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83075发布日期:2023-05-07 00:3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具体涉及一种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1、铁路线路是一个弹性系统,在列车的反复碾压下,轨距会因多种因素产生变化,线路精调作业是工务系统的一项常态化工作。

2、现有技术中,通常是人工利用拨道器对线路进行轨距调节,单单一个拨道器重量就达三十几公斤,人工手动操作,其安装、作业过程较为繁琐,劳动强度大,效率很低,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旨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对铁路线路进行轨距调节,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包括:

3、支撑梁,具有支撑梁第一端和支撑梁第二端,所述支撑梁第一端和所述支撑梁第二端分别搭设在两个间隔设置的铁路钢轨上,所述支撑梁第一端和所述支撑梁第二端均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滚动设置在对应的铁路钢轨上;设定两个铁路钢轨的间隔方向为第一方向;

4、第一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梁第一端,用于夹持在对应的铁路钢轨的两侧;

5、第二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梁第二端,用于夹持在对应的铁路钢轨的两侧;

6、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且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实现对铁路轨道轨距的调整;以及

7、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且与所述调节组件电性连接。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块、第一丝杆、第一连接块及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夹持块设有至少两个,各所述夹持块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铁路钢轨的两侧,所述第一丝杆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丝杆的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第一连接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的两端,且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铁路钢轨两侧的所述第一夹持块分别转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丝杆连接。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夹持块、第二丝杆、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二电机,所述第二夹持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夹持块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铁路钢轨的两侧,所述第二丝杆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丝杆的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丝杆的两端,且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铁路钢轨两侧的所述第二夹持块分别转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所述第二电机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丝杆连接。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及滑动板,所述第三电机固设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第三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所述滑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连。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及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三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梁第一端和所述支撑梁第二端,两个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两个铁路钢轨的位移值,两个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所述第一夹持块上设有与铁路钢轨适配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及若干通孔,所述第一卡槽与铁路钢轨的上端适配,所述第二卡槽与铁路钢轨的下端适配,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均用于卡接铁路钢轨。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所述第二夹持块与各所述第一夹持块结构相同。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定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销轴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第一销轴设置在所述支撑梁第一端,且两个所述第一销轴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销轴分别用于供铁路钢轨两侧的所述第一夹持块转动连接。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销轴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销轴设置在所述支撑梁第二端,且两个所述第二销轴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销轴分别用于供铁路钢轨两侧的所述第二夹持块转动连接。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梁第二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滑动板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块与两个所述滑槽对应设置,且各所述滑块与各所述滑槽适配。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支撑梁第一端和支撑梁第二端分别搭设在两个间隔设置的铁路钢轨上,通过在支撑梁第一端和支撑梁第二端分别设置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从而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夹持在对应的铁路钢轨的两侧。在支撑梁上还设置有调节组件和控制单元,调节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相连,且调节组件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从而调节组件驱动第二夹持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实现对铁路轨道轨距的自动化调整。支撑梁上还设置有行走轮,从而支撑梁可以沿着铁路钢轨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支撑梁带动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沿铁路钢轨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对不同位置的铁路轨道轨距进行调整,避免频繁安装的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适用性,提高实用性。



技术特征:

1.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块、第一丝杆、第一连接块及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夹持块设有至少两个,各所述夹持块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铁路钢轨的两侧,所述第一丝杆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丝杆的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第一连接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的两端,且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铁路钢轨两侧的所述第一夹持块分别转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丝杆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夹持块、第二丝杆、第二连接块以及第二电机,所述第二夹持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夹持块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铁路钢轨的两侧,所述第二丝杆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丝杆的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丝杆的两端,且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铁路钢轨两侧的所述第二夹持块分别转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所述第二电机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丝杆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及滑动板,所述第三电机固设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第三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所述滑动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及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三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梁第一端和所述支撑梁第二端,两个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两个铁路钢轨的位移值,两个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夹持块上设有与铁路钢轨适配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及若干通孔,所述第一卡槽与铁路钢轨的上端适配,所述第二卡槽与铁路钢轨的下端适配,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均用于卡接铁路钢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夹持块与各所述第一夹持块结构相同。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销轴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第一销轴设置在所述支撑梁第一端,且两个所述第一销轴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销轴分别用于供铁路钢轨两侧的所述第一夹持块转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销轴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销轴设置在所述支撑梁第二端,且两个所述第二销轴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销轴分别用于供铁路钢轨两侧的所述第二夹持块转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第二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滑动板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块与两个所述滑槽对应设置,且各所述滑块与各所述滑槽适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包括支撑梁、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调节组件以及控制单元。支撑梁第一端和支撑梁第二端分别搭设在两个间隔设置的铁路钢轨上,支撑梁第一端和支撑梁第二端均设置有行走轮,行走轮滚动设置在对应的铁路钢轨上;第一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在对应的铁路钢轨的两侧;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在对应的铁路钢轨的两侧;调节组件设置在支撑梁上,用于驱动第二夹持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实现对铁路轨道轨距的调整;控制单元设置在支撑梁上,且与调节组件电性连接。本技术提供的铁路轨道轨距调整装置,旨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对铁路线路进行轨距调节,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栗海超,张学利,王志会,付卫霖,石建功,李志学,侯光永,刘凯辉,贾丽慧,耿慧,史文臣,刘志明,刘玉雷,房军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工务段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