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底钢箱梁的顶推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362605发布日期:2023-09-08 02:40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底钢箱梁的顶推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桥梁梁体施工,具体涉及一种斜底钢箱梁的顶推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在桥梁跨越江河湖海、道路、铁路时大多采用大跨度箱梁,受地形及地质影响,箱梁安装多采用顶推方式实现,即先上升到指定高度再沿顺桥向推移到指定位置。

2、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箱梁截面确定前大多需进行风洞试验,以减少后期风振引起的不利后果。经过风洞试验,箱梁截面大多设计成风嘴或斜底板的形式;但是,风嘴或斜底板形式的箱梁为顶推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相关技术中,顶推施工往往避开斜底板位置,在箱梁中间设置顶推点,这种方式需要对箱梁中间部位的结构强度进行整体加强,浪费大量的加固材料。顶推横向布置也无法做到均衡,导致顶推支架受力不合理,浪费资源严重,同时影响顶推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底钢箱梁的顶推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在斜底钢箱梁的斜底板进行顶推施工的难题。

2、为达到以上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底钢箱梁的顶推施工装置,包括:沿顺桥向设置的支撑梁;

3、两个竖直设置于支撑梁顶面的临时支墩,其顶部设置第一楔形钢垫板;

4、竖直设置于两个临时支墩中间、且能相对支撑梁沿顺桥向移动的大千斤顶组件,其顶部设置第二楔形钢垫板,所述第一楔形钢垫板和第二楔形钢垫板的顶面均匹配于斜底钢箱梁的斜底板。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楔形钢垫板和第二楔形钢垫板的顶面均铺设用于增大摩擦力的橡胶垫板。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临时支墩和第一楔形钢垫板之间还设置小千斤顶。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临时支墩的顶部周向设置外承台,所述第一楔形钢垫板的周向设置辅助台,所述小千斤顶设置于外承台和辅助台之间。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大千斤顶组件包含滑轨和一个以上大千斤顶本体,所述滑轨沿顺桥向设置于两个临时支墩之间,且滑轨的底面固定于支撑梁;所述大千斤顶本体的底端可滑动匹配于滑轨。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大千斤顶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大千斤顶本体通过固定连杆连接成一个整体。

10、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顶推施工装置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1、大千斤顶组件向上顶推斜底钢箱梁,使得斜底钢箱梁的斜底板与第一楔形钢垫板分离;

12、大千斤顶组件带动斜底钢箱梁相对支撑梁沿顺桥向移动;

13、大千斤顶组件向下缩回,使得顶推斜底钢箱梁的斜底板落在第一楔形钢垫板上。

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楔形钢垫板和第二楔形钢垫板的顶面均铺设用于增大摩擦力的橡胶垫板。

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临时支墩和第一楔形钢垫板之间还设置小千斤顶;

16、所述临时支墩的顶部周向设置外承台,所述第一楔形钢垫板的周向设置辅助台,所述小千斤顶设置于外承台和辅助台之间;

17、在顶推斜底钢箱梁的斜底板落在第一楔形钢垫板上,还包含:

18、小千斤顶顶升调节顶推斜底钢箱梁的高度,并在临时支墩与第一楔形钢垫板之间填充抄垫材料。

1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大千斤顶组件包含滑轨和一个以上大千斤顶本体,所述滑轨沿顺桥向设置于两个临时支墩之间,固定于支撑梁;

20、所述大千斤顶本体的底端可滑动匹配于滑轨;所述大千斤顶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大千斤顶本体通过固定连杆连接成一个整体;

21、大千斤顶组件带动斜底钢箱梁沿顺桥向移动,包含:

22、两个大千斤顶本体带着斜底钢箱梁沿着滑轨滑动。

23、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24、本申请的顶推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在顶推施工过程中无需避开斜底板位置,在使用时,斜底钢箱梁的斜底板落在前后两个临时支墩上,需要顶推施工时,中间的大千斤顶组件起顶后将斜底钢箱梁顶起,斜底钢箱梁的斜底板与临时支墩脱空,第一楔形钢垫板和第二楔形钢垫板适应斜底钢箱梁的斜底板,橡胶垫板增加楔形钢垫块与斜底板之间摩擦力。相对于现有技术,被顶推的斜底钢箱梁无需在中间部位进行结构加强,简化钢梁顶推加固措施,顶推过程中,斜底钢箱梁受力合理,降低现场作业难度,大大提升了顶推施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在斜底钢箱梁的斜底板进行步履顶推的难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斜底钢箱梁的顶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底钢箱梁的顶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钢垫板(4)和第二楔形钢垫板(5)的顶面均铺设用于增大摩擦力的橡胶垫板(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底钢箱梁的顶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墩(2)和第一楔形钢垫板(4)之间还设置小千斤顶(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斜底钢箱梁的顶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墩(2)的顶部周向设置外承台(21),所述第一楔形钢垫板(4)的周向设置辅助台(41),所述小千斤顶(7)设置于外承台(21)和辅助台(41)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底钢箱梁的顶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千斤顶组件(3)包含滑轨(31)和一个以上大千斤顶本体(32),所述滑轨(31)沿顺桥向设置于两个临时支墩(2)之间,且滑轨(31)的底面固定于支撑梁(1);所述大千斤顶本体(32)的底端可滑动匹配于滑轨(3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斜底钢箱梁的顶推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千斤顶本体(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大千斤顶本体(32)通过固定连杆连接成一个整体。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顶推施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顶推施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钢垫板(4)和第二楔形钢垫板(5)的顶面均铺设用于增大摩擦力的橡胶垫板(6)。

9.如权利要求7所述顶推施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墩(2)和第一楔形钢垫板(4)之间还设置小千斤顶(7);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顶推施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千斤顶组件(3)包含滑轨(31)和一个以上大千斤顶本体(32),所述滑轨(31)沿顺桥向设置于两个临时支墩(2)之间,固定于支撑梁(1);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斜底钢箱梁的顶推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涉及桥梁梁体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沿顺桥向设置的支撑梁;两个竖直设置于支撑梁顶面的临时支墩,其顶部设置第一楔形钢垫板;竖直设置于两个临时支墩中间、且能相对支撑梁沿顺桥向移动的大千斤顶组件,其顶部设置第二楔形钢垫板,所述第一楔形钢垫板和第二楔形钢垫板的顶面均匹配于斜底钢箱梁的斜底板。本申请还公开了基于上述顶推施工装置的施工方法。本申请的顶推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在斜底钢箱梁的斜底板进行顶推施工的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康宇飞,陈伟宏,李少一,李学松,戴世立,黄强标,朱茂兵,缪玉卢,邓志鸿,孙明权,穆小龙,叶世儒,宗义,袁封钦,田光宇,尉雪刚,郭飞民,姜石刚,胡金海,裴晓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