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拓宽下穿铁路双孔框架桥双L型顶推替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342722发布日期:2023-09-07 13:35阅读:25来源:国知局
高速公路拓宽下穿铁路双孔框架桥双L型顶推替换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具体涉及一种高速公路拓宽下穿铁路双孔框架桥双l型顶推替换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地方已经凸显出双向四车道标准设计的高速公路现状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对高速公路进行改扩建是高速公路增容扩能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案。而高速公路拓宽在既有铁路处设置下穿框架桥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如何在尽量减少高速公路运营影响和铁路运营不中断的情况下,替换原有框架桥,且做到对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影响时间最短,需要研究提出有效的方法。

2、目前在对下穿铁路双孔框架桥顶进替换时,采取封闭下穿道路,进行新的框架桥预制,具备顶推条件时,封锁铁路交通,限时拆除对应道床和轨道,拆除原框架桥,顶进替换,再恢复上下交通。此种方案在下穿道路为低等级公路,上跨铁路能够进行一定时间内进行拆除中断时方可实施,但在高等级交通道路情况下,长时间的占道施工作业,比如对高速公路运营会造成重大损失,且限制了区域交通的畅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此种方案也影响了铁路的运营,尤其是在高速铁路、主要客运铁路情况下,基本不可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公路拓宽下穿铁路双孔框架桥双l型顶推替换方法。将框架桥一分为二,实现了不中断交通的替换,并通过高速公路外侧进行框架桥预制,节约了施工时间,减少了上下交通的运营损失。

2、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提供一种高速公路拓宽下穿铁路双孔框架桥双l型顶推替换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1、在高速公路道路两侧开采工作面预制左、右两幅钢筋混凝土框架;

5、步骤2、架空既有铁路线路,封闭右幅公路,左幅公路保通;

6、步骤3、施工右幅预制位置处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两个顶进方向的顶推工作坑底板及后背,采用满堂支架支撑既有结构右幅钢筋混凝土框架;

7、步骤4、将右幅钢筋混凝土框架从预制位置沿铁路方向顶进至高速公路右幅位置;

8、步骤5、绳锯切割原位破拆既有结构右幅钢筋混凝土框架,将右幅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沿公路方向顶进至铁路下方的设计位置,就位;

9、步骤6、当右幅钢筋混凝土框架顶推就位后,交通导改至右幅保通,左幅封闭;重复步骤3-5,使左幅钢筋混凝土框架就位,填充施工两幅钢筋混凝土框架之间的中隔墙。

10、进一步地,步骤2中,利用铁路钢便梁进行架空防护,钢便梁支点一端设置在旧框架桥中隔墙顶,另一端设置在预制框架梁结构空间外设置的临时支撑桩上。

11、进一步地,步骤4中,顺公路方向顶推时,中央分隔带处框架背墙外侧同既有框架中隔墙之间留出中分带光缆空间。

12、进一步地,步骤5中,沿着旧中隔墙外侧顶板下腋角绳锯切割分离旧框架,拆除旧框架,持续顶进预制框架就位,填充上部道床和轨道。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发明采用对下穿铁路的框架桥中隔墙宽度进行适当加宽调整,对高速公路左右幅交替通行和顶推施工,实现上跨铁路不中断,下穿高速公路按一定通行能力进行运营,从而将上下交通的运营损失降至最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交通出行进行最大程度的保障。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速公路拓宽下穿铁路双孔框架桥双l型顶推替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拓宽下穿铁路双孔框架桥双l型顶推替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利用铁路钢便梁进行架空防护,钢便梁支点一端设置在旧框架桥中隔墙顶,另一端设置在预制框架梁结构空间外设置的临时支撑桩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拓宽下穿铁路双孔框架桥双l型顶推替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顺公路方向顶推时,中央分隔带处框架背墙外侧同既有框架中隔墙之间留出中分带光缆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公路拓宽下穿铁路双孔框架桥双l型顶推替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沿着旧中隔墙外侧顶板下腋角绳锯切割分离旧框架,拆除旧框架,持续顶进预制框架就位,填充上部道床和轨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拓宽下穿铁路双孔框架桥双L型顶推替换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高速公路道路两侧开采工作面预制左、右两幅钢筋混凝土框架;架空既有铁路线路,封闭右幅公路,左幅公路保通;将右幅钢筋混凝土框架从预制位置沿铁路方向顶推至高速公路右幅位置;绳锯切割破拆原位既有结构右幅钢筋混凝土框架,将右幅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从沿公路方向顶进至铁路下方的设计位置,就位;交通导改至右幅保通,左幅封闭;使左幅钢筋混凝土框架就位,填充施工两幅钢筋混凝土框架之间的中隔墙。本发明将框架桥一分为二,实现了不中断交通的替换,并通过高速公路外侧进行框架桥预制,节约了施工时间,减少了上下交通的运营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段新鸽,杨强,周森贤,谢新科,王蕾,郭翔,刘福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