑物的低高度轨道装置,包括两处道床1以及分别预埋在道床1内的轨枕2,还包括一对横跨两处道床1的一对轨槽3;
29.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创新在于,轨槽3两端采用轨槽固定螺栓5固定在轨枕2上,可直接跨越大管道或斜交伸缩缝。
30.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每一轨槽3与轨枕2之间分别设置有轨槽弹性垫板4;轨槽3的两端分别穿设有两对轨槽固定螺栓5,分别用于将轨槽3以及轨槽弹性垫板4固定在轨枕2上;
31.每一轨槽3沿长度方向还分别设置有若干对扣件7,分别用于固定轨道6。
32.轨槽3由一底板31、以及固定在底板31的上的二立板32组成,一底板31与二立板32组合后的形状为u形,提升轨槽3的抗弯刚度,轨槽3净跨可在0~1.7m之间调节,最大净跨1.7m下;二立板32与一底板31之间分别通过若干肋板33固定连接,提升轨槽3稳定性。
33.扣件7间距可根据跨越大管道宽度,在0.5~0.7m调整;扣件7设置在底板31上,扣件7包括弹条座71、弹条72、弹条固定螺栓73以及轨距块74;
34.弹条座71与底板31固定连接,弹条72通过弹条固定螺栓73与弹条座71固定连接;轨距块74在弹条72以及弹条座71配合下,用于对轨道6限位。
35.轨槽3与轨道6之间设置有轨道弹性垫板8,轨道6下挠位移约1.9mm,小于规范要求2mm,满足有轨电车行车安全和舒适度要求。
36.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可跨越构筑物的低高度轨道装置,包括两处道床以及分别预埋在道床内的轨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横跨两处所述道床的一对轨槽;每一所述轨槽与所述轨枕之间分别设置有轨槽弹性垫板;所述轨槽的两端分别穿设有若干对轨槽固定螺栓,分别用于将所述轨槽以及所述轨槽弹性垫板固定在所述轨枕上;每一所述轨槽沿长度方向还分别设置有若干对扣件,分别用于固定轨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跨越构筑物的低高度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槽由一底板、以及固定在底板的上的二立板组成,一所述底板与二所述立板组合后的形状为u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跨越构筑物的低高度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二所述立板与一所述底板之间分别通过若干肋板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跨越构筑物的低高度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扣件包括弹条座、弹条、弹条固定螺栓以及轨距块;所述弹条座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条通过所述弹条固定螺栓与所述弹条座固定连接;所述轨距块在所述弹条以及所述弹条座配合下,用于对所述轨道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跨越构筑物的低高度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槽与所述轨道之间设置有轨道弹性垫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跨越构筑物的低高度轨道装置,包括两处道床以及分别预埋在道床内的轨枕,还包括一对横跨两处所述道床的一对轨槽;每一所述轨槽与所述轨枕之间分别设置有轨槽弹性垫板;所述轨槽的两端分别穿设有若干对轨槽固定螺栓,分别用于将所述轨槽以及所述轨槽弹性垫板固定在所述轨枕上;每一所述轨槽沿长度方向还分别设置有若干对扣件,分别用于固定轨道。本实用新型轨槽两端固定在轨枕上,可直接跨越大管道或斜交伸缩缝,确保了轨道结构的安全,降低维保量,同时又节省了大管道管线搬迁增加的工程费用,节省工期;进一步地轨槽弹性垫板和轨道弹性垫板设置,有效保证轨道的下挠位移在规范要求内,从而提高行车舒适度。从而提高行车舒适度。从而提高行车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崔逸鹏 苗彩霞 张中杰 刘士煜 程樱 孟铎 刘静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9
技术公布日:2023/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