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及盖梁施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25232发布日期:2023-05-24 07:5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及盖梁施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大跨度盖梁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及盖梁施工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高速公路交通量日益增加,大多数高速公路采用单向三车道乃至四车道的设计方式,提升了承载能力的同时也增大了桥梁宽度。预应力盖梁通过预应力钢束的作用提高盖梁跨中的承载能力,与普通盖梁相比,能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盖梁跨度,以承载三车道乃至四车道桥梁上部结构,故而越来越多的预应力盖梁在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中应用。

2、但由于预应力盖梁跨度大,在采用抱箍法,即抱箍+承重梁+分配梁支架结构的施工过程时,上部结构荷载大且跨度过大,导致跨中弯矩大,支点处应力集中,容易产生验算不通过的情况。此时若采取将承重梁截面加大的措施,其受力情况依然没有明显改观,仍有较大可能无法验算通过;若改变结构形式,如换用贝雷梁作为承重梁或改为满堂支架法施工,施工成本将大大提高,施工工期也将大大增加,得不偿失。

3、针对相关技术中施工成本高,工期长,且施工不便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及盖梁施工系统,以解决施工成本高,工期长,且施工不便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

3、根据本申请的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包括:盖梁,两抱箍组件,分别固定在所述盖梁的两个墩柱上;支架主体,底部设置在两抱箍组件的顶部,且顶部支撑在盖梁的梁主体的下侧;桁架支撑架,支撑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且位于两个所述墩柱之间;通过所述桁架支撑架减小所述盖梁的跨中弯矩,以分散支点处应力。

4、进一步的,所述抱箍组件为双层抱箍。

5、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主体包括:承重梁和分配梁,所述抱箍组件、所述桁架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承重梁的下侧,所述盖梁设置在所述分配梁的上侧,所述承重梁设置在所述分配梁的下侧。

6、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梁通过千斤顶设置在所述抱箍组件的上侧。

7、进一步的,所述盖梁的底部,且靠近两端的位置还设置有槽钢托架,所述槽钢托架设置到所述分配梁上。

8、进一步的,所述槽钢托架为12槽钢焊接而成的型钢组合架。

9、进一步的,所述双层抱箍通过螺栓固定到所述墩柱上。

10、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梁为i45a型钢。

11、进一步的,所述分配梁为i14型工字钢。

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盖梁施工系统。

13、根据本申请的盖梁施工系统包括:所述的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

1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抱箍支架进行盖梁施工的方式,通过盖梁,两抱箍组件,分别固定在所述盖梁的两个墩柱上;支架主体,底部设置在两抱箍组件的顶部,且顶部支撑在盖梁的梁主体的下侧;桁架支撑架,支撑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且位于两个所述墩柱之间;通过所述桁架支撑架减小所述盖梁的跨中弯矩,以分散支点处应力;达到了采用桁架支撑架替代贝雷架或满堂支架进行盖梁施工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且提升施工便利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施工成本高,工期长,且施工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组件为双层抱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包括:承重梁和分配梁,所述抱箍组件、所述桁架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承重梁的下侧,所述盖梁设置在所述分配梁的上侧,所述承重梁设置在所述分配梁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通过千斤顶设置在所述抱箍组件的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梁的底部,且靠近两端的位置还设置有槽钢托架,所述槽钢托架设置到所述分配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托架为12槽钢焊接而成的型钢组合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抱箍通过螺栓固定到所述墩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为i45a型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为i14型工字钢。

10.一种盖梁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盖梁施工的抱箍支架及盖梁施工系统。该抱箍支架包括:盖梁,两抱箍组件,分别固定在所述盖梁的两个墩柱上;支架主体,底部设置在两抱箍组件的顶部,且顶部支撑在盖梁的梁主体的下侧;桁架支撑架,支撑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且位于两个所述墩柱之间;通过所述桁架支撑架减小所述盖梁的跨中弯矩,以分散支点处应力。本申请解决了施工成本高,工期长,且施工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海,周立刚,于溟,何艳龙,胡叶伟,李茂壮,程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