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灌浆料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4233发布日期:2023-05-25 03:06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灌浆料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灌浆料生产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灌浆料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中国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道路建设快速推进,灌浆复合沥青路面由于其具有刚柔相济的优异性能得到迅速发展,灌浆装备与技术的使用需求与日俱增,而且越来越追求自动化。灌浆技术是将灌浆料通过灌浆生产装置与设备将灌浆料各原料干混后加水搅拌制得高流动态浆料,通过泵送管道灌注到大空隙沥青路面空隙中,实现对路面填充与增强。通过灌浆技术大幅提升了沥青路面结构强度,保障了路面稳定性,减少了车辙现象发生。灌浆装置是实现灌浆技术和灌浆产品应用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生产便捷性、可控性和材料制备的稳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灌浆行业主要是先采用对灌浆各原材料预先混合生产制得干混料,然后包装储存、运输后再带到施工现场加水拌和,而在施工前往往干混料已经存储放置一定时间,材料性能可能会有变化,而且预先混合生产、包装、存储再运输至施工现场加水拌和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影响了施工效率,而且材料预生产与储存后的稳定性对灌浆路面施工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

2、基于灌浆料各原材料预先混合生产、储存一定时间后再到投入现场施工,这种异步生产方式不仅工序繁琐,而且预先干混、经储存和运输再到灌浆施工之间存在时间差会造成灌浆料性能下降,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更合理化的灌浆料生产系统。本实用新型基于此提出一种一体化灌浆料生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原料混合生产、搅拌制浆一体化的灌浆料生产系统。

2、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灌浆料生产系统,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用于称量各原料的计量仓,将各原料进行混合的混合仓,将混合后的干混料与水拌合形成灌浆料的搅拌机以及用于储存灌浆料的储料桶;所述计量仓的出料端口设有螺旋输送机,以将各原料输送至混合仓内。

3、进一步说,该生产系统的混合仓和搅拌机通过提升机相衔接,该提升机的一端与混合仓的出料端口相衔接,另一端与搅拌机的进料端口相衔接。

4、进一步说,该生产系统的搅拌机与储料桶通过管道相连接,该管道上设有泥浆泵和阀门。

5、进一步说,该生产系统的储料桶的出料端口设有管道实现灌浆,该管道上设有泥浆泵和阀门。

6、进一步说,该生产系统的储料桶内设有搅拌装置以对浆料进行搅拌。

7、进一步说,该生产系统的混合仓上还设有袋式除尘器。

8、进一步说,该生产系统的搅拌机的下端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源相连接,该管道上设有水泵及阀门。

9、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该生产系统采用原料混合生产、搅拌制浆一体化,优化了灌浆料制备流程,避免了异步施工方式即采用原材料预先混合生产再运输到现场加水拌和带来的材料储存和运输操作繁琐性,尤其是预生产后储存与放置一定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且降低了灌浆材料性能受不同时间生产而导致的波动性、保障了灌浆材料质量与灌浆复合路面结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化灌浆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生产系统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用于称量各原料的计量仓(1),将各原料进行混合的混合仓(2),将混合后的干混料与水拌合形成灌浆料的搅拌机(3)以及用于储存灌浆料的储料桶(4);所述计量仓(1)的出料端口设有螺旋输送机(5),以将各原料输送至混合仓(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灌浆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仓(2)和搅拌机(3)通过提升机(6)相衔接,该提升机(6)的一端与混合仓(2)的出料端口相衔接,另一端与搅拌机(3)的进料端口相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灌浆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3)与储料桶(4)通过管道相连接,该管道上设有泥浆泵和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灌浆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桶(4)的出料端口设有管道实现灌浆,该管道上设有泥浆泵和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灌浆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桶(4)内设有搅拌装置以对浆料进行搅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灌浆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仓(2)上还设有袋式除尘器(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灌浆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3)的下端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源相连接,该管道上设有计量水泵及阀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灌浆料生产系统,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用于称量各原料的计量仓,将各原料进行混合的混合仓,将混合后的干混料与水拌合形成灌浆料的搅拌机以及用于储存灌浆料的储料桶,计量仓的出料端口设有螺旋输送机,以将各原料输送至混合仓内。该生产系统采用原料混合生产、搅拌制浆一体化,优化了灌浆料制备流程,避免了异步施工方式即采用原材料预先混合生产再运输到现场加水拌和带来的材料储存和运输操作繁琐性,尤其是预生产后储存与放置一定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且降低了灌浆材料性能受不同时间生产而导致的波动性、保障了灌浆材料质量与灌浆复合路面结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唐中,黄保帅,蔡广楠,鲁万华,夏新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