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8348发布日期:2023-10-06 14:4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路基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特别是涉及一种路基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1、如何更好地对建筑垃圾进行再利用是建筑领域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减少建筑垃圾带来的污染和安全隐患,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的问题,提供一种路基路面结构。

2、一种路基路面结构,包括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基和路面;所述路面包括设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基上的底基层、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以及混凝土层;所述底基层、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以及所述混凝土层依次层叠。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浆封层,所述浆封层设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和所述混凝土层之间。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浆封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沥青层、稀浆封层以及第二沥青层。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浆封层的厚度为0.5-2厘米;和/或,

6、所述第一沥青层所采用的材料为慢裂洒布型阳离子乳化沥青,所述第二沥青层所采用的材料为快裂洒布型阳离子乳化沥青;和/或,

7、所述第一沥青层的用量为0.7~1.5l/m2,所述第二沥青层的用量为0.3~0.6l/m2。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混凝土的粒径小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混凝土的粒径。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10厘米,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6厘米;和/或,

10、所述第一混凝土层所采用的材料为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所述第二混凝土层所采用的材料为密级配sbs改性沥青混凝土。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和第二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和所述第二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的厚度均为15-20厘米;和/或,

13、所述第一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0兆帕;所述第二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5兆帕;和/或,

14、所述第一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和所述第二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所采用的材料为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组合物和水泥的混合物,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组合物包括四种不同粒径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至少两种。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基的厚度大于等于80厘米和/或,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基所采用的材料包括四种不同粒径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至少两种;和/或,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10-20厘米;和/或,所述底基层所采用的材料包括碎石和砾石,所述砾石的最小粒径为所述碎石的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基路面结构的顶面沿道路中心线向两侧放坡1-3%,且两侧坡面的坡比为1:1.2-1:2。

17、上述路基路面结构,包括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基和路面,路面包括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在路基路面结构中的不同的道路横断面中,将建筑垃圾资源化,进行回收,将建筑垃圾经过合理地加工后用于道路路基和路面基层中,减少建筑垃圾带来的污染和安全隐患,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还能降低建筑材料成本。此外,路基和路面基层都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保证整个路基路面结构的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基和路面;所述路面包括设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基上的底基层、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以及混凝土层;所述底基层、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以及所述混凝土层依次层叠;所述混凝土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混凝土的粒径小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混凝土的粒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浆封层,所述浆封层设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和所述混凝土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浆封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沥青层、稀浆封层以及第二沥青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浆封层的厚度为0.5-2厘米;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10厘米,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6厘米;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和第二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和所述第二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的厚度均为15-20厘米;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基的厚度大于等于80厘米;和/或,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10-20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路面结构的顶面沿道路中心线向两侧放坡1-3%,且两侧坡面的坡比为1:1.2-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路基路面结构。该路基路面结构包括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基和路面;所述路面包括设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基上的底基层、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以及混凝土层;所述底基层、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以及所述混凝土层依次层叠。上述路基路面结构,包括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基路基和路面,路面包括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在路基路面结构中的不同的道路横断面中,将建筑垃圾资源化,进行回收,将建筑垃圾经过合理地加工后用于道路路基和路面基层中,减少建筑垃圾带来的污染和安全隐患,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还能降低建筑材料成本。此外,路基和路面基层都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保证整个路基路面结构的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吴素丽,严勤,赵伟龙,吴运立,候尧,亚萧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